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經中宣部新聞局批准,有著82年光輝歷史的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在新華報業傳媒廣場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隨後,聯合考察採訪團前往萬裡長江流經江蘇的第一站——長江江寧段(江寧濱江開發區),親身感受了這段長達19.08公裡岸線的今昔巨變。
長江江寧段是萬裡長江進入江蘇後的第一站。身為「第一站」,如何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不移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得新篇章?
聯合考察採訪團站在江寧濱江的江豚廣場上,眺望不遠處的新濟州國家溼地公園,入目是大片大片的深綠。順著江岸向東前行,總面積300萬平方米的生態綠地如一條地毯鋪成開去。背水坡的水杉、迎風挺立的香樟、近水而立的蘆葦、搖曳生資的楊柳……以及突然出現凌波逐浪的江豚,共同繪就了新時代長江生態修復的典型畫卷。
新濟州國家溼地公園,曾經疏於管理、島上漁民濫捕濫伐嚴重,通過綜合治理,現在已經成為南京名副其實的、唯一的國家級溼地公園。截至2020年2月,調查統計新濟州共有脊椎動物33目88科184屬269種、底棲動物5目5科9屬10種、浮遊生物109屬20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7種。近期,新濟洲更是完成了生物多樣性展示館的建設,未來2700平方米的展館空間將隱藏在生態景觀之中,與生活在此的動植物同享一方藍天、共守一江清水。
江豚廣場所在地,以前是一片船廠堆場密布的江灘地,沿線分布著濱江建材廠、陳塘造船廠、二江船舶修造廠等大小企業10家。過去,這些企業給地方帶來了就業、稅收,搞活了經濟物流,但同時也對生態環境資源造成了一定影響。江寧區委在多次深入點位實地檢查後,召開專題推進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把修復長江岸線生態環境作為壓倒性政治任務來抓,堅決打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區政府先後出臺了《江寧區長江岸線江寧段、秦淮河沿線生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江寧區長江沿岸造林綠化實施方案》、《江寧區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等。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岸線整治,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指引推進生態修復。目前,江寧區對長江江寧段沿江19.08公裡的生態環境進行了系統修復,累計拆除、整治「散亂汙」企業52家、8.5萬平方米,累計綠化造林、環境提升1.84萬畝,高標準打造「臨江、近江、見江」的沿江堤濱江公園。
環境好了、水質變了,江豚回來了,長江江寧段徹底「美了起來」、「紅了起來」、「靈動了起來」!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長江江寧濱江段沿江生態環境質量達到5年來最好水平。
長江江寧段生態修復成績顯著,而以生態為底色,產業也在朝著先進位造業的方向快速發展。
2003年以來,在拆除、整治「散亂汙」企業的同時,江寧濱江累計引進項目300多家,初步形成了重型裝備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等現代產業體系,躋身「江蘇省先進裝備製造業特色產業基地」。進入新時代,置身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大坐標」,江寧更是提出加快打造「千億級濱江先進位造業新高地」,堅持「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並舉,騰出環境容量和寶貴空間,推動發展動能轉換。
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進退」之間,再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
據了解,目前中興通訊在國內規模最大的5G製造基地就在江寧濱江。此外,LG化學鋰電池項目、格力等在內的總投資在千億元的多個重大項目落均選擇落戶在江寧濱江。
江寧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樊向前在接受聯合考察採訪團採訪時表示:「生態修復已經成為江寧濱江最耀眼的「名片」。良好生態推動了區域的招商引資、更進一步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樊向前強調,越是深入實踐,越能夠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下,江寧正著力構築「3+3+3+1」高端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新興產業「航空母艦」。只有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堅決破除舊動能、切換新動能,才能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永葆「一江清水向東流」。(胡春春 趙冉/文 朱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