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金航線新候船樓啟用
昨日上午8時,165名旅客乘坐「新五緣」輪,從廈門五通碼頭出發前往金門,他們是碼頭三期候船樓投用後送出的首批廈金航線旅客。
矗立在海邊的廈門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候船樓,是一棟白色流線型建築物,外觀充滿現代氣息,是目前大陸對臺最大的碼頭候船樓,於2014年底動工建設,總投資7.5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是碼頭二期候船樓的6倍),配有6個泊位,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50萬人次/年(預留500萬人次/年)。今後,所有從廈門出發的廈金航線旅客,都將從新候船樓登船啟程。
「新的候船樓寬敞、漂亮,堪比機場。」臺胞楊先生說,除了設施設備,三期候船樓融入的高科技元素也讓他感到驚喜,比如,在自助票務終端旁,旅客可以快速購票、辦理登船手續;刷臉驗證、出入境自助查驗,讓旅客通關過閘速度以秒計算。
十餘年間,廈門五通客運碼頭經歷了「三級跳」式的高速發展,成為城市「高素質、高顏值」的一個代表。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獅介紹,以候船樓建設為例,2008年投用的一期建築面積為6000平方米,2013年投用的二期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如今的三期則達到10萬平方米,旅客服務能力也從50萬人次/年躍升至350萬人次/年。
30分鐘暢行廈金、半小時一班船、票價實惠、無縫連接機場和火車站……這些優勢,讓廈金航線始終保持兩岸海上客運直航絕對主力地位。廈門市口岸辦副主任王寶玉介紹,2001年廈金航線開通首年,客流量為2萬人次,2018年,這個數字變為174.52萬人次;截至今年6月1日,兩岸海上客運直航(廈金、泉金)航線客運總量突破2000萬人次,其中,廈金航線的客運量就達到約1870萬人次。
廈門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候船樓的投用,是廈門市落實「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發揮對臺「窗口」作用,助力打造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黃金通道」。
相關
7月1日起
廈金航線運力再增
廈金航線是兩岸交流的重要通道。2001年1月,航線正式開通,先後在和平碼頭、郵輪中心運營;2008年8月,廈門五通客運碼頭正式啟用,開闢廈金航線「第二航道」;2014年4月,廈金客運航線船班全部調整到該碼頭。目前,廈金航線共有10艘船舶,兩岸業者各5艘,每日對開36個船班,今年7月1日起將進一步擴充運力,滿足高峰出行需求。
近幾年,廈金航線臺胞旅客量穩定在100萬人次/年,增量是大陸赴金、赴臺遊的旅客。接下來,多方將積極開發廈金旅遊市場,比如,廈門市已組織多場赴多個城市的旅遊推介活動,做大廈金旅遊市場。
下一步,廈門五通客運碼頭還將力爭打造成「對臺服務示範、海港旅檢口岸示範、信息化建設示範」的智慧標杆口岸,為兩岸往來民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口岸通關環境。(記者 徐景明 湯海波 通訊員 黃 宇 呂倩玲)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