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父母們準備好了嗎?

2020-12-25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青春有你#青春期是孩子必須面對的人生重大轉折時期。

他們將面對諸多問題,經受許多新的考驗他們會為身體的急剛變化而困感、而憂慮,他們會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尋找自己的價值所在,承擔社會賦予他們的那份責任:

他們會逐漸擺脫受人保護的角色,面對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做出自我抉擇;他們開始用自已獨特的方式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和衝突;他們會為親人操心,為朋友付出,為異性而苦惱……

他們會在種種機遇和挑戰中不斷實現心理上的成熟,形成各自獨特的人格。

在這場挑戰和考驗中,家長尚把子女當作孩子的時候,孩子們已在摸索中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這變化來得如此的迅猛和激烈,令毫無思想準備的家長感到無比驚訝和手足無措,更令家長擔盡了驚、操碎了心一孩子有時鬱鬱寡歡,終日閉門謝客,似乎要與這世界隔絕;有時冷漠無情,似乎看破紅塵,什麼事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關心;有時蠻橫無禮,似乎與家長格格不人;有時興奮無比,似乎這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

太多的「有時」、太多的變化,足以讓家長們啼笑皆非、應接不暇。

可是,假如有一天,發現孩子徹夜未歸,發現孩子與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發現孩子早態……這些又會給我們的家長帶來多少苦惱和麻煩。加上報刊、電視等傳媒對青少年的旱戀、少年團夥犯罪、性罪錯等等的報導屢見不鮮,給這令人迷惑不解的「青春期」蒙上了幾多神秘的面紗,家長們在驚呼,老師們在驚呼,社會上也在驚呼這「多事之秋」。

這「多事之秋」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歷程。抱怨解決不了問題,訓斥和打罵更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們需要父母的關心、教育、引導和幫助。

1、孩子最需要的是關心和理解

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豐衣足食」,就是稱職的父母。其實不然,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不是衣、食,而是關心。青春期的到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已給孩子帶來了許多困擾,世俗的偏見又常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憂慮和精神負擔。

因此,必須給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關心,要學會與他們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礎上,否則孩子是不會把他們的喜悅、快樂、痛苦、困感與你共享,你也永遠不會聽到孩子的真心話的。

這種溝通與交流又是經常的、自然的。你不要智望在出了問題時,坐下來與孩子的一兩次「交心」會取得什麼樣的效果,更不要以為「今天你非給我說清楚!」"「不說?揍你一頓,看你說不說!"諸如此類的話會「逼"出什麼道道來。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僅僅是父母。

關心孩子,必須建立在對孩子的思想、言行給予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青春期來臨之後,少男少女們發現了內心中那個新的世界,為了樹立新的自我,他們苦苦思索著,思索著自我的形象,思索著自我將根扎何處。

他們在關心自我心理變化的同時,驚奇地發現外部世界也在「本質」上改變了模樣,那些原本司空見慣的人和事物被悄悄地賦予了新的意義;他們對父母的權威與養護有了新的看法,男孩子眼中的女孩子變得美起來,女孩子眼中的男孩子變得可愛起來;他們對新事物非常敏感和熱情,不願忍受單調的生活,不甘寂寞,善於異想天開;他們遵循著快樂原則,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觀中,他們認為只有令他們感到快活的事物才是符合道德的;他們最反感壓制,粗暴的壓制常常使他們感到焦慮和牴觸。

沒有比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更渴求被人理解的了。如果他們的思想和言行不能被人理解,他們會感到被冷落、疏遠、歧視和遺棄,因而產生牴觸和敵意,甚至悲觀壓抑、自暴自棄。理解,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喪失了被理解的機會,或是自己的心願被曲解,就意味著喪失了正常生活的願望。

關心孩子,還必須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關心。孩子所需要的關心,不僅僅是家庭給予的,他們最雷要的還是朋友的關心。應該尊重孩子的交往需要,鼓勵孩子到集體中、到社會生活中接受鍛鍊,學會交際,學會相互尊重,學會相互了解,學會取長補短,在同伴交往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幹,加深友誼,健康活潑地成長。

2、教給孩子生活常識和法律知識

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青春期的必要知識。青春期的不告而至,會令毫無思想準備的孩子手足無措。面對第一次月經初潮,而對第一次遺精,孩子們往往驚慌失措,引起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家長應及時幫助他們了解生理上的變化.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坦然面對青春期的到來。與此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注意青春期的生理衛生。

幫助孩子樹立法治意識。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發展迅速,體力充沛,精力旺盛。由於他們道德觀念不強,法治意識薄弱,出於盲目的從眾行為或受好奇心的驅使,往往尋求各種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刺激。社會上不良環境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對暴力行為、性行為的過度渲染,都易使得這些初涉人世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沾染某些不良行為習慣。

