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精神」,中國真的需要嗎?

2020-12-15 九個頭條

今年,「工匠精神」這樣一個詞突然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特別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之後,它還被選作了2016年的年度流行詞彙。

若要細論起來,「工匠精神」雖源於中國,卻在日本被發揚光大,聞名於世界。

日本的工匠們,做事時全副精神投入,認真仔細,無論大事小事,一絲不苟,遇到難題,契而不舍,精益求精,讓日本工藝品製造業傲視全球,這其中的精神基礎就是「工匠精神」。

但是,我們應該參考日本「工匠精神」,放棄追求眼前利益,轉而選擇將靈魂融入產品之中嗎?「工匠精神」到底適合中國嗎?

何謂「工匠精神」?

日本從傳統工藝品到現代製造業的各種生活家電、汽車、建築等等,都十分地製作精美,做工精細,故障率極低,這是舉世有目共睹,人人欣羨,日本自己也頗為自豪的。

很多人,包括日本人自己,都將這一切歸功於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工匠們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目標打造出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此乃所謂的「工匠精神」。其中的內核是,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和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在日本的街頭巷尾,無論是吹糖人的老師傅,還是壽司店的廚師,都認真地對待著手中那一小枚糖人、一小塊壽司,想給眼前的顧客送上最完美精緻的那一枚糖人、那一塊壽司。

有優有劣,連日本人也對「工匠精神」存疑

這種精細捉摸下誕生的產品,自然是高質量商品,能夠滿足高層次客戶的需求。工匠們有足夠的耐心去和客戶溝通,滿足、完善客戶的需求。

同時,正因為工匠們在努力捉摸,想要做出行業裡最高、精、尖的產品,才推動著整個行業向前進,不斷創新出驚豔的作品。

可是,做匠人的多了,卻也帶來了負面效應,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打起了問號。

深入探尋,將自己的職業研究到極致,這必然是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的,這也就導致生產效率的低下。

日本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的5成左右。 也就是說,日本人要做出跟美國人同樣的產品竟需要兩倍的勞動力,或兩倍的時間。

花費過多的資源、人力和時間,產量變少了;社會資源有限,其它的行業也許又會因此缺乏了資源,所以有觀點認為,「工匠精神」在某種程度上是目前日本低迷經濟的誘因之一。

同時,高成本必然要轉嫁給消費價格,所以日本的服務行業價格變得非常昂貴。可是,國際上多得是比日本更便宜、質量還過得去的產品,這種做法不利於國際競爭,日本企業也賺不到多少錢。

就連日本人,也在思考,傳承多年的「工匠精神」並不是一點缺陷都沒有,是否應該向美國的快速、高效的模式靠攏一點點呢?

在中國,「工匠精神」又行得通嗎?

在日本尚且如此,轉嫁到國情不同的中國又真的行得通嗎?

別忘了,中國和日本最顯眼的一個不同,就在於龐大的人口,也就是龐大的消費市場上。

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消費者會像日本人一樣願意花再多的錢購買精緻的東西和一流的服務。日本電器公司夏普的失敗就是個好例子。

這家公司在液晶的研究領域裡位於世界一流,在日本說起液晶平板電視機指的就是夏普。夏普建設了最先進的工廠,卻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最終被臺灣的鴻海精密工業收購了。

若是換到中國,消費市場上層次諸多,每個層次的人數更是龐大,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財力去支付高成本的產品,或是對高級、高品味的事物有著追求。甚至可以說,在中國市場,質量過得去又價格相對低廉的產品才是大眾的選擇。

在中國,大規模做小、精、尖的工匠產品,或許難以滿足巨大的需求,只能變成所謂上流社會炫耀展示的資本。

再加上,中國不得不在數年後面對,因少子老齡化所帶來的,勞動力嚴重缺乏的局面。

在那樣的局面下,效率變得重要,沒有自動化的生產和服務,很難填補上勞動力的空缺。如今的日本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鑑,這正是日本目前的困境。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真的有讓「工匠精神」生根發芽的土壤嗎?

