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陸籍老兵探親題材民族歌劇《回鄉》將再在臺巡演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信息

臺灣大陸籍老兵探親題材民族歌劇《回鄉》將再在臺巡演

2016-06-27 19:28: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6月27日電 (記者 邢利宇 陳小願)一部取材於臺灣老兵回大陸老家探親真實故事的原創民族歌劇《回鄉》27日晚將在臺北上演。這是該部歌劇二度在臺巡演的首場演出。

  歌劇是江西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的江西第一部原創民族歌劇。它通過「保家」、「離家」、「想家」、「安家」、「尋家」、「回家」六個章節,講述了老兵羅旺篼赴臺38年後回家探親的曲折感人故事。

  江西省歌舞劇院院長柯亨龍在當日下午舉辦的記者會上介紹,這部歌劇2012年9月開始,已在北京、南昌、廈門、深圳、澳門等多地上演90餘場,觀看人數15萬餘人。去年來臺灣成功巡演8場。

  「歲月改變了我們的模樣,回家是人生不變的方向。古老的歌謠有多久不曾唱,思念激蕩胸膛。放下所有疲憊,我們回家,忘掉全部憂傷,我們回家……」該劇主題歌《回家》歌詞簡約卻感人至深。

  劇中母親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鄔成香回顧去年來臺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的場景。她說,在臺灣的演出感動了一群血濃於水的骨肉同胞,這是她從藝38年的寶貴財富。

  劇中男主人公羅旺篼的扮演者、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杜歡則表示,這部劇劇本好、音樂好、演員好,二次來臺所有演職人員將以更飽滿的狀態,給新老朋友帶來精彩演出。

  演出邀請方代表、贛臺交流服務中心副會長諸葛芬說,日前,臺灣高雄女子洪素珠辱罵「榮民」的新聞,喚起了民眾對老兵的關心。期望藉由此劇再度來臺,讓更多老兵朋友一解鄉愁。

  臺灣知名導演虞戡平為該劇作名人推薦。他認為,這部劇不僅演給老兵看,更應該讓年輕一代來看,從而讓他們清晰認識兩岸關係,尋求交流與對話,並學習成長、包容和愛。

  據悉,巡演將自6月27日至7月4日在臺北、嘉義、高雄三城市演出10場,其中包含在臺北「榮民之家」進行的公益演出。演出之外,劇團還將與臺灣戲劇學校學生進行交流。(完)

