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香港人的第二張身份證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6月17日電(管沁雨)在香港,有人跟你說「嘟卡」,那是讓你拍八達通卡付款。在自動飲料售賣機前,有人說「嘟包嘢飲」,意思是用八達通卡買飲料。因與拍卡交易時發出的聲音類似,很多香港人直接用「嘟」代指八達通。

  1997年9月1日,八達通面世。這張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功能於一體的卡片,幾乎能讓香港人只帶一張卡,便可完成日常消費。今年,與香港回歸20周年一起,八達通也即將迎來它的20周年。

  20年來,八達通的樣式變了,使用範圍廣了,近幾年還面對電子支付的競爭。這張被稱作香港人第二張身份證的卡片,在一次次「嘟」聲之中,一直記錄著這座城市生活的點點滴滴。

  香港人「人手一張」 外地客「收藏一張」

  坐一次天星小輪,感受維多利亞港的風景,或是乘坐巴士,上太平山頂俯瞰這座城市,都是來到香港必不可少的行程。行前購買一張八達通,是一定要做的。

  今年五一假期到香港旅遊的小何來之前在網上把手機卡、迪士尼門票還有海洋公園門票全部買齊,唯獨沒有買八達通卡。她說,八達通不用網上買,進了羅湖站直接買一張,特別方便。「走的時候我也沒退,留一張當做紀念。」小何說,在香港玩的幾天,既有八達通,又能刷銀聯,省去了現金找零的麻煩。

  根據八達通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市面上流通逾3200萬張八達通卡,日交易額超過1.8億港元。

  八達通的名字誕生於1996年。當時,在一場命名比賽之後,時任香港地鐵公司主席的蘇澤光選出了冠軍作品——「八達通」,寓意「四通八達」,代表一卡在手,八方通行。其英文名「Octopus」意為八爪魚,即指八達通就像八爪魚伸向各處的觸手一樣,應用於不同種類的交易。

  「八爪魚」的迅速擴張

  八達通最初只應用於公共運輸工具上,後來延伸至零售、銀行、學校、醫院等不同行業。八達通的業務為什麼能夠迅速擴張?早在2000年4月,八達通公司已經獲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接受存款公司」牌照。拿到這個牌照,意味著八達通在《銀行業條例》的監管下,將業務擴張至非交通範圍合法化了。

  八達通公司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女士表示,目前市面上逾8000家不同行業的服務商,他們旗下超過19000個零售點接受八達通付款。「我們對小商戶的收費非常低,這讓他們可以負擔得起。」

  作為世界上最早發展的電子貨幣系統之一,八達通應用了非接觸式智慧卡技術,成為各地參照的對象。

  2012年,八達通公司與深圳通公司同步推出首張聯名卡——互通行,一張卡同時包含電子港幣錢包和人民幣錢包,深港兩地跨境交通和消費的互聯互通又進一步。李玉兒表示,進入內地市場的同時,去內地的香港人也能享受便利。她說,深圳的一些免稅店接受八達通付款,「一些香港的客戶,如果返回內地,都可以很方便地用到八達通的服務」。

  令生活更輕鬆 它不只是交通卡

  記者來到八達通公司,企業部助理經理馮昱翰用他的個人八達通帶領記者「刷」進大門。據馮昱翰介紹,這張帶有身份識別的八達通跟一般市面上的八達通略有不同,除了付款功能外,它與企業的門禁系統連接,能直接當門禁卡使用。

  走進大門,環顧四周,公司以橙色為主調,以此紀念第一代橙色八達通。以「地鐵」「渡輪」和「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命名的會議室,代表了持有八達通公司股份的不同股東。

  陳列於櫥窗中的與不同銀行合作推出的特殊八達通、不同時期的八達通讀寫器、八達通餘額及交易查詢機……在八達通公司內,各式各樣的八達通產品盡顯眼前。馮昱翰表示,八達通公司還運用櫻桃小丸子、小黃人和LINE等卡通人物,推出手錶、掛飾等產品,迎合潮流。

