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南京一家號稱是用「工匠精神」經營的壽司店,被停業整改了。
工匠精神的店怎麼還被停業了?
我看了一下,這家壽司店最大的特點就是規矩特別多,還都特別奇葩,都是規定顧客的。
比如:食物一律不能打包帶走、不批量生產、不接待生客、食物呈上後一分鐘內食用、每餐用餐人數不超過十人。
老闆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客戶享受到「精緻」的服務,結果就被好多網友扒出來,人家日本那些大牛的壽司店根本就沒有這些規矩,你這就是裝相。
其實這幾年」工匠精神「這個詞都快用爛了,大街小巷賣壽司的,賣手機的,賣衣服的都用這個詞給自己貼金。說實話這真的是對」工匠精神「的侮辱。
最大的問題是,「工匠精神」不是靠嘴,而是靠幹,而且還得是長年累月地堅持幹。
靠嘴說的工匠精神,還有像這家壽司店,靠裝B裝出來的,實在都是太廉價了。拿這個當一個營銷手段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被人揭穿,那就滿盤皆輸了。
最近我就看了一個紀錄片講的就是工匠精神,說的是日本一個傳統樂器,叫尺八。
尺八其實也是從中國來的,尺八最流行的是在唐朝那會。貞觀三年,李世民命令重新修訂雅樂的樂章,有一個叫呂才的人,深通樂理,他就用竹子製作了十二支長短不同的吹管樂器,分別對應十二律。
其中,居於十二律之首的黃鐘管最短,長有一尺八寸,所以這一套樂器被叫做「尺八」。
尺八這種樂器音色悠遠,尤其適合演奏宮廷雅樂,深得唐朝人的喜愛。一直到宋朝,簫、笛子這些樂器才逐漸取代了尺八。
唐代壁畫中的尺八
但是沒想到,在日本尺八一直傳承了下來,一直到今天。當然現在尺八也是個小眾樂器了,玩的人也不多。
尺八跟吉他什麼的可不一樣,學兩三個月就能速成。學尺八沒個幾十年出不了師。
紀錄片裡的主人公叫佐藤康夫,從小學尺八,到18歲才能上臺表演,之後多少年不斷學習,而為此付出一生的堅守。
佐藤康夫演奏尺八
不為錢不為名,就為了把這門手藝學精,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另外工匠精神並不代表墨守成規,更不是形式主義,還是要有創新。
比如這個尺八,最近幾年,日本有一部特別火的動漫,專門邀請佐藤康夫用尺八來演奏主題曲,我估計年輕的朋友已經猜到了,就是《火影忍者》。
尺八這種特別獨特的、悠揚空靈的聲音,跟現代樂器的聲音和搖滾樂搭配,非常融洽非常好聽。
於是,好多年輕人又開始了解尺八,學習尺八,這種傳統文化就得到了更好的保護,還能發揚光大,這個就更難得了。
最後呢,我給大家放一段這個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的預告片,這部片子5月31日就要上映了,喜歡的朋友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感受一下來自古老中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