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能從日本工匠精神汲取什麼?

2020-12-16 中外管理傳媒

智能製造還需要工匠精神嗎?

口述|[日] 松下(中國)前總裁木元哲

整理|本刊記者朱麗

責任編輯 | 史亞娟

來源 | 中外管理雜誌

1

日本工匠精神的起源

日本的工匠精神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在日本的工業製造當中,對於工匠,他們是有很多情懷的。

日本的工匠文化有一個認定體系,分為三個層次:最低一層的叫工匠,他們靠熟練掌握的手工技術將產品加工出來;中間一層的叫現代名工,由日本的厚生勞動省授予不同行業擁有卓越技能的第一名,每年認定160人左右。最高一層是人間國寶,就是國家認定的最高層面大師級技工。有這樣一個國家認定製度,獲得各個層次的這些資質的技師,在日本社會是廣受尊敬的,由此形成這樣的社會氛圍。

日本工匠精神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為朝鮮之役),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從朝鮮擄回日本的朝鮮儒者著有《看羊錄》一書,該書最早對日本手藝獨特的工匠進行評價、最早出現諸多「日本天下第一」的記錄。

在日本有很多細分領域,在某一個領域幹活幹到最極致的人會受到推崇,在日本社會得到認可,慢慢形成了工匠文化,這也就是工匠精神的歷史源泉。

2

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守、破、離

「守、破、離」是日本傳統戲劇、茶道和劍道非常有名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對日本工匠及各行各業都有直接影響,對日本工匠精神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所謂「守」就是你做學徒,從師父身上學手藝,師父教你什麼你要好好地學,認真按照師父的指示去做,即使一個最基本的東西也要把它做到位;遵守既定標準和師父的教導,長期反覆操作,練就基本功。

「破」就是有了紮實的內功以後,接下來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苦練自身功夫,逐漸突破傳統的局限。

第三階段是通過持續磨鍊,脫離學來的既有形式,發揮自主獨創的個性,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最後變成自己獨特的東西,跟原來師父教你的完全不一樣,這個就是「離」。

守、破、離的思想,在早期表現比較多的是在日本的茶道、劍道中,後來推廣到其他手工業,包括現代工業,師徒之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最後可以做到一代代徒弟超越自己的師父,形成自己的風格。

但是,現在日本的匠技傳承也面臨著非常多的問題。第一個是大的社會環境變化,少子化、高齡化,工匠隊伍日漸式微。第二個是現代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到製造型企業去工作,他們更願意到服務行業、IT行業去工作。第三個是工藝技術的進化,很多的技術不需要靠手工來進行傳承,可以通過工業化的手段做得更好。

雖然很多東西我們可以通過設備加工來做到,但畢竟設備是靠人來操作的。讓設備來替代人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工藝改進,遵循現場、現物、現實的「三現主義」作風,大家在現場琢磨如何改進工藝。從這個角度來看,工匠精神仍然有它的時代必要性。

與匠人相比,培育匠技的過程、思想和精神的傳承顯得更為重要。

3

日東電工「三新活動」的工匠基因

日本企業的實踐是可以作為一個中國工匠精神培養的借鑑標本的。日本企業對所謂工匠精神的表述,比較多地用了這些詞彙:現場·現物·現實,改善,創新,人財培養,OJT(On Job Training),多能工,全員經營。也就是以現場為中心,推進技術和產品的改善和創新,把人才培養放在企業經營的重要位置,全員參與公司經營,不斷培養多能工,形成公司的制度和文化,讓專家型員工不斷湧現。

現在中國不只是在經濟總量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員工技能培養方面也走到世界的前列了。但是現在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要思考的就是,在技能比賽場合有很多人脫穎而出,甚至取得了世界冠軍,如何讓這樣的技能也活躍於企業內部,為企業的經營服務?

這裡介紹一個日本企業,就是創立於1918年的日東電工。

這個企業很有意思,它的主營業務就是以貼、塗、粘技術作為基礎,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產品,業務領域涉及電子、汽車、住宅建材、一般工業、環保和健康,其每年30%的業務都來自於最近三年開發出來的新產品,目前其全球年營收規模達8200多億日元,相當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日東電工的DNA就是工匠精神,具體表現在持續50多年開展「三新活動」,在利基領域發現並發展新業務。所謂「三新活動」,就是開發新產品、開發新用途、創造新需求。近百年來,日東電工的技術人員形成了這樣的思考習慣:自己精心研究的領域是什麼?自己想做的東西是什麼?想反映自己的特色是什麼?將產品技術開發與製造技術開發相結合,持續開發新產品,之後立即思考這種新產品可以創造出哪些新用途,這些新用途可以創造哪些新的市場需求。

現在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技術叫透明導電膜(Indium Tin Oxide),早在40年以前也就是1980年代就已經被日東電工開發出來了,在1990年代以及之前這個產品只用在卡拉OK的點歌屏上,而且持續虧損,直到21世紀也就是30多年後終於迎來市場的春天,業務爆發式增長。

