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菜送上門「買菜網」前景看好省會進入生鮮網購時代
□本報記者 吳 溫
只需在家中點擊滑鼠,網站就會把配送好的蔬菜送上門——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不光網購服裝等受人追捧,網上買菜也成為不少市民的消費選擇。這種消費形式有著怎樣的優勢?運營狀況如何?如何才能走得更遠?近日,記者走近省會唯一一家「網上菜市」——市供銷社「紅滿樓網上菜市場」一探究竟。
網上月銷果蔬70萬斤
「1斤菜心、1斤口蘑、1斤豆王,再來2斤香蕉……」氣溫一天比一天走低,省會市民周玲也越來越喜歡宅在家裡,逛菜市場對她來說也早已成了「過去式」,如今,她愛上了網上買菜。
周玲常逛的買菜網,名字叫「紅滿樓網上商城」。記者登錄該網站後看到,其配送的「主打」就是蔬果,像四季蔬菜、時令蔬菜、豆菜類、果菜類等品種很多,再加上食品飲料、五穀雜糧、調味品等,總共近300種。此外,記者注意到,不少蔬菜的價格均比市場價要低不少,比如,早市上要賣到1元多的豆芽,這裡只賣0.8元一斤……而要買菜也很簡單,消費者只要註冊成為其會員,便可以享受二環內免費送貨上門服務。
「『網上商城』是去年12月上線的,截至目前,會員已從第一天的10個發展到了2261個,平均每月銷售果蔬70萬斤。」網站負責人李國旗告訴記者,該網上商城是省會孫村供銷社依託紅滿樓超市的品牌力量,在現有的122家實體店鋪基礎上投資260萬元組建的,既是省會第一家真正實現果蔬產品直接從農民菜地到百姓餐桌的惠民、利民、便民的菜籃子工程,也是市供銷社系統第一家涉足網絡銷售水果蔬菜的基層企業;「運營近11個月來,網頁點擊率達近六萬人次,交易額達800萬餘元」。
除此之外,記者發現省會正在運營的,還有石家莊送菜網和宅家樂123兩家送菜網。不過,它們和紅滿樓網上商城一樣,打開首頁便是一個醒目的「中國供銷合作社」的綠色標識,原來,這三家都是由李國旗他們一家在打理——它們也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紅滿樓網上菜市場」。
兩小時新鮮蔬菜送上門
網上買菜到底怎麼樣?記者決定親自體驗一下。
11月10日上午9時,記者登錄了「網上菜市」之一的石家莊送菜網。記者先是註冊了一個用戶名,填寫信息等用時2分鐘。隨後,耐心瀏覽菜品,並將心儀的商品放入購物車……10分鐘後,包括蒜薹、口蘑、菜心等在內的十種菜品挑選完畢。填寫詳盡的送貨信息、提交訂單,記者注意到,總共不到20分鐘便已完成了整個買菜過程。而平時,記者如果到距家最近的菜市場,僅用在路上的時間就需近半小時。
10時34分,配送人員打來電話,告訴記者所購買菜品已經配送完畢,但因為地址信息填寫不夠詳細,所以特別來電諮詢;10時58分,再次來電,說已經進入小區,問是否需要送上樓;11時02分,門鈴響起……
「您先檢查一下商品,如果不滿意可以拒絕付款。」送貨員微笑著告訴記者,因為他們是網購和實體店相結合,因此,如果食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還可以拿購物小票直接到相應超市尋求幫助。
薄利多銷也能賺錢
「網上送菜,一是要保證菜源,安全放心;再就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李國旗告訴記者,為了打開市場,網站推廣之初便以「紅滿樓」菜市場作為主打,直接與省會周邊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籤訂了銷售合同,讓新鮮可口的蔬菜水果直達老百姓餐桌。
那麼,利潤從哪來?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利潤是有的,而且還不少,但必須在大量客戶的基礎上。比如,某種蔬菜的價格雖然比市場價低幾角錢,但是因為減少了中間環節,進價也要更低些,「蔬菜利潤平均在30%,水果、米麵則更高一些」,因此,如果每日有100筆業務,純利潤也就比較可觀了。
以李國旗的「網上菜市」為例,截至目前,雖然還不足一年,但其業務量得到迅猛發展,交易額達800萬餘元。
創新經營模式很關鍵
網上買菜在省會尚屬新鮮事物,不少人還不大接受。「網上訂菜看不見、摸不著,不太放心,我更願意到菜市場買。」市民範女士如此表示。也有人對進貨渠道和衛生標準等表示擔心。也有一些已經註冊的會員則建議,商品種類可以再豐富些。還有人則建議,應該全部增加在線客服功能,選購過程中才能更好溝通。
除了價格,對消費者來說,他們更關注的是質量。對此,有關專家建議網上買菜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從生產、訂貨到配送都有記錄可查,顧客在網上不僅能看到菜品的外形,還能了解生產源頭、新鮮度等信息。這樣也會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就目前而言,在網上賣菜仍處微利情況下,我們應該創新經營模式,轉變運營思維,提升服務質量,逐漸突破瓶頸才是關鍵。」對此,已經成功收購石家莊送菜網、宅家樂123兩家網站並成功步入「三網並行」規模的李國旗充滿信心。
市供銷社主任畢鳳鳴充滿信心地表示,未來,他們還計劃學習阿里巴巴經營淘寶網、天貓網的策略,「以紅滿樓品牌為基礎,共同發展由紅滿樓網上商城、石家莊送菜網和宅家樂123共同組成的網上菜市場,並將實現生產、運輸、銷售一條龍,讓買菜網做得更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