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有多「無情」,看完你就知道了,值得父母借鑑

2020-12-21 果果媽育兒之道

提起日本,大家都會想到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日本一直以來都把教育作為「立國之本」,他們非常重視幼兒的教育,甚至將幼兒園建成了人見人愛的遊樂園。

但是日本的教育方法,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卻存在很多「無情」之處,但是儘管這種教育方法無情到令人感到恐懼!但是日本的教育成果是不可否認的,那麼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日本有哪些「無情」的地方吧!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有多「無情」,看完你就知道了,值得父母借鑑

1.「無情」的家長

日本的孩子會經常自己一個人獨自或結伴去學校,很少有人接送孩子。

在日本也有校車,而且是免費的,但是家長也不讓孩子坐車,他們通常會讓孩子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去學校。

日本的幼兒園還是免費的,但是要在指定區域內的幼兒園入學,所以學校和家的距離都不會太遠。雖然不算太遠,但是在中國,相信很多家長還是要把孩子送進校門才放心。

日本的這一教育方法,極大的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精神。

2.「無情」的教室

在中國,好的幼兒園基本上都有好的師資力量,教育環境以及好的教育設施。

但是在日本,無論是哪種幼兒園,他們的課程都極為簡譜,只有一些最基本的設施,完全沒有一些多餘的裝飾用品,這跟國內很多豪華的教室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

3.「無情」的重量

日本的學生在上學期間除了拿著書包以外,還要拿著比如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裝衣服的包等等,孩子們從小就要自己整理東西,要記住每個包是幹什麼的,用完還要把東西放回包中。

在跟家長出遊的時候,也是孩子自己拿著包,即便是高大上的皇室貴族,也都是孩子自己拿著包,這可能就是日本教育所要表達的觀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拿,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

4.「無情」的午餐

在中國,給孩子做飯是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一件事,在日本就不一樣。

日本的幼兒園提供免費的午餐,但是要學生自己帶餐具,還要自己清洗乾淨。

另外,幼兒園裡大部分都要自己的農場,閒暇時還會讓學生參與勞作,種植自己喜歡的蔬菜,讓孩子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不,學生們吃晚飯還要收集拆開的牛奶盒,清洗乾淨並晾乾,然後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5.「無情」的體育課

體育課在中國學生的眼裡就是「放肆玩」的存在,但是在日本卻不一樣,日本的學生每天都有體育課,學校規定孩子放學之後必須鍛鍊一小時,相當於家庭作業。

即便是冬天,在室外活動時,學校也會要求孩子穿短袖短褲,還會邀請家長前來觀看,即便是這樣,家長呢也沒有一個人擔心,還在一旁給孩子加油。

從日本的這5個「無情」的教育方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非常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好習慣以及優秀品格的培養。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中國人還是值得向日本人學習的。

1-6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超過這個時間,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和性格都會定型,想要改變就難了。

那麼這個時間段的孩子該怎樣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孩子第一模仿對象,就是父母,他們喜歡模仿父母的一些動作。

而班杜拉的理論指出,幼兒的「同伴榜樣」具有同樣重要的教育作用。

由於同伴在年齡、認知、經歷特點等方面與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同伴的行為,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更容易激起他們模仿和學習的興趣。

因為這個特點,我在我孩子3歲時就給孩子看《行為習慣繪本》,孩子會感受到繪本裡的主人公經歷的事件和他非常相似,就會下意識的去模仿,進而形成好習慣。

這套凌晨爸媽推薦的繪本,一共30冊,專門為3-6歲的孩子定製,包含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貼近孩子生活的事例,讓孩子學會生活中的禮儀、衛生等常識。

此外,家長還可以掃碼伴讀,來一個親子閱讀,既能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每一步成長都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孩子能否長成參天大樹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法。

這一套繪本才79元錢,算下來一本才3元錢,一杯奶茶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也能更省心,非常划算,感興趣的家長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吧。