工匠基因使日東電工沉靜、專注、鑽研,不急功近利,他們選擇融入生活用品的細分市場,追求在所進入的利基領域做到NO.1,一旦選擇了所關注的技術,絕不輕言放棄,在被市場需要之前,保持忍耐和等待。

日東電工的實踐說明,工匠精神、匠人文化不只是針對現場操作型的技工,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和市場策劃等部門的所有員工,都可以通過發揮匠人精神,進行創造性工作,人人爭創對企業經營的貢獻。

4

當代中國的工匠精神

在2017年10月舉辦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中國代表團以15金7銀8銅的成績創造了自2010年參加大賽以來的最佳成績,總積分位居世界第一。

兩年一度的世界技能大賽號稱「全球技工奧運會」,限22歲以下技工參賽,除了設立木工、園藝、砌築等傳統工匠技術比賽項目,世界技能大賽還增設了平面設計、CAD機械設計、3D數字遊戲技術和移動機器人等21世紀需要的軟體技術。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宣布上海正式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

中國企業其實在工匠精神方面已經開始有很大的進步,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消除類似應試教育的「應賽思維」,把工匠精神不只是用於現場操作型的崗位上,所有員工都要有工匠精神。

今天倡導的智能製造,還需要工匠精神嗎?

日本一橋大學研究國際化企業戰略知名教授名和高司總結道:經營變革力、商業模式構建力、市場開拓力和組織運營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四大引擎,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是組織運營力。工匠精神在哪個時代都是必不可缺的,只有通過全員參與,發揚工匠精神,才能提高企業的組織運營力。

當然,重要的是企業能認識到個體保持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將工匠精神作為企業的DNA,提供培養匠人文化的土壤。

(本文根據第26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的演講編輯整理而成,已經本人審閱)

