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嬌龍、李慕白、俞秀蓮,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李安

2020-12-15 娛柒公子

"李安是屬於世界的。"

很多外國影評人在點評李安電影時,都會加上這麼一句話。

或許,從文化輸出的角度來說,李安向內探索自己的既定風格,向世人展示出別樣的人性和自我——這大概是他"屬於世界"的根本原因吧。

有一次,陳文茜在採訪李安時,問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問題:

你在電影中,將自己的人生故事處理得極好。但中國男人通常不談論自己的脆弱,為什麼你會覺得"脆弱"很重要?

而李安不僅絲毫沒有迴避這個問題,還妙語連珠:

戲劇是檢驗人性的東西,同時也"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將自己的脆弱放在作品中,獲得成功很意外,但很可能是因為這樣顯得真誠。畢竟,真誠才是最打動人的。

於是,結合李安自己說的"將自己的脆弱放在作品中"這句話,我重新看了一遍《臥虎藏龍》。在眾說紛紜、版本不一的解釋下,李安將他"不同的自我"放在李慕白、俞秀蓮和玉嬌龍的身上這一點,悄然顯現出了廬山真面目。

海報上人物位置,以及前後、左中右,都大有講究

接下來,我會重寫《臥虎藏龍》,用故事的方式去重新解讀這部電影。或許這一次,你不僅會看到別樣的江湖,也會看到不一樣的李安。

一念起,一念滅

李慕白閉關失敗了。與其說是失敗了,不如說是放棄了。

因為在他看來,這紛紛擾擾的江湖中,還有許多紅塵雜念幹擾著自己。

可究竟是被雜念幹擾了?還是自己放不下?似乎,連李慕白自己也說不清。

既然如此,不如回到是非旋渦的中心,讓一切都現出原形——當然,也包括他自己。

閉關不成後的第一個想到的人,是俞秀蓮。因為不確定,所以李慕白不肯面對自己的感情,想起她可能也有青冥劍的原因。

但李慕白可以肯定的是:俞秀蓮想要的,他做不到;他的內心,俞秀蓮只懂得萬一。

即便如此,李慕白還是在追尋青冥劍下落時,對俞秀蓮說出了心裡話:

我現在只想跟你一起,這麼坐著,就能感受到一種寧靜。

他確實感受不到俞秀蓮的真實,他也知道和俞秀蓮無需多說。

他的理想、他的完美主義、他的緣起念滅,俞秀蓮不懂——她只知道勸說、一味地勸說,卻從來不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萬般皆是錯,禍起情動時

對於李慕白來說,這把形影不離的青冥劍,是唯一放不下的身外之物。

它在江湖上掀起多少腥風血雨?又見證了李慕白多少輝煌?可謂是,青冥劍一生順遂,江湖上聲名鵲起。

而作為李慕白蓋世武功的載體、作為一段"傳奇背後的傳奇",別說青冥劍不甘心,李慕白亦是不甘心的。

畢竟英雄的落幕,斷不能悄無聲息,不是嗎?

再者說,滿懷理想主義的李慕白,做什麼都要名正言順——哪怕是重返江湖。

好在,玉嬌龍的出現,給了這段江湖恩怨推進下去的動力,也給了李慕白回圜的可能。

一陣竹林風颳過,玉嬌龍亂了心、李慕白動了情。可他自己再清楚不過,截然不同的兩個存在,怎麼可能和睦共處?

所以,這段緣分的終點,必然是一死一生。

可李慕白沒想到的是,一場博弈中,往往最不起眼的人,才是笑到最後的人。

漫漫歷史長河中,司馬懿用一生、一族、一朝,向世人訴說這個道理。奈何,聽進去的人,卻不多。

亦道亦儒,亦進亦退,天地之大,無處容身

俞秀蓮並非不懂李慕白,只是這江湖本就是鏡花水月、幻象一場你若複雜,江湖就迷霧重重;你若簡單,江湖亦豁達通明。

她多想讓李慕白放下對至高真理的追求,多想李慕白肯回頭看看自己——為生存而奔波、為人情而低頭,又有什麼不對呢?