對於青春期孩子可能出現的同題行為甚至犯罪行為,首先要以預防為主,加強法制教育,尋求得當的教育方法,及早打「預防針」。其次要防微杜漸,及早發現苗頭,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再次對於已經犯錯的孩子,要有極大的寬容心和極大的耐心,不能輕言放棄,不能包庇縱容,必要時,還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使孩於受到教育。

3、鼓勵男孩、女孩交往

青春期孩子的異性交往。是常常令家長頭疼、有苦說不出的問題。該用什麼方法來處理好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交往問題呢?「大禁」方針一直是我們許多父母一貫採用的方法。

可是,現在的社會已不是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愚昧的時代,而是開放的、信息化的時代,封閉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事實上,假如請家長們回想一下,你們的「大禁」方針效果如何?可以想像,絕大多數家長都會搖頭感嘆:「哪裡禁得住喲!」

確實,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不讓他們與異性同伴交往,全然違背了自然規律,這個自然規律其實很簡單:異性交往為青春期孩子發育成熟所必需。

以下的科學結論家長必須明確:

其一,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無萌動之情是一種發育遲滯的表現,是一種不正常的表現。

其二,萌動之情愈禁愈不能止,所謂「物極必反」,正確引導才有效果。

其三,男孩子與女孩子的交往,是孩子正常交往的一部分,絲毫不必大驚小怪。鼓勵這種交往,不僅能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還能促使他們情感的發展更健康、更完整。

禁是禁不了的,除了鼓勵。我們別無選擇。

但是,鼓勵絕不是一昧放縱,對於少男少女的交往,家長必須給以明確的指導:

(1)認識友情與戀情的區別。友情不等於戀情。友情可以發生在同性和異性之間,而戀情只會對異性產生:友情是對著大伙兒的,不排斥其他人的。而戀情則是單一的,排他的:友情是公開的,是可以共同分享的,而戀情常常是隱蔽的、自私的。幫助孩子認識到二者的不同。以便他們經常檢查自己和別人的感情含義,保持一定的警覺。

(2)避免不必要的外表接觸,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現。青春期的孩子情寶初開,在非正常情況下異性之間身體各部位的接觸都會產生「異樣的感覺」,容易令人想人非非。應告訴孩子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現,減少或避免外表接觸。

(3)求廣泛忌單一。與異性朋友的交往,要儘可能減少單獨相處,要廣泛地與異性同學交往,建立起廣泛的朋友關係。多參加集體活動,並在集體活動中與眾多的同伴保持良好的關係。

青春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願家長引導孩子珍惜和把握好自己寶貴的青春,達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同步成熟,順利地度過這充滿著危險,卻又充滿著希望的青春期,走向更加繽紛燦爛的人生。

