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燈塔-父母的及時「閉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12-14 睿智燈塔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最反感父母的是什麼?

令人意外的是,所有答案裡面投票最多的居然是「父母嘮叨」!

不少網友吐槽

「很多話講一遍就足夠了,雖然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但父母說的次數多了,心裡不知不覺就煩了。」

「父母說多了,自己會產生逆反情緒。天天懷疑我早戀,後來我故意早戀,就是為了氣他們。」

無疑,在網友的吐槽裡,部分孩子叛逆的原因好像被「真相」了。

有一位焦慮的媽媽,碰上了逆反的孩子,昔日的母慈子孝全都變成了雞飛狗跳。

最嚴重的時候,母親也會在衝動下忍不住的動手。比母親還高出一頭的孩子,有的時候也會忍不住的以「實力」拒絕挨打,但是被揍的情況居多。

終於,在孩子與母親的又一次衝突之後,孩子自己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了爺爺家,爺爺以為孩子的媽媽知道,就沒有告訴孩子媽媽。

這件事情的發生,著實嚇壞了這位母親,也讓這位母親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毫無頭緒的母親,無奈之下選擇向老師尋求幫助,在與老師長達兩個小時的溝通之後,老師給了這位母親一個建議,面對孩子時,要學會適時的「閉嘴」,過多的批評,只會適得其反。

「超限效應」,讓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大打折扣

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很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超限效應」影響下的心理變化。

有一次,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

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往往會引起對方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這樣就會事與願違,就像馬克·吐溫一樣,不僅不捐錢,還從盤子裡偷走了2元錢。

父母對孩子的說教也是一樣的。過多的重複,不僅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搞不明白父母真正要說的重點,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事與願違。

因為母親的長期說教辱罵,高三學生衝動下殺死親生母親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況且,況於人乎。然而,前幾日在江蘇南京發生的一個悲劇,恰恰是因為母親的長期說教辱罵。

南京市的一名高三學生李某某與母親發生衝突致其死亡,李某某於次日早上6時40分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經過警方的初步調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是因為家庭管教等原因,與母親長期存在矛盾。在與母親最後一次的口角中衝突升級,致其母死亡。

據知情人透露,正在讀高三的李某某心裡承擔著比較大的壓力,而母親的陪讀,幾乎讓他每天都生活在母親的說教辱罵當中。在最後一次與母親的衝突中,長期不良情緒的積累,讓李某某沒再忍住,才出現了這樣的悲劇。

如果,母親能夠及時的關注到孩子的不良情緒,給他一點鼓勵,幫他緩解掉一點不良壓力,讓他感受到一點點的溫暖,又或者母親能夠察覺到孩子即將失控的情緒,及時的閉嘴。也許,就不會有這個新聞了。

父母過多的幹涉,會限制孩子的成長

義大利幼兒專家蒙臺梭利曾經講過一個例子,一個孩子拿著玩具火車玩,但是他沒有讓火車在火車軌道上跑,而是拿著火車在地板上滾來滾去,這時候,孩子的爸爸忍不住的衝出來制止孩子:「你怎麼能讓火車在地板上跑呢?火車應該在軌道上跑啊!」

孩子不願意,爸爸就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糾正孩子,直到孩子再也忍不住大哭起來。

可以想像,在這位父親的悉心教導,這個孩子會認為火車只能在軌道上跑,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這樣在無形中被打了折扣。

少說、多聽、多做,適當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比嘮叨100句都管用

有一位媽媽曾經分享過她和孩子之間的小故事。

在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國停工停學,於是這位媽媽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份每日計劃表,只要孩子完成了計劃表裡面的任務,就可以在上面打上一個「√」。

媽媽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教給孩子如何做計劃的能力,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當然,這份計劃表並不難,全部都是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只是,在執行的時候確實遇到了一點小的問題。