可俞秀蓮萬萬沒想到,這世界上居然還有玉嬌龍的存在——比李慕白敢愛敢恨,比俞秀蓮更重現實,一點沒沾染江湖的虛偽,當然也少了那層八面玲瓏的萬金油。

既然李慕白去意已決,那不如助玉嬌龍一臂之力——成,可顛覆整個江湖;敗,可規勸慕白回頭。

行已至此,進或退,仿佛也由不得自己。何況這江湖,規矩繁多到虛偽而不自知、麻木而佯通達。俞秀蓮,也受夠了

若言江湖是非多,所到之處生端倪。玉嬌龍背後的碧眼狐狸,言傳身教地畫了一幅江湖圖,玉嬌龍便揣著自己的理解,橫衝直撞,最後又撞回碧眼狐狸的懷裡。

或許,她是變數,或許,她是定數。又或者,俞秀蓮早就料到會有此劫,只是和初遇身穿華服的玉嬌龍時一樣,深知自己只能順勢而行

縱身一躍入凡塵,從此世間只俗人

李慕白是矛盾的,不僅體現在他儒道交織的世界觀上,從他安排真心愛護的玉嬌龍後,又安排王小虎也可一窺端倪。

可玉嬌龍哪肯依?為的就是逃出規則和束縛,怎知這江湖破事兒更多

更讓她困惑的是,眼前的李慕白,本該和自己是一路人,因何變成現在這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玉嬌龍對俞秀蓮從討好順從,到惱羞成怒,是達不成一致、和解後的必然結果。

可她從來沒想過真要李慕白的命。即便三人就這般撕扯下去,在玉嬌龍看來,也比投身更大的江湖中和與他人周旋要好很多。

失去了李慕白的江湖,還是那個江湖。只是對於玉嬌龍來說,有了更多的未知數,也有了更多傷心的理由。

畢竟,有些人,看似是對立的存在,但只要他站在那裡,就是隔絕你和外邊世界的屏障啊。

但玉嬌龍想不通,為什麼李慕白最後會對俞秀蓮說,做七天的野鬼跟隨她,還說他的愛不會讓他做永遠的孤魂?俞秀蓮算什麼?自己才是最懂李慕白的那個!

在她看來,李慕白也好、俞秀蓮也罷,都像這爛到骨子裡的江湖一樣,虛偽至極,自欺欺人。

既然如此,這世間恐怕再找不出一處,能比眼前的萬丈深淵更自由的地方了。

至少在落地之前,玉嬌龍可以得到片刻"自由"——那是她窮極一生的追求。

後記: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臥虎藏龍》就是這樣,每次重看都會帶給我驚喜。

這一次,用散文/故事的方式,敘述一段"李安臆想的江湖"。因為在我看來,這三人加在一起,就像一個人的三個階段?三種狀態?三個追求?

