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為奧匈帝國末代皇儲 死為「共和國的忠實公民」

2020-12-25 中國青年報

    7月16日,奧託·馮·哈布斯堡(下文均稱「奧託」)的葬禮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舉行。主持葬禮的是克裡斯託夫·舍恩博恩紅衣大主教,參加葬禮的有瑞典、英國、西班牙和比利時的皇家成員,盧森堡和列支敦斯登的大公,還有喬治亞總統、克羅埃西亞總理、歐洲議會議長和奧地利的高官。

    未戴上皇冠的奧匈帝國末代皇儲

    葬禮的氣氛是莊嚴肅穆的,場面是宏大壯觀的,死者身份也是非同小可的——奧匈帝國末代皇帝的長子、奧匈帝國最後一位但卻從未戴上皇冠的皇儲、國際泛歐聯盟榮譽主席、議政20年的歐洲議會議員……

    當天下午,奧託和他一年前去世的妻子瑞吉娜公主被一起安葬在維也納皇家墓穴。這座皇家墓穴1633年以來安葬了140多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其中包括12位皇帝和18位皇后。第二天(7月17日),按照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奧託的心臟被放置到了匈牙利的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

    哈布斯堡家族曾名震全歐

    在歐洲,哈布斯堡是個響亮而高貴的名字。從13世紀末期開始,其家族成員曾出任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現在的捷克)國王、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等,幾乎曾統治了全部歐洲。    

    僅從姓名學的角度來看,哈布斯堡是尊貴姓氏;在姓氏前加個「馮」字,也是貴族獨享的特權。

    奧託的全名是:弗蘭茨·約瑟夫·奧託·羅伯特·瑪麗亞·安東·卡爾·馬克斯·海因裡希·西克斯圖斯·克薩韋爾·費利克斯·雷納圖斯·路德維希·加埃坦·皮烏斯·伊格納蒂烏斯·馮·哈布斯堡-洛林。

    這麼長的名字,肯定是混雜了許多家族長輩的名字。這麼做就更顯得是貴族中的貴族了。

    一戰戰敗 皇朝不再

    奧託1912年11月20日生於奧地利的賴歇瑙。4年後,其父卡爾一世即位奧匈帝國皇帝,作為長子的奧託自然成了準備未來登基做皇上的皇儲。但兩年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使風雨飄搖的奧匈帝國解了體。1918年,在奧匈帝國瓦解前夕,卡爾一世公開表示:「只要保留皇位,可以放棄一切政治活動」。但建立了共和國的奧地利不眷戀皇帝,卡爾一世全家被驅逐出境,而匈牙利也拒絕接受他們。從此,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攜全家開始了國外流亡生涯。

    1922年,34歲的卡爾一世在恢復皇位的黃粱美夢中死於葡屬馬德拉群島,未滿10歲的奧託成為奧地利皇位繼承人和哈布斯堡家族族長。

    揣著空頭皇冠的奧託到處流浪。瑞士、德國、西班牙和比利時他都呆過。由於篤信天主教,奧託在西班牙高中畢業後進入世界上建校最早的天主教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並在那裡獲得了博士學位。

    惹惱希特勒 亡命美利堅

    二戰前後,奧託極力反對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他積極遊說斡旋,曾幫助1.5萬名奧地利人(其中包括很多猶太人)逃離納粹魔爪。希特勒對他切齒痛恨。

    德軍攻佔比利時後,希特勒命令德軍抓住奧託即可「就地槍斃」。他因此逃亡法國,但法國很快就戰敗投降。最終,美國總統羅斯福安排他到美國避難。

    戰後放棄皇位 躋身歐洲議會

    二戰後,奧託回到歐洲,與落難公主瑞吉娜一見鍾情並結了婚。

    戰後那些年裡,奧匈帝國曾統治過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等地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落入了蘇聯的掌控。奧託深知再當皇帝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1961年,他不情願地正式宣布放棄奧地利皇位,自稱「共和國的忠實公民」。同年,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允諾他死後奧託可出任西班牙國王,但他婉言謝絕了。    

    奧託擁有奧地利、匈牙利、德國和克羅埃西亞4國公民身份,但他及其全家卻從1951年以來一直定居德國巴伐利亞的小城波京。1979年,他以巴伐利亞籍民盟黨員的身份入選歐洲議會,一幹就是20年。

    一直主張歐洲一體化和歐洲統一

    當年的奧匈帝國,統治著大致相當於當今的奧地利、匈牙利等11個國家,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或許是出於皇家思想的薰陶,奧託總是擺脫不了「一統天下的帝國思想」。他一直主張歐洲一體化和歐洲統一,對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

    1989年夏天,他組織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匈牙利和奧地利跨境野餐會,將當時分割歐洲的「鐵幕」撕開了一條口子。

    東歐劇變後,奧託的追隨者們曾想擁立他做匈牙利第一任總統,但他放棄了。他將主要精力用在了推動歐盟東擴上。直到去世,他還在為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而呼號。

