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生猛的澆頭面

2021-02-07 味道2015

更多《味道》獨家菜譜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江南的眾友人都嗜吃麵,每每到了難以決定下一頓吃什麼的時候,總故作謙虛地說:「我來碗面就好。」殊不知,大多江南人吃麵,並非真心只吃那樸素的一碗麵,其實是貪戀面上的澆頭。所以最後到了麵館,只見那一桌子的小盤小碗的澆頭,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滷鴨、腰花、三鮮等,簇擁著清湯寡水的一碗麵,只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


「澆頭」這詞,自然是「澆上、蓋上」的意思,所以有「蓋澆飯」一說,指的是放在主食上的配菜。但有時候,「澆頭」也做調料之意,《紅樓夢》裡有「預備菜上的澆頭」一說,可以理解為是澆汁。但在蘇州麵館裡,澆頭已不是澆上去的了,它演化成了數十種小菜,分量均是細巧,做法多為現炒。一碗陽春麵,可搭配上十幾種澆頭,生生地化素淨為華麗,變簡約為繁瑣。但主旨是讓客人覺得,吃得高興不寂寞就好,就算是一碗麵,也要吃出前呼後擁、眾星拱月的熱鬧和氣勢來。



在蘇州麵館裡,澆頭是門大學問,店家不僅用來炫耀自家做面做菜的技藝,也用來考堂倌的智商和食客的經驗。肉澆頭的面叫「帶面」,魚澆頭的面叫「本色」,雞澆頭的面叫「壯雞」。肉澆頭中,純瘦肉的是「去皮」,較瘦的是「小肉」,中等的是「五花」,特別肥的是「硬膘」。魚澆頭中,則有「肚檔」、「頭尾」、「頭爿」、「甩水」、「卷菜」。要兩個澆頭的,自然是「二鮮」,三個澆頭是「三鮮」。可又有誰知道,「紅二鮮」指的是魚肉雙澆,「白二鮮」指的是雞肉雙澆。「二鮮」又可以叫「鴛鴦」,所以就有紅鴛鴦白鴛鴦,還可以依照澆頭大小分為大鴛鴦和小鴛鴦。喜歡加蔥在面上的,叫「重青」,不要的叫「免青」。有的人怕澆頭不熱,要埋在碗底的,就是「底澆」。有的人喜歡把澆頭分開放另外一隻盤子,那就是「過橋」。就算是無澆頭的面,也有好幾種叫法:「免澆」、「陽春」或「飛澆」。老面客清早吃麵,氣定神閒地對跑堂的說:「清炒蝦仁,要寬湯,重青,重澆過橋,硬點。」而旁人則感嘆:「凡此種種名色,如外路人來此,耳聽跑堂口中之所喚,其不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者幾希。」


澆頭面做得最講究的老字號,在我小時候來說,是蘇州的朱鴻興麵館。去蘇州遊玩時一定要吃朱鴻興,在上海也可吃到朱鴻興的分店。這家店的澆頭有家常的燜肉燜蹄,也有極其金貴又富時令氣息的三蝦爆鱔。不僅如此,就連食器都要與澆頭搭配得宜。比如蹄髈面就要用紅花大碗,燜肉麵則用青邊大碗,蝦仁面是金邊大碗,除此以外,一般的面就是普通青花碗。吃麵不只是吃素麵,配上澆頭一樣是大快朵頤的一餐,蘇州人有詩為證:「時新細點夠肥腸,本色陽春煮白湯。今日屠門須大嚼,銀絲細面拌蹄髈。」寫得饞趣盡出,一派天真無邪愛吃肉的童真,讓人忍俊不禁。



