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計1652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3 分鐘
文 | 簡簡周
和朋友聊天,她提到自己剛上初一的女兒喜歡看恐怖電影,她有些憂慮。
「一個文文靜靜的小姑娘,突然喜歡看恐怖電影,她心裡會不會有什麼事?」朋友問。
朋友是個好媽媽,不是只會關心孩子的學習和行為,還很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不過,她還是有些過於焦慮了。
很多處於青春期和前青春期的孩子,都很喜歡看恐怖電影,這其實很正常。原因就在於,這些虛擬的恐怖場景,可以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體驗從害怕到釋然的過程。
只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的驚嚇和壓力是可控的,他就能夠從這樣的體驗中獲得恢復能力。
打個比方,看恐怖電影的體驗,就像給孩子注射了」驚嚇「疫苗,讓孩子的神經產生類似免疫功能的」抗體「。
這樣一來,孩子的情感恢復力就得到了強化。
那什麼是情感恢復力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在遇到壓力、挫折、驚慌、恐懼等各種負面情緒和情感體驗時,能夠控制自己並恢復平靜的能力。
情感恢復力其實非常重要,缺乏恢復力的孩子乃至成人,心理就會失去彈性,很容易在遇到困難時一繃就斷。
可以說,愛看恐怖電影,就是孩子自己在給自己注入心理能量。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平安幸福地度過一生,這當然是個美好的願望。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不斷地融入現實生活,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
我認識一個媽媽,她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所以,她把孩子保護得很好。
孩子想爬,她怕磕著碰著了,孩子想走,她又怕他摔著,所以,她常常把孩子抱在懷裡。
可想而知,這個小夥子的整體發展都比同齡人慢,看上去體格也偏弱小。這讓她更著急了,對孩子的保護欲也更強烈。
現在,孩子已經3、4歲了,可是幾乎沒什麼玩伴,因為她總是擔心孩子會被別的小孩欺負了。
可是她不明白一個道理,過度的保護是對孩子成長機會的剝奪。這種成長不僅僅是身體方面的鍛鍊,更是心理能力的建設。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學習到的那些基本技巧,會對他的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如果在童年時期能夠經歷一些可控的壓力,那麼,這種克服壓力的成功經驗,會深深地刻在人的神經系統中,成為他在遇到挫折或是其他負面情緒時的恢復能力。
有個著名的松鼠猴實驗。心理學家們在小猴出生4個月之後,會讓一部分小猴每個星期都短暫地離開自己的媽媽,和其他從沒見過面的成年猴子關在同一個籠子裡1個小時左右。
和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孩子們很類似,這些不得不和初次見面的「陌生成年人」待在一起的小猴子們,也表現出了緊張和壓力。
小猴子們斷奶後,心理學家們把它們和自己的媽媽一起,送到另一個沒有其他猴子的陌生籠子,裡面只有豐盛的食物和充足的空間。
結果,那些曾經離開過媽媽的小猴子完全沒有任何恐懼的跡象,它們一點都不客氣地飽餐了一頓,在籠子裡四處溜達。
可那些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的小猴子們,卻半步都不敢離開自己的媽媽。
顯然,那些恐慌的經歷,已經讓小猴子們對壓力產生免疫力了。
很多孩子之所以愛看恐怖電影,也是同樣的道理。
讓孩子體驗壓力、感受痛苦,不是什麼壞事,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適度。
怎麼算適度呢?因為每個孩子的壓力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度也因不同的孩子而異。
拿看恐怖電影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看完後,很快就能恢復平靜,那麼,這個恐怖片的尺度就是合適的。
當然,當孩子在感受到緊張、恐懼等情緒時,父母如果能在身邊安撫,他也能更容易產生安全感,並儘快恢復。
可要是孩子在看完之後,依然會長時間地停留在對恐怖的回憶之中,就說明這個度已經過了。
讓孩子體驗超出他可控範圍內的壓力,不僅不會讓他的恢復能力得到強化,反而會讓他體驗到難以克服的恐懼感和挫敗感。
同樣地,想要提高孩子的承壓能力和抗挫能力, 讓他體驗適度的壓力和挫折是很好的事情,這能幫助孩子克服人生其他階段的困難。
與過度保護型父母相反的,是過度施壓型的父母。有可能是父母本身就是追求卓越的人,所以,她們對孩子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從不允許孩子犯錯,一旦犯了錯誤,就會過度苛責。
我有個學霸朋友,她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幾乎都是第一名,只要哪次考了第二名,她媽媽都會很嚴厲地問她:「為什麼這次成績退步了?」
她後來雖然也如媽媽所願考上了名校,但一直有嚴重的焦慮症,還常常整夜整夜地失眠,精神狀態很不好。
更多在成長過程中承受過大壓力的孩子,則會徹底走到極端的另一面,厭學、自暴自棄,等等。
真正懂得幫孩子成長的父母,會學習把握好孩子承壓的臨界點。
在臨界點之內,給孩子支持和力量,鼓勵他不要放棄、繼續前進,但一定不會讓孩子的壓力指數輕易越過界。
道理說來容易,但往往做起來難。因為大部分時候,真正給孩子施壓的,不是別的,而是父母無處安放的焦慮。
作者 簡簡周 親子關係顧問、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 一斤二兩的日常 」
漫畫 | 西米 編輯 | 康康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 投稿郵箱 -
love@yifumu.com.cn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壹父母)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