總之,是"三個李安",搭建了一個江湖。

這不算劇本改故事,其實更像是藉由《臥虎藏龍》,畫一幅屬於自己的萬裡山河

最後,惋惜李慕白和玉嬌龍的同時,可以想一想:為什麼這個世界,只容得下俞秀蓮

相關焦點

  • 《臥虎藏龍》玉嬌龍喜歡李慕白嗎?原來玉嬌龍是李慕白的棋子!
    ,他其實有更長遠的打算,故意讓俞秀蓮將青冥寶劍送給北京的大靠山貝勒爺,而貝勒爺的女兒玉嬌龍一心想要闖蕩江湖,夜裡就將劍盜走了。正中李慕白下懷,從此有了和玉嬌龍糾纏的機會。李慕白師傅找碧眼狐狸和李慕白找玉嬌龍的目的是一樣的,只不過碧眼狐狸沒文化,看不懂武當派的心決,玉嬌龍卻看的真真地!
  • 李安的《臥虎藏龍》裡,李慕白「臥」於人情,「藏」於世故
    而在這個境界裡,李慕白並沒有感受到得道的喜悅,相反他感受到的是一種寂寥的恐懼,所以他提前結束了閉關,並且做出了退出江湖的決定。李慕白為了表達自己退出江湖的決心,他將自己的隨身兵器青冥寶劍交給紅顏知己俞秀蓮,委託她將寶劍轉交給京城的鐵貝勒。而退出江湖的過程並不順利,就在俞秀蓮將寶劍帶到貝勒府之後,接二連三的江湖麻煩又找上門來。
  • 深度解讀《臥虎藏龍》:李安那柄青冥劍,終究還是給了玉嬌龍
    肉身是慾念的載體,這在玉嬌龍身上尤為明顯;而孤陰不長的規律,隨著玉嬌龍離開大漠重返京城之後,才徹底顯現。比起李慕白,玉嬌龍沒有修道執念的掌控。因此盜劍、追逐、鬥狠皆為自我性情的全然展示,玉嬌龍的行徑更如人心初長成,隨心而定亦代表了「入道」的另一面極致。
  • 《臥虎藏龍》:李慕白克制與隱忍的愛,裹挾了情竇初開的玉嬌龍!
    為此,李安將前期的著力點放置在東方風情的營造上。俞秀蓮老家那種徽商老式住宅的布局與古樸,到對北京四九城從大遠景到街市細節的構建,都在暗中發力,構建一個足夠讓觀眾融入進去的大環境。《臥虎藏龍》其實整體事態都進展得很平緩,在劇情發展上面甚至有些套路化的按部就班。從俞秀蓮入京,到青冥寶劍過於醒目引來盜賊偷劍,都是很流程化的發展。
  • 叛逆自傲玉嬌龍,情慾暗流李慕白,每個人心中都是《臥虎藏龍》
    有的只是玉嬌龍的小姐脾氣,叛逆性格,一心追求江湖夢的痴迷;俞秀蓮的為愛不能,內心壓抑與包容,直到最後才明白要真誠對待自己;李慕白的隱忍執著,平和守禮,以及內心深處暗藏的「情慾」。官宦小姐玉妖龍玉嬌龍本是九門提督之女,出身高貴,嘴含金匙,但因江湖俠士之類小說讀多了,便萌生了江湖夢,幻想著仗劍天涯,策馬四方。
  • 有的人活成了李慕白,有的人活成了玉嬌龍,卻唯獨沒有活成自己
    只是,李安更懂得如何用中國人委婉的性情,講述藏在江湖中的倫理道德和人情世故。李慕白的退隱,求的是自我的心靜,俞秀蓮的退隱,求的是生活的平靜,而玉嬌龍的闖蕩,則更多求的是理想的江湖夢。李慕白和俞秀蓮,羅小虎和玉嬌龍,他們之間的兒女情長,只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動力,而電影的核心,卻是包含著一種略帶悲劇色彩的控訴與反抗。
  • 《臥虎藏龍》:這個江湖,始終容不下李慕白與俞秀蓮
    李慕白不是個聰明的人,他有太多放不下的事。但,當中未必真有俞秀蓮。來到生死關頭,他才真正明白:他最放不下的,其實就是這個苦苦等著自己的女人。可惜,命不久矣。唯有,其言也善。可,這個時候說這麼感動的話還有意義嗎?02很多人,喜歡看玉嬌龍。當然,章子怡是個很有魅力的女子。她可以輕而易舉的抓住你的眼球、抓住你的心。
  • 李慕白心中的幾大欲望:安全感
    這部電影表達了李安導演對欲望的個人反思,具體來講,電影通過主角對自身欲望的壓抑與抗爭的展現,以及由他們欲望而起所帶來的情感糾紛到最後玉石俱焚的悲劇描寫,表達了李安對道家思想中欲望這一深刻主題的個人體會,電影中的欲望有很多表現,李慕白對俞秀蓮的依戀,俞秀蓮對李慕白的一往情深,玉嬌龍和李慕白的曖昧,玉嬌龍和小虎的濃烈情誼,甚至還有碧眼狐狸對玉嬌龍的師徒之情,這些欲望交織在一起
  • 李安《臥虎藏龍》影評
    影片中的李慕白,他的出山就是為報師父之仇,俞秀蓮的堅持就是為了不砸父親立下的招牌,其實ta們都背負著沉重的父權責任,只有玉嬌龍可以不顧及父親的壓力,她含有反叛父權的力量。
  • 《臥虎藏龍》二十年,李慕白想要和玉嬌龍陰陽合體
    《臥虎藏龍》中李慕白一直對玉嬌龍窮追不捨,表面上看似是為了追回青冥寶劍,實則卻是想要追到玉嬌龍的人。玉嬌龍問李慕白,「你要劍還是要我?」李慕白明顯緊張了,呼吸變得急促,嘴唇也是微微一動。李慕白心中明白他要得是人。
  • 李安的《臥虎藏龍》,捧紅楊紫瓊、章子怡,掀起影壇武俠電影風潮
    這部影片的出色之處在於真正讓人體會到"人心才是江湖",無論在哪個年代都一樣。李安的片子總能做到讓人眼眶微溼但絕不過分煽情。這份克制是學不來的。真正讓所有華人值得驕傲的一部武俠電影。俞秀蓮為了不將事情複雜化一直在暗中查訪寶劍下落,也大約猜出是玉府小姐玉嬌龍一時意氣所為。俞秀蓮對前來京城的李慕白隱瞞消息,只想用旁敲側擊的方法迫使玉嬌龍歸還寶劍,免傷和氣。不過俞秀蓮的良苦用心落空,蒙面人真的歸還寶劍時,不可避免地跟李慕白有了一次正面的交鋒。而李慕白又發現了害死師傅的碧眼狐狸的蹤跡,此時李慕白更是欲罷不能。
