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i大家好,我是歌布林,最近俺蹭聽到了一款神奇的小尾巴,品名叫做atom Pro,來自Audirect,如果你對這個牌子不熟悉,那麼「口哨」應該聽說過吧,在發燒圈子裡的名聲可不小呢!現在市面上的小尾巴有很多,但國內專業做小尾巴的僅有Audirect一家,既然是專業的,這次帶來的新品當然有了更多與別家不同的新特性,除了紙面上給出的一部分還有許多隱藏要素,我在下文裡慢慢說哈!
【開箱和產品細節】
包裝就做個簡單的展示吧,設計真是一般般,小金標就不提了,MQA到是個亮點,atom Pro支持硬解MQA,雖然國內MQA沒有普及,但既然帶上了這特性,說明atom Pro的生命周期比起其他產品會更長久。但......目前除了蝦米音樂提供了少量MQA資源,鬼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普及呢?
打開盒子有點驚到我了,atom Pro的體積小到令人髮指!外殼是全金屬的,顏色有多種可選,我特意選了個騷紅色哈!
可能一些在看本文的朋友到現在還沒搞明白我說的「小尾巴」到底是個啥東西......這裡簡單給大家做個小科普(老燒退散)~!
智慧型手機都有集成解碼和耳放(但隨著耳機接口的取消,耳放模塊比較少見了),它們大多數都是直接集成在了soc裡,soc作為手機的心臟要做許多事情,廠商研發soc的專注度主要還是運用於手機本職工作上,所以手機直出的聲音效果並不理想。「小尾巴」是一種內置獨立DAC晶片的超微型解碼耳放一體機,通過手機USB接口的數位訊號傳達到小尾巴,所有的數模轉換由小尾巴來完成,只要肯給小尾巴捨得下料,聲音品質可以秒掉手機直出。當然這種產品並不只是用在手機上,筆記本電腦一樣受用,所以你如果把它想像成「外置」音效卡也沒毛病。
剛才說了,要想通過小尾巴讓手機音質得到提升,必須得捨得下料的,沒料子的小尾巴還不一定能比手機直出好聽,這個問題在文後我會做個對比。還是先回頭來說說atom Pro到底下了多少猛料,一些紙面上的和沒公開的在這裡都列個小清單吧:
1、內部晶片是ESS 9281C Pro。這是ESS家最新的,也是首款支持底層硬解MQA的DAC,目前拿它用在小尾巴上的國產品牌目前僅Audirect一家。這顆晶片內置USB界面,具備124dB信噪比和-112dB總諧波失真,不過atom Pro並沒有把信噪比做到官方的極致參數,而是「>118dB」,估計是受限於小尾巴的體積,無法加入更多外圍電路造成的,SNR 6dB左右的差距人耳無法感知。
2、內部電路板採用了耐溫度性能更高的TG 170 沉金3U PCB,焊接材料用的是阿爾法錫膏。在這麼個小東西上用了沉金3U實在過於奢侈......,甚至還用上了成本比普通錫膏貴2倍有餘的阿爾法,關於這款錫膏對於聲音的影響有多大本人沒有研究,僅知道阻抗是非常低的,發燒圈子裡對於這種焊接材料情有獨鍾。
3、內置一顆晶振。這在小尾巴產品裡是相當少見的,雖然受限於體積僅提供一顆用於控制全局數字時鐘,但肯定要比那些不帶晶振的小尾巴抖動(Jitter)更低,輸出的數字音頻質量也會更高。
4、內置4顆松下薄膜電容和4顆高精度電阻(2顆綠色,2顆米黃色)。
5、線材用料見下圖的atom Pro線材規格圖,雖然烏漆嘛黑的一點都不起眼,但音頻信號傳輸為單晶銅鍍銀線基混編而成,負責電源和正負級全是單晶銅線基,下料也是比較猛的。關鍵是這條線纜十分柔軟,一點也不生硬,雖然不可換線,但在使用便利性上更勝一籌。
atom Pro的正面,印有「hilidac」的地方其實內置了一盞小燈,可以通過燈光顏色來判斷目前播放的音頻文檔品質,比如紅燈正在播放44.1/48kHz PCM音頻,藍燈正在播放高清PCM音頻及DSD格式(最高支持到DOP128),洋紅色亮起表示MQA解碼模式。通過燈色來表達當前的播放文檔並非首次出現,著名燈廠CHORD早就開始用嘞~,燈光效果方面,我覺得還是燈廠的燈更好看。
前文就提到過atom Pro的線材是十分柔軟的,由於它不能自行更換線纜,所以軟度對於用戶來說太重要了。目前市面上的小尾巴,大部分線材都偏硬,連同手機揣在口袋裡會比較難受。atom Pro的線材有足夠的軟度,加上末端的解碼耳放模塊小巧玲瓏,所以搭配耳機不會產生累贅感,僅有6g的重量,與頭輕腳重say byebye。
【耳機搭配與主觀聲音體驗】
說實話第一次接上atom Pro聽歌兒我是拒絕的,聽了一分鐘立刻聯繫木頭:這貨的人聲為什麼是凹的,低頻為什麼這麼肥大!然而木頭告訴我:他聽聽去,然後就沒下文了......,於是我硬著頭皮聽了4天,艾瑪有變化!人聲回來了,低頻也不那麼浮誇了,這東西也要煲的麼?反正感覺這個過程挺有趣的,從難聽到好聽,也就過了4天時間。SO,大家如果拿到了這款小尾巴,一定要多聽聽,會有驚喜。
簡單說說我的手機,是華為mate10pro,很老的款式,但用了2年多了很有感情,最新的華為mate系列已經不再有aptX/aptX-HD了,所以把它視如珍寶哈!接上atom Pro,打開海貝音樂,ε=(ο`*)))唉居然無法開啟獨佔模式?不管了,打開音樂一首一首滴品味。
