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日本人從哪兒來?是怎麼形成的?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誰是日本人?

  最簡單的回答大概是「住在日本國土的民眾」,這樣的回答當然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肯定會進一步詢問,現代日本人從哪兒來?是怎麼形成的?這就相當費辭了,你的回答一定會順了姑意,則掃了嫂興,跋前躓後,左支右絀,動輒得咎。這是一個牽涉到神話、神道、國家意識形態、民間信仰、歷史、現實和周邊邦交的重大話語,在東亞三國愛恨情仇糾葛的語境裡,牽動著各關係者的敏感神經。

  據日本歷史學家考證,至少前十餘代天皇,缺乏史料佐證,其後的譜系也多有不足憑信之處。這對熟悉中國舊時史書編纂的讀者來說,並不意外,意外的是日本進入現代社會後,在很長時間內仍然將其視為信史。

  成書於公元720年(唐開元8年)的日本最早史書《日本書紀》,記載了早期的日本歷史。稱「書」稱「紀」,當然是模仿中國史書的體裁,記敘皇家歷史。就像隋唐以前中國史書的「本紀」一樣,在記載初代帝王時,闌入很多神話和傳說資料,以突顯皇族的神聖淵源。《日本書紀》分為「神代」和「人代」兩個部分,「神代」是其神話傳說時代,而「人代」則是日本皇族的歷史。「人代」開篇於第一代「神武天皇」,稱其在「辛酉年」(紀元前660年)即位,開始了日本皇室「萬世一系」的端緒。《書紀》將神武天皇的譜系神祗化,追溯其玄祖為「天照大神」,而「天照大神」的父母則是「神世七代」的天神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夫婦神。從「神武天皇」到《書紀》成書時的「今上」——「女帝」元正天皇(715-724在位),近1400年,共有44代天皇。據日本歷史學家考證,至少前十餘代天皇,缺乏史料佐證,其後的譜系也多有不足憑信之處。這對熟悉中國舊時史書編纂的讀者來說,並不意外,意外的是日本進入現代社會後,在很長時間內仍然將其視為信史,並寫入近代日本第一部根本大法《明治憲法》(1889),標榜天皇的法統,而且一直在官方教科書中採擷其說,直至二戰結束。

  明治政府為了高揚民族意氣,在1872年(明治5年)將神武天皇「踐祚」之日以西曆推算出來,定每年二月十一日為「紀元節」,作為日本國肇始的國慶日,全民慶祝。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宣布自己和所有日本人一樣也是「凡人」,放棄皇族譜系的「神性」,1948年「紀元節」也被廢止。日本人誇耀皇族的「萬世一系」,其實也是自詡「大和」民族的源遠流長,要誇示日本文化的正統性和獨特性。雖然天皇本人在盟國佔領軍的脅迫之下放棄了皇族的「神性」,但很多日本人並不願意跟隨放棄對自己民族的優越感。1966年在佐藤政權的運作之下,將「紀元節」改名為「建國紀念日」,恢復為法定節日,把被美國人斫斷的歷史又重新接續起來。

  持有這種強烈信念的日本人,當然堅信日本皇族血統的高貴純粹,堅信大和民族起源於日本島上的先民,其純正的血統裡不會摻和流淌著外族的血液。江戶時代(1603-1867)的國學者倡導「國體論」,認為日本是「一個以天皇為父、國民為子的民族國家」。但也有少數學者秉持異見,懷疑島國的居民可能是「來自朝鮮半島移居民的子孫」。如著名儒學家和早期蘭學者新井白石(1657-1725),就認為日本國民來自「三韓」之一的「馬韓」,作為島上先民的「熊襲」族和半島「高麗」族本是同族血親。稍後的儒學者藤貞幹(1732-1797)更指稱「記紀」神話中列於天皇祖先的「素戔男尊」(天照大神的弟弟)是「三韓」之一「宸韓」的先王,而《日本書紀》列於第一的神武天皇則是周文王父親「王季」的長兄「吳太伯」的後裔。當時的國學者聞之群情激憤,其領袖人物本居宣長(1730-1801)直斥其為「狂人之言」。