或許中國式「工匠精神」才是正解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發展「工匠精神」。

中國製造業長期走高產、低成本、低質路線,讓「中國製造」儼然成為廉價商品的代名詞。依靠這樣的產品,也走不了多遠,目前就正處於瓶頸時期。

不管是工業還是服務業,中國唯有提升附加價值,才能讓「中國製造」「中國服務」重新煥發生機,所以才有了領導層多次提到「工匠精神」這個詞,以期能啟發工商界,研究出更加高質的產品和服務。

那麼,困局何解,唯有適合中國國情的「工匠精神」。

人民網刊文這樣解釋中國的「工匠精神」,

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緻精細,執著專一

中國式的「工匠精神」更聚焦於精神層面上的精細,讓每一個從業者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製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

不因為過度追求速度而丟失質量,丟失精緻,也不因為過度追求精緻,而徒耗時光、人力。把握好一個度的中國「工匠精神」,才能帶領中國走向更好的未來,避免日本的彎路。

希望未來的中國人,不僅是從業的匠人,而是全體國人,都能對事情執著,精細地做事情,讓「工匠精神」成為全民族的精神!

相關焦點

  • 日本做個壽司好意思叫工匠精神?中國才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
    日本做個壽司好意思叫工匠精神?中國才是人類工匠精神的集大成者!「工匠精神」只能是宮中樓閣,存在於各種說辭當中。事實上餐飲服裝等等快消費行業和汽車等工業化程度極高的行業裡,工匠精神這個詞只不過是個噱頭而已。像日本做個壽司也好意思叫工匠精神?那我家樓下麵館也開了幾十年了,大概也是充滿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需要,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甚至整個社會都鼓勵提倡。
  • 中國製造能從日本工匠精神汲取什麼?
    智能製造還需要工匠精神嗎?>1日本工匠精神的起源日本的工匠精神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當時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為朝鮮之役),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從朝鮮擄回日本的朝鮮儒者著有《看羊錄》一書,該書最早對日本手藝獨特的工匠進行評價、最早出現諸多「日本天下第一」的記錄。
  • 為啥中國丟了工匠精神,日本卻沒有?
    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強烈過。中國遊客去日本爆買,目光早已從電飯鍋馬桶蓋等流水線產品,轉向了手藝人一刀一錘一絲一線打造出的手工業品。
  • 日本工匠精神的潰敗,中國應該反思些什麼?
    近年來,日本許多曾靠工匠精神佔領國際市場的知名企業陸續潰敗的現實,讓日本工匠精神跌落神壇,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日本工匠精神潰敗的原因以及這帶給中國工業發展什麼啟示。>,日本的工匠精神一時之間也備受人們推崇。
  • 被神話的日本工匠精神
    市場秩序不能靠精神和文化論來維持近年來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者叫做匠人精神在國內備受推崇,大家在反思中國製造業的浮躁現象時,常常把日本的工匠精神拿出來做對比。日本的工匠在敬業、對技術的專一和堅持以及對品質的追求等方面,的確有許多值得尊敬和借鑑的地方。
  • 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
    其中任正非轉載了《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的文章,他如何看待工匠精神與專註上,給了一個明確的態度。以下為電子郵件內容。「我們公司也有工匠精神,我們從一個年產幾百萬,到年產4000億是怎麼過來的,多少辛酸淚。
  • 別吃,無印良品餅乾真的「有毒」!迷信日本工匠精神的該醒醒了
    導讀你以為只有中國有「地溝油」嗎,真的是圖樣圖森破。4迷信日本「工匠精神」的人該醒醒了日本的「工匠精神」一度讓國人奉為經典,這種精神指的是日本工匠們特有的「精益求精的極其認真的工作精神」,而且這種精神是代代相傳的
  • 日本的「工匠精神」有多可怕?看看這部片子你就知道了!
    從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三度寫入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遊刃有餘」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以至於當談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日本製造」。
  • 日本人喝廁所水,是工匠精神;中國人喝廁所水,就是變態文化?
    「日本人有工匠精神、日本人從小接受素質教育、日本人敬業。」 但主角換成日本人,就開始大讚工匠精神、素質高、敬業。 這真的是,日本人跪舔廁所,中國人跪舔日本。 都2020年,怎麼還去相信什麼日本人高素質、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啊。
  • 為什麼「工匠精神」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
    不以炫富為榮」是日本「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說到「工匠精神」,很容易想到「日本製造」。日本很多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出色的「工匠」。訪日的中國遊客從2011年的45萬增加到2015年的499萬,大家親身體驗了「工匠精神」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溫馨,給經濟帶來的巨大效益。很多人都不禁發問,在如此製造產業化,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工匠精神」為什麼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其實這也是我長期思考的社會學問題,為什麼同樣的科學技術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
