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的雄心:以手機錢包擊退支付寶及微信支付

2020-12-14 行動支付網

曾經來香港旅遊的人都知道,自由行一定要有一張八達通。對於香港人來說,八達通已經滲入了每日的生活中,坐車、搭地鐵、超市、食飯都可以用,甚至門卡都能和八達通功能合成。

八達通的支付系統曾經是不同地區學習的對象,是最早的電子貨幣之一。但是後來被迎頭趕上,在內地手機支付盛行的今日,香港仍是普遍使用實物卡八達通,作為電子零售支付工具,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默默在香港耕耘,但難以攻下這個市場。

眼看從電子支付發展成績榜的學霸,變得逐漸被拋離,香港八達通近來也在求變,積極發展手機支付和電子錢包。雖然去年剛推出之時,被港人嫌棄登記麻煩查家宅,但是其後又推出簡易版,搞了這麼多,地頭蛇八達通的轉型能否成功?

八達通問世20年從領先到落後

八達通1997年正式面世,當時只是能在6種交通系統使用,推出的首3個月就已經有300萬張。2000年八達通獲得香港金管局的「接受存款公司」牌照,其支付範圍擴大,尤其是零售業的支付業務,助其快速發展。

至今八達通已經推行20年,據智通財經了解,香港15至64歲的市民中,99%擁有八達通,作為交通、購物消費或外出用膳的支付工具。目前香港八達通約3000萬張,去年八達通的零售業務有雙位數增長,交易宗數達到約55億。在零售支付上,遠遠拋離內地的過江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而且除了零售支付系統外,八達通還提供大廈門禁系統等附加功能,一張卡搞定。或許因為八達通實在太方便,導致香港人對其他支付手段的興趣有限,畢竟一張八達通已經可以有這麼多功能,何必捨近求遠。

2012年近距離通訊功能(NFC)的手機逐漸面試,不少香港銀行都開始研究相關支付方法。NFC手機支付類似直接把信息輸入到手機中,通過手機來支付,然後直接像八達通一樣,用手機拍一拍,輸入密碼支付。

八達通嗅到潮流的轉變,也開始研究發展新方向,兩年前推出了具有NFC功能的「八達通網上付款服務」,雷聲大雨點小,普及率並不高。在內地網上和行動支付迅猛發展的這兩年,香港人雖然隔岸也感受到這個浪潮,但卻沒有太大觸動。八達通想嘗試突破,但卻沒能跟上內地的步伐。

再度發力推出O!ePay被嫌麻煩遭遇滑鐵盧

內地自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興起,已經可以覆蓋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付,出去吃飯不再怕AA制沒零錢。去年4月八達通卷土再來,推出O!ePay手機錢包,主打噱頭之一就是,出去食飯AA制不怕沒零錢。

O!ePay,在粵語的諧音是「好易給」的意思,但是似乎香港市民並不認同。

據八達通介紹,使用O!ePay手機程序,先要和八達通連在一起,也可以和銀行卡聯繫在一起,直接對八達通帳戶進行充值。也可以進行P2P(個人對個人)轉帳和網上支付,並且希望今年推出二維碼支付。

但去年4月此五福推出時,因為申請和驗證手續太繁瑣而被嫌棄。

在安裝手機程序後,除了需要八達通,還要先提交地址證明、身份證副本及其他個人資料申請,需要等大概3個工作日。所以被市民吐槽說:「搞了一大輪,差不多家宅都查完了,只是為了AA制湊錢?」

據智通財經了解,去年8月,金管局批出5個儲值支付工具,八達通手機錢包是其中一個。獲得金管局牌照後,八達通馬不停蹄,推出新版電子支付O!ePay,簡化登記程序,12歲或以上用戶只需用電話號碼及電郵地址,即可登記其電子錢包。

但是智通財經記者查閱該手機程序,其在安卓的Googleplay上的下載量約10萬次,評分只有2.4分(5分為滿分)。而且抱怨的問題不少,例如明明轉帳了卻還顯示餘額不足,申請不了,或者無故扣費等。