  (日本)在經濟起飛、民族自豪感高漲之後,「單一民族」論又一度死灰復燃,甚囂塵上,讓單純的民族起源問題,備受意識形態的幹擾。

  明治時代,倡導科學文明,「單一民族」的「國體論」失去不少說服力,很多學者開始接納日本歷史上充斥「渡來人」(即外來移民)的異說,但是其中不少人斷定大和民族使這些陸續湧進的渡來人「和化」,即被歸化和同化,單一民族「國體論」於是變種為「混合民族論」,成為後來殖民臺灣和朝鮮半島的帝國主義擴張「口實」之一。既然皇族的血統湧進來自朝鮮半島的血液,那就證明古來「日鮮同族」,朝鮮半島就是天皇的屬領之一。以後這種「同文同種」說還擴大到中國東北的滿洲,成為日本軍佔領該地的法理之一。你看,民族起源論,就遠遠不止是單純的學術探討,竟然還成為現實政治的指南和國家行為的依據,怎麼可以不謹慎立論和持論呢?

  戰前津田左右吉(1875-1961)、清野謙次(1885-1955)和長谷部言人(1882-1969)等歷史、病理和人類學者,從「單一民族」論中蛻變出各類「保守本流」言說,成為日本「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理論依據。如長谷部就主張人類發祥不久,日本島在洪積世(百萬年前至一萬年前)就開始有日本先民居住,神話中「天照大神」的誕生地「高天原」就是日本島。他認為人類可分成「良質」、「凡質」和「惡質」三等;「凡質」可以通過教育「改善」,而對「惡質」,就必須「斷根」加以「去除」。日本人生來就持有大東亞「最為貴要」的優質特性,所以他呼籲警惕和朝鮮人混血,因為這會增加「大和民族」的「凡質」。這和納粹的法西斯種族理論如出一轍,可嘆在戰後相當長的時間之內,日本學界仍奉長谷部氏為「泰鬥」,尤其是在經濟起飛、民族自豪感高漲之後,「單一民族」論又一度死灰復燃,甚囂塵上,讓單純的民族起源問題,備受意識形態的幹擾。

  在這種學術氣氛下,京大教授上田正昭(1927-)在1965年出版的《歸化人》一書中,提出第50代桓武天皇(781-806年在位)的生母是朝鮮半島百濟國「武寧王」的子孫。其說遭到當時右翼人士強烈抗議,他們叫囂:「天皇家怎麼可能混入朝鮮人的血統呢?」紛紛給上田氏寫信打電話,責罵其為「國賊」(日語版「漢奸」),詛咒其「必有天罰」,要其「滾出京大」。肅殺的氣氛讓上田氏多年後回憶起來還是不寒而慄。學習院大學教授大野晉(1919-2008)通過比較日語和流行於印度南部、斯裡蘭卡東北部的泰米爾語,在其《彌生文明和南印度》(巖波書店,2004)中主張彌生人來自南印度。大野教授是卓有成就的語言學家,其「南印度起源」說也有堅深的學理依據。有一天讀到一則書評,稱「對於我們祖先不是來自中國或者朝鮮,而是來自印度系,覺得非常安心寬懷」云云,評論者還因此情緒性地高呼立論的大野氏和日本人的「原鄉」南印度萬歲,聲稱想「早日吃到印度制的餃子」(「餃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印度哪有餃子),可以看出在「日本民族起源」問題上學界和民間瀰漫的「嫌朝」、「嫌中」氣氛。