  在電子支付的趨勢之下,八達通公司也推出了一些創新服務。2016年,八達通公司首款個人對個人(P2P)手機程式「O!ePay好易畀」面世,用戶可以通過它互相轉帳。李玉兒說:「八達通的願景,是把香港變成一個『無現金』的社會」,「O!ePay好易畀」的推出,標誌著八達通公司在電子支付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令生活更輕鬆」,是八達通的口號,更是一種宣言。在為香港市民提供生活便利的道路上,八達通仍在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微信支付剛剛拿下全香港711便利店,硬剛八達通
    雖然香港本土有自己的支付習慣,但香港還是購物天堂,是內地人最愛去購物的城市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適合內地人的消費場景,香港註定是支付公司的香餑餑。但要想牢牢佔據香港市場,僅靠內地用戶境外消費這一個場景是遠遠不夠的,微信支付除了布局公共運輸等支付場景,也瞄上了711便利店。
  • 香港最早「八達通」?
    這個「寶貝」自1997年10月推出,3個月內就有300萬張進入了流通領域。現如今,香港八達通卡有限公司已經賣出去了超過八百萬張的「八達通」卡,這個數字如果平均到每個香港人的頭上,「人手一張」都有富餘。  香港人之所以對「八達通」愛不釋手,最大的理由應該是這張「小卡」太方便了,有時使用者把「八達通」就放在錢包裡,甚至手袋裡(書包),根本不用往外拿,就將錢包或手袋往「讀數器」上一放,「讀數器」同樣可以取得卡內的一切數據
  • 一張「八達通卡」貫穿香港人衣食住行
    來香港旅行,出門首選的交通工具是地鐵,而「八達通」又是乘坐交通工具的必備物品。與世界其他城市的交通智慧卡相比,香港「八達通」使用範圍廣,貫穿「衣、食、住、行」各個環節,不僅成為香港本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逐漸成為外地遊客訪港的必備工具。「八達通」有哪些優點?它是如何便利香港市民生活的?未來「八達通」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 四通八達的香港「八達通」卡
    四通八達的香港「八達通」卡 作者:《理財周刊》 姚舜 來源:RFID世界網 2008-09-02 11:10:06 摘要:首次到香港旅遊或公幹的人,都會被建議,一到香港便去買一張八達通卡,很多人離開時仍舊會保存這張卡,以備下次使用,因為他們都體驗到了八達通卡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 八達通與香港電訊推出行動支付SIM卡 首發5000張
    八達通卡行政總裁張耀堂於記者會表示,該公司與香港電訊(06823)合作推出八達通支付功能的行動電話SIM卡。用戶只需將八達通行動電話卡(OMS)插入支援近場無線通訊「NFC」的手機,並將手機拍於八達通閱讀器即可進行交易。
  • 鍾愛八達通,香港人為何不愛其他支付方式?
    文/丁傲西(本文為百家號獨家)隨著內地和香港交流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內地居民選擇前往香港購物旅遊。大部分人第一次到香港,最先要做的就是購買一張八達通卡。有了這張卡,在香港乘坐巴士、港鐵,在超市購物都只需要輕輕一刷就可以付款,免去了找零的煩惱。
  • 香港裁定「八達通」違規售賣個人資料
    據新華社香港10月18日電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18日公布正式調查報告,認定「八達通」方面在收集和使用客戶個人資料的過程中違反了保障資料私隱原則,並呼籲政府、市民攜手推動從立法等層面加強規管。  「八達通」從公交繳費卡發展為如今廣為使用的電子儲值消費卡,可在眾多超市、零售店使用,在香港幾乎人手一張。
  • 香港自由行第一步:買張電子貨幣八達通
    八達通卡是電子貨幣,可用於香港各大小交通工具網絡,(計程車及部分小型巴士例外)。建議旅客來港後,先購買一張八達通卡,便可憑卡汞搭各大小交通工具,既方便又快捷,且又不用為零錢而煩惱。一些大型快餐店、便利店、超級市場、公眾電話字及自動販賣機,者接受八達通卡付款。
  • Apple Pay香港八達通在大陸怎麼開通?(附常見問題解答)