  • 臥虎藏龍:玉嬌龍的「悟道」之路
    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中比試然而玉嬌龍卻理解不了上述道理,在她徹底走進入了嚮往已久的江湖後,才真正理解江湖並非書裡描述的那般好玩精彩。官宦家庭出身的玉嬌龍俞秀蓮以及李慕白均被看成是理智的化身,在李慕白的生命即將結束時,他才講清楚自己長時間以來對俞秀蓮的真心實意,這也是李慕白深沉情感的一次終極釋放,他心底的情思一直困擾著他
  • 翻出了這部19年前的電影,《臥虎藏龍》才是真正的江湖
    金庸老先生曾說《臥虎藏龍》才是他心中真正的江湖,刀光劍影,恩怨情仇可能是構成江湖的必要條件,但是沒有人心的江湖,可能只是「血湖」了,李安是一個先鋒者,開拓者。他一個文人,給了我們最像樣的江湖。借用一句很多人對臥虎藏龍的評價,電影在一開始,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 李連杰終推掉了片約,李安的無奈換上周潤發頂替,卻成就一部經典
    編劇對於小說的改編,基本上還是很還原原著的,除了李慕白的死,基本上都按照小說的故事線展開。九門提督之女玉嬌龍,愛上了江湖盜匪羅小虎,卻又不得不屈身嫁於醜翰林魯君佩。玉嬌龍盜得青冥劍出走,倚仗寶劍之利在江湖上橫行無忌,又被李慕白和俞秀蓮窮追不捨。
  • 扛刀看李安丨《臥虎藏龍》臥了什麼虎,藏了什麼龍?
    《臥虎藏龍》的單本小說,共有14章大約20萬字,實際上李慕白出現的次數非常少,直到第九章之後才正式登場,佔用了不過寥寥幾千字,只在幾處出現,踹了玉嬌龍幾腳,奪了幾次青冥劍。李安給了李慕白三個世界,讓李慕白從地攤小說中的符號式大俠變成了有情有欲的現代人,首先是修道世界,這是李慕白的烏託邦,在修道的世界中李慕白明顯失敗了,而第二個世界是恩怨江湖,李慕白雖有一代大俠之名,但是他卻想棄劍歸隱,第三世界則是情慾世界,就是和俞秀蓮、玉嬌龍的情感糾葛。
  • 李安解讀電影《臥虎藏龍》,你真的看懂了嗎?
    《臥虎藏龍》是2000年的一部武俠動作電影,由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0年7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一代大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俞秀蓮將自己的青冥劍帶到京城,作為禮物送給貝勒爺收藏。這把有四百年歷史的古劍傷人無數,李慕白希望如此重大決斷能夠表明他離開江湖恩怨的決心。
  • 《臥虎藏龍》中的大俠,李慕白,赫赫有名
    玉蛟龍性格任性,但俞秀蓮和李慕白惜才,想要引導她成才,但總是沒有效果。在最後和碧眼狐狸的交戰之中,李慕白為救玉蛟龍身中毒針而死。李慕白和俞秀蓮雖互為知己,但兩人相識十幾年,心意相通,卻從不敢跨越雷池一步,只因為俞秀蓮去世的丈夫和李慕白曾結拜兄弟。他們本以為默默相伴對方,便可共度餘生,但願望終究未實現。
  • 玉嬌龍的「江湖」與李慕白的「囚籠」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極為深奧的哲學問題,剛好今天有幸看到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所以,就藉此機會和大家談談「何為江湖?」這個宏大的命題。其實,李慕白,俞翠蓮,玉嬌龍三個人可能就是一個江湖吧。李慕白被傳統所禁錮俞翠蓮為了李慕白能放下心中的執念而默默等待十幾年,其實早已洞明世事,他們二人雖身處江湖,而內心深處早已超脫於江湖,追求內心的那份平靜。
  • 《臥虎藏龍》:玉嬌龍
    說起《臥虎藏龍》不得不提及李安,和聶雲嵐。比起金庸,梁羽生,古龍等著名武俠作家,王度廬仿佛是一位被遺忘的作家。這些年重新被世人想起,是因為李安版的?臥虎藏龍?。沒有李安,王度廬恐怕真得要被世人所遺忘。所以讀著讀著,懷著感激之心又重新把李安電影?臥虎藏龍?重新看一一遍。
  • 臥虎藏龍:20年後才懂玉嬌龍,所有武俠小說中最有個性的大女主
    大導演李安拍的《臥虎藏龍》其實更多的是參考聶雲嵐寫的一本小說,叫做《玉嬌龍》,就是改編自王度廬的《臥虎藏龍》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春雪瓶》。《玉嬌龍》以王度廬的《臥虎藏龍》打底,《春雪瓶》就沒有小說可以參考,完全靠聶雲嵐自己編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