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吃蟹的季節,雖然大閘蟹還沒開閘,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嘗鮮」大軍,此時百草君想囑咐大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螃蟹,而且有8類人並不適合吃螃蟹。
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中醫認為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於淤血、損傷、黃疸、腰酸腿痛和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均有一定食療效果。
但是,螃蟹清熱解毒的「優點」並不利於所有人清代名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裡曾說:「蟹,多食發風,積冷。孕婦及中氣虛寒、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別種更寒,尤不益人。中其毒者,紫蘇、冬瓜、蘆根、蒜汁、皆可解之。」《本草綱目》:蟹,鹹,寒,有小毒;《別錄》: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
那麼到底哪幾類人不宜多吃螃蟹呢?
過敏體質的人河蟹等物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是發物,也是需要忌口的。秋季氣溫不定,風邪寒邪極易侵襲身體,而此時夏季剛過,我們的脾胃必有損傷,也容易復發過敏性疾病。西醫來講過敏體質的人,特異蟹淡白會引起腸胃過敏反應,除了腸胃痙攣、血管水腫,還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蕁麻疹、哮喘等。
肝炎患者蟹肉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肝炎患者由於胃黏膜水腫、膽汁分泌失常、消化機能減退,所以對蟹肉不易消化吸收,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脹、嘔吐等。
脾胃虛寒者螃蟹性寒,吃後會加重人體內寒氣,吃後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症。當然胃不好的朋友,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最好不吃螃蟹,容易舊病復發或者病情加重。
心血管病人從營養學角度看,螃蟹含膽固醇含量較高,每100g蟹肉中含膽固醇235毫克,每100g蟹黃中含有膽固醇460毫克。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如果使用膽固醇過高的食物,會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痛風患者螃蟹的嘌呤大約82mg/100g,屬於高嘌呤食物,其中除了嘌呤還有大量蛋白質、甲殼素和鈣離子。一旦吃多了螃蟹,會迅速升高體內嘌呤,導致尿酸升高,繼而加重痛風。
傷風感冒發熱者正處於傷風感冒、發熱期的人不適合吃螃蟹。此時患者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螃蟹寒涼且不易消化吸收,反而會加重病情。
咳嗽喉有痰者咳嗽和有痰者身受寒邪上及肺臟,如果再食寒涼食物,會導致肺氣鼻塞,不但加重病情還會延長病症時間。並且咳嗽有痰與脾胃也有關係,如傷及脾胃,還會造成脾胃功能的下降,聚溼生痰。
孕婦南北朝時期名醫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提到:「蟹爪,破包墜胎」。有孕婦難產,胎死腹中,中醫會使用蟹腳作為中藥引下死胎,也是用到螃蟹解結散血的功能。而孕期是母親用精氣孕育孩子的過程,如果多吃螃蟹,則是加重「解結散血」的功效。常有吃蟹流產新聞,所以要禁食。
吃蟹摘除蟹腮、胃、腸、心可用姜醋做調味,助消化、殺菌蒸蟹可放紫蘇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如吃蟹後感覺腸胃不適用紫蘇15g、生薑5片煎服趁熱飲下,暖胃、止痛、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