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 串起濟寧歷史

2020-12-18 東方聖城網

 

    京杭大運河就像一條項鍊,串起了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濟寧是京杭運河流經最長的城市,中段縱貫全境長達230公裡。串聯了南旺分水龍王廟、太白樓、東大寺、鐵塔寺、南陽古鎮等重要的旅遊吸引物。現將我市運河沿線主要景區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汶上南旺分水樞紐遺址是大運河沿線科技含量最高的古代水利工程,這是京杭大運河全線海拔最高點,被稱為「水脊」,是古代水利建設的奇蹟。它的建成,破解了京杭大運河上「水脊」難題,引汶河濟運河,確保運河全線通航,被後人譽為「可與都江堰相媲美的治水工程」。

    2010年10月,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被批准為第一批2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2年4月,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遺址成功入選「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2年12月,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創建3A級旅遊景區,成為弘揚運河文化、傳播運河文明的標誌性景區。目前,已開展了文物考古發掘和古建築維護及搶修,建設了南旺樞紐博物館。大運河南旺樞紐博物館以展示南旺樞紐科技成就為主題,綜合運用文物藏品、歷史文獻等實物和圖片、模型、3D演示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現水工技術成就和大運河自然風貌與歷史文化。

 

    【太白樓】

    太白樓坐落在城區古運河北岸,太白中路的舊城牆上。原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詩人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濟寧),「其居在酒樓前」,每天至此飲酒消遣,揮灑文字,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賀蘭氏酒樓也因李白經常光顧而名聲大振,生意興隆。自唐鹹通二年(861年),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賀蘭氏酒樓觀光,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並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賀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而聞名於世。宋、金、元時期均對酒樓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樓」時,以「謫仙」寓意,依原樓樣式,移遷於南城牆上,並將「酒」字去掉,名為「太白樓」,後於明、清、民國間進行了數十次較大的重修。

    1952年,濟寧市人民政府撥專款在舊城牆上重建太白樓。重建後的太白樓連同臺基,共佔地4000平方米,樓體為兩層,重簷歇山式樣,磚木結構,二層簷下正中懸扇形「太白樓」楷書陰刻匾額。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詩人所書「詩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著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刻「三公畫像石」,遊廊和院內有《李白任城廳壁記》、唐代以來文人墨客的讚詞、詩賦,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樓》 等碑碣60餘塊。有罕見的李白手書「壯觀」鬥字方碑。

 

    【南陽古鎮風景區】

    南陽古鎮風景區,位於微山湖北端的南陽湖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南陽島為景區的核心,面積3.5平方公裡,有居民1.5萬人。島上樹木成林,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映。

    早在元朝南陽即成為運河岸邊重要的碼頭。那時,島中運河上檣桅林立,篷帆遮雲,船兒挨挨擠擠,如蟻如蟲,滿載著南方絲竹白米、細玩名吃的航船過往如雲,人不分東西,貨不分南北在這裡集聚,河面上漁歌迭起,號子聲聲,熱鬧非凡。經濟的流通、文化的交流,使這片土地迅速地繁榮起來,形成了古運河文化。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為古鎮留下了許多的歷史遺蹟和名人印記,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多次停駐賞景,古鎮上皇宮所、皇糧殿、關帝廟、火神廟、新河神廟、魁星樓、文公祠、禹廟、不沾地旗杆等30多處名勝古蹟,至今古風猶存。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街,迎著夕陽,尋找晚霞,望著街旁古老的建築物群,遊人定會產生思古之幽情。古老的南陽每月初三的臺會,更是吸引著各方遊人。地方戲曲、京韻大鼓、花腔、貓腔、漁歌、民間戲法應有盡有,運河文化源遠流長。

    【東大寺】

    東大寺坐落在京杭大運河之畔,依河而建,故俗稱「順河清真東大寺」。全寺佔地面積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初具規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大興營造,始具今日之規模。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大寺為標準的龍首式建築群,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等四部分,中軸線兩側是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面寬28米,進深40餘米,最高點約30米,其建築面積達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卷棚、前殿和後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殿內以40根朱紅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撐,後窯殿為3層樓閣,上部為六角攢尖式窯頂。窯頂峰折陡峭,起伏錯落,簷下鬥拱羅列,翼角飛翹,覆黃綠色琉璃瓦,頂嵌青銅質鎏金寶瓶,流光溢彩;殿後是「望月樓」,磚木結構,以精巧玲瓏著稱。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原標題: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資料圖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
  • 任城區第一條水上旅遊線路京杭大運河濟寧段開通
    8月27日,任城區第一條旅遊線路——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水上旅遊線路的啟動儀式在江南春賓館舉行。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水上旅遊線路的啟動,填補了任城區在旅遊線路方面的空白,必將成為宣傳「運河之都,生態任城」的新名片,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任城區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
  • 京杭大運河山東濟寧段水上旅遊線路首航
    此