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 月,漢堡王發布了一則奇特的廣告《發黴的皇堡》:用鏡頭記錄了其招牌的皇堡在 34 天裡「變壞」的全過程,最後用一個長滿黴菌的皇堡引出了主題,「無人造防腐劑之美」。
漢堡王的這個廣告其實意有所指,對象當然是「老對手」麥當勞。在一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中,麥當勞的漢堡有十年不腐敗的極端例子,所以「麥當勞一定添加了很多防腐劑」被玩成了一個梗。
老梗新用,漢堡王又玩了一次高級黑,而這只是它數十年如一日地「懟」麥當勞的一個常規操作。調侃市場份額佔優的對手,也讓漢堡王的品牌形象更加鮮明,漢堡王在美國做過一次市場調查,讓顧客用卡通形象形容兩家快餐巨頭,結果很有趣,麥當勞是白雪公主,漢堡王是怪物史萊克。帶有進攻性的「真我」(Authentic)也是漢堡王企業精神的一部分。
漢堡王中國也是一個頗有進攻性的團隊。外賣平臺剛興起時,漢堡王中國就積極接入了餓了麼,成為第一家加入第三方外賣平臺的跨國快餐品牌,這也被漢堡王中國視為其數位化轉型的第二個階段,「對漢堡王來說,最早的數位化是接入(非現金)支付,沒有支付寶、微信的時候,很多人用信用卡。」
所謂的數位化轉型,是指利用現代技術和通信手段,改變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零售行業的數位化,更多體現在人(消費者)、貨、場關係的重塑上,企業內部全流程的改造使得業務可以全渠道展開,消費者行為的數位化則可以讓企業更了解每一個客戶,讓服務更精準、智能。
和微信、支付寶的合作,被漢堡王中國視為其數位化的第三個階段,超級平臺的海量用戶和公眾號/生活號、小程序等工具,為漢堡王連接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便利和更大的想像力,而支付寶這樣的中心化流量平臺,甚至可以為漢堡王帶來最直接的好處——更低的獲客成本。直到今天,漢堡王最大的營銷支出依然是傳統的群發簡訊。
今年 1 月,知曉程序探訪了漢堡王中國總部,連接了其數位化營銷團隊從 1 個人成長為十餘人的故事,以及它在支付寶上探索出的增長之道,這可能也是中國快餐企業的一個範本。
快看精華版:
用戶需求和消費場景的變化是推動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根本因素;
連接消費者,讓消費者獲得一致、便捷的體驗,是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組織架構要隨數位化轉型改變,當然核心是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
對漢堡王這樣的快餐企業來說,微信的去中心化適合商家自有渠道獲取會員,小程序則更多體現在功能性上;
支付寶的中心化流量對快餐企業價值巨大;
支付寶內的頻道、阿里體系內的其他 app 可以組成多中心化的節點,每個節點都需要關注
為什麼要做數位化:核心是 C 端需求
「餓了麼第一次跟我們接洽的時候,(儘管)當時有很多問題,但我們當時就決定要合作。」漢堡中國數字營銷總監於學濱告訴知曉程序,儘管一開始最簡單的對帳不齊,就讓財務系統抓狂不已,漢堡王也成為第一家和第三方外送平臺合作的「洋快餐」品牌。
在外賣平臺崛起前,漢堡王已經有 400 電話點餐服務,美團和餓了麼的好處是可以更便利地連接消費者,而且外賣平臺也被稱為「餐飲行業的電商」,可以保證消費者在不同的地方體驗到一致的服務。
這正是漢堡王在數位化轉型時追求的兩個目標。於學濱把數位化的源頭歸結於「從有計算機開始」,零售企業不斷嘗試把業務流程搬到線上,過去這個過程被稱為「信息化」,最近幾年,這個過程又被冠以「數位化」的名號。
在於學濱看來,數位化和信息化的最大差別在 2C 端,後者針對企業內部,前者則更多針對消費者:信用卡支付讓消費者擺脫了現金,微信和支付寶則讓人擺脫了現金和銀行卡,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門店開始引入大屏點餐設備,甚至可以讓消費者脫離手機。
作為和消費者距離最近的行業,零售企業的所謂「數位化」,本質上是藉助技術,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加便捷、友好。
因此,數位化的進展和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息息相關,而在當下,由微信、支付寶主導的公眾號、生活號、小程序,以及和數字支付技術相關的收銀設備、營銷方式的演進,在連接消費者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微信和支付寶也在主動推動這個趨勢的發展。2019 年,兩家數字支付的巨頭都提出了類似的概念,即希望在電子支付之外,成為線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助手;2020 年,支付寶更是推出了大版本更新,希望由支付工具平臺全面轉型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雙方目前的結合點中,國民級網際網路平臺的海量用戶以及和支付相關的優惠券、信用支付、刷臉支付、會員等能力,為零售企業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獲取用戶提供了便利。
對漢堡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平臺對會員數的拉動。目前漢堡王的銷售額中,有 40% 來自會員的貢獻,如果加上 30% 由外賣貢獻的銷售額,以及較分散的如口碑、天貓券等渠道,數位化渠道對漢堡王的貢獻可能接近 80%。當然,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線下門店顧客的轉化。
漢堡王將一個手機號視為一名獨立的會員,會員意味著一次消費可能是下一次消費的開始。於學濱告訴知曉程序,目前最有效的促銷方式依然是向會員群發簡訊,這也是漢堡王中國每年最大的營銷支出;而在微信、支付寶上,漢堡王就有了更多的觸達用戶的「觸點」,公眾號、小程序以及它們承載的優惠券、訂閱消息等,可以在更多的場景下刺激用戶再次消費;同時,消費行為的數位化也會讓漢堡王對顧客更加了解,以在未來提供更精準、個性化的服務。
「也許在有生之年,我們就可以看到用腦電波提出需求了,這些都跟消費者有關。」
「我們是快消品牌,其實消費端決定了我們幾乎所有的東西,包括我們的架構。」消費場景的變化也在影響漢堡王中國內部的架構,於學濱剛加入漢堡王時,數位化營銷團隊只有他 1 個人,五年後的今天,這個團隊已經有 12 人,他把這個團隊看成一個網際網路公司,核心目標就是解決數位化營銷的技術問題,以及協調與其他部門的關係。
例如,和營銷部門相比,過去採購部門通常反應速度較慢,但現在的促銷活動對採購影響特別大,最簡單也最重要的問題是,促銷會不會導致斷貨?