    2011年7月4日,奧託在波京的家中去世。

    在近百年的人生歷程中,這位熱衷於政治活動的末代王儲一天皇帝也沒當上。對此,他曾幽默地說:「作為議員,我感到很幸福。如果遇到一位愚笨的人,作為議員,我可以說他是一頭驢;而如果是皇帝,我就只能稱他是閣下了。」

    僅憑這一點,奧託的一生是明白透亮的一生。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說他是一位「偉大的歐洲人」。歐洲議會前議長波特林稱他為「當代最不同尋常的人」。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雜誌(7月16日-22日)的簡介更實在:「他是一位快樂辭世的人。」

    本報布魯塞爾7月18日電

相關焦點

  • 生為奧匈帝國末代皇儲 死為「共和國的忠實公民」(全文)
    未戴上皇冠的奧匈帝國末代皇儲葬禮的氣氛是莊嚴肅穆的,場面是宏大壯觀的,死者身份也是非同小可的 奧匈帝國末代皇帝的長子、奧匈帝國最後一位但卻從未戴上皇冠的皇儲、國際泛歐聯盟榮譽主席、議政20年的歐洲議會議員 當天下午,奧託和他一年前去世的妻子瑞吉娜公主被一起安葬在維也納皇家墓穴。
  • 一末代皇儲,他曾致力歐洲統一活動,因組織「一場野餐」被載史冊
    奧託·哈布斯堡,奧匈帝國末代王儲。1914年,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槍殺,這一事件使得奧託父親被推為皇儲,同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年後,他的父親卡爾一世登上了奧匈帝國皇位,4歲的奧託被立為皇儲。1918年奧匈帝國戰敗,奧地利和匈牙利宣布獨立,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驅逐。
  • 一戰的導火索:塞拉耶佛撕裂的槍聲,奧匈帝國皇儲被槍擊始末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遇刺,此後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如果歷史再給斐迪南一個機會,他還會選擇在那一個時間節點去塞拉耶佛嗎?我想他不會!可歷史沒有如果!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對峙一直進入到1914年,這一年的6月28日是個好日子,起碼最開始絕對是。因為在這一天是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亞結婚14周年。
  • 奧匈帝國百年祭:中歐國家還能抱團取暖嗎?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率先發難,宣布脫離帝國並成立共和國;10月29日,加利西亞地區宣布回歸波蘭,同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脫離帝國並成立南斯拉夫王國(斯-克-塞王國);10月30日,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併入羅馬尼亞;10月31日,匈牙利政府宣布和奧地利成立政和國(Realunion),這也標誌著奧匈帝國的兩大主體事實上正式分裂。
  • 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引發世界大戰的青年,結局怎麼樣?
    眾所周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正是這一次轟動世界的刺殺行動,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視察塞拉耶佛途中,被一位叫加夫裡若.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刺殺了,斐迪南大公的死,使得早就火藥味十足的歐洲大陸戰火四起,進而蔓延成一場世界大戰。
  • 奧匈帝國解體的原因
    奧匈帝國是歐洲近代史上,眾多帝國中的一個。他由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組成,是一個二元帝國。而他最為人所知的事跡,莫過於奧匈帝國皇儲遇刺,從而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戰爭結果令人瞠目結舌,雖然奧匈帝國戰敗,但是整個帝國被完全解體,是不是有些過於匪夷所思了?
  • 一戰前的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並不是大灰狼欺負了小白兔
    在一邊躺死,根本沒人把它當回事。到這個時候,馬上就要與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發生關係了。但,根據《柏林條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可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只是讓奧匈託管。首先奧斯曼在躺死,所以它的意見不重要。其次奧匈託管期間花了很多錢,你奧斯曼還得起嗎?第三俄國人只要答應了,這事誰也攔不住。這就是俄國人的無恥了。你在巴爾幹一直裝大哥。但是,為了一個出海口,說把斯拉夫兄弟出賣就出賣了。這就是不講武德。
  • 雜菜說一戰十四: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家裡人太多太雜了
    話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點在奧匈帝國上表現得再明顯不過了,說起來奧匈帝國當年在歐洲也是叱吒風雲的大帝國,以維也納為中心的奧地利地區一度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甚至差點站上歐洲霸主的位置。在潛力上,奧匈帝國是強大的,考慮到日後同樣情況的俄羅斯都能再度崛起為超級大國,何況奧匈帝國,所以奧匈帝國有底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是呢,現在誰還記得奧匈帝國?大概就只記得維也納是音樂之都,希特勒故鄉是奧地利這種東西了吧。畢竟,當年的奧匈帝國已經煙消雲散了。
  • 巨人的隕落:強大的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的「滑鐵盧」之戰
    1914年 6月28日,這一天陽光明媚,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夫婦訪問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當斐迪南夫婦坐車走在街上。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奧匈帝國也就是現在的奧地利,那在當時可是世界列強之一,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遠高於塞爾維亞,所以,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接下來的這場戰爭,就等於是關公打未成年人~實力懸殊。經歷了塞拉耶佛事件,奧匈帝國準備向塞爾維亞宣戰,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它曾經是歐洲一個強大的帝國。雖然享國時間不長,但卻控制著東歐和南歐地區的一些小國被納入奧匈版圖。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究竟解體為多少個國家?結果或遠超你的想像