相關焦點

  • 「臺籍老兵」,不能被遺忘的群體
    「返臺定居」的入境證,才有第一位臺籍老兵回到臺灣。很少人知道,國民黨在臺灣也徵集了不少年輕人到大陸打內戰,他們大多一去無回,幸運活下來的,大半輩子也在大陸度過。他們比「大陸老兵」晚了兩年,直到1989年,臺灣當局才發出第一張「返臺定居」的入境證,才有第一位臺籍老兵回到臺灣。
  • 尋訪大陸臺籍老兵·和平歲月:建設大陸 終回故土【2】
    老兵回家  1987年11月,蔣經國在他去世前幾個月,迫於海內外輿論壓力,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1988年初,臺灣島內第一個返鄉探親團「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團」回到大陸。  當臺灣外省返鄉探親團到北京與在京臺灣鄉親會面時,黃清旺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採訪記者,也參加了見面會。
  • 尋訪大陸臺籍老兵·臺灣記憶:寒苦童年 受騙當兵
    而對那些親歷戰爭的大陸臺籍老兵來說,戰爭帶來的刻骨銘心的真實滋味,概莫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真切體會。  如今戰爭歲月已遠去,但他們都在以自己方式,記錄那個歲月發生的故事。中國新聞網臺灣頻道推出主題策劃《戰爭與和平,臺灣籍老兵的故事》,尋訪曾參與抗日戰爭或解放戰爭的臺灣籍老兵,從臺灣記憶、抗日烽火、內戰風雲、和平歲月四部分,揭示歷史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戰爭與和平的烙印。  中新網北京7月30日電(郭思遠)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歷史翻過新一頁。那一天,有兩位正在念華北軍政大學的年輕臺灣籍士兵站在觀禮臺。
  • 臺灣高雄一裡長送多位大陸籍老兵骨灰回家
    臺灣高雄一裡長送多位大陸籍老兵骨灰回家 Taiwan village head returns ashes of mainland veterans
  • 尋訪大陸臺籍老兵:日據時代寒苦童年 受騙當兵
    而對那些親歷戰爭的大陸臺籍老兵來說,戰爭帶來的刻骨銘心的真實滋味,概莫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真切體會。  如今戰爭歲月已遠去,但他們都在以自己方式,記錄那個歲月發生的故事。中國新聞網臺灣頻道推出主題策劃《戰爭與和平,臺灣籍老兵的故事》,尋訪曾參與抗日戰爭或解放戰爭的臺灣籍老兵,揭示歷史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戰爭與和平的烙印。
  • 從《原鄉》到《回家》:臺灣老兵鄉愁撼動人心
    這是一位臺灣老兵的話,寥寥數語說盡鄉愁無處安放的悽涼。在那個海峽隔絕的特殊年代,跟隨國民黨撤到臺灣的大陸籍老兵們與親人隔絕兩岸、無法相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串沉甸甸的故事。  這些故事,被創作成31集電視連續劇《原鄉》,也被濃縮成六幕歌劇《回家》。在2014年的這個春天,老兵們錐心刻骨的鄉愁深深打動著無數人的心。
  • 百萬臺灣老兵歸鄉內幕——臺灣開放老兵探親20年
    更可悲的是,由於臺灣社會長期沉埋著「2•28事件」的省籍仇恨,臺灣本地人私底下以「老芋仔」的貶抑稱呼,泛指所有的大陸籍退伍老兵及大陸籍人士。「老芋仔」在閩南話裡,和「老黑仔」發音相同,這「老黑仔」的叫法又隱喻「豬仔」。可見這些退伍老兵當年從部隊進入人海茫茫的臺灣社會,他們的內心是如何的彷徨無助,受到歧視對待時,又是如何的孤立無援。
  • 臺灣老兵後人回鄉代父祭祖
    臺灣老兵後人回鄉代父祭祖 1994年,江蘇籍老兵顧志盈從臺灣重回江蘇與老家親人團聚,但他去世後並未留下老家具體的地址和聯繫方式
  • 一個臺灣老兵的回鄉之路(圖)
    故事背景   1949年,蔣介石的部隊在大陸敗局已定,百萬大軍跟隨蔣介石進入臺灣。百萬大軍,意味著超過百萬家屬仍然留滯大陸。  豈料,這一別就是近40年。1987年10月,在國民黨退伍軍人的多年努力下,臺灣當局宣布「榮民弟兄」可以返回大陸探親,這才結束了兩岸近40年不相往來的歷史。  40年,青絲早成白髮。
  • 國臺辦:願助臺灣老兵返鄉 樟樹正全市尋找老兵親人(圖)
