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15: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麗麗 茅雪瑩
走進湖州南潯的雙林鎮,綠樹掩映,河流清澈,青山綠水間散布著一棟棟農家小院,房前屋後紅花綠樹環繞……陽光晴暖的日子,擺幾張木椅,鄉鄰坐在一起喝茶,爽朗的笑聲四溢——儼然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情畫卷。
雙林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也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近年來,以「財富雙林、魅力雙林、宜居雙林、幸福雙林」為目標,雙林鎮持續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全面打響剿滅劣V類水攻堅戰,逐步改造老鎮區,不斷促進城鎮環境更清潔、更優美,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加強,被列為湖州市小城鎮綜合整治的第一批「市級樣板」。
依託日漸美麗的宜居環境和歷史悠久的盆景產業,雙林鎮正積極打造「盆景小鎮」,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又一註解。
綜合整治
美麗環境帶來美好生活
雙林鎮境屬水鄉平原和太湖南岸典型塘浦圩田區,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村莊散落其間,臨水居家,開窗見河,出門過橋,依然較完整地體現出江南水鄉古鎮「天人合一」的環境特色,散發著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
2017年全省「五水共治」向縱深推進,一場遍及全省城鄉的剿滅劣V類水戰役打響。雙林鎮在這場決勝「最後一公裡」的治水戰役中,緊抓「高、快、細、久」四字訣,以更高的標準、更快的速度、更細的工作、更長效的管理,努力改善提高水質,全面抓好「截汙納管、河底清淤、源頭治汙、生態修復」等工作,讓門前屋後的水溝深塘恢復清澈的本色,守住江南水鄉的韻味和特色。
蓮花兜村因村內滿塘荷花得名,但就在三四年前,蓮花兜村池塘、河道卻讓村民叫苦不迭。隨著剿滅劣V類水攻堅戰的全面打響,村幹部牽頭天天巡查河道,河道保潔、排汙口封堵、違章清理、河道疏浚、水質改善各項工作在蓮花兜村有序開展起來,從前「髒亂臭」村頭河,逐漸回到了水鄉常態。
「以前河道沒人打撈,沒人管,最嚴重的時候,河裡的水葫蘆能撐起一個三四歲大的小孩。」 蓮花兜村黨組織書記姚建利說,現在漫步在蓮花兜村的村道上,粉牆黛瓦小橋流水,家家戶戶院前圍起小籬笆,「這才是我們小時候的蓮花兜,大家印象裡的江南水鄉。」下一步,蓮花兜村將依託生態環境,重新樹立「蓮花品牌」,規劃「花樣」旅行線路,將蓮花兜村打造成雙林「盆景小鎮」的後花園。
與治水同時進行的是緊鑼密鼓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忙碌的工人和林立的腳手架成為2017年行走在雙林鎮目之所及的常態。「每天6點多,就有工人在這兒施工,直到晚上8點左右才收工。」家住雙林鎮的陳女士說,「剛開始,我還以為只有我們這裡在施工,後來才發現,鎮上竟然有十幾個地方在施工。」
短暫的喧囂過後,是全鎮立面、景觀的大變樣。作為全市小城鎮綜合整治的第一批「市級樣板」,雙林鎮在制定規劃上更注重雙林特色、傳承歷史文化,彰顯獨特的水鄉之美、田園之美、古橋之美、盆景之美、古宅之美。在房屋建築立面、城鎮景觀小品、道路橋梁等方面注入古建築元素;在新村建設、綠化亮化、市政設施等方面注入文化元素。
今天的雙林鎮,較好地保存了古鎮街巷的肌理,清朝、民國時期各類民居建築風貌保持和諧統一。而與此相應的,是河流溝渠整體水環境的全面改善,是蔓延環繞在城鄉的綠化帶、景觀帶,是裝點在美麗庭院的綠樹紅花。因為對歷史的傳承與活態化保護,雙林鎮與和孚鎮、善璉鎮等12個鎮(集鎮)獲得湖州市優秀規劃方案。雙林鎮向陽村入選2017年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
因綠生金
盆景小鎮催熱美麗經濟
說起雙林鎮的「美麗產業」,首屈一指的無疑是杜鵑盆景。每年杜鵑盆景展都吸引上萬名本地和外地遊客前來,萬眾賞花也催熱了雙林鎮的「美麗經濟」。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杜鵑盆景第一鎮」稱號後,2016年,兩年一屆的盆景園藝界盛會——BWB盆景無國界世界大會暨黑剪刀世界盆景作家大會,將雙林定為永久會址。
據悉,雙林盆景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經過幾百年的代代傳承,已發展成為雙林一張響噹噹的名片。雙林如今是全國總量最大、品種最多、質量最好的杜鵑盆景培育基地之一,擁有規模盆景園20個,約有杜鵑2萬多盆,松柏1萬多盆,國際級精品盆景500盆以上,國家級精品盆景4000盆以上。
雄厚的盆景產業基礎,悠久的盆景文化歷史,敏銳的企業家團隊,廣闊的市場前景……成為雙林打造「盆景小鎮」的最好契機。盆景小鎮總規劃面積3.3平方公裡,總投資52億元。到2018年,將打造小鎮客廳區、鳳凰古街區、古鎮民宿區、綜合展覽館、生態主題賓館、精品盆景園、水鄉溼地公園、「網際網路+」淘寶園、「江南五味」養生園共9個典型風貌區。
「目前,以郎櫟盆景園、怡和園、歸然盆景園等為代表的盆景園已經入駐盆景小鎮,我們計劃通過3~5年的時間,打造一個產業定位鮮明、旅遊功能完備、基礎設施完善的特色板塊,從而帶動雙林鎮建設提檔升級。」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盆景小鎮所在地莫蓉片區主要為毛紡產業,盆景小鎮建設將引導周邊民眾從事苗木種植,帶動旅遊業及配套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到目前為止,全鎮至少有60多位小毛紡企業主看到鎮上大力發展盆景產業,果斷關掉廠房,轉行投身「花海」。盆景產業已經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渠道,一棵移栽不到兩年的杜鵑苗能賣到上百元,而造型盆景動輒數萬元。隨著雙林「盆景小鎮」的打造,如今全鎮從事盆景栽培、造型等相關產業的已有近2000人,並帶動了周邊土地流轉、農房出租、民宿旅遊等配套產業,為該鎮創業就業提供新機遇。
「杜鵑盆景為雙林這個傳統工業強鎮開拓了『花海經濟』。以後,雙林要從普通的賣『盆景』,慢慢變成賣『風景』。」南潯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雙林鎮黨委書記陸龍根說,接下來,雙林將以「盆景小鎮」打造為契機,加大古鎮旅遊開發,重點發展杜鵑盆景文化和旅遊兩大產業,3年內把雙林鎮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中國盆景第一鎮」,形成新型工業、文化產業並駕齊驅的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