相關焦點

  • 日本3個教育細節,教出的孩子令人驚嘆,值得每一位中國父母借鑑
    但事實上,這恰好真實地反映出了中日教育理念上的差距。王衝先生在《差距》一書裡提到日本教育時說:國家發展與否,文明與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上的差距。排除這些有點「變態」的教育方法,日本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教育方式。
  • 看到日本的教育,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家長們學習借鑑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還拿過諾貝爾獎嗎?之前全國人民為這事情刷屏好幾天的興奮。中國獲得諾貝爾獎一共有三個人,他們叫屠呦呦、楊振寧、莫言。中國這麼多人,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三個,日本人那麼少,從2000年到2020年的時間,卻每年都能獲得諾貝爾獎。日本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 日本4個教育細節,教出的孩子讓人「佩服」,值得每位父母學習
    以前我朋友給我回信,她已經在日本待了6年了,家裡有一個孩子,目前已經在日本幼兒園上學了。朋友跟我感嘆地說:日本的「變態」教育觀念和國內教育真的有大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不同,但日本教育孩子哪些方面投入最多,並且每一個教育都特別「細心」,確實值得中國人借鑑和考慮。
  • 隔代教育孩子到底好不好?日本人的做法,值得老人借鑑
    筆者覺得對待孩子的教育可以借鑑日本老太太的教育做法: 日本的幼兒教育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並佔有優勢,日本的父母一直把「留給子女最富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教育」作為座右銘,如何隔代撫養,老人們不妨借鑑一下日本人的做法: 1、老人在換尿不溼的時候給孩子打招呼
  • 日本幼兒園有多可怕?開學第一天就很「無情」,但值得我們學習
    都說少年強則國強,孩子的教育是國家的一項大工程,尤其是幼兒教育,更是讓人重視。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不同,在日本,幼兒園的教育模式與中國大相逕庭,不管在上下學途中,還是在幼兒園裡,出現的都是孩子們獨立的身影,非常「無情」,令人看了十分恐懼。朋友一家定居日本,孩子一直跟隨他們在日本生活。朋友說,比起生活習慣的差異,日本的幼兒園才讓令人敬佩,值得效仿。
  • 應採兒「虎媽式教育」如何教育出小甜豆Jasper?6條家規值得借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的父母大都溺愛孩子,容易對孩子心軟,但也還有一種「狠心」的父母,對孩子採取的是「虎爸虎媽式教育」。02應採兒的6條家規值得父母借鑑:01客廳不能放玩具應採兒家的客廳一塵不染
  • 開學第一天:「無情」的日本幼兒園,令無數寶媽感到恐懼
    對於開學第一天,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特點,有網友分享了一日本幼兒園開學的「盛況」,讓很多中國家長紛紛大呼「無情」,並且發出來自靈魂的拷問:「孩子真的能這樣教育嗎?」到底是什麼讓中國家長紛紛大呼「日本幼兒園無情」?接下來就讓我們具體的看一下,日本的「無情」幼兒園究竟無情在哪裡。日本幼兒園,無情」在哪裡?
  • 解析電影《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今天我們就從育兒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成功的因素,以及父母教導孩子中值得借鑑的地方。第一:父母之間要相親相愛,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鼓勵。相反,孩子像驚弓之鳥,要看著別人的眼神戰戰兢兢的過著生活。總是思前想後的,想著別人卻沒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種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可能經常看到父母吵架,感受不到父母之間的愛。今天,我們就來從《小鞋子》這部電影中,從育兒角度來談談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 父母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攀比,對孩子傷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昨天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這就是母親對孩子的賞識。有這樣兩位媽媽在一起談論自己的孩子,一位媽媽說:「我兒子最近會背30首古詩了,你的兒子呢?」另一位媽媽皺了皺眉頭,說:「別提了,我兒子最近不努力,只記20多個單詞,我還得讓孩子再加把勁兒呢!」
  • 真正的放養式教育是什麼?猶太人的長頸鹿法則,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在中國父母的眼中,這樣做是絕對不合常理的,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應該是「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孩子做牛做馬都願意,怎麼可能借給孩子錢並要求他還錢呢?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孩子可能會感到不開心和尷尬。曾有報導說,廣東一所重點學校裡有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學生,父母的年收入只有幾千元,但她一入學就花了幾千元買了部蘋果手機,還說要再購買一臺筆記本電腦。根據中國父母的觀點,猶太父親的做法無疑是荒謬和無情的,但是根據猶太人的觀點,這反映了父母對孩子的獨特關懷和愛戴。因為正是這種壓力要求允許孩子儘快成長,成熟並變得獨立。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借鑑
