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傳
陸遊字務觀,名遊,山陰人。蓋母氏夢秦少遊①而生公,故以秦名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遊者也。紹興末始賜第。學詩於茶山曾文清公。嘗從紫巖張公遊,具知西北事。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中原豪傑以滅敵。自商賈、仙釋、詩人、劍客,無不徧交遊。宦劍南,作為歌詩,皆寄意恢復。書肆流傳,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處而韙之,旋除刪定官。或疑其交遊非類,為論者所斥。上憐其才,旋即復用。上手批以出,陸遊除禮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來若耶、雲門,留賓款洽,以觴詠自娛。官已階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復出。韓侂胄固欲其出,公勉為之出。韓喜陸附己,至出所愛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為詞,有「飛上錦裀紅縐」之語。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開成道士題名,韓求陸記,記極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盡一瓢,惟遊盡勺,且謂掛冠復出,不惟有愧於斯泉,且有愧於開成道士雲。先是,慈福賜韓以南園,韓求記於公。公記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處。公之自處與上之倚公,本自不侔③。」蓋寓微詞也。又云:「遊老,謝事山陰澤中。公以手書來,曰:『子為我作《南園記》。』豈取其無諛言,無侈辭,足以導公之志歟!」公已賜丙第,人謂公探孝宗恢復之志,故作為歌詩,以恢復自期。至公之終,猶留詩以示其家云:「王師克復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則公之心,方暴白於易簀④之時矣。
注:①秦少遊:宋代詞人,名觀,字少遊。②乙:畫「乙」字形狀的記號,從前讀書時常用到,主要用來表示停頓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簀:指彌留之際。
陸遊,字務觀,名遊,是山陰人。大概是因為他母親夢見秦少遊後生了他,所以用秦少遊的名作為陸遊的字,而把秦少遊的字作為陸遊的名。也有人說(這)是因為陸遊仰慕秦少遊的緣故。紹興末年,(陸遊)才被賜及第。他向茶山曾文清學習詩歌。曾經跟從紫巖張公四處遊歷,詳細地了解了西北邊境的戰事。陸遊天性激昂慷慨,喜歡行俠仗義,常常把策馬草擬檄文作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結交中原的英雄豪傑,以求消滅敵人。從商人、道士、和尚到詩人、劍客,沒有不廣泛結交的。在劍南做官的時候,寫作詩詞,都寄託著恢復中原的志向。(他的詩詞)在書肆廣為流傳,有人得到了這些詩詞並把它們呈送到孝宗皇帝那裡。皇上勾畫圈點他的詩作並且讚賞他的詩,立即決定授予他刪定官的官職。有人疑慮陸遊交往過雜,由此他被品評的官員排斥。皇上愛惜他的才華,馬上重新任用他。皇帝親自批准陸遊官職,授予陸遊禮部郎的職位。孝宗皇帝親自任命官員,到陸遊為止再也沒有其他人,陸遊得到孝宗皇帝的關愛到了這樣的程度。陸遊請求提前退隱,在若耶、雲門之間往來,接納賓客親切融洽,用飲酒做詩來自娛自樂。他的官位已經升到了中大夫,就辭官退休了,發誓不再出來做官。韓侂胄堅持想讓他出山,陸遊因為他而勉強再次做官。韓侂胄很高興陸遊能歸附自己,以至請出他最寵愛的四夫人彈奏著阮琴翩翩起舞,求取陸遊的詞章,故陸遊寫下了「飛上錦裀紅縐」的詩句。又讓陸遊舀取青衣泉的泉水,青衣泉旁邊有唐代開成道士題跋。韓侂胄請求陸遊寫一篇記,陸遊所寫的記極盡精美古雅,而且因為滿座的賓客都不能盡一瓢,只有陸遊盡了一勺,而且他還說自己辭了官又再出來做官,這不但是愧對青衣泉,而且愧對開成道士。此前,慈福皇后把南園賞賜給韓侂胄,韓侂胄向陸遊索求一篇記。陸遊在記中寫道:「天下的人知道您的功勞卻不了解您的志向,知道聖上倚重您卻不了解您的自我安排。您自己的安排和與聖上對您的倚重,原本不相等。」這是暗含了隱晦的批評。他又說:「我老了,謝絕事務隱居在山陰的湖中。您親自寫信來,說:『請你替我寫《南園記》。』難道是索要那些沒有諂媚的語言,沒有過分讚美的文章,足夠用來啟發您的志向嗎!」陸遊已經獲賜丙第,有人說陸遊探求孝宗皇帝恢復中原的大志,所以寫下詩歌,把恢復中原作為自己的期盼。到陸遊臨終時,還留下了詩來給他的家人看,詩中說:「王師克復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那麼陸遊的理想,在他臨死的時候還有顯露和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