孩子每天晚上的計劃是背誦兩首古詩,可是由於其他事情的耽誤,當孩子終於可以開始背誦古詩的時候,已經有點晚了。

因為各種事情的耽擱,孩子已經連續三天沒有完成背古詩的任務了。

以往遇到這樣的情況,這位媽媽總是會忍不住的提醒孩子。有的時候說多了,自己憋了一肚子的火,還覺得孩子屢教不改。

但是,這一次,媽媽卻控制住了自己忍不住提醒孩子的衝動,選擇讓孩子自己承擔這次完不成計劃的後果。

然而,沒想到的是,孩子竟然開始以前的背古詩任務。當孩子把上午的任務完成以後,孩子就開始背誦古詩。

當媽媽問孩子的時候,孩子這樣回答:「我早就計劃好了,今天補兩首,明天再補兩首,之前欠的就都補上了。」

這讓媽媽忍不住的對孩子刮目相看的同時,也慶幸自己克制住了自己的督促提醒的欲望,不然孩子就沒有機會表現出這種自律的行為了。

不能控制自己,是父母教育的最大問題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從幾年前開始,就有專家開始呼籲家長要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

但是,最尷尬的事情卻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常常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如果父母不提醒,孩子就不會主動去做,如果父母提醒了,孩子卻會喪失相應的主動性,愈發的不會主動去做。

而父母要打破這個死循環,就要控制住自己,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只有這樣,父母才能真正把孩子自己的事情還給孩子。

有父母會說:我也不想管孩子,但總不能真的不管他們,由著孩子自己吧。

強調一下,父母控制住自己≠放任孩子不管。

我們說父母要控制住自己,並不是說由著孩子自己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拉倒,而是給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不要「隨時隨地」「隨便」管,拒絕不經大腦的衝動管教,而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在最恰當的時間,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相關焦點

