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手父母,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情,既沒有說明書,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更多的時候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經常讓家長感到茫然無措。
但是,你是否留意到,孩子在一天一天的長大,長成了令你驚喜的模樣。
生活中,如果孩子們有這些表現,證明父母把他撫養的很好,佔其中一條都值得開心。
1、孩子懂得心疼父母
雖然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是不計較回報的。但是,如果有一個懂得心疼你的孩子,知冷知熱的體貼你,一定更能讓父母感受到幸福。
是的,父母其實也是普通人,也會感受到辛苦與勞累,也需要有人心疼。
而孩子對父母的心疼,可能僅僅是母親不小心劃傷手指以後的幫你吹吹,也可能是孩子主動幫助你拎包,也可能只是父母下班後的一句「爸爸/媽媽,你辛苦了」。
就是這樣簡單的關懷,就足以融化父母的心。
一個懂得心疼人的孩子,表現了孩子較高的共情能力,會讓這個家庭如沐春風,也為孩子自己的未來做好鋪墊。眾所周知,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與他人達成共情。
2、孩子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通過努力去爭取的,對成年人是這樣的,對孩子更是如此。
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也許她的孩子並不是最優秀的,在班裡面僅僅是中等水平,但是,在朋友的鼓勵下,她的孩子比以前學習更加努力,每一次的作業都達到A+的水平,終於在考試中也取得了進步。
而越發自信的孩子,會擁有更多的勇氣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在班級裡面當班幹部,爭做三好學生,爭當升旗手。相信在這樣積極心態影響下的孩子,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雖然,孩子還小,但是他們並不笨,有的時候,孩子會比父母更加篤信: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懂得,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來的。
3、孩子能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想法總是超出了我們大人的想像,有的時候非常幼稚,有的時候卻又一本正經的令大人們吃驚。
「媽媽,我們不能說別人胖,因為他會不高興的。」
「媽媽,我不想學音樂,我想學畫畫。」
「媽媽,我想把這個蛋糕給我的好朋友留一塊,明天給他送過去。」
孩子的世界總是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他並不是一個「聽話照做」的機器,他會用自己稚嫩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也會質疑大人的權威。有時候,他也會像個小大人一樣,認真的說出他自己的決定。
而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自己的這些奇思妙想,就說明你們這段親子關係很親密。
但是,部分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是非常嚴厲的,有的時候孩子剛剛說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了父母的呵斥,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比如,當孩子因為這一次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告訴你自己不想上學了,家長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孩子,孩子以後就再也不會告訴你類似的想法了。
而事實上,類似這樣的話,有可能是孩子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說出來的賭氣的話,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學校被別人欺負了,如果父母不能夠及時的了解清楚事情的真實情況,並且引導孩子妥善的解決當下的問題,那麼就有可能問題越來越嚴重。
4、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
很多父母都會頭疼孩子在自己面前發脾氣,認為這是孩子任性、不懂事的表現,也擔心自己會慣壞了孩子。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敢於在父母面前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憤怒、悲傷、恐懼等負面情緒,恰恰是孩子充分信任父母的表現。
只有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的安全感,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
而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得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就預示著親子關係存在問題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多加注意,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的,而年幼的孩子並不懂得如何處理這些複雜的情緒。
一個看起來超越年齡懂事的孩子,一定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把那些不被認可的壞情緒壓抑了起來,這樣的壞情緒積攢的多了,是會出現大問題的。
5、孩子遇到問題會第一時間向家長尋求幫助
許多父母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又不傻,遇到了問題怎麼會不知道向自己尋求幫助呢。
其實未必。
孩子雖然小,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孩子會根據過往的經驗,判斷父母的態度。只有孩子覺得父母會給自己提供幫助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向父母求助。
所以,如果孩子向父母的求助,總是被父母拒絕,孩子就會寧願自己一個人忍耐,或者尋求小夥伴或者其他人的幫助,也不願意再向父母求助。
而年幼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許多是孩子完全沒有經驗去處理,也有很多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的,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別人的欺負,如果孩子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有可能就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用到智慧,所謂智慧父母,就是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想出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文章轉自「睿智燈塔」公眾號,點擊訂閱,跟睿智燈塔專家學習更多育兒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