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夕,渡江戰役開始後,我軍決定組建海軍。
林遵將軍對目前人民解放軍的資質缺乏信心,對劉伯承元帥說:「人民解放軍的文化水平過低,目前尚還未達到條件建設人民海軍。」
劉伯承了解到林遵想當海軍司令。
那麼,林遵有能力當海軍指揮官嗎?
從簡歷來看,林遵似乎很稱職。
林遵,福建福州人,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外孫,早年進入煙臺海軍學院學習,隨後進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樸茨茅斯學院學習,並赴德國學習潛艇技術。是不折不扣海軍科班高材生。
畢業後,林遵還曾在海軍服役。
從1934年開始,他先後擔任海軍炮手,導航員和國民革命軍的副隊長。在解放戰爭期間,他被提升為國民革命軍海軍海岸防禦第二艦隊司令。
是的,林遵最初是國民軍的將軍。但是,他長期以來憎恨國民政府的腐敗和無能。早在1948年,他就開始與我們黨取得聯繫。在渡江之戰中,他領導了南京海防第二艦隊的25艘船在南京笆鬥山江面起義並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但是劉伯承不願意讓林遵擔任海軍司令。
後來成為國家開國元勳的張愛萍感到困惑,並說:「由於林遵在這方面有能力,如果他想成為,那就讓他成為吧!」
劉伯承不是很高興,說:「這樣的話就不是人民海軍了。」
劉伯承希望從內到外與人民海軍結盟。為此,他多次說服林遵。
然而,林遵似乎並不了解劉伯承的決定。
海軍的準備工作開始後,它面臨著一個大問題。如何儘快將已經納入海軍總艦技術的解放軍官兵掌握艦船技術?
帶著疑問,張愛萍向林遵求教,但林遵的態度冷漠,張愛萍一無所獲。
張愛萍將軍具有堅韌不拔的韌性。他自力更生,充滿自信。如果您不教,我也會成功的。
這樣,在張愛萍的努力和堅持下,他所計劃的華東海軍學院成立了,第一批學生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學會了戰艦的操作技術。
這令林遵感到驚訝,並開始欽佩地看著張愛萍。
但是,畢竟,他是一所享有聲望的學校的優秀學生和一名海軍高級將領。當然,林遵內心有點自大,所以他的觀念在一段時間內仍然很難改變。
為了調動林遵和其他起義軍的積極性,張愛萍提出了一項戰略,並向陳毅建議:請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人接見國民黨海軍起義軍。
毛主席欣然同意。
毛主席知道,這次接見不僅是一種贏得感情的簡單方法,而且關鍵在於如何說服林遵相信人民解放軍建設海軍的能力,以便他可以為人民海軍做出積極貢獻。而不是海軍司令
毛主席如何說服林遵?
毛主席沒有遊說林遵,換句話說,他沒有親自與林遵談論海軍司令的事情。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見了林遵。毛主席一見林遵,就慷慨地走了過來,緊緊地握著雙手,高興地說:「你是林則徐的外孫,我早就聽說過你的名字!你的祖先林則徐是民族英雄,受到尊重。您堅決離開了國民黨軍隊,領導了起義,這也是一項壯舉!」
林遵感到與毛主席的距離突然拉近了。他的心裡有個結。畢竟,他是一名起義將軍,但他沒想到毛主席稱他為「英雄壯舉」。
毛主席的下一步講話更加有水平。
他認真地說:「我們正在建設的海軍是人民海軍,人民海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它必須繼承和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你以前的海軍人員具有科學的知識和技術,請向你學習。解放軍的同志們擁有出色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戰鬥作風,還必須向你們老海軍學習,新老同志們必須團結一致,互相學習,共同建設人民海軍。」
林遵立即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林遵對毛主席說,他一定會盡全力為人民海軍服務。
這次接見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不久之後,林遵就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的第一副司令,這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林遵的期望。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儀式,林遵將軍被授予開國少將頭銜。
1957年,林遵任海軍軍事學院副院長,並受劉伯承的推薦,參加「辭海」軍事項目的編輯和審查,為培養合格的海軍人員做出了巨大貢獻。
辭海一生與大海息息相關。 1979年,林遵將軍去世。他的遺言是:「我一生都愛海軍和海洋,我也是東海艦隊的副司令。坦骨東海,正是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