(作者:耿玉楓)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愛看恐怖片,這樣好嗎?
    朋友是個好媽媽,不是只會關心孩子的學習和行為,還很關注孩子的內心成長。不過,她還是有些過於焦慮了。很多處於青春期和前青春期的孩子,都很喜歡看恐怖電影,這其實很正常。原因就在於,這些虛擬的恐怖場景,可以讓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體驗從害怕到釋然的過程。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孩子們有成長的煩惱,家長為此更是生出各種煩惱,他們常會問,我們的孩子怎麼了,他們不再如小時候那般可愛,進入青春期後,與我們反抗、對立,甚至常常鬧情緒。可是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既不能推卸責任,更要有使命感,幫著孩子度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
  • 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有青春期親子闖關秘笈嗎?
    也就是說,辛辛苦苦養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闖關,和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實際好不好孩子說了才算) 但事實往往比數據更殘酷,曾經聽過一句話:如今的家庭教育,只要孩子不跳樓,就可以說是成功的。
  • 初中生心理//建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採用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首先取決父母如何界定青春期,是「狂風暴不停歇」還是「別人眼中的大驚小怪」。如果父母把青春期當作是一個問題時期時,對待青春期就是在對待一個棘手的問題。對青春期的到來充滿了焦慮,擔心孩子變得「叛逆」,甚至還會擔心進入青春期以後和孩子發生衝突。
  •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 都是穿上刺蝟外衣的兔子
    原標題:每個青春期的孩子 都是穿上刺蝟外衣的兔子   採訪青春期這個選題時親歷了這樣一件事:一天,劉子峰的小學同學群裡突然出現了一張截圖,截圖是一名同學發在朋友圈的醫院診斷報告,診斷結果是中度抑鬱。   截圖發出後,群裡寂靜無聲,沒人安慰,也沒人討論。
  • 叛逆期之傷,一位母親的哭訴:青春期的孩子像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在這裡家長需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有些性格是很叛逆的,有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各種作的態度,作為家長確實很難能心平氣和得與其溝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以為他們什麼都懂,其實青春期作為人生一個變化巨大的時期,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了,他也會覺得焦躁和痛苦。
  • 青春期孩子突然厭學、輟學,家長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我前兩天在中學講座的時候,每次講完都會有父母來諮詢,好多父母們說孩子以前愛學習特別好,突然就不想去學校,不想學習了。昨天晚上有位媽媽帶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女兒剛上初一突然跟家長說不想去學校了,我們一起聊了很多。今天早上收到這位媽媽發信息說:「非常感謝曹老師,昨天孩子跟您聊完後,特別的高興和興奮。孩子開始領悟了一些道理,對學習也有了耐心和信心。
  • ,作為父母,你怎樣對待孩子的這個要求?
    對物質的過度追求,最終會腐蝕孩子純潔的靈魂,要引起父母的高度警惕。怎樣對待孩子青春期間朦朧的攀比心理呢?「有時我跟孩子聊天時會說到,你們班很多同學的家長比我們有錢,但他們的家長未必都像我們這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未必有精力像我們這樣關注自己的孩子。」
  • 北陸教育輔導資料:被青春期家庭最常問起的問題
    所以,家長們,如果孩子要和你保持距離,你需要反思一下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需要嗎?也許在孩子的內心當中,他是用這種方式在不斷地呼喚你的靠近,在不斷地呼喚你能夠給他們更多一些的關注、 幫助,三、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最應該給孩子的是什麼?身為父母,總是盡力的為孩子做自己所有能做的。
  • 《我從哪裡來》一份生命與成長的禮物,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尷尬困擾
    也許你會反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已經能夠自如地和父母孩子說「我愛你」,能夠勇敢地和伴侶求愛了。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我們依舊恥於談性,尤其是和成長中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會「談性色變」。
  • 青春期孩子,情緒暴風驟雨般傾瀉,如何客觀看待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以上的場景不會陌生。父母總是疑惑,孩子的情緒為什麼爆發得讓人措手不及呢?青春期孩子情緒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隨著青春期孩子心理能力,生活經驗的擴大,他們的情緒感受和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可是又沒有成人的情緒體驗穩定,因此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表現出明確的兩極性。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無方心理】孩子青春期成長的三大挑戰,你一定要知道!
    為了幫助青少年順利地度過發展時期,我們需要了解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這些矛盾、衝突、渴望和成長的需要,無法在必要時提供幫助。或者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到青春期,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對孩子管教過嚴,甚至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阻止孩子離開或走向獨立時,這會激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應,讓孩子感到為難、痛苦、無助,甚至是憤怒。
  • 微課|如何與青春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父母會經常抱怨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對他們的成長變化也不知所措,更不知該如何與他們交流。本期邀請山東女子學院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長陳曉燕,她所分享的話題是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與交流。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那就是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既是孩子性格、人生觀的養成時期,也是做父母的對於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期,可以說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前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那麼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早戀、厭學、與老師作對……,一個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階段與父母的不良關係,而在青春期發生一些反常現象,比如網癮、打架、早戀或逃學等。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茬果實,但還未成熟,雖然青黃不接,青澀脆弱,卻也實在地掛滿枝頭,呼朋引伴。
  • 奇點大學—家長錦囊|孩子青春期不願和父母溝通,如何打開心扉?
    我發覺我越來越不了解他了,就好比養了個陌生人一樣,還是挺心寒的,請問怎樣才能讓孩子像小的時候一樣願意和我溝通呢?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其實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是雙向流動性的,如果沒有保持好良好的能量流動,溝通必然會越發不順。
  • 《17.3》:父母還對青春期孩子羞於談性?這部影片適合性教育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可以看看此片,為青少年需要知道的性知識補補課。01女生遇到第一次該怎麼辦?在閨蜜的建議下,咲良選好了男生最喜歡的淺色系列內衣,還按照網頁上的指示剃掉了私密處的體毛,緊張地等待著這天的來臨。沒想到,真到了男友家,咲良剛坐下,男友就急不可耐地推倒她在床上,還不顧她的意願,粗暴地扒下她精心準備的內褲,把它扔到地上。
  • 成都高新區中和小學家校共育之「提前做好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
    如何正確在家庭中為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教育,讓孩子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成了六年級家長們當下面臨的難題。為提高家長們的應對能力,提高孩子們的性健康知識水平,從而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成都高新區中和小學於12月12日晚上開展了六年級線上家長課堂。此次課堂特別邀請了國家認證性教育高級講師、國家認證性與親密關係高級諮詢師、國家愛滋遺孤.性教育視頻課堂特邀講師——李秀瑛老師主講。
  • 孩子十幾歲進入青春期後特難管,不管又不行,怎麼辦?
    今天推薦這篇講座《青春期是教育的補救期》,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或者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的父母們好好看看。他聽說湖北有個專家叫何華彪,曾經把一個網癮孩子給治好了,於是馬上領著孩子到那兒去,啪!10萬塊錢拍出來,這孩子交給你了,你負責把他教育好。這個父親的行為當時被報導出來,李玫瑾看到後寫了一篇博客:「我說,可憐的父親應該把10萬塊錢當做自己的工資,你把所有的事停下來,你這兒子沒準還有救,你得親自陪他,不能把他交給別人。」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青春期的孩子「越管越反」,那是你方法沒用對...
    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