    我是DuDu的全能辣媽,每天分享一點育兒知識,和你共同討論孩子成長路上的那些事兒。說到日本,不少人會驚嘆於他們的國民素質,更有網友表示,去過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還是會被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震撼。在日本,幾乎不用擔心有人插隊,街道上不會有人亂扔垃圾,任何地方都井然有序,難道日本人天生就有較高的素質?
  • 睿智燈塔-父母的及時「閉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少網友吐槽「很多話講一遍就足夠了,雖然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但父母說的次數多了,心裡不知不覺就煩了。」「父母說多了,自己會產生逆反情緒。天天懷疑我早戀,後來我故意早戀,就是為了氣他們。」終於,在孩子與母親的又一次衝突之後,孩子自己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了爺爺家,爺爺以為孩子的媽媽知道,就沒有告訴孩子媽媽。這件事情的發生,著實嚇壞了這位母親,也讓這位母親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 「你是菩薩送來的金鳳凰」,父母對孩子認可就是全世界對孩子認可...
    文|福林媽咪你見過最笨的小孩有多笨?曾經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在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詹青雲,曾經準備了一個月,就通過了哈佛法學院考試,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學霸,甚至是學神。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否定的方式來「激勵」孩子變得更好,比如說:孩子承諾下次考更高的分數,父母卻說』我不相信你能考的更好,就你?能及格就不錯了。』父母以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缺乏自我滿足感,形成「自我厭惡」。
  • 傅首爾兒子調侃老劉貸款,黃多多自律,父母恩愛是對孩子最好教育
    但是劉多樂和父母的相處方式真的是很讓大家深有啟發,父母的關係好,真的是會影響到孩子,劉多樂的個性看著就很活潑陽光,也是一個段子手,但是也會讚美父母,「我要是個女的,我也會選這件婚紗」,情商非常地高。」可見父母的教育其實是深深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的。
  • 超市賣不完就「丟棄」的食物,太可惜了,日本的處理方式值得借鑑
    超市賣不完就「丟棄」的食物,太可惜了,日本的處理方式值得借鑑!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對於食物的安全性越來越注重,所以有一些比較正規的生鮮超市,有些食物如果當天賣不完的話,就會被大規模的丟棄,很多人看了都覺得太可惜了,生鮮店裡面的東西都是特別新鮮的,如果當天賣不完的話,就會過期,所以只能丟棄了,就算是有人想買,他們都不會賣,雖然這是為大家好,但是這樣也太浪費了,不過日本超市處理這些生鮮的方式值得借鑑。
  • 「你乖我才愛你」?父母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作為家長,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面對不聽話的孩子,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所以才會使用這種短暫有效,但是在長期會有明顯反作用的方式。與此同時,家長也很難意識到這種方法正在對孩子造成無限的傷害。
  •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有兩種話不能對孩子說
    曾經有人做了個實驗,有兩盆生長差不多的植物,一個人對著一盆植物甜言蜜語,對著另外一盆植物惡語相向,甚至給予恐嚇。一個月後,兩盆植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直被甜言蜜語的植物,生長狀態良好。而被惡語相向的那盆植物已接近「死亡。」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孩子就像植物,如果父母說得多是鼓勵,正面、積極的話,孩子在其暗示下,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會越來越好。
  • 各國父母都如何對孩子講性
    孩子是好奇的,如男孩跑到女廁所探個究竟,老師一般不批評,只是問他們看清了有什麼不一樣。  教男孩要有男人氣,教女孩更細心,是美國父母心中已成為約定俗成的育兒觀。假如母親送兒子上幼兒園,而孩子哭著纏住媽媽不肯放,媽媽只要對兒子說:「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男孩就會強忍著哭,鬆開手。
  • 「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父母可要重視
    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免不了非打即罵,認為這種方式才能夠真正讓孩子得到教訓,把父母的教導記在心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演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為不利的不良影響。
  • 日本兒童教育的這20個細節,看完令人嘆服!
    5 冬天穿短褲,鍛鍊毅力 在日本,有的幼兒園,冬天無論多冷,都會讓孩子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 一些日本父母從小就不會刻意給孩子多太穿,目的是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使在冬天也很有活力地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