不吃精工細作的大店,到路邊無名小店來碗鑊氣十足的現炒澆頭面,那也是了不得的市井樂趣。我有一位朋友,號稱吃遍了上海所有的現炒澆頭面小館的,告訴我們如何評判一家現炒澆頭面是否合格,就是看那位麵店的老闆娘是不是夠兇狠。這樣的小館大多是夫妻老婆店,一人兼顧炒澆頭和煮麵,一人又要跑堂又要收錢。默不作聲照顧後廚的那一位基本上都是丈夫,而兇神惡煞般料理前廳的則是老闆娘。因為飯點的客人多,而澆頭必定是一個接一個現炒出來的,有時候某些客人等得不耐煩了,就會催,而老闆娘心疼老公,便不分青紅皂白破口大罵。這種時候,一般客人都會嚇得不敢作聲,只怕得罪了老闆娘,最後無緣吃上那碗面。越好吃的麵館,客人自然越能忍,而老闆娘也越是囂張。「現炒澆頭麵館的老闆娘無疑是上海灘最有權勢的人。」朋友說,「我還記得有一次,遇到一個看上去似黑幫老大的人跟我們同家麵館吃麵,忍不住催了幾聲,被老闆娘怒罵。我們當時都怕得不得了,就怕那老大也站起來開打,沒想到他竟也默默忍受,直到面上桌,吃完,走出麵館的門,這才回頭,忽然爆出一句髒話罵那老闆娘。這樣忍辱負重的人,將來必成大器啊!」


--

回復「新聞動態」獲取往期推送文章

回復「視頻」獲取《味道》相關視頻

回復「菜譜」獲取《味道》獨家菜譜

回復「互動專區」查看往期互動活動

回復「問題+留言」向《味道》提出你的問題



更多精彩活動請關注:


湖南衛視_味道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5058394827


微信公眾帳號:

湖南衛視味道 ( WDZG_2014 )