    期待已久的八達通 iPhone 交通卡,終於在 6 月 1 日上線 Apple Pay。日後在香港乘坐交通工具更方便了。很多人會關心,大陸用戶如何開通 Apple Pay 八達通,以及 Apple Pay 八達通相關的使用方法。今天 POPPUR 來跟大家講解一下。
  • 香港發布新版八達通 三種帳戶針對不同人群
    人民網香港11月17日電 香港八達通卡有限公司今日推出新版八達通,相比於舊版,新版八達通簡化了登記程序,提升了功能,iOS及Android智慧型手機用戶即日起可下載有關應用程式使用。
  • 評論:北京一卡通不妨學學香港八達通
    評論:北京一卡通不妨學學香港八達通   北京一卡通該學學香港八達通,在服務功能開發上下足功夫。
  • 公交"一卡通"應學香港"八達通"
    目前我國城市一卡通累計發卡量突破1.8億張。但是一卡通「退卡不退押金,收錢也不給發票」引發質疑。北京市民劉巍今年3月向有關部門申請公開IC卡成本明細、押金及所產生的利息去向,至今未果。巨額押金及利息去向何處,多個城市均無明確答覆。
  • 新京報:北京一卡通不妨學學香港八達通
    原標題:北京一卡通不妨學學香港八達通 北京一卡通該學學香港八達通,在服務功能開發上下足功夫。 在北京一卡通辦卡容易、退卡難遭眾多網友吐槽之時,香港八達通也爆出一則新聞:香港八達通卡已發行2300萬張,目前正在商討將卡的儲值上限從1000港元提升到3000港元,並進軍網上交易。
  • 【新聞周評】行動支付時代,香港人會拋棄八達通嗎?
    近日,全球的交通一卡通標杆——八達通,宣布從2017年10月18日起將會陸續停止120萬張第一代租用版八達通卡的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八達通新換的卡提供更先進的安全和技術更新,確保所有用戶都可持續享用最新的八達通服務,包括八達通網上付款及透過O!ePay帳戶將錢轉入及轉出八達通。
  • 香港「八達通」與「深圳通」有望聯網
    據新華社12月1日電 深圳市代市長王榮在11月30日召開的深港合作會議後透露,「八達通」與「深圳通」聯網的基礎性工作已有充分準備,只待軟體提升,相信兩地電子貨幣互通工作將儘快得到實施。
  • 八達通的雄心:以手機錢包擊退支付寶及微信支付
    曾經來香港旅遊的人都知道,自由行一定要有一張八達通。對於香港人來說,八達通已經滲入了每日的生活中,坐車、搭地鐵、超市、食飯都可以用,甚至門卡都能和八達通功能合成。八達通的支付系統曾經是不同地區學習的對象,是最早的電子貨幣之一。
  • 身份證:香港人的生命證
    身份證對於香港人的作用不止於此,搵工、上學、做生意、結婚、生仔、看醫生、取錢、存錢、借錢,以及旅行、消費、買保險甚至出生與死亡等等,總之凡與生活有關的事情,無不需要出示身份證,可以講,沒有身份證,香港人,生,寸步難行,死,亦難入土為安。身份證對於港人來說,不啻一道護身符,生命證。
  • 廣東嶺南通與香港八達通首推聯名卡
    廣東嶺南通與香港八達通首推聯名卡   中新網廣州6月28日電 (廖麗麗 粵交綜)28日,廣東嶺南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嶺南通)與香港八達通卡有限公司(下稱:八達通)分別在穗港兩地舉辦聯名卡產品發布會,宣布首張通行粵港兩地聯名卡的正式面世。
  • 微信支付剛剛拿下全香港711便利店,硬剛八達通
    雖然香港本土有自己的支付習慣,但香港還是購物天堂,是內地人最愛去購物的城市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適合內地人的消費場景,香港註定是支付公司的香餑餑。但要想牢牢佔據香港市場,僅靠內地用戶境外消費這一個場景是遠遠不夠的,微信支付除了布局公共運輸等支付場景,也瞄上了711便利店。
  • 香港行動支付大決戰:支付寶+微信,難敵一個八達通
    如果按照支付寶150萬的用戶群,以香港741萬人進口計算,只佔到香港市場五分之一左右。換句話來說,香港的行動支付市場,即便支付寶、微信角逐了四年多時間,仍然並非市場主流,主流支付工具當然是現金、八達通以及信用卡業務。 而據智通財經APP詢問了5位香港職場人士以及在讀學生所了解,日常小額支付,八達通和信用卡用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