  • 日本工匠精神神話破滅了嗎?
    日本東海旅客鐵道公司也稱已經確認相關數據,問題產品的強度沒有對運行安全構成危害,今後將定期檢查車輛並適時更換合格產品。(澎湃新聞)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應該是汽車。實際上,除了日本品牌汽車外,一些主流歐美品牌汽車,也在使用神戶制鋼的產品。
  • 基層工作需要工匠精神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龍虎網評 > 龍虎網評 > 基層工作需要工匠精神
  • 工匠精神不是源於日本,其真正的祖宗在這裡……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英文是為Craftsman’s spirit,日文成為「匠の精神」。自古以來,工匠以爐火純青的技藝、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精雕細琢的職業精神,見證了平凡中的偉大。只是當今中國,動輒則被批評缺乏工匠精神,援引日德之工匠精神云云,言之中國缺乏工匠精神的土壤,可是中國真的就缺乏工匠精神的嗎?周禮的考工記有記載:「知得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實際上把百工之事,提升到聖人之作的高度。其上,對車、兵、禮器、磬、練染、建築、水利等都有詳細的論述。
  • 《匠人精神》:淺析日本工匠精神,難怪日本千年企業數量全球第一
    所謂的「匠人」,是將一份工作做到極致,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匠人精神」就是這背後的堅持。日本對於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執著,可以說早就深植於社會的普遍價值。日本千年企業9家,五百年企業39家,二百年企業3416家,百年企業50000餘家,長壽企業的數量全球第一。為什麼日本會有這麼多的長壽企業呢?是一種偶然嗎?它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他們的傳人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 從賈伯斯「吃垮」的壽司店看什麼是工匠精神?
    產品的外在是形,而內在則是工匠的心。內外兼修是「工匠精神」的精髓,看似簡單的壽司中,卻把日本「工匠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真正影響產品持續成功的中心正是專注,為產品賦能。簡約而不簡單的iPhone背後,體現的是賈伯斯數十年如一日以「專注」的心態突破傳統設計的匠心。由此也賦予了iPhone精神靈魂。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嗎?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嗎?
  • 尺八: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前段時間,南京一家號稱是用「工匠精神」經營的壽司店,被停業整改了。 工匠精神的店怎麼還被停業了?我看了一下,這家壽司店最大的特點就是規矩特別多,還都特別奇葩,都是規定顧客的。其實這幾年」工匠精神「這個詞都快用爛了,大街小巷賣壽司的,賣手機的,賣衣服的都用這個詞給自己貼金。說實話這真的是對」工匠精神「的侮辱。 最大的問題是,「工匠精神」不是靠嘴,而是靠幹,而且還得是長年累月地堅持幹。
  • 勞動節|日本工匠精神:阿波羅鋼琴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
    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長壽的企業扎堆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它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近幾年在中國大熱,從人民日報到央視的大國工匠,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談「工匠精神」,製造行業更是離不開這個詞的討論範圍。在筆者的印象中,工匠精神是一種很軸的精神。
  • 為什麼相對於日本工匠精神,更建議你學德國?
    有時我也會遇到想把自己企業做大做強的企業家問我建議時,問我, 怎麼看日本工匠精神,該如何學習? 我認為,如果想把企業做大做強,不建議你學習日本匠人精神,而要學德國。這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精雕細刻、工藝精湛。 這時,你可能會說,這不正是我們中國企業應該學習的嘛。 做事專注,精雕細琢。 是的,可是,問題就在這兒。
  • 解讀德國工匠精神 創新中國工業文化
    工業是物質財富創造的主體,也是精神財富創造的源泉。在「中國製造2025」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強健工業筋骨,實現真正的現代工業文明,仍然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戰略任務之一。製造強國建設是技術創新、匠藝精進的過程,不僅需要耐心和意志,還需要資源、科技、文化共同支撐。
  • 旅遊發展更需工匠精神
    從微觀格局看,需要工匠精神,做精做細,這是培育競爭力的長遠之舉。倡導旅遊工匠精神,首先是產品開發應注重四個方面,一是差異形成吸引力。差異性越大,吸引力越強,但絕不是規模越大吸引力越強。二是精細創造競爭力。無錫靈山第五期工程做禪意小鎮,董事長提出來要種青苔,禪意小鎮沒有青苔就沒有禪意,工人說,我們種樹種草種花都行,就是不會種青苔,他和工人一塊試驗五次,把青苔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