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朋友給我回信,她已經在日本待了6年了,家裡有一個孩子,目前已經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了。朋友跟我感嘆地說:日本的「變態」教育觀念和國內教育真的有大大的不同。
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但日本教育孩子哪些方面投入最多,並且每一個教育都特別「細心」,確實值得中國人借鑑和考慮。
值得家長學習日本的「變態」教育方式
1、 「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自立教育是日本教育中最重要的之一。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父母教育孩子要自主獨立,不要總想著依靠或依賴別人。
在日本的路上你總能看到孩子自主獨立的樣子:孩子自己拿自己的東西,即便是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都沒有幫孩子拿東西的,只是空手陪著孩子。
連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也是這樣,即使下雨了孩子自己拿包包,沒有給父母拿著,從照片中有細節,你們都能看出日本對孩子的「變態」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拿,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這就是日本教育很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一點。
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曾經說過: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有可能一直都不會,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挑戰、去做的事情,能力得不到發展,所以孩子就沒辦法獨立自主,只會依賴別人生活。
父母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必須讓孩子從小培養社會能力,去體驗成功和失敗。所以父母的「狠心」的做法,教會了日本的孩子從小整理房間的習慣、處理事情的方法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2、 全員參加合作,感謝教育
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會給孩子灌輸關於食物的知識。在上學的時候,中午吃飯的時候孩子都會向辛苦做飯的廚師和當值日的同學表示感謝,最後才開始享用。
在吃飯的過程中,老師會教孩子講解食物的知識。孩子們吃完飯之後,值日生會把餐盒洗乾淨,然後第二天送到垃圾分類的地方,使國家方便進行回收再利用。
每天下午放學前都是孩子們打掃教室的時間,擺放桌椅、清潔地面等等都是孩子們完成的。日本幼兒園讓孩子做這些事,是因為他們相信,通過這些事情孩子們能夠做到團隊精神、知道勞動的價值。
3、 無所不在的禮儀教育
在日本的路上很常見小學生都會對陌生人和熟人打招呼,向人問好。每天早上你都會看到小學生向路人說「早上好」,令人整個精神神清氣爽。可見從小朋友身上看出日本非常重視禮儀教育的方面。
這些事情雖然孩子還小,但是日月積累對孩子的影響自然地體現出來。而且孩子從小到大都會孝順長輩尊敬長輩的習慣,知道怎麼去考慮別人的感受,長大後肯定會成為一個優雅大方、文質彬彬的人。
4、 堅毅抗挫折能力教育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是通過孩子不斷地勇敢嘗試失敗,並且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網上有一個日本才6歲的孩子,叫凌的男孩因為家裡的原因需要轉學,所以幼兒園提前給他舉辦了一個人的畢業典禮。老師給他一個人的畢業證書,還讓他挑戰10段跳箱,由於他對跳箱的恐懼,但他還是敢於挑戰,嘗試跳10段跳箱。
而且他一次一次地跳都沒有成功,就開始挫敗,想哭、放棄的念頭,不過老師讓小朋友們給他打打氣,加油。小朋友們就圍著一個圈對他大聲喊:"你能行!……"喊了三遍,他才重新拾起勇氣再一次的挑戰,結果奇蹟真的出現了,這一次挑戰他還真的成功跳過去了10段跳箱,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站起來為他歡呼、鼓掌。而且這種挫折教育目的就是讓孩子不懼怕失敗,面對挫折的時候,只有勇氣,要勇敢面對,才能夠戰勝自己。
雖然這種苛刻的教育兒童方式,使中國人不敢恭維,但也是日本迅速強大的縮影。
而且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哪個國家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好的。可是我們不能否認社會和家庭一起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細節,重視培養孩子禮貌關心的個性,比如獨立自主的習慣、百折不撓的勇氣……值得我們去學習。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很多孩子的事情,全部都交給家長做。
平時更是過度的寵溺,長期下去,孩子就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抗挫折能力非常差。
在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是很難接受陌生的環境的,甚至還會變成一個「啃老族」!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建議家長利用兒童繪本教育。
目前我看過最有用的兒童繪本,剛好很適合給孩子觀看,它就是《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一套非常實用的兒童繪本,適合2-8歲的孩子閱讀。
這套繪本是國內著名的教育家傾心之作,全書分為6冊,分別能教會孩子: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社交能力、親社會能力、積極主動性。
如果你家孩子的年齡較小的話,我們可以當做是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或者進行親子閱讀,等到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能獨立閱讀了,我家孩子小時候就有很多壞習慣,看完這套書之後,學習到了很多。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繪本內容中準確的講述孩子從出生到8歲的社會關鍵能力養案例解讀,共有360幅全景漫畫,360個教育活用建議,讓家長們科學養育快樂、自信、能幹的好孩子。
每冊書籍都會教給孩子很多道理,到了現在繪本已經累計銷量30多萬套,被很多早教機構和幼兒園選取當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