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日本工匠精神:阿波羅鋼琴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

2020-12-11 琴行經營報

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長壽的企業扎堆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它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近幾年在中國大熱,從人民日報到央視的大國工匠,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談「工匠精神」,製造行業更是離不開這個詞的討論範圍。在筆者的印象中,工匠精神是一種很軸的精神。老匠人總是很執拗同時又很嚴謹,對工藝品質有著不懈追求,規範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藝,小到一支原子筆、大到一艘艦艇,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組裝都是無比虔誠。

隔絕紛擾,執著與專注

當我們都在討論日本的工匠精神的時候,如果你去問一個日本職人什麼是工匠精神?大多數日本職人會回答不知道。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把手頭正在做的事做透是應份的。用一生的時間鑽研做一件事情,甚至十幾代人一起做一件事情,是本分。

可以說日本匠人支撐起了日本的品牌、品質與信譽。阿波羅鋼琴就是為「日本工匠精神」而誕生。如果你對阿波羅鋼琴不了解,那麼說起HELLO KITTY鋼琴,你就應該有印象了。作為HELLO KITTY全球唯一授權的鋼琴製造商阿波羅鋼琴,同時也是與YAMAHA和KAWAI齊名的日本國民鋼琴品牌之一。

阿波羅鋼琴從1948年誕生以來,每一臺鋼琴都是由日本資深技術專家親自操作,他們甘於為這項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奉獻畢生才智和精力,也因此,為阿波羅鋼琴定下了「工匠精神,製造世界所有人都喜愛的鋼琴」的製造理念,並為之奉獻了一生。

把做的事看成有靈氣的生命體

在日本電影《入驗師》中那位大提琴師曾說過一句話:「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日本的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不滿足於95%,而是要追求100%。阿波羅鋼琴把這句話踐行得實實在在,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獨立研發的SSS專利技術,能讓立式鋼琴的使用者演奏出三角鋼琴的效果,使得阿波羅鋼琴在鋼琴市場上佔有絕對優勢。

阿波羅鋼琴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在《工匠精神》一書中說道,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在阿波羅鋼琴制琴師們的眼中,我們看到的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菲奧娜音樂集團作為阿波羅品牌鋼琴中國唯一代理商、製造商,將延續這種工匠精神,竭盡全力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鋼琴產品。

