行走者「滇緬公路主題遊」——5萬巨獎等你來拿

2021-12-28 緬甸在線

希望徵緬甸朋友一起行走滇緬公路 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緬懷先烈,隸屬廣州南方報業的全球華人知名的網絡社區——凱迪社區發起的第二屆行走者活動主題鎖定「滇緬公路主題遊」。

滇緬公路,前稱昆畹公路,起點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終點是緬甸臘戌,全長1,453公裡,始建於1938年春,於當年十二月初步建成通車,以後陸續加以修改,公路穿過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公路。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西南後方的一條歷時最久,運量最大的國際通道,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抗日戰爭。這也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70年前,中國遠徵軍沿著滇緬公路,向日寇發動反攻。這條通道,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之中,對於中華民族的生存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生命線。

凱迪網友「cctv7788」,需要在11月30日前組成至少三人的團隊,結合各人特長分工。希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緬甸朋友一起實施這一壯舉,共同走完滇緬公路緬甸境內的行程,一起探尋滇緬公路和中國遠徵軍遺址,拜訪抗戰老兵和在緬華人,發掘鮮為人知的歷史片段,重溫這一段壯懷激烈的歷史。

全部費用由凱迪網友「cctv7788」承擔並給予報酬。凱迪網友「cctv7788」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對網絡很熟悉,是去年到廣州參加首屆行走者決賽的前三名選手之一,《重走馬可波羅之路》方案受到網友的好評。作為抗戰老兵的後裔,會盡最大努力爭取成功。 如果緬甸朋友有意支持和參與這個活動,請微信掃描「行走者cctv7788」的二維碼或發電郵xiebyte@qq.com給凱迪網友「cctv7788」。

凱迪網友「cctv7788」的優勢:

1,對行走者活動有深刻的認識,上一屆做過《重走馬可波羅之路》方案,程式設計師出身,對網絡很熟悉。

2.國軍後裔,爺爺在國軍服役18年,曾經是原國軍七十七師230旅460團3營8連的文書,在緬甸還有一些中國遠徵軍老兵和後人,國軍後裔行走滇緬公路拜訪他們更有意義。

相關信息

凱迪網絡--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凱迪網絡始建於2000年,經過12年發展,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傳播力、最大密度的 「意見領袖」社區之一。凱迪,Cat的音譯名,取「像貓一樣敏銳的審視」之意。王牌版塊「貓眼看人」連續6年獲國內最熱門論壇版塊前2名。作為體現中國大陸言論環境的重要平臺以及全球知名華人網絡互動媒體,凱迪網絡正致力於打造社會化媒體和數據服務兩大創新平臺。隨著凱迪網絡貓眼雲情報信息系統(KCIS)及輕資訊平臺——雲情報的推出,凱迪開始朝中國最具影響力媒體平臺及最具公信力數據整合服務平臺的目標快速邁進。

凱迪網友「cctv7788」--男,湖南人,60年代末出生,從事農業信息化管理工作,熱愛旅遊。1990年考取國家人事部計算機應用軟體程式設計師資格,有16年的網站設計管理工作經驗。是去年到廣州參加首屆行走者決賽的前三名選手之一,《重走馬可波羅之路》。