中國數位化的高速發展也在促使漢堡王中國更加本土化,「過去我們的 POS 系統是用美國最先進的系統,但是中國變化太多了,我們要改流程、增加新的功能的溝通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們現在找了最擅長做 POS 的本土供應商。」
微信的去中心化和支付寶的「多中心化」
微信和支付寶平臺屬性的不同,讓它們在很多地方體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平臺採取相應的措施,就成了零售企業的數位化團隊的重點。對漢堡王來說,微信和支付寶承擔的角色也各有分工。
漢堡王中國最先做了微信小程序,作為一個國民級的社交軟體,理論上它更適合裂變和分享,但是在後續的實踐中於學濱發現,從微信小程序轉化的會員數並不多,小程序更多承擔了功能性的作用,為通過公眾號、搜索以及掃描餐廳二維碼而來的顧客提供點餐服務。
因為去中心化的特點,微信是商家用自有渠道吸引顧客和會員的絕佳場所。對漢堡王來說,公眾號以及餐廳內的二維碼是最重要的獲取會員的渠道,海量用戶加消費者既有的掃碼習慣,微信對漢堡王有巨大的貢獻。
微信也提供了很多工具供商家獲取公域流量,例如和用戶特徵相結合的朋友圈廣告,不過於學濱認為這並不適合漢堡王,「朋友圈廣告投資回報率不是特別高,我們是一個快餐類品牌,本身自帶流量,我們每天服務五十萬人。朋友圈廣告可能對奢侈品或者客單價更高的品牌來講很有效,但對我們不是,我們的朋友圈廣告更多在 branding 層面,很少是直接銷售層面的東西。」
支付寶小程序則完全不同。2019 年六一,漢堡王和支付寶會員聯合舉行了「六一寶貝節」,上線了經典的貪吃蛇小遊戲,吃了東西不斷長大的貪吃蛇,暗合漢堡王可以無限加層的皇堡,用戶玩遊戲達到一定的分數,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個漢堡。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類似這樣的中心化節點,每一個都可以為漢堡王帶來巨大的流量。例如和支付寶合作的「雙十二」活動,漢堡王的「一元小皇堡和薯條」活動,在限定只有會員可領的前提下,有超過 400 萬人領取了權益,最終核銷超過 20 萬,帶來 210 萬新會員,銷售額超過了 800 萬元;和螞蟻森林的合作,帶來了 150 萬新會員,「支付寶每個渠道都是上千萬、上億的流量,這個對於我們品牌來講價值非常大。」
改版後的支付寶更強化了生活服務的地位
除了支付寶內部,天貓、餓了麼、高德地圖等,都有可能成為新的中心化節點,而小程序就承擔了讓創意「出圈」的任務。目前,支付寶小程序已經升級為阿里小程序,並將陸續在阿里體系下的多個超級 app 中打通,不同的端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消費者獲得一致的體驗。例如用戶使用高德地圖導航去漢堡王,可以直接在地圖上領券,甚至點餐後到店領取。
於學濱將支付寶平臺的特點總結為「多中心化」,它可以覆蓋更多的消費場景,同時和不限於會員、顧客之外的更廣大人群互動,後者對快餐企業獲客有巨大的作用。
「有一次有一個特別大的平臺跟我說有特別好的獲客方案,加一個微信粉絲大概九塊錢,我們一定是付不了這個成本的。還有很多客單價更高的行業,比如醫美,一個會員成本 150 塊,當然醫美的客單價很高,但這樣的成本對我們快餐行業來說難度非常高,怎而獲得用戶和流量?平臺的活動就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