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林則徐,中國人總會自豪地想起"虎門銷煙"的領導者、"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驅等名譽。
然而,林則徐不僅是中國的民族英雄,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國紐約,也佇立著一座他的銅像,時刻接受著世界其他人民的凝視。
那麼,為什麼在美國紐約,會有著這樣一座中國偉人的銅像呢?當時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才選擇將這座銅像建立在了紐約,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這座銅像能夠突破不同民族、不同歷史的隔閡,排開千萬般困難,出現在紐約,最主要的原因是林則徐禁菸銷毒的功績與影響。
虎門銷煙代表的禁毒精神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時,就與英國有著激烈的貿易摩擦。中國在貿易中始終佔據優勢,英國長期難以獲利。於是英國想到了向中國販賣鴉片。
鴉片流入中國後,中國白銀開始大量外流,原本的局勢逐漸被打破。鴉片的肆意流通,導致清朝上上下下都烏煙瘴氣。百姓不務生計,經濟生產停滯不前;軍隊無心操練,士氣低迷不振;官員怠於朝政,矛盾空前激化。
道光十八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從廣州一帶開始查處禁菸。他一路收繳鴉片,驅逐鴉片販商,甚至寫下了"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這樣的話,立誓要根除鴉片。
道光十九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了237萬斤收集來的全部鴉片。一把大火從六月初燒到六月末,英國的滿腔傲慢只餘下一團灰燼。
毫無疑問,在這場銷煙運動中,林則徐燒起的那團火是在整個黑暗的清朝中極為難得的。他是"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少數的清醒者之一,他挺身而出,一定程度地扼制了鴉片的流毒,保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與尊嚴。
而這場禁菸運動,成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清政府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以後,被迫籤下了屈辱的《南京條約》,香港島也因此被割讓給英國。
可悲的是,林則徐因此成了一名"罪臣",被發配到伊犁,流放了五年之久。就在被重新啟用的兩年後,林則徐病重亡於普寧行館。最令人感到痛心的不是清政府能不能保護自己的人民,而是願不願意為了保護自己的人民去犧牲、去做出改變。
禁毒先鋒,銅像的建立
而幸運的是,清朝滅亡以後的百年裡,林則徐的事跡終於得以廣為流傳,他的所作所為高度契合了當代國際社會的禁毒精神,因而獲得了更多的支持與宣揚。
毒品對全世界人民的危害,歷來讓各國都不得不高度重視,卻又難以解決。美國在各州設立了21所禁毒局,但是各地的毒梟依然除之不盡。高額的黑色利潤讓一批又一批的人鋌而走險,選擇了販毒這條路。
2020年世界毒品報告指出,全球有3500萬人吸毒成癮,且一直保持著增長的趨勢。美國也是世界毒品消費最多的國家,社會長久以來深受毒品的侵害。但是美國一直缺少一個像林則徐這樣的禁毒英雄去領導禁毒的運動。
因此,美國在紐約建立林則徐銅像,也在以林則徐作為榜樣,去呼籲人們抵製毒品交易,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只有號召所有人自覺拒絕毒品,才能從需求方向去嘗試解決這個世紀難題。
考慮到這方面的原因,聯合國也專門設立了國際禁毒日,恰巧就是虎門銷煙完成的那一天,即6月26日。以此來永遠警示世人遠離毒品,珍愛健康。
當遠在美國的華人收到聯合國的號召時,自然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國家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美國以林則徐為代表人物,協助推動美國的禁毒行動。
黃克鏘,美國林則徐基金會主席,是對林則徐銅像的建立貢獻最大的人。
為了獲得足夠的資金與信息資源,他首先建立了林則徐基金會,號召更多的中國人與國際友人為了林則徐的精神而奔走努力。經過兩年的堅持與籌劃後,1997年,林則徐銅像終於成功矗立在紐約華埠中心。
後來的三年裡,經過林則徐基金會與紐約市政府的溝通,一項關於建立林則徐廣場的議案被籤署通過,2000年新世紀之初,林則徐廣場完工。
至此,建立在紐約的林則徐銅像,終於衝過了重重困難,跨越千山萬水,在距離林則徐長眠之處幾千裡外的美國,雄視熙熙人流。
歷史真相不容抹汙
然而,在美國建立林則徐銅像的目的,遠不止作為中國的禁毒代表人物。那麼究竟是什麼,也在默默支撐著這項傳承百年,遙跨千裡的時代接力?
從以黃克鏘為首的中國人視角來看,是林則徐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與民族尊嚴。
黃克鏘出生、成長在英國殖民下的香港。在香港的這些年裡,他深刻認識到英國對香港實行的殖民思想教育對香港人民的認知有多麼大的負面影響。
當時許多的香港人民認為,香港的淪陷僅僅是中英貿易中中國失敗後的結果,而林則徐違背了正常貿易的規則。這無疑是荒謬的,殖民者用這樣的教育掩蓋他們貪婪的目的與"正直的形象"。
黃克鏘先生是當時少數的洞察者,他想要讓更多人知道真相。因此,來到美國後,他就籌備著建立一座林則徐的銅像,從而讓被英國殖民者掩飾住的事實重見天日。
林則徐不畏西方殖民帝國主義的強權勢力,毅然收繳鴉片,並當眾進行銷毀。這種大無畏的英雄精神,無論是積弱的舊中國還是日漸崛起的新中國都需要用心傳承,永遠銘記。
一百多年來,雖然英國殖民者都在試圖掩蓋自己的罪行,麻痺香港的中國同胞,但是中國從來不缺少冷靜的智者。
黃克鏘先生挺身而出,把最真實的歷史展現給世界看。
林則徐銅像的建立,就是一種象徵。它象徵著炎黃子孫,無論海外華僑,還是香港同胞,都應該時時刻刻團結起來,共御外敵,自強不息。
但是最近以來,有一種聲音試圖扭曲歷史,歪曲事實,破壞這種團結。他們說,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引發了鴉片戰爭,林則徐是千古罪人。
可是,假如沒有虎門銷煙,中國就會安全嗎?那時候的中國閉關鎖國,空有大量的資源卻難以開發利用,工業落後,經濟形態原始,在帝國殖民主義看來,就是最好不過的一個殖民地。
即便沒有虎門銷煙,英國依舊有著無數個理由去發動戰爭,去侵略中國。因此,這場戰爭不是一次偶然,而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若因此就去質疑,詆毀民族的英雄,那麼以後還有誰敢擔當重任?
中華民族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撼天動地的能力,而歷史與社會上的許多聲音和假象往往能夠混淆視聽,導致我們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果說我們一直缺乏面對真相的勇氣,那麼林則徐像恰恰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是真相,而面對真相我們又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