八達通的手機錢包推出時間不長,雖然目前出現不少障礙,但勇於嘗試總是好事。不然,在內地都只帶手機上街的今天,香港人還繼續依賴八達通,勢必被時代拋離。

相關焦點

  •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香港挑戰八達通,能行嗎?
    今年10月份, WeChat Pay HK在香港宣布推出一系列升級支付功能,包括付款碼支付、二維碼收款和即將推出的微信買單,同時已支持計程車、茶餐廳、商超等更多場景。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支付並不是這個試用計劃的唯一合作夥伴。 據稱,其競爭對手支付寶也正在與港鐵談判,期望推出相同的付款方式。
  • 香港行動支付大決戰:支付寶+微信,難敵一個八達通
    微信支付:1300萬補貼 近日,新鴻基地產(00016)和騰訊控股(00700)宣布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合作整合了新鴻基地產的零售與移動電信業務,以及騰訊的創新技術與微信香港錢包和微信支付。 據了解,自去年12月中起,香港地鐵已可使用支付寶和微信購票,港鐵羅湖站及落馬洲站已率先試行新購票方式,並陸續在尖沙咀、尖東和銅鑼灣等站鋪設。 「讓手機成為您的錢包」,這是支付寶香港官網的廣告詞。去年9月26日,螞蟻金服宣布與李嘉誠旗下的長和以各50%的比例組建合營公司,共同運營支付寶HK。
  • 八達通「老巢」被端 微信支付寶登陸港鐵
    2017年11月24日,支付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香港港鐵正式接入支付寶和支付寶香港錢包。用戶在香港坐港鐵可直接用支付寶買票,不用換港幣。而香港的交通領域,一直被視為八達通的「龍興之地」。據支付寶透露,目前,支付寶和支付寶香港錢包已支持用戶購票,乘坐港鐵。
  • 微信、支付寶香港行動支付市場開戰,挑戰八達通,能行嗎
    眾所周知馬雲和馬化騰在事業上是一對死對頭,經常在各種項目上互相競爭,無論是現如今最熱門的新零售行業的布局,還是阿里巴巴創建釘釘,微信創建微商,以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之間的鬥爭,可以說沒有一處抵擋沒有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鬥爭。
  • 微信支付剛剛拿下全香港711便利店,硬剛八達通
    這是711便利店繼2017年為港版微信支付提供現金支付增值服務、支持微信支付(內地人民幣錢包)後合作再次升級。港版微信支付與711合作升級香港居民的使用習慣和大陸有所不同,香港的社會環境更加認可現金支付或銀行卡,認為把錢放在手機裡不安全,對行動支付認可度比較低。
  • 人民日報:香港人不愛用手機支付 支付寶微信攻堅
    調查也發現,過去一年逾九成港人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仍然是現金(99%)、八達通(97%)和信用卡(53%),手機支付只佔20%。舊習慣很強大在內地,手機支付普及率已達98%,可謂「一機在手,天下我有」。以支付寶和微信為首的內地手機支付工具,已經把觸手伸到了世界各地。比如,到位於北極圈的芬蘭小城羅瓦涅米旅遊的內地遊客,如今都可以「不帶錢包遊北極」了。
  • 香港人寧願帶錢包,也不用微信、支付寶支付,什麼原因?
    微信、支付寶的流行微信和支付寶是國內最大的兩個行動支付平臺,不僅積累了數以億計的用戶量,還覆蓋到了全國各地,如今絕大多數人都離不開它們。行動支付的流行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高的便利性,而微信和支付寶就是其中最大的獲利者。相信大家平時出門購物時,無論是在大商場還是街邊小攤販,都能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這兩種方式已經成為了國人消費的首選。
  • 香港人為何只帶錢包,也不用微信支付寶支付?這幾點讓你恍然大悟
    去到香港旅遊的內地人發現,香港人並不喜歡用微信或者是支付寶進行付款,他們寧願自己帶錢包,也不會用這些行動支付,這是為何呢?相信大家應該都很好奇,畢竟在內陸地區,使用微信、支付寶的人們並不在少數,大部分人都會行動支付,好不誇張的說,就連街頭路邊攤以及乞丐都會用二維碼來進行收款,在中國。我們只需一臺手機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 支付寶香港戰事:真正的對手不是微信支付?
    螞蟻金服提供的數據顯示,12月12日這天,境外使用支付寶的用戶是去年同期的2.5倍。  另一邊,12月13日,騰訊宣布中國銀行(香港)帳戶可綁定「WeChatPay HK」(微信香港錢包)。對微信來說,這將進一步提升其實時支付、尤其是收發紅包所帶來的市場份額。與打開內地市場的策略一致,微信正是2016年春節通過新年紅包的方式登陸香港的。