最後,致敬所有有工匠精神的人。

相關焦點

  •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
    其中任正非轉載了《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的文章,他如何看待工匠精神與專註上,給了一個明確的態度。以下為電子郵件內容。「我們公司也有工匠精神,我們從一個年產幾百萬,到年產4000億是怎麼過來的,多少辛酸淚。
  • 職人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日語中有兩個詞專門用來形容職人:一個是「一生懸命」,即把一生都貢獻在所從事的職事上,是其敬業精神的寫照;一個是「一筋」(類似於中國話裡的「一根筋」,但卻不含貶義),即專注於一道一藝,從一而終,決不變心。因此在日本,「職人」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
  • 伊例家:一生專注一件事,只做好醬油
    「專注」是一項難能可貴的能力,能夠在競爭激烈且焦躁的市場環境中「慢」下來,打磨產品,研究細節,考驗的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持久戰能力,也包括領導人的格局。 「一生專做一件事,只做好醬油」是伊例家創始人朱賢兵先生對事業的追求。
  • 水口人物—皇冠假日酒店行政副總廚,一生只做這一件事
    轉載說明消息來源:今日頭條 半城星球原標題:惠州皇冠假日酒店:廚匠,32年走遍全國的匠人,一生只做這一件事「尊重師長,不斷提升,做最好的料理」惠州皇冠假日酒店行政副總廚「專注做料理,研究中國人愛吃的西式菜,做廚師:應知應會應變,更應秉承匠人精神,只要食客將桌上的料理一掃而空,那就是對廚師最大的殊榮。」從日本研學回歸併且有著32年從廚經驗的大廚田捍東這樣和我說。
  • 活在博物館裡的文化瑰寶——日本國寶級鋼琴品牌APOLLO
    原標題:活在博物館裡的文化瑰寶——日本國寶級鋼琴品牌APOLLO說起日本鋼琴,大部分人只知道山葉(YAMAHA)和卡瓦依(KAWAI)。但在日本還有一個享有極高聲譽的鋼琴品牌,那就是人稱「鋼琴繡花女」的阿波羅鋼琴(APOLLO),它們被一同稱為「日本三大鋼琴品牌」。阿波羅鋼琴產自著名的「亞洲音樂之城」濱松市,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距今已有近80年歷史,由幾代專業鋼琴匠師傳承,隸屬於著名的TOYO APOLLO PIANO株式會社。
  • 樊錦詩《我心歸處是敦煌》:一生專注一件事,一世專愛一個人
    我不怕知識淵博,著述等身的人,因為這些憑著個人努力,都可以做到,我怕專注的人,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全神貫注,矢志不渝。樊錦詩,就是一個這樣專注的人,所以我對於她的專注,仰慕和欽佩。《我心歸處是敦煌》是樊錦詩口述,顧春芳撰寫。這本書主要講述:「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的一生經歷,以及她的事業守護敦煌莫高窟。
  • 《米,面,魚》①:日本壽司精緻的背後,是其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
    在2015年左右,「工匠精神」一詞在當時是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提到工匠精神,我們往往會想到很多默默無聞的匠人和他們一生為這個社會所創造的一切。從今日起,就工匠精神在美食方面的領域,這幾天我為大家連續講解一本書籍,這是一本關於日本美食,同時也是日本匠人對飲食的孜孜不倦的探索與追求的書籍——《米,面,魚:日本大眾飲食之魂》。
  • 為什麼相對於日本工匠精神,更建議你學德國?
    有時我也會遇到想把自己企業做大做強的企業家問我建議時,問我, 怎麼看日本工匠精神,該如何學習? 我認為,如果想把企業做大做強,不建議你學習日本匠人精神,而要學德國。讀到這裡,有些讀者會情不自禁地蹦出一些句子,比如, 50年只做一件事,煮出一碗好吃銀飯。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要不忘初心,要有匠人精神。
  • 日本做個壽司好意思叫工匠精神?中國才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
    日本做個壽司好意思叫工匠精神?中國才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現在有一類觀點頗有市場,認為所謂「工匠精神」或者「匠人精神」,就是做銷售做廣告的人吹起來的,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既不了解生產環節,也不願意尊重技術人才,卻在一旁吹噓所謂「工匠精神」,想的是借炒作這種概念來提高他們產品的檔次,讓自身獲益更多。
  • 日本工匠精神的潰敗,中國應該反思些什麼?
    近年來,日本許多曾靠工匠精神佔領國際市場的知名企業陸續潰敗的現實,讓日本工匠精神跌落神壇,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日本工匠精神潰敗的原因以及這帶給中國工業發展什麼啟示。日本人將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手工藝人稱為職人,並由此發展出根深葉茂的職人文化。 這種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上到製造電子產品、飛機太空飛行器,下到製作壽司、和果子,都有相應的職人"一生專注一件事",20世紀50年代,日本還專門將那些擁有高超手藝的人認定為"人間國寶"加以保護。
  • 心守一事,生死相依!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羅浮宮收藏
    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羅浮宮收藏:人活到極致,就是擇一事終一生…在日本,有一個特殊的行業,被稱為匠人,又叫做職人。有這樣一個匠人,他擁有驚人的平衡感。對於工匠大國日本來說,它不僅是玩具更是一個實打實的手工藝。
  • 阿波羅鋼琴:用卓越品質助力中國鋼琴教育的普及
    阿波羅鋼琴始終堅持以"製造出世界所有人喜愛的鋼琴"為目標,在鋼琴製造工藝上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道工序,以求能演繹出最完美的鋼琴音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鋼琴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鋼琴,學習鋼琴。其中,阿波羅品牌K系列鋼琴,在凝聚了70多年制琴技術的沉澱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創新與研發,其製作出的鋼琴都具有完美品質的保證,並獲得了許多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們的喜愛與認可。
  • 日本的「匠人精神」
    由於重視人才品格的獨特工匠培養制度,在業界及海內外受到矚目。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日本有一位料理人,他一生只做日本料理,而且,只精心研究天婦羅!早乙女的天婦羅,有什麼與眾不同呢?看了早乙女和他的天婦羅,在這個廣談「匠人精神」的世界裡,如果不用畢生精力去做的事,真的算不上是匠人精神了。截至2013年,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長壽企業扎堆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
  • 《匠人精神》:淺析日本工匠精神,難怪日本千年企業數量全球第一
    所謂的「匠人」,是將一份工作做到極致,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匠人精神」就是這背後的堅持。日本對於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執著,可以說早就深植於社會的普遍價值。至此,日本那種「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推崇,記得我當時所在的網際網路公司下面一家工廠主要是做工作制服的,也給自己打上「匠人精神」的標籤。在大家看來「匠人精神」成了技藝精湛、追求極致品質的代名詞。
  •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愛一個人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唐婉是陸遊一生所愛,那麼寫詩,便是陸遊一生所痴。他「六十年間萬首詩」,平均每隔三天就寫一首。對陸遊來說,一輩子,只愛一次就夠了。二十多歲的村嶋孟經媒人介紹認識了妻子,妻子是典型的日本小女孩,賢惠、溫順。
  • 為啥中國丟了工匠精神,日本卻沒有?
    工匠精神就是用手到達極致要了解日本的工匠精神,可以從下面這些細節看起。這就是工匠精神。二.階層固化的環境下,職人靠工匠精神獲得人生尊嚴手藝人階層的出現使得工匠精神開始萌芽、發展。在日本,手藝人被稱為「職人」。日本「職人」階層形成於江戶時代。
  • 從賈伯斯「吃垮」的壽司店看什麼是工匠精神?
    「窮盡一生磨練技能」,就是壽司「職人」的畢生堅持。壽司作為日本料理的代表形態之一,最高宗旨在於以最簡單的料理方式,突出食材的原汁原味。Iphone的簡約受到人們的追捧,其設計的精髓與壽司的簡約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匠心製作「專注」便是壽司的製作和蘋果手機製作的另一個相通之處。
  • 廚師+工匠精神 網際網路時代的美味新詮釋
    一位84歲的日本老人用了50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煮一碗而是一碗晶瑩剔透的白米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煮飯人。正如已經91歲高齡的小野二郎,做了一輩子的壽司,終於成為壽司之神。這些故事都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題記:途窮不憂,行誤不悔。
  • 侯孝賢「封神」:被日本名導尊為父親,他用一生只做一件事
    娛樂圈都玩「跨界」的今天,他用一件事獲得了「終身成就獎」。最近,「跨界」一詞很火,起因是跨年晚會中,各大演員紛紛拿起話筒獻歌。這本無不對,但是許多人「假唱」被抓現行,觀眾們表示買票就給我看這?於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從一種客觀事實變成一種討論現象,那些一生只專注一件事的人被相繼提起。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熱愛電影,專注電影,獲得「終身成就獎」的老人,他叫侯孝賢。侯孝賢已鮮少出現在觀眾面前,近乎以一種俠隱的方式隱沒在人群外。關於他最近的消息則是一個多月前,臺灣第57屆金馬獎授予他「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