  2001年年底,平成天皇發表談話說:「對《續日本紀》桓武天皇的生母是百濟武寧王的子孫這一記載,我身感與韓國的由緣。」「由緣」一詞和中文「血親」比較接近,英語可以譯成「kinship」,天皇的說法比起上田的客觀持論,帶有更多的感情色彩。《朝日新聞》和韓國的媒體對天皇談話釋出的善意,反應積極熱烈,而日本國內主流媒體如《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和《每日新聞》等,似乎協調過一般,對天皇「由緣」的說法反應冷淡,呈現出一派詭譎氛圍。

  近年來隨著邊緣學科如分子人類學(molecul aranthropology)、考古遺傳學(archaeogenetics)以及其它新興學科研究的精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東亞三民族、尤其是日朝兩族間的血親關係。

  近年來隨著邊緣學科如分子人類學(molecul aranthropology)、考古遺傳學(archaeogenetics)以及其它新興學科研究的精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東亞三民族、尤其是日朝兩族間的血親關係。寶來聰(1946-2004)通過對線粒體DNA(mitochondrion DNA)樣本多型解析,發現日、韓兩國間有多數共通類型。線粒體遺傳基因顯示現代人的母系來源,證明日韓間擁有共同的母系(詳見其《DNA人類進化學》,巖波書店,1997)。NHK曾經播放過一檔專題節目,指出本州日本人獨有的線粒體基因類型只佔4.8%,而一半與韓國(24.2%)以及中國(25.8%)共有。再從Y染色體(Y-chromosome)的研究結果,來看現代日本人的父系來源:德島大學的中崛豐(1956-)教授將現代日本人的Y染色體分為四大類型,來自繩文人和彌生人的各佔一半,他的研究發現這兩組全都來自亞洲大陸,其中彌生組的75%經由朝鮮半島移渡日本(詳見其《從Y染色體看日本人》,巖波書店,2005)。另外佐原真(1932-2002)在其《日本人的誕生》(小學館,1987)一書中,引據Y染色體的研究結果,指出在1.2萬年前攜帶D2系統進入日本的「渡來人」,佔當時繩文人的34%,一萬年前攜帶N系統的佔5%,兩者都來自朝鮮半島。20世紀最為優秀的人類學作家、《槍炮、病菌和鋼鐵》的作者賈瑞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專門寫過一篇「日本人的起源」(Japanese Roots),以補苴《槍炮》一書的罅漏,他乾脆稱日韓兩個民族為「孿生兄弟」(twin brothers)。從遺傳學的角度而言,此言大體不差。筆者想補充的是,其實東亞三國之間,若從人類學的視角觀察,可以套用日語的一句慣用語,具有「糰子三兄弟」的關係。再大而化之的話,既然現代人類的「亞當」和「夏娃」是在非洲誕生的,全人類都是他們的子孫,「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古訓也就不是「虛言」了。

  很多人期待開放日本古墳時代遺留的皇陵,甚而發掘其中幾座皇室視為「禁臠」的陵墓,通過對遺骸和遺物的勘察研究,解明日本皇族的淵源所自。筆者認為已經無此必要,就算「宮內廳」同意化驗先代天皇的遺骨,其結果也不會有什麼驚人發現的。現代基因探測技術的發展,罩在「誰是日本人」這一命題之上的層層面紗,已經在慢慢揭開,就讓皇族的先靈繼續安寢吧!