相關焦點

  • 滇緬公路
    國家的命運,在20萬民工手下緩緩向前。是由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以及中印公路組成的運輸大通道,支撐著中國抗日戰場全部戰備物資以及大後方的經濟供應。   無奈之下只有派水性好的人帶著繩子冒險遊過去。一些水性很好的漢子陸續下水,但大多都淹死了。最後,終於有一位強壯的漢子成功地遊到了對岸。今天,在他生前居住的大橋附近的村子裡,記錄了他的名字「王兆友」。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祭 從頭到尾自駕車行走滇西第二天
    2018年8月31日,是滇緬公路通車80周年的日子。我按照曾教授的記錄,駕車行走了一遍。在這裡,把沿途所拍照片,與80年前的《緬邊日記》配合,與您共享。遊記標題為何叫「祭」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走滇緬公路了。但每次行走,都有新的收穫。
  • 滇緬公路:中國人的抗日生命線
    遭遇敵機的轟炸抗日戰爭期間,從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時間裡,滇緬公路,一共搶運了50多萬噸軍需物資,和1萬5千多輛汽車,以及其他無法統計的各類物資。這條被譽為「抗戰輸血管」的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路,由昆明直達緬甸臘戌,行程需要6、7天。沿途要翻越眾多高山,穿過瀾滄江、怒江等大河,經過煙瘴之地,毒蚊惡蟲的襲擊沒有間斷。瘧疾時常發生,再加上日本轟炸機經常來盤旋攻擊,如此這般的艱苦可想而知,隨時有生命危險。
  • 滇緬公路二
    滇緬公路修築的背景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最重要的一條路。它是維繫整個抗戰的生命線,是迎接抗戰全面勝利的大序曲。沒有滇緬公路,就沒有1945年抗戰的勝利。於是當這樣信送到龍陵時,縣長王錫光看到轄區內潞江峽谷內,工程進展稍緩,便焦急萬分,帶著雞毛信和手銬找到了潞江土司線光天嚴肅地說:"潞江如果拉了後腿,昆明我是不去,只好拉著你去跳潞江了"。線土司深感事件嚴重,立即捐出稻穀一幹多籮,親自動員所轄部民,加班加點,群策群力,最終在期限內完成了所負責的工程。就是在這樣的決心下,滇緬公路日以繼夜,爭分抗秒的展開了。
  • 他身高160 單挑法國大力士 血戰日軍 修築滇緬公路 是真正的「雲南...
    然而其中好些位,卻拿不出什么正兒八經的實戰戰例,或者說,是名氣遠遠大過真實實力。抗戰中,龍雲的另一大貢獻,就是修築了滇緬公路。我的意見:國際交通應當預做準備,即刻著手同時修築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這樣可以直通印度洋。公路由地方負擔,中央補助;鐵路則由中央負責,雲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築。」但是,滇緬公路的修築,不啻為一件極其艱難的工程。
  • 封閉滇緬公路:邱吉爾給中國抗日戰爭的背後一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37年底,蔣介石接受了雲南王龍雲的建議,決定在修築一條滇緬公路,打通西南方向的外援入口。12月,雲南開始修築滇緬公路,每天出勤不下數十萬人,輪班晝夜趕修。他們自帶乾糧,風餐露宿,在缺乏大規模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硬是靠著雙手,靠著簡陋的設備,在9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這條長達959.4公裡的黃金通道。
  • 滇緬公路80周年——滇西抗戰歷史考察 | 活動招募
    80年前,為了應對長期抗戰的需要,雲南省調用20萬民工修築滇緬公路。龍陵戰役:龍陵戰役是整個滇西反擊戰中規模最大的要塞爭奪戰,在長達6個月的戰鬥中,遠徵軍先後投入10萬以上兵力,大戰三次,損失慘重,最終於1944年11月奪回龍陵。克復龍陵以後,日軍盤踞滇西的全部強固陣地均被掃除,從此後,日軍再無險可守。此次活動中,我們將深入尋訪滇緬公路及其沿線的抗戰遺蹟,在滇緬公路80周年紀念之際,緬懷英烈、追憶歷史。
  • 滇緬公路 | 中國抗戰的一條生命線
    滇緬公路上的農用車滇緬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是以美國史迪威將軍的名字命名的。確切說,史迪威公路從印度雷多,經緬甸密支那,至中國昆明,橫跨印、緬、中三國,全長1730公裡,滇緬公路則是史迪威公路中的一部分。
  • 滇緬公路:抗戰不可或缺的「輸血線」
    他們身邊的一組雕像特別顯眼:2 0萬名勞工利用粗笨的工具在滇西崇山峻岭中修路,這條路,就是幾乎改變了抗日戰爭格局的滇緬公路,而這條路也是昆明至瑞麗的主要通道。    如果把時鐘撥回到1937年8月,日軍剛剛在華北製造了「盧溝橋事變」。
  • 中國遠徵軍滇緬抗戰秘錄——滇緬公路秘事
    抗戰前幾年,中方與盟國的聯繫主要有4個通道:東邊的香港,南邊的桂越和滇越鐵路,西北的新疆,還有西南的滇緬公路。可是,隨著香港和越南相繼陷落,加上蔣為防蘇聯不肯走西北路線,因此滇緬公路成了中方最後一根輸血管,盟國援華物資,就是通過這條運輸線運入中國。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 重溫那段雲南往事歷史