  • 睿智燈塔APP課程-孩子說謊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
    前段時間和睿智燈塔的一位徐媽媽聊天,她說:「她發現自己的女兒突然學會說謊了」,這讓徐媽媽非常擔心,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理?那麼,孩子說謊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呢?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只要達到父母的要求,不讓他們難受,與他們期待已久的形象相符,一切都在所不惜。所以,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要拆穿孩子的謊話,3-6歲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謊話是不能說,要明白孩子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然後加以引導。
  • 睿智燈塔-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媽媽放棄自己的學業和事業,全身心投入到對他的治療、照顧和教育中;爸爸總是給他男人式的鼓勵,講一些暖心的小笑話,陪他看《星球大戰》。然而,10歲那年,奧吉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父母決定送他去學校接受正常的教育,他需要面對家以外的世界。
  • 睿智燈塔-孩子脾氣太犟怎麼辦,如何教育犟脾氣的孩子
    其實,了解孩子成長中的敏感期我們就知道,孩子的這些叛逆行為,並不是真的針對父母,而是對執拗敏感期的本能排斥,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然而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從而採取了錯誤的應對方式。這不僅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反而使父母進入了錯誤的教育誤區,破壞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 睿智燈塔-孩子太自私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
    3、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觀念現在獨生子女成為了社會主流,家長過度溺愛造成孩子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性。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家長都盡力滿足,對孩子百依百順,從而讓孩子形成了過度的自我中心。
  • 如何合理安排孩子國慶假期生活,睿智燈塔給大家的4點建議
    身為父母,你是希望孩子荒廢一個假期,還是擁有一份科學的假期規劃,讓孩子在開學時能夠輕鬆應對接下來的學習呢?相信大部分家長還是想幫助孩子一起合理規劃假期時間,安排好每天的學習和生活的。利用這個難得的假期去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學習一些技能,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將來的長期發展。
  • 睿智燈塔-拒絕完美,做個「剛剛好」的80分父母!
    因為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新手媽媽陷入要做「滿分父母」的怪圈卻不自知。從懷孕開始,就研讀各種專業育兒知識,遵循著專家教授的理論,不允許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犯一丁點兒錯誤。小到吃什麼東西、睡多長時間,大到學什麼知識,和誰交朋友,「滿分父母」要為孩子全部安排妥當。盡心盡力的媽媽們,對自己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只希望能在物質和教育上都帶給孩子最好的體驗。
  • 睿智燈塔-如果孩子有這幾個表現,說明你把他撫養的很好
    生活中,如果孩子們有這些表現,證明父母把他撫養的很好,佔其中一條都值得開心。1、孩子懂得心疼父母雖然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是不計較回報的。但是,如果有一個懂得心疼你的孩子,知冷知熱的體貼你,一定更能讓父母感受到幸福。
  • 解析電影《小鞋子》: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鼓勵。相反,孩子像驚弓之鳥,要看著別人的眼神戰戰兢兢的過著生活。總是思前想後的,想著別人卻沒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種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可能經常看到父母吵架,感受不到父母之間的愛。今天,我們就來從《小鞋子》這部電影中,從育兒角度來談談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 睿智燈塔課程-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家長在公眾場合如何管教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自我中心過度出來,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恰當的引導,讓孩子學會適應這種外界與我不一樣的感受,並且逐漸的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好事,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那麼,孩子哭鬧任性哭鬧怎麼辦?其背後的原因什麼?
  • 傅首爾兒子調侃老劉貸款,黃多多自律,父母恩愛是對孩子最好教育
    在這期節目裡面,傅首爾的兒子雖然才出現短短的10分鐘,但是看得出傅首爾和老劉的教育真的挺好的,兒子和父母的相處很不錯。先是和自己的父親老劉一起密謀給傅首爾驚喜,在傅首爾看到婚紗的那一刻,他也是在旁邊不斷地誇這件婚紗非常地好看,這顏色的搭配太好看了。而且兒子劉多樂還會調侃傅首爾穿著這婚紗就像是「行走的沙發」,但是穿上真的是很好看。
  • 睿智燈塔教育
    文章轉載自睿智燈塔公眾號,一個有溫度的分享者,給家長和朋友們帶來更多育兒方法,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並關注!而有的寶寶七八天才拉一次,但性狀正常,那是攢肚子,而不是便秘。請各位寶媽放心,便秘其實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95%以上是屬於功能性的便秘,通過改變餵養方式和排便訓練,都是能夠改變的,因為疾病造成的只有5%,但是大家不能掉以輕心。
  • 睿智燈塔-孩子總是粗心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粗心的毛病
    以下是睿智燈塔育兒導師給出的建議和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如何解決孩子粗心的毛病:幫助孩子找到粗心原因當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時,家長先不要急著責怪他,而是先找出犯錯的原因,給予孩子適當地改正或練習。像孩子是因為不仔細還是不理解而造成的的差錯,解決的方向就會不同,只有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 「你是菩薩送來的金鳳凰」,父母對孩子認可就是全世界對孩子認可...
    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否定的方式來「激勵」孩子變得更好,比如說:孩子承諾下次考更高的分數,父母卻說』我不相信你能考的更好,就你?能及格就不錯了。』父母以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缺乏自我滿足感,形成「自我厭惡」。
  •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體諒,源於父母的溫暖和愛
    說到教育孩子,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是付出良多,金錢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投資孩子,什麼名師輔導班、課外特長班,還有學區房等等。思想教育也是非常重視,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親子閱讀,儘量抽時間陪伴孩子,有些還專門陪讀。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因此作為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是否有自卑心理,如果有,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如果孩子有這5個行為表現,家長千萬要重視起來。1、不良自我暗示一個有強烈自卑感的孩子,會把失敗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足,把成功歸因於幸運。
  • 「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父母可要重視
    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免不了非打即罵,認為這種方式才能夠真正讓孩子得到教訓,把父母的教導記在心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演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為不利的不良影響。
  • 父母是孩子將來的一面鏡子——談談怎樣對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將來的成長。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言傳身教。那麼,父母對孩子如何做到言傳身教呢? 其次父母要求孩子做的,自己要先做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你的言行舉止將直接被孩子模仿,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就要求為人父母的做到言行一致,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威信,掌握教育的主動權,才會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否則,你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只會使孩子變得更加反感和叛逆。
  • 「你乖我才愛你」?父母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不受家長情緒影響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把自己的個人情緒代入。這顯然是不對的,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引起父母不開心,從而厭棄自我。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享受到成長的快樂。同時也會受到同齡人所帶來的尊重,鼓勵,以及父母對他們的信任,他們在面對生活時會更加有信心。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父母並不明白這一點。
  • 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素質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素質,那就去這個城市的地鐵站走一走。地鐵站確實是個能讓你看到眾生百相的好地方,素質高的人大有人在,但也總有那麼幾個「另類」顯得特別扎眼,會讓你忍不住想噴一句: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 當父母變成傭人,百依百順,對孩子是一件好事嗎
    當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的心,感覺一瞬間被填滿,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全心全意地保護他,讓他慢慢成長。愛孩子沒有錯,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也沒有錯,但是如果父母完全淪為孩子的傭人,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不管是嚴父慈母還是嚴母慈父,父母在家裡面的角色,都應該是孩子的導師,家長,也可以時不時地客串一下孩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