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橋是我在行程清單上,標記了一定要去的地方因為家鄉所屬京津冀,和京杭運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小時候的課本中不知多少次的提到京杭大運河,對歷史、對 中國 有著深厚的影響
拱宸橋拱宸橋,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石拱橋,東連 麗水 路、 台州 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橋長98米,高16米,橋面中段略窄為5.9米寬,而兩端橋堍處有12.2米寬。採用木樁基礎結構,拱券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築。
如今,京杭大運河並不是唯一的連接京杭之間的河道了,每年的通航量也在逐年減少,拱宸橋作為其上重要的橋梁之一,以千年不變的姿態向世人展示它曾經的輝煌。
水上公共巴士,之前實用貼中也提到過
水上1號公交:
拱宸橋——武林門,大概間隔30分鐘發一班船,總行程25分鐘。
拱宸橋——濮家
水上2號公交:
武林門——西溪 五常巷
我乘坐了拱宸橋——武林門這段的水上1號公交,乘坐地鐵1號線在武林廣場站下,出來步行100多米就能找到這個標誌明顯的坐船碼頭,武林門站這邊有室內等候的乘船地點。
如果是為了遊覽京杭大運河,還是建議從終點站乘坐,因為水上的輪渡以及巴士是不允許超載,肯定保證每人一個座位,如果中途有人下船,就可以有人上船,沒有人下船就只能再等待下一班船了,中間的很多站沒有室內等候的地方,冬天站在運河邊還是挺冷的,所以建議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在終點去乘船吧。
水上巴士在依運河而居的
杭州
市民眼中想必司空見慣了,但是在內陸的我們卻覺得這樣的交通方式很特別、很新奇,價格公道,從拱宸橋來往於武林門,25分鐘的行程只需要3元錢,上船打卡或者投幣,和乘坐公交車一樣,從古至今,尤其是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時候,京杭大運河不但是貨運的主要運輸 通道 ,同樣也是人們生活來往於兩地的重要交通方式。
拱宸橋沉澱著歷史的滄桑,而其周邊的小河直街、 大兜路歷史街區還保留著舊事的模樣,還原 杭州 老城的味道。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小河直街為中心,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蹟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小河直街為中心,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蹟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從拱宸橋到武林門下船,造型奇特的像亭子一樣的建築,標註了這條京杭大運河的主要途徑地點, 北京— 天津 — 河北 — 山東 — 江蘇 — 浙江 ,從2002年,原本只負責通航的京杭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成為 中國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和 通道 ,通過它長江下遊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 山東 和 河北 等地。可見,京杭大運河的意義,從古至今,它發揮的作用和地位舉足輕重。
從拱宸橋到武林門下船,造型奇特的像亭子一樣的建築,標註了這條京杭大運河的主要途徑地點, 北京— 天津 — 河北 — 山東 — 江蘇 — 浙江 ,從2002年,原本只負責通航的京杭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成為 中國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和 通道 ,通過它長江下遊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 山東 和 河北 等地。可見,京杭大運河的意義,從古至今,它發揮的作用和地位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