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高連奎
通脹理論是經濟學中目前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幾部比較流行的經濟學教材的通脹部分,都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論述困境」。凱恩斯學派的提出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與貨幣學派的理論並不能融合,以至於幾個版本的經濟學教材,在涉及通脹的部分都分布在兩個章節論述。
其實關於通脹的直接原因是清晰可見的,現有的理論也論述的比較清楚。我們唯獨缺少的是關於通貨膨脹「根本成因」的敘述,以及缺乏一個統一的理論將現有的通脹理論整合起來。
貨幣主義的通脹理論是有明顯缺陷的,薩繆爾森的理論也對現實解釋性不強。弗裡德曼一直認為滯脹是由於凱恩斯主義主的過度投資造成的,但是他並沒有把這個理論往下深究。既然通脹是由於「過度投資」造成的,那是不是通過「縮減投資」就可以治理通脹了?其實這個通過「反向推導」得出的結論特別重要。既然「過度投資」可以帶來通脹,那其實完全可以通過「縮減投資」來治理通脹。而我的通脹理論不僅說明了為什麼「過度投資」可以帶來通脹,而且指出了通過「縮減投資」治理通脹的方法。
凱恩斯創造了宏觀經濟學,但是凱恩斯本人的宏觀經濟學中只有經濟危機治理理論,沒有屬於資金學派的通脹理論。薩繆爾森等後來者,雖然用供給需求理論創造了通脹的「形成理論」,但同樣也沒有創造出凱恩斯學派的「通脹治理」理論,以至於宏觀經濟學只能由弗裡德曼拉來古老的「貨幣數量說」湊陣,但是「貨幣數量說」過於狹隘,顯然不能解釋所有通脹理論。後來的教材編寫者大多是「述而不作」,也就是將各學派的理論逐一羅列,或是小幅改進,比如新凱恩斯學派羅伯特戈登的「通脹三角」理論。
人類其實需要的是一次「分析範式」的革命,才能將通脹理論統一起來。我在本書中提出的「內源性通脹」和「外源性通脹」範式就是這種嘗試。其中內源性通脹,主要是指經濟增長性通脹,包括正常經濟增長引起的勞動生產率通脹和經濟過熱引起的通脹,而外源性通脹則包括貨幣超發,自然災難,資源短缺和進口等。這樣就將通脹與一些根本性因素結合起來了。
內源性通脹屬於「常規通脹」,外源性通脹屬於「偶發性通脹」, 人類需要治理的只能是「內源性通脹」,「外源性通脹」理論除了貨幣導致的外,理論上沒法治理,一般也不需要治理,但如果比較嚴重則需要通過「產業政策」進行幹預。
我的通脹理論,偏向凱恩斯主義,但又不完全是凱恩斯主義。比如「勞動生產率通脹」不屬於凱恩斯主義的,「經濟過熱型通脹」是凱恩斯主義的,但又符合貨幣主義,外源性通脹則可以將貨幣、自然災害、資源價格異動等特殊因素導致的通脹包含起來。
我的通脹理論明確反對貨幣主義學派「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的觀點,提出了「內源性通脹」是一種「經濟增長現象」的觀點,這也為我們後面治理通脹制定了理論基礎。我的通脹治理是不主張用貨幣政策進行通脹治理的,而是財政政策治理,這反而符合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特色,可以算是補充了凱恩斯經濟學的通脹治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