相關焦點

  • 散文||那一碗澆頭面
    在徽州各種精緻的麵食中,澆頭面是每個徽州人都愛吃且百吃不厭的麵食之一。徽州的澆頭面最具特色的當然就是澆頭了,這裡的澆頭必須用春筍的筍乾切絲與徽州特有的豆腐乾加上半瘦半肥的五花肉紅燒而成。光是那一碗湯汁濃厚,味道鮮美的澆頭就足以香飄十裡,誘人腸胃了。澆頭面的第二個特色就是麵湯,麵湯需用煮麵的滾水先取一勺裝入碗內,然後用豬油,醬油調味。
  • 一碗冒著熱氣的本幫澆頭面,在上海人眼裡勝過無數饕餮盛宴
    上海人是極愛吃麵的,不同於西北麵食種類繁多的豪情滿溢,上海面講究的是那一筷面、一勺湯的細細品味,濃湯之上是噴香的澆頭,配合著上海廚師們的巧心思,就可以搭配出無數的選擇,以滿足人們從早餐吃到宵夜的熱愛。上海面系統中有本幫面、蘇幫面、揚幫面和浙江面,後三者逐漸本地化而和本幫面結合創新變成如今的上海面。
  • 蘇州市資訊|老蘇州稱奇的一碗麵,澆頭現炒講究一鍋一碗,黃魚面...
    蘇州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老蘇州稱奇的一碗麵,澆頭現炒講究一鍋一碗,黃魚面、梭子蟹面要說到吃麵,咱蘇州人還真沒怕過誰,燜肉麵、爆魚面,楓鎮大肉麵這讓老蘇州都嘖嘖稱奇的一碗麵條,究竟什麼來頭呢?店裡的菜單除了蘇州大部分麵館都能吃到的常見品種,用黃字標的「紅膏蟹面」、「梭子蟹面」、「黃魚大蝦麵」都是非常不一般。因此王大哥把這個特色融入到了菜單中,除了常見的豬肝面、黑魚面作為主打之外,海鮮也能入面,澆頭都是現炒,講究一鍋一碗,既防止串味影響口感,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新鮮。最熱門的黃魚面和最特別的梭子蟹面,把梭子蟹處理乾淨剁成小塊,拍粉下鍋!
  • 不想做澆頭,來一碗蔥油麵吧,蔥油汁秘製做法分享給你,簡單易學
    不想做澆頭,來一碗蔥油麵吧,蔥油汁秘製做法分享給你,簡單易學!說到麵條,對於北方人來說,是一種再熟悉不過的食物,在北方人的生活當中,每一天都是離不開麵食的,麵條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幾乎平均每天出現一次,有些特別愛吃麵條的恨不得一天三頓都吃麵。
  • 農村夫婦檔開店賣面澆頭30年,一碗麵18種配菜生意很火爆
    農村夫婦檔開店賣面澆頭30年,一碗麵18種配菜生意很火爆,在許多有名氣的特色小吃裡面,有些是深受到大家喜愛的菜餚,也有些是被商家經過各種程序做出來的美味食物,很多人在品嘗的口感上也是蠻喜愛,吃一次就會感到極其熱愛, 吃到的口感也得到大人小孩們的喜歡,一碗美食需要18澆頭第一次見。
  • 20元一碗的面,幾乎都是回頭客,一天能用光4袋麵粉!澆頭好吃!
    20元一碗的面,幾乎都是回頭客,一天能用光4袋麵粉!澆頭好吃!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主要是南方吃米飯,北方吃麵條的這種格局,但是這是整體上,基本上現在隨著我們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每個地區都有各種各樣的美食了,所以在南方也能經常看到各種麵館,我們今天說的這種麵館就是開在南京的一家麵館,他這個麵館最牛的地方就是他的一碗麵條要賣到20塊錢,可是吃的人仍舊特別多,幾乎全部都是回頭客,老闆每天光是做面用的麵粉都要用掉四袋,你說這個麵館的生意好不好?
  • 澆頭吃的比面都快!好吃第一名!
    能讓吃甜星人倒戈的辣肉麵,神奇在哪裡?愛甜如命的上海人如果倒戈去吃辣了,沒別的,一定是因為一碗辣肉麵,生在上海,卻自帶川菜基因,特別神奇。愛甜星人魔都人民,怎麼就偏偏愛上了有著著川菜影子、味道粗糲的辣肉澆頭呢?你要說有什麼歷史淵源呢,我還真沒找到。但我自己做了一回,我發現這辣肉麵有個特別理想的狀態——「澆頭看上去是鮮紅色的,吊你的食慾,但是吃到嘴巴裡,只是微微辣,相當到位。」甜、鹹、辣三者相融,每口面都能吃到入口甜、嚼之鹹、帶點微微辣的三種feel,真是對味!
  • 來碗績溪澆頭面,再配上兩個茶葉蛋
    在績溪,每逢春節,無論大人或是小孩,新年的第一天必定會吃三道茶(清茶、甜茶(銀耳蓮子羹)、元寶茶 (茶葉蛋)),大多市民都不喜甜,而這橋頭面則取代了其中的甜茶;同時在無論男女老少在生日之日,家裡的長輩們也會在壽星起床後為其煮一碗麵條,寓意長壽之意。
  • 蘇州味道,從面開始——當5款面遇上50款澆頭的故事
    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上海人專門起早坐早班火車到蘇州來吃一碗頭湯麵。如今,依然會有早起的食客,去麵館蹲守一碗頭湯麵。「頭湯麵」,就是早上第一道湯的面,老些的麵館,湯是大鍋熬的。但面下得多了,湯就變得渾濁,麵條也就沒那麼爽滑了。其實,頭湯麵並不比其他時候的任何一碗麵貴,但講究的老饕,就是會願意專門為了這一點口感的差異而特意早起。