  -趙堅

  (本文作者為大阪常磐會學園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本」在哪兒,「根」在哪兒
    既然給別人當孫子丟人,那麼,他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自己的老先人究竟何方人氏?小孩子會說話了,都要纏著媽媽打聽自己是怎麼來的?弄得媽媽「不好意思」!更何況日本是一個國家?好意思也罷,不好意思也罷,不管怎麼說,得弄個水落石出。後來他們搬資料,查歷史,多方打探,追根溯源,終於發現了自己老先人是一個叫做吳太伯的老人。
  • 好奇寶寶:海洋是怎麼形成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
    海洋是怎麼形成的?這所有的海水是從哪兒來的?——David,5歲,布裡斯班。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當然,還有大量的水以冰的形式被固定在北極和南極。所有的水都是從哪來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科學家們已經對此好奇很久了。我們至今仍無法確切知道,但它可能是兩個來源的結合。我們從地球及其他行星如何形成講起吧。
  • 攜程娶了去哪兒 PMS市場形成全新格局
    百度用去哪兒股票換攜程股票,百度擁有攜程25%總投票權,成為攜程第一大股東,而攜程擁有去哪兒45%投票權,攜程與去哪兒合併,此消息的坐實無疑給酒店業重磅一擊。在網際網路時代,酒店放棄OTA這個分銷渠道是不太可能,以往各大OTA之間的競爭,讓酒店還有說話的餘地。如今攜程與去哪兒的「聯姻」讓酒店依靠OTA競爭制衡佣金比率的夢想徹底破碎,但是百度體系的PMS廠商進一步擴大,似乎迎來了酒店信息化的春天。
  • 溫泉是怎麼形成的?
    東東一家最喜歡的泡溫泉地點是日本。有一天,東東的爸爸想考考東東,便問他:「東東,你知道為什麼冬天我們會專門坐飛機過來日本泡溫泉嗎?」東東回答:「因為日本的壽司超好吃對不對!」東東爸爸噗呲一笑,接著問:「是因為溫泉算是日本的一大特色啦,那你知道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溫泉嗎?」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是日本漢字、假名、羅馬字組成的。日本漢字並不嚴格等同於中文的漢字,也包含日製漢字或和製漢字(日本官方定為國字)。日文中儘管也有漢字,然而這些日本漢字所對應的含義未必與漢語中所對應的含義是吻合的。所以日文的翻譯就存在音譯和意譯兩種模式。
  • 春假去哪兒|第二站 日本
    《似水流年》春假去哪兒 第二站日本現已隆重推出喜歡的話記得分享還要多多關注我們喲~聽說很多小夥伴準備去日本玩耍,怎樣在6天時間中領略到地道的日本風情,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具日本特色的景點,快來看看吧!!還有同學們最真摯的遊玩心得分享,千萬不要錯過!!
  • 日本人從哪裡來?
    一種傳說認為,日本人是中國人徐福的後代。秦始皇為了找仙丹,派徐福帶了童男童女,結果一去不回,留在日本本土繁衍後代,成了日本人的祖先。這種說法對嗎?別說現代日本人,連古代日本人都不這麼認為,他們和古代中國人、古希臘人一樣,認為自己是神的後裔。
  • 古羅馬人與現代日本人共同點
    越是了解羅馬人的歷史,就越是感到與日本人之間的格調差距,讓人感到有點頹喪。為了讓人能夠重振精神回顧羅馬史,能不能談談古羅馬人與現代日本人之間的共通點呢?」首先要說明的是,會感到格調差距的,並不只是日本人。除了脫胎自羅馬帝國的歐洲各國以外,就連羅馬帝國圈外的德國與美國,也興盛著研究古羅馬的風氣。
  • 年收入前萬分之五的日本人,都住在哪兒?
    2018年,日本全國範圍內繳納所得稅超過1000萬日元(約64萬人民幣)的人口為7萬3959人,這一日本頂尖收入人群中,有24%住在東京都。而日本人均收入前10的城區有8個在東京都,日本的有錢人在東京,那東京的有錢人又在哪兒呢?
  • 雷軍:日本電飯煲到底好在哪兒?
    毫無疑問,小米電飯煲就是瞄準日本高端電飯煲打造的,其採用灰鑄鐵內膽、IH電磁加熱,精準控制在1.2倍大氣壓+105℃沸點,讓米飯不止能下咽,而且有回甘。現在,雷軍在自己公眾號詳細闡述了《日本電飯煲好在哪兒?》。文中稱,小米電飯煲早在2年前就開始立項了,半年前就做出了媲美日本電飯煲的口感。