  • 支付寶、微信獲香港首批支付牌照
    摘要:香港金融管理局昨日下發首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獲得牌照的金融機構包括支付寶錢包、Tap &Go拍住賞、WeChat Pay、TNG電子錢包、八達通卡。作為國內的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均獲得了香港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 在香港,支付寶,微信,八達通誰更領風騷?
    無現金支付現在大陸一夜風靡,最流行的支付軟體是支付寶和微信,無現金支付興盛於大陸,始創於香港。在微信和支付寶沒有誕生以前,香港的無現金支付方式「八達通」在香港佔98%,剩餘2%的支付方式是現金和信用卡支付。
  • 香港人為何甘願帶錢包,也不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答案讓人恍然大悟
    支付寶微信在香港並不吃香?相信很多人目前的支付方式都是支付寶或者是微信這兩種方式,確實非常的便捷,所以才能夠獲得市場的認可。人們可以在這裡淘到來自全球各個地方的商品,不過這邊的人在支付的使用卻還是使用現金支付,香港人為何甘願帶錢包,也不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可以說對於香港當地的這種支付習慣,很多人表示困惑不已。畢竟錢包支付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過去式,而在這個時代,網際網路開始給我們帶來了紅利,使用行動支付非常的簡單、便捷。
  • 支付寶搭巴士、iPhone可刷八達通,你不了解的香港電子支付正在越來...
    遍地普及支付寶、微信支付,就連在菜場買菜,人們也只需要掃一下二維碼即可成功付款。相比內地,香港的移動電子支付的起步雖有些晚,但這幾年內的加速度卻不容小覷。 2014年,來自內地的微信和支付寶相繼正式宣布進軍香港市場。2016年,兩大電子支付服務巨頭獲得金管局下發的首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
  • 香港行動支付推廣難點:信息安全+「八達通」
    行動支付需要綁定銀行卡和獲取用戶資料,讓謹慎的香港人望而卻步。騰訊金融科技部副總裁陳起儒表示,從微信香港錢包的運行經驗來看,香港市民對於隱私、數據的敏感是推行行動支付的難點之一。另一方面,香港人在信用卡和「八達通」的使用上已養成成熟的習慣。
  • 為啥香港人寧可隨身帶錢包,也不用手機支付?原因說來很現實
    02不過前往香港旅遊的人們卻發現,香港本地人並不喜歡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他們寧願隨身攜帶錢包,也不願使用手機支付,這是為何呢?畢竟在內地,使用錢包的人已經不多見了,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手機支付。不誇張地說,在中國,就算是路邊攤、乞丐都會使用二維碼收錢。
  • 死磕支付寶!微信也拿到香港支付牌照
    IT之家訊 8月25日消息,除了支付寶之外,今天騰訊微信支付也在香港拿到了支付牌照。實際上,香港金融管理局今天發放的5張SVF牌照分別是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錢包、騰訊旗下WeChat Pay(微信支付海外版)、香港電訊旗下Tap&Go(拍住賞)、TNG電子貨幣包和八達通的「好易畀」。
  • 香港發放5個儲值支付牌照,支付寶、微信獲批
    藍鯨TMT 8月26日文: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給五個儲值支付工具(SVF)持牌人發出首批儲值支付牌照,包含支付寶、香港電訊Tap&G拍住賞、WeChat Pay(微信支付)、TNG電子錢包以及八達通。
  • 微信和支付寶等獲得香港第三方支付牌照
    (原標題:微信和支付寶等獲得香港第三方支付牌照)
  • 支付寶、微信搶灘香港智慧出行
    支付寶、微信亦陸續對接計程車服務,目前香港日均有兩萬單手機叫車服務,支付寶接入的的士已佔總量的10%。  此外,香港電子支付「鼻祖」的八達通則於今年5月重推計程車支付服務,乘客可直接拍卡繳付計程車車費,而司機只需透過展示二維碼,或利用備有NFC(近場通訊)功能的Android手機,並下載八達通商用版O!ePay手機App,便可收到車費。
  • 香港八達通推出的士電子支付服務 方便乘客
    香港八達通公司推出手機應用更新,的士司機可使用具備近場通信NFC功能的手機讀取八達通卡,方便乘客拍卡支付車費。 除拍卡付款之外,乘客也可以選擇在手機應用程式O!ePay之內,通過掃描司機二維碼的方式進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