  • 蘇州人的一碗麵
    老華僑多年前曾採訪品嘗過蘇麵坊的老蘇州,說蘇麵坊的湯頭有獨家的配方,澆頭更是多種多樣,每每必要配上3種以上,那時的蘇麵坊,賓客絡繹不絕。滄海桑田,蘇麵坊的變遷中藏著蘇州人的童年,如今創始人的後代歸國,置身於蘇州託尼洛·蘭博基尼書苑酒店,大隱隱於市,升級了品牌,以高端、私密來彰顯一碗麵的價值所在。
  • 老上海澆頭面,3隻活蟹才夠1碗!
    從上海來的澆頭面,就開在九如東路數十種澆頭,碗碗經典一抹濃油赤醬,一籠地道蟹黃包抓心俘胃,不怕你不愛現在還有超值霸王餐等你來~從上海來的澆頭面——澆頭多樣香濃蔥油麵打底,搭配豐富澆頭,碗碗誘人,如此精緻而又接地氣的麵食。
  • 蘇州美食秘辛:蘇式面那些花式澆頭的由來
    麵湯講究固然不少,澆頭同樣重要。老蘇州可以早點、午飯都是一碗麵,但澆頭一定會變。比如早上吃鱔糊面配薑絲,中午就可以是燜肉麵,或是蝦仁面,隔日來碗大排面,再下一頓吃爆魚面。一個禮拜吃下來,可以頓頓不重樣——蘇州這一碗麵的澆頭,花式實在太多了!
  • 澆頭澆頭,一澆解千愁
    蘇式湯麵的澆頭如果一個蘇州人渾身不舒服,十有八九是因為他那天早上還沒吃一碗「頭湯麵」,也就是清早麵館剛開門時,鍋裡下的第一碗麵。△開到日本的蘭州牛肉麵/bilibili即便蘭州牛肉麵的精華在於如何將拉麵做得柔韌筋道,但其澆頭絕不是配角。一碗標準的牛肉麵澆頭,應當符合「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五道標準。
  • 二伏吃麵!吃什麼澆頭的面最過癮最將究?
    說到西紅柿與雞蛋的搭配也是絕了,可以是道菜,可以是碗湯,在吃麵時北京人自然會讓它成為一碗滷,然後就是一碗看著就食慾大增的西紅柿雞蛋打滷面,還可以撒些香菜!茄子肉丁面,不僅鹹香適口,關鍵是熱著吃,涼著吃都很好吃。一碗吃完,特別滿足。
  • 一碗澆頭面,千軍萬馬來相見!現炒的澆頭,香淳濃鬱!
    一碗澆頭面,千軍萬馬來相見!現炒的澆頭,香淳濃鬱!上海人愛吃「澆頭面」,所謂的澆頭面呢,是要拆開為「澆頭」跟「面」兩者,除了面體要勁道之外,關鍵是「澆頭」要好吃!澆頭就是在飯面上淋上的醬汁菜餚,招牌的有大腸、腰花、辣肉、豬肝、蟹粉等等,澆頭製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一碗麵是否好吃。不論是「澆頭面」或是「蓋澆飯」,比拼的就是這澆頭製作的手藝,在古典文學《紅樓夢》中,就有」預備菜上的澆頭」字句,形容蘇式的菜餚特點,現炒的澆頭,香淳濃鬱,熱騰騰的上桌,由顧客自行加在飯面上,組成了簡單卻讓人念念不忘的好味道。
  • 蘇州的面——世界上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麵
    蘇式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澆頭,一碗只有湯和面的蘇式湯麵一樣也是很好吃的,但是,有了澆頭,生活才豐富多彩。每種澆頭皆經過精心烹調,都是最地道的蘇幫風味。澆頭的風味決定了面的風格,若將不同的澆頭相搭配組合則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單在王稼句先生所撰的《姑蘇食話》中列出的澆頭品種,就有數十種之多。
  • 蘇州人的一碗麵,鮮得眉毛脫落
    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因此,蘇州人做的一碗麵,精緻程度恰如蘇州園林裡廳堂陳設中的盆景。蘇式盆景樁、盆、幾三者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呈現的。
  • 【滋味】上海人的面澆頭,大有講究!哪款是你的心頭好?
    【滋味】上海人的面澆頭,大有講究!哪款是你的心頭好? ↑ 點擊「綠色青浦」輕鬆關注~對於上海人來說吃麵吃的不僅僅是面
  • 常熟知名麵館落戶張家港,澆頭比面多,店裡天天人頭攢動
    我國的食客特別喜歡吃麵,各地都有知名的面,蘭州牛肉麵,鄭州羊肉燴麵,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一碗普通的面,看似平常卻底蘊深厚,不同澆頭做出來面的味道截然不同。他家的面有25種澆頭,價格從10塊到30塊不等。這家麵館沿用一品鮮麵館的做法,澆頭比面多,常熟麵館的特點澆頭是炒過的,這叫炒澆面。這家店裡的湯麵澆頭,三者都非常出色。
  • 上海人的面澆頭,大有講究!吃過這些才算過癮!
    對於上海人來說,吃麵吃的不僅僅是面,還有面的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