  • 電子《北京市居住證》來了!一圖讀懂怎麼用?在哪兒辦?
    電子《北京市居住證》來了!一圖讀懂怎麼用?在哪兒辦? 點擊藍字原標題:《電子《北京市居住證》來了
  • 被曝光又能預訂日本右翼APA酒店,去哪兒網出來說話了!
    說的是在國內某些網站又可以預訂日本右冀APA酒店了。環環(ID:huanqiu-com)在13日16時許登錄知乎,發現去哪兒駐知乎官方帳號「去哪兒攻略」在知乎答主王瑞揚回答下方的評論區回應道,經排查,在東京APA酒店事件被報導後,去哪兒網已第一時間下架了日本APA品牌下的全部70多家酒店,但有兩家店(即答主發現的大阪和東京這兩家APA酒店)在上架時沒有填寫品牌名,
  • 日本航空與去哪兒網達成戰略合作
    原標題:日本航空與去哪兒網達成戰略合作 5月12日,日本航空與去哪兒網籤署合約達成戰略合作。即日起,想要去日本旅遊順道「買買買」的中國遊客通過去哪兒網即可輕鬆預訂日本航空的機票。 據介紹,此次合作協議是由日本航空委託百度日本分公司與去哪兒網進行籤署的。
  • 日本學者認為: 現代日本人是6500年前從雲南遷徙過來的彝族後代!
    日本學者加藤鷹一郎,通過研究中國的《山海經》,指出現代日本人是在6500年前,從中國的雲南地區遷徙到日本島地區,其中日本人和彝族和苗族、傣族、哈尼族的關係最深刻,這通過雙方的神話傳說和習俗可以反映出來。日本神話故事與其它各民族有些不同。日本傳說神靈是從水裡生長出來的,有神世七代。
  • 狀似「火球」流星划過日本夜空,你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嗎?
    狀似「火球」流星划過日本夜空,你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嗎?,當地時間11月29日凌晨1點34分左右,以西日本為中心,在日本大範圍的夜空中觀測到了超大流星,狀似特別明亮的「火球」。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的?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也一直在探尋,目前他們已經找到了一些結果,不過卻十分驚人——科學家稱,我們的星球,根本不應該有水!地球的位置其實比較尷尬,雖然距離太陽不是很近,但也不是特別遠。
  • 「地攤經濟」火了,日本人是怎麼擺地攤的?
    最近,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地攤經濟」刷了屏。曾經被認為影響市容市貌的擺地攤,現在卻成了疫情之下緩解就業壓力的「神器」。03商品價格低擺攤售賣的商品,往往進貨價和賣價都不高,講究一個薄利多銷,商販的成本低,購買的人也能擁有更多選擇,享受更多實惠,從而帶來更大的人流量。日本是怎麼擺地攤的?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現代人類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智人的出現是人類進化歷史上重要的裡程碑,現代人類都屬於智人或智人的後代。很多學者都認為,人類起源於現在的非洲東部,然後慢慢開始遷移和擴散到世界各地。對於人類行為的起源,進化心理學主張:人類語言、思維和情感是伴隨人類進化而緩慢出現的。研究者認為,在非洲的早期智人雖然在解剖結構上已經接近現代智人,但其心理和行為上仍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智人。
  • 噴泉是怎麼形成的?
    答|百度派 @轉瞬今秋噴泉很美,下面說說噴泉的形成過程。噴泉起源很早,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空中花園中已建有噴泉。殼體的底部可以轉動,噴水的壓力可以調節,能形成多姿多彩的水造型。美國西雅圖的一個噴泉,由兩根粗大的不鏽鋼彎管組成,水由沿管壁安裝的很多小噴嘴噴出,造成實體水柱的感覺。它的噴水量由人工控制,能形成富有雕塑味的水造型。現代技術的應用,產生了各種自控噴泉。日本的「會跳舞的噴泉」、美國的「華爾茲舞噴泉」,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水花能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