相關焦點

  • 日本工匠精神的潰敗,中國應該反思些什麼?
    近年來,日本許多曾靠工匠精神佔領國際市場的知名企業陸續潰敗的現實,讓日本工匠精神跌落神壇,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日本工匠精神潰敗的原因以及這帶給中國工業發展什麼啟示。日本人將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手工藝人稱為職人,並由此發展出根深葉茂的職人文化。 這種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上到製造電子產品、飛機太空飛行器,下到製作壽司、和果子,都有相應的職人"一生專注一件事",20世紀50年代,日本還專門將那些擁有高超手藝的人認定為"人間國寶"加以保護。
  • 日本「工匠精神」,中國真的需要嗎?
    日本的工匠們,做事時全副精神投入,認真仔細,無論大事小事,一絲不苟,遇到難題,契而不舍,精益求精,讓日本工藝品製造業傲視全球,這其中的精神基礎就是「工匠精神」。但是,我們應該參考日本「工匠精神」,放棄追求眼前利益,轉而選擇將靈魂融入產品之中嗎?「工匠精神」到底適合中國嗎?何謂「工匠精神」?
  • 為什麼「工匠精神」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
    不以炫富為榮」是日本「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說到「工匠精神」,很容易想到「日本製造」。日本很多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出色的「工匠」。訪日的中國遊客從2011年的45萬增加到2015年的499萬,大家親身體驗了「工匠精神」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溫馨,給經濟帶來的巨大效益。很多人都不禁發問,在如此製造產業化,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工匠精神」為什麼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其實這也是我長期思考的社會學問題,為什麼同樣的科學技術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
  •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製造」_新華報業網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提高創新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製造業面臨大而不強、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現狀,工匠精神便是在產品裡注入創新和活力,代表著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這就要求我們秉承求異思維,以技術和理念驅動創新,在一線生產製造中注重過程、敬畏職業,嚴把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提升行業技術水平。
  • 為啥中國丟了工匠精神,日本卻沒有?
    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強烈過。中國遊客去日本爆買,目光早已從電飯鍋馬桶蓋等流水線產品,轉向了手藝人一刀一錘一絲一線打造出的手工業品。
  • 日本製造神話破滅,大量不合格零件銷往國外,工匠精神哪去了?
    日本製造神話再次破滅,而大量不合格汽車零件銷往國外,無疑是對該公司的又一次打擊。最近十年來,日本企業屢次被爆各種惡性造假事件,影響都非常惡劣,網友感嘆網上經常吹噓的日本工匠精神哪去了?表演的96式裝甲輸送車當眾斷輪子日本製造一直被網友稱為「工匠精神」,多年來說日本製造質量好,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工業產品確實一度佔據世界大部分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日本製造在80年代到90
  • 被神話的日本工匠精神
    戰後日本創造出豐田生產方式、精益管理和質量管控小組活動等一系列進行質量把關和富有工匠精神的經營方法,在這一系列日本式經營模式的背後,是日本特殊的經營環境和社會結構下形成的一些特殊企業管理制度,比如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企業內輪崗制度等,而這些制度現在都已經難以為繼。
  • 勞動節|日本工匠精神:阿波羅鋼琴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
    答案就是: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近幾年在中國大熱,從人民日報到央視的大國工匠,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談「工匠精神」,製造行業更是離不開這個詞的討論範圍。在筆者的印象中,工匠精神是一種很軸的精神。
  • 日本做個壽司好意思叫工匠精神?中國才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
    日本做個壽司好意思叫工匠精神?中國才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工匠精神」只能是宮中樓閣,存在於各種說辭當中。事實上餐飲服裝等等快消費行業和汽車等工業化程度極高的行業裡,工匠精神這個詞只不過是個噱頭而已。像日本做個壽司也好意思叫工匠精神?那我家樓下麵館也開了幾十年了,大概也是充滿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需要,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甚至整個社會都鼓勵提倡。
  • 傳承「工匠精神」 點亮大國製造未來
    日前,中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舉行。這場大賽共設置86個比賽項目,匯集了2500多名選手切磋技藝,其規模之大、水平之高,是前所未有的。通過比拼本領,一批技能高手大放異彩,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技能人才的優秀職業素養和良好精神風貌。
  • 日本人喝廁所水,是工匠精神;中國人喝廁所水,就是變態文化?
    但主角換成日本人,就開始大讚工匠精神、素質高、敬業。 這真的是,日本人跪舔廁所,中國人跪舔日本。 都2020年,怎麼還去相信什麼日本人高素質、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啊。
  • 【中國網評】傳承「工匠精神」 點亮大國製造未來_觀點中國_中國網
    通過比拼本領,一批技能高手大放異彩,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技能人才的優秀職業素養和良好精神風貌。雖然中國有句俗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事實上,「藍領不如白領」的偏見在社會上長期存在。過去,人們總將技術工人與學歷低、工作苦、待遇差聯繫在一起,認為從事此類職業低人一等,得不到社會認同。即便一些工廠或企業開出的條件足夠優越,求職者們卻仍將目光鎖定在高樓大廈裡的格子間。
  • 日本的「工匠精神」有多可怕?看看這部片子你就知道了!
    從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三度寫入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以至於當談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日本製造」。
  • 尺八: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前段時間,南京一家號稱是用「工匠精神」經營的壽司店,被停業整改了。 工匠精神的店怎麼還被停業了?我看了一下,這家壽司店最大的特點就是規矩特別多,還都特別奇葩,都是規定顧客的。其實這幾年」工匠精神「這個詞都快用爛了,大街小巷賣壽司的,賣手機的,賣衣服的都用這個詞給自己貼金。說實話這真的是對」工匠精神「的侮辱。 最大的問題是,「工匠精神」不是靠嘴,而是靠幹,而且還得是長年累月地堅持幹。
  • 毛大慶:工匠精神將成為改變未來中國商業史的重要推手
    而現如今,一個劣質的螺絲釘可以毀掉幾十億美元的太空飛行器,在人類進入高度文明的今天,工匠精神成為各行各業必須的追求。無論是國際科技創新的快速迭代,我們對2025中國製造的理想,還是新中產的崛起對消費升級需求的大勢所趨,都把工匠精神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工匠精神也必將成為改變中國未來商業史的重要推手。
  • 哪款中國車最具工匠精神?|聚焦
    而北汽徐和誼在李克強總理二度提及工匠精神後,也發表文章稱北汽深具工匠精神。然而,什麼是工匠精神?工,古語中通「巨」,即規矩。「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說明工代表的是度量標準,是一種精準的象徵。工既可以當形容詞,如窮而後工;又能當名詞,如巧奪天工。總之,是精緻巧妙、傑出之作的意思。匠,本意為筐中置斧,專指木匠,如魯班這種。
  • 解讀德國工匠精神 創新中國工業文化
    工業是物質財富創造的主體,也是精神財富創造的源泉。在「中國製造2025」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強健工業筋骨,實現真正的現代工業文明,仍然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戰略任務之一。製造強國建設是技術創新、匠藝精進的過程,不僅需要耐心和意志,還需要資源、科技、文化共同支撐。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工匠精神讓中國夢揚帆起航
    當前,在中國邁入全面現代化的關鍵階段,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無數西方國家的虎視眈眈。只有靜心實幹才能把握機遇;戰勝挑戰,只有靜心實幹才能破解難題。因此發揮「工匠精神」無疑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弘揚工匠精神,為製造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當我們精心製造的商品被貼上美國的標籤才能夠銷售的時候,當日本馬桶蓋被國人瘋狂搶購的時候。
  •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
    其中任正非轉載了《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的文章,他如何看待工匠精神與專註上,給了一個明確的態度。以下為電子郵件內容。「我們公司也有工匠精神,我們從一個年產幾百萬,到年產4000億是怎麼過來的,多少辛酸淚。
  • 從賈伯斯「吃垮」的壽司店看什麼是工匠精神?
    除日本民族性格特點中本身的內斂與孤寂之外,受禪宗思想的影響,他們追求用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最豐富的思想。堅持徹底見到事物的本來面貌,因此必須儘可能簡化表象層。表現在壽司製作中,就是我們從壽司中看到的極簡主義。小小的壽司技術凝結了幾代人的技術傳承。壽司是日本料理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能把簡單做到極致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