    2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重陽節特別調查「父親母親最在乎什麼」,駐臺灣記者在臺北街頭隨機採訪,傾聽海峽對岸老人的心願,其中一位受訪的百歲老人是江西籍抗戰老兵,言語中透露出對家鄉的眷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 漢川籍臺灣老兵三年前離世,在大陸的弟弟盼迎回骨灰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閃 實習生張司宇袁良輝三年前,遠在臺灣的二哥去世,身處大陸的胡五元未能將遺骨接回湖北老家。而今胡五元也已入耄耋之年,唯盼闊別家鄉70年的二哥能夠落葉歸根。84歲的胡五元是漢川人。近日老人告訴記者,二哥胡四元於1949年去臺灣,直到1987年才與大陸取得聯繫。2016年在臺灣去世後,骨灰一直留在那裡。圖為年已85歲的胡五元少小當兵離鄉去臺1946年,漢川縣城隍鎮閘口村的胡四元還是一名15歲少年。
  • 臺灣人:在大陸體驗到強烈民族感情讓我肅然起敬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23日文章,原題《臺灣保有中華文化精髓》,全文摘編如下:兩岸為何應該統一?這應該分別從兩岸不同的觀點來看。首先,從大陸人民與臺灣人民的實際淵源來看,先後來臺灣的人民與大陸各省人民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像是血緣、親友、同學、師生或袍澤關係,這種關係和香港、新疆、西藏的情況完全不同。
  • 去世14年,溱潼籍臺灣老兵楊寶林魂歸故裡
    漂泊異鄉近70年,亡故14年之後,臺灣抗戰老兵楊寶林終於漂洋過海,魂歸故裡,與親人「團聚」。抗戰老兵望斷故鄉路1991年,楊寶林第一次帶著楊信璉兄弟二人去了臺灣,帶他們了解自己在臺灣多年的生活足跡,遇到臺灣的朋友就忍不住「炫耀」:「你們看,這是我的兩個兒子,我在大陸是有家的,而且有子有孫,我福氣好啊!」從那之後,楊寶林經常帶兒孫們去臺灣小住,每年也從臺灣回溱潼鎮,少則住上3個月,多則住上半年。
  • 劉德文的送「老兵」回鄉記(下)
    劉德文聽到這樣的請求,滿口答應著好、好、好.......就是從這個囑託開始,劉德文開始了自己的送老兵回鄉之路。半年之後,這位老人去世了,當時劉德文沒有老人大陸親屬的電話,只有最簡單的通訊地址,所以他在第一時間給老人在大陸的妹妹寫了封信,大約又過了三個多月,大陸的回信才終於傳到臺灣。
  • 央視播《原鄉》牽動臺灣老兵情 離鄉30年一人回鄉
    原標題:臨淄籍臺灣老兵憶回家歷程:獨子離鄉30年後歸  由海峽兩岸共同投資、歷時6年創作的電視劇《原鄉》昨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  而在1987年之前,由於對家鄉的思念,很多老兵就想盡辦法回到了故鄉。
  • 菲律賓再將2名臺籍電信詐騙犯遣返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去年10月在菲律賓被捕的13名臺籍電信詐騙嫌犯,其中7人在今年2月已被遣返回大陸,8日,有臺媒報導稱,今日上午,又有兩名臺籍嫌犯被遣送回北京。這是菲律賓政府一年內第三次把臺籍嫌犯遣送回大陸。
  • 三十功名塵與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
    如此窄的一道海峽,卻曾經隔斷了1949年從大陸隨著國民黨軍隊落腳臺灣人們的回鄉路。更重要的是,他們並不知道再回家,得等待將近40年。    榮民,原本是對退役軍人的尊稱,臺灣社會多用來指稱隨著蔣介石戰敗遷臺的外省軍人,而更多人稱他們老兵。
  • 臺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
    多種因素使臺當局改弦更張    1987年9月,臺灣記者首次大陸行固然對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政策有著催化劑的作用,但只是其中之一個因素而已,還有大陸對臺政策的調整和島內老兵要求返鄉的強大民意的壓力。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大陸提出和平統一對臺方針後,又採取了一系列緩和兩岸關係的友善措施。
  • 大陸新娘臺灣郎:蜜罐裡的愛情
    大陸新娘臺灣郎:蜜罐裡的愛情 2012年07月26日 08:01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可悲的臺灣籍日本兵:既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不被日本人接納
    本月5日,蔡英文在高雄出席「徵戰屬誰——追思紀念臺籍老兵」的秋祭典禮,成為第一個親臨主禮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這個祭禮,雖然也同時紀念二戰時期的臺籍國軍,但祭祀的主要對象是二戰時為日本效命、參與侵略中國大陸的臺籍日本兵。因此,蔡英文「追思紀念臺籍老兵」,其實是以紀念臺籍國軍為掩護,行紀念臺籍日本兵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