    歸國後,他們主要從事滇緬公路的運輸和汽車維修等工作,保障了滇緬公路國際運輸線的暢通。飛虎隊超1000架次飛機保衛1939年9月至1942年5月,從滇緬公路搶運汽車1.3萬輛,其他軍需物資45.2萬噸,還不包括6000噸蘇聯援華物資和華僑捐獻運回國的大量軍需物資。1940年,日本侵略軍佔領越南後,滇緬公路成了中國唯一的陸路出海通道。
  • 滇緬公路上的「神行太保」
    據統計,從1939年7月至1942年7月的三年中,滇緬公路運輸的軍需品和其他物資共計45.2萬噸。另據《華僑先鋒》第2卷第9期記載,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平均每日的軍事物資輸入量保持在300噸以上,被譽為抗戰運輸線上的「神行太保」。
  • 抗戰豐碑——滇緬公路  作者:徐俊林
    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雲南省主席龍雲建議修建滇緬公路。1937年底,滇緬公路正式動工,在缺乏壯勞力和機械的情況下,公路沿線20餘萬各族民眾(其中有不少孩子,我們村去了27人)齊上陣,使用鋤、斧、刀、箕等原始工具,在6座大山、8處懸崖峭壁、5條江河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公路,它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在怒江和瀾滄江上一共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鋼索大橋:惠通橋、昌淦橋和功果橋
  • 血肉築成"生命線"滇緬公路 華僑歸國當運輸工
    雲南省許多博物館都有滇緬公路的史料記載:1937年底,滇緬公路沿線近30個縣的勞工約20萬人被徵集來建設這條公路,由於青壯年大部分都應徵入伍,這些築路大軍中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分別有漢、彝、傣、景頗等多個民族組成。當時,他們沒有先進的工程設備,就用大石碾等傳統工具人拉肩扛,在專家們的指導下支撐著公路一路鋪向前。
  • 滇緬公路的修築背景
    滇緬公路修建之難,難在公路經過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由於抗戰形勢的日益緊迫,滇緬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邊勘測邊施工。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戰前就十分缺乏,抗戰開始後,這個問題就更加尖銳了。況且滇緬公路將要從雲南邊境地區流行「瘴氣」的地區經過,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術人員的一個大問題。
  • 臺媒雲南行:重走滇緬公路 血淚築成的生命線
    抗戰時期日軍全面佔領大陸沿海,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滇緬公路成為唯一對外交通運輸的「輸血線」。這條公路,可說是用血淚修築而成,被譽為「血肉鑄成的抗戰生命線」。興建滇緬公路(雲南到緬甸的公路),確保大陸西南對外交通運送物資暢通無阻。
  • 廈門媒體重走滇緬公路 重溫陳嘉庚與南僑機工抗戰歷史
    國家危難,三千多名會開車和修車的華僑熱血青年,響應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和接受政府的招募,毅然拋棄海外安逸的生活,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服務團」,奔赴祖國大西南烽火漫天的抗戰疆場,日夜在滇緬公路上運輸政府購買和國際援助的軍需物資。三千多人的隊伍,相當於一個運輸機械師,保障著抗日前線軍需物資。從1939年到1942年5月,共運送了近50萬噸的軍需物資,其戰鬥力不可估量。
  • 抵達終點 星爺與新海馬S7行走滇緬路之十一
    前往九穀找滇緬路  事先,我已經下載了緬甸地圖,並把它裝進了導航儀。此行我的目的是滇緬公路,而滇緬公路與眼前這個口岸無關,抗戰時這裡還沒有口岸呢,滇緬公路是從畹町出境的,我必須首先前往畹町口岸對應著的地方,從那裡開始行走,這才是真正完整地行走滇緬公路。畹町口岸所面對的,是一個叫九穀的小村子。距離木姐將近30公裡。
  • 曖冬之旅一滇緬公路
    ,有一條厚重而絕美的自駕公路,從它誕生,就註定背負著民族重任。這是一條舉世矚目的國際公路。這條路流淌著滇西人民的血與淚。跨越濞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江,翻越雲嶺、怒山、高黎貢山等橫斷山脈,縱橫滇西河,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曲折公路,是一條由是80%以上依靠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僅用時9個月修築完成的滇西人民用血鑄成的「生命線」,這就是從雲南昆明出發 通往萬千佛塔之國——緬甸首都仰光的滇緬公路。
  •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2015-08-31 19:36: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龍陵8月31日電 題:探訪滇緬公路松山戰役遺址  中新社記者 馬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