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奧託·馮·哈布斯堡(下文均稱「奧託」)的葬禮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舉行。主持葬禮的是克裡斯託夫·舍恩博恩紅衣大主教,參加葬禮的有瑞典、英國、西班牙和比利時的皇家成員,盧森堡和列支敦斯登的大公,還有喬治亞總統、克羅埃西亞總理、歐洲議會議長和奧地利的高官。
未戴上皇冠的奧匈帝國末代皇儲
葬禮的氣氛是莊嚴肅穆的,場面是宏大壯觀的,死者身份也是非同小可的——奧匈帝國末代皇帝的長子、奧匈帝國最後一位但卻從未戴上皇冠的皇儲、國際泛歐聯盟榮譽主席、議政20年的歐洲議會議員……
當天下午,奧託和他一年前去世的妻子瑞吉娜公主被一起安葬在維也納皇家墓穴。這座皇家墓穴1633年以來安葬了140多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其中包括12位皇帝和18位皇后。第二天(7月17日),按照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奧託的心臟被放置到了匈牙利的潘諾恩哈爾姆千年修道院。
哈布斯堡家族曾名震全歐
在歐洲,哈布斯堡是個響亮而高貴的名字。從13世紀末期開始,其家族成員曾出任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現在的捷克)國王、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等,幾乎曾統治了全部歐洲。
僅從姓名學的角度來看,哈布斯堡是尊貴姓氏;在姓氏前加個「馮」字,也是貴族獨享的特權。
奧託的全名是:弗蘭茨·約瑟夫·奧託·羅伯特·瑪麗亞·安東·卡爾·馬克斯·海因裡希·西克斯圖斯·克薩韋爾·費利克斯·雷納圖斯·路德維希·加埃坦·皮烏斯·伊格納蒂烏斯·馮·哈布斯堡-洛林。
這麼長的名字,肯定是混雜了許多家族長輩的名字。這麼做就更顯得是貴族中的貴族了。
一戰戰敗 皇朝不再
奧託1912年11月20日生於奧地利的賴歇瑙。4年後,其父卡爾一世即位奧匈帝國皇帝,作為長子的奧託自然成了準備未來登基做皇上的皇儲。但兩年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使風雨飄搖的奧匈帝國解了體。1918年,在奧匈帝國瓦解前夕,卡爾一世公開表示:「只要保留皇位,可以放棄一切政治活動」。但建立了共和國的奧地利不眷戀皇帝,卡爾一世全家被驅逐出境,而匈牙利也拒絕接受他們。從此,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攜全家開始了國外流亡生涯。
1922年,34歲的卡爾一世在恢復皇位的黃粱美夢中死於葡屬馬德拉群島,未滿10歲的奧託成為奧地利皇位繼承人和哈布斯堡家族族長。
揣著空頭皇冠的奧託到處流浪。瑞士、德國、西班牙和比利時他都呆過。由於篤信天主教,奧託在西班牙高中畢業後進入世界上建校最早的天主教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並在那裡獲得了博士學位。
惹惱希特勒 亡命美利堅
二戰前後,奧託極力反對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他積極遊說斡旋,曾幫助1.5萬名奧地利人(其中包括很多猶太人)逃離納粹魔爪。希特勒對他切齒痛恨。
德軍攻佔比利時後,希特勒命令德軍抓住奧託即可「就地槍斃」。他因此逃亡法國,但法國很快就戰敗投降。最終,美國總統羅斯福安排他到美國避難。
戰後放棄皇位 躋身歐洲議會
二戰後,奧託回到歐洲,與落難公主瑞吉娜一見鍾情並結了婚。
戰後那些年裡,奧匈帝國曾統治過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等地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落入了蘇聯的掌控。奧託深知再當皇帝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1961年,他不情願地正式宣布放棄奧地利皇位,自稱「共和國的忠實公民」。同年,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允諾他死後奧託可出任西班牙國王,但他婉言謝絕了。
奧託擁有奧地利、匈牙利、德國和克羅埃西亞4國公民身份,但他及其全家卻從1951年以來一直定居德國巴伐利亞的小城波京。1979年,他以巴伐利亞籍民盟黨員的身份入選歐洲議會,一幹就是20年。
一直主張歐洲一體化和歐洲統一
當年的奧匈帝國,統治著大致相當於當今的奧地利、匈牙利等11個國家,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或許是出於皇家思想的薰陶,奧託總是擺脫不了「一統天下的帝國思想」。他一直主張歐洲一體化和歐洲統一,對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
1989年夏天,他組織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匈牙利和奧地利跨境野餐會,將當時分割歐洲的「鐵幕」撕開了一條口子。
東歐劇變後,奧託的追隨者們曾想擁立他做匈牙利第一任總統,但他放棄了。他將主要精力用在了推動歐盟東擴上。直到去世,他還在為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而呼號。
2011年7月4日,奧託在波京的家中去世。
在近百年的人生歷程中,這位熱衷於政治活動的末代王儲一天皇帝也沒當上。對此,他曾幽默地說:「作為議員,我感到很幸福。如果遇到一位愚笨的人,作為議員,我可以說他是一頭驢;而如果是皇帝,我就只能稱他是閣下了。」
僅憑這一點,奧託的一生是明白透亮的一生。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說他是一位「偉大的歐洲人」。歐洲議會前議長波特林稱他為「當代最不同尋常的人」。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家》雜誌(7月16日-22日)的簡介更實在:「他是一位快樂辭世的人。」
本報布魯塞爾7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