    1867年,奧地利帝國為防止匈牙利獨立,遂與匈牙利政府籤訂《奧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正式組建奧匈帝國,匈牙利獲得高度自治權,但奧地利君主仍兼任匈牙利國王,直至1918年解體。1918年前,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
  • 位居世界八大強國之列的奧匈帝國在一戰時為何連塞爾維亞都打不過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在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人槍殺,事後奧匈帝國以此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從而正式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當時奧匈帝國在歐洲可以說是一個大國其國土面積排在俄國和德國之後位居歐洲第三,奧匈帝國不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國境內的軍工業也排名世界第四,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和英、法、德、美、俄、意、日並列為世界八大強國。而我們反觀塞爾維亞只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一個內陸小國,從國力上來講和奧匈帝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交戰卻損傷慘重。
  • 世界多國末代皇后真容,個個美豔動人,誰是你眼中的最美皇后?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法拉赫王后與四個子女隨穆罕默德國王流亡國外,次年穆罕默德國王抑鬱而死,她繼續帶著子女們流亡,要靠朋友接濟、變賣首飾度日。時至今日,法拉赫王后仍在法國流亡,她心中有個仍未實現的願望:有朝一日帶著穆罕默德國王的骨灰回到祖國伊朗。
  • 引爆一戰的塞拉耶佛事件,是奧匈帝國和德國所謀劃的陰謀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勢力分布圖公元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的突發事件引爆了埋藏在歐洲的火藥桶。公元1882年,義大利為了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便選擇與奧匈帝國和德國結為軍事同盟,後世則稱其為"三國同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一詞的由來。對此,浙江台州市路橋中學的聶佳輝講師在《義大利緣何背叛三國同盟》一文中曾經提到:"···當時義大利統治集團的侵略重心在北非。因北非與義大利隔海相望,是義大利實現侵略非洲野心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尤顯重要。
  • 波西米亞面積不大,為何能成為奧匈帝國的「心臟」?
    文/寂寞的紅酒波西米亞,位於歐洲中部,主要在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境內,一戰前曾是奧匈帝國的核心地區。波西米亞地區雖然面積不大,但工業發達,經濟富裕,被譽為奧匈帝國的「心臟」,整個奧匈帝國的重工業幾乎全都集中在波西米亞,波西米亞的發展水平和英法差不多,當時一個波西米亞能頂的上一個日本。那麼為何波西米亞會如此厲害?第一,波西米亞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地處歐洲中部,是連接歐洲各地的樞紐,交通便利,貿易發達,歷史上一直非常富裕。
  • 奧匈帝國鐵路發展
    奧地利地區鐵路表示牌作為歐洲的第二大國家,假如不能將整個國家快速的連接起來,那麼對於國家發展的阻礙當然是可想而知的,還好,奧地利帝國在這方面並不遲鈍,早在1841年,處於軍事目的的考慮,便開始了以維也納為中心的西部地區的鐵路建造,隨後更是在鐵路擴張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形成了以布拉提斯拉瓦,布達佩斯,布拉格,克拉科夫,盧布爾雅那為重要節點的帝國鐵路的建設,與此同時
  • 末代皇后的真容,各國末代皇帝的枕邊人,在你眼中誰是最美?
    奧匈帝國末代皇后——齊塔·瑪利亞:她出生於1892年,作為奧地利的公主,自然受到了百般寵愛,1916年嫁給了奧匈帝國最後一個皇帝卡爾一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戰敗,卡爾一世的政權也被推翻,同時被迫和齊塔皇后分開,後來在瑞典生活到90多歲去世。
  • 末代沙皇家庭照:四個女兒一個比一個漂亮,圖7是他的最美皇后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史稱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皇帝、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圖:歐嘉·尼古拉耶芙娜。歐嘉·尼古拉耶芙娜·羅曼諾娃女大公,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與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的長女。圖: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
  • 奧地利大公確診,原來奧匈帝國瓦解後,皇室還有後人
    作為曾經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的歷程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奧匈帝國怎麼瓦解的,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情況如何呢? 圖-奧匈帝國地形圖 一、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王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帝國末代皇后:她被表哥無情拋棄,婉容唯一女兒被丈夫殺死
    1.奧匈帝國:齊塔·瑪麗亞(1892年-1989年),奧地利公主,天生麗質,面容精緻,有種東方女性之美感。1916年,齊塔嫁給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作為世界大國的皇后,齊塔相當自豪。可惜,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敗,國家分裂,齊塔被迫流亡國外。1989年,齊塔在瑞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