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7%。
豬肉價格下降帶動CPI由漲轉降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從同比看,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CPI下降0.5%。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2.2%轉為下降2.0%,影響CPI下降約0.44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隨著生豬生產不斷恢復,豬肉價格繼續下降6.5%,降幅收窄0.5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CPI同比下降0.5%,超出了市場預期,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同比基數比較高;第二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豬肉價格同比降幅較大,帶動了食品價格由上漲轉為下降。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來看,同比上漲了0.5%,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在這個水平,這說明通脹水平總體比較穩定,主要還是受到豬肉價格的影響。
近期豬肉價格抬頭,CPI漲幅會否繼續下行?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11月27日-12月4日,豬肉價格每公斤40.29元,環比漲2.3%,同比降5.1%。
卓創資訊分析師馬麗媛認為,11月底至12月初,全國生豬出欄均價快速上漲,其中東北漲幅尤為明顯。此輪東北豬價漲幅較大主要受南方大車拉動。國內豬價已由高位緩慢回落至相對低位,但由四川開始,兩湖、兩廣等地醃臘活動陸續啟動,部分屠宰廠開工率已翻倍增長,對豬肉需求的提振力度較強。
對於未來短期內豬肉價格的走勢,農業農村部曾在11月下旬時表示,隨著冬季特別是元旦春節消費旺季的到來,豬肉消費將持續增長,但是生產恢復將會帶動豬肉供應明顯增加。據測算,明年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三成左右,雖然元旦春節期間消費增加可能會帶動豬肉價格出現一波上漲,但總體將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浙商證券認為,生豬供給確定性回暖推動豬價下行,平價豬肉帶動CPI下探,預計2021年一季度CPI位於0附近。但隨著豬肉價格影響因素趨弱,二季度起,豬肉基數效應弱化,CPI翹尾因素由負轉正。
未來物價怎麼走?
海通證券指出,伴隨著經濟復甦,工業物價將趨於回升,預計未來PPI持續走高。而PPI與核心物價的走勢高度相關,其回升將會推動非食品CPI價格同步走高。
銀河證券認為,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復甦是緩慢運行,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復甦很難帶來全球大宗商品的走高。需要等待新冠疫情影響完全消失後,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大宗商品才可能走高。2021年所期盼的PPI上行進而帶動CPI的可能性也較低。2020年4季度我國CPI預計在0.6%左右,2021年CPI預計在1.6%左右。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PPI雖然在負值區間,但是降幅在收窄。結合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來看,二季度轉正後,三季度、四季度都在加快恢復增長,所以下階段不存在通縮基礎。貨幣政策方面,臨近年末,由於跨年需求,市場流動性會較大。為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會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更多通過繼續逆回購加MLF政策組合,使市場利率與整個經濟基本面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