首先是我天天在用的睡覺塞:創新TRIO三單元圈鐵,最近我在狂追《慶餘年》,港真之所以聊這套搭配,一方面是我天天在用,已經很熟悉了,另一方面我發現atom Pro的調音設計跟我之前接觸過的小尾巴截然不同,它走的是暖聲調的路子,解析中規中矩,但偏暖的味道深得我心,而創新TRIO這條塞子本身也是暖聲系的,暖上加暖,看劇打遊戲能上天啊!細節方面,信息量不會給到你爆棚,但適中的解析不會讓你覺得耳朵和腦袋疲憊,聲音舒展與柔和交雜在一起,是一種略帶軟綿和愜意的聲線。這套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對於中低頻的氛圍烘託尤為突出,中頻段人聲部分是比較貼近耳畔的,這個是煲前煲後變化最明顯的部分,對於人聲的結像處理健康,不肥膩,也不纖細,看似比較中庸,但男女皆可盤;低頻下潛的力道較為強悍,甚至在某些強調低頻的快節奏音樂裡會產生顯著殘響,略微有點多,但不得不說低頻的質感還是能讓人滿意的。
暖聲、強動態、深低頻、油油的感覺,這套搭配用來聽流行樂是極佳的,並且所有的聲音頻段不會有讓你覺得哪裡失真,密度表現也是可圈可點。SO,你能夠想像這樣一套搭配不僅僅是可以拿來聽動次打次,甚至在遊戲和看劇方面也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帶入感和刺激感都可圈可點。
如果你僅僅是拿來聽發燒音樂,本人並不推薦上面的這套組合,聲音風格太過偏向於「多媒體化」了。純粹聽歌建議使用一些調音風格本身就偏向於中性的或者偏冷一點的耳機。這裡我使用了ZEVA東皇來進行測試,然而東皇本身也是偏暖聲系的,只不過沒有創新TRIO偏得那麼離譜,但我覺得還是暖了點,所以我給東皇換上了一條銅鍍銀線。
這套搭配下的聲音終於變得有HiFi味道了~!此時的東皇到不是說素質變得有多高,事實上東皇這條塞子並不好驅動,493Ω的阻抗不是隨便一個小尾巴就能完整驅動好的(也可能根本沒小尾巴能驅動好)。東皇接到atom Pro上,明顯手機音量要再增加些許才可發出正常的響度,從紙面上看atom Pro在600Ω下的輸出功率只有6.6mW,所以顯然拿來驅動東皇是不夠不夠的。但讓我意外的是東皇的聲音並不難聽,聲音風格屬於均衡系的,低頻相比創新TRIO有了顯著收斂,甚至收斂到了「點到即止」的底部,凝聚力也變得更好;中頻人聲方面,顆粒感有所增加,結像依然健康,但我覺得略偏向於女聲一些,中頻的解析有提高;高頻段,在聽一些器樂的時候,亮度和延展性都較為出色。如果說創新TRIO是個正立的三角形,那麼此時的東皇是反過來的:倒立三角形,偏中上盤的調音路子,人聲、樂器都有出彩的表現,並且即便在這樣驅動不足的情況下,聲音沒有出現令人厭惡的疲軟或者失真情況。我手頭沒有其他的低阻抗平頭塞了,但如若純粹聽歌,參考根據東皇的表現來看,atom Pro應該更適合用來驅使一些低阻高敏的均衡系塞子。
本文快結束了,寫著寫著忽然想到手頭有一條樂之邦 mu1,這是我所接觸的第一條小尾巴的產品,2018年年初的老產品來的,當時正值小尾巴初出茅廬的時代,不得不說跟atom Pro還是有著明顯差距的。mu1的聲音風格主要是偏素質為主,走的是均衡調音的路子,但這種小東西你懂的:除了塞進一顆DAC以及少量的電阻電容,就容不下其他更多東西了,換句話說外圍電路的設計是很少的,所以DAC性能基本上決定了一款小尾巴的聲音素質,mu1用的DAC來自CIRRUS LOGIC的CS42L42,紙面參數與 9281C Pro相去甚遠,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由於mu1研發比較早期的緣故,聲音方面主要問題是發硬、顆粒感較為嚴重,後浪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目前主流的小尾巴產品,本人不才手頭沒有,不過過些日子會蹭到一款森韻的小尾巴,到時再來做個深度的對比和分享,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總結】
atom Pro作為旗下的入門級小尾巴,在顏值和用料方面絲毫沒有留手的意思,首先顏值就不用多說了,目前市面上還未曾見過相似的產品,獨特的造型、多色款型以及輕量化的設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內部用料方面一樣沒有留手,Audirect把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料子全給用上了,這樣出來的聲音自然是更有保障的。但是本人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裡做個簡單的羅列。
1、在華為mate10pro上,海貝音樂無法開啟獨佔模式;
2、在觀看本地視頻的時候,背景有明顯的不規則電流聲(網劇、在線/本地聽歌沒這個問題);
PS:我發現atom Pro居然能支持帶線控的耳機ε=(ο`*)))唉!mic也能正常使用,參考的耳機是創新TRIO,這個特性是目前小尾巴產品上不太多見的,至於是不是所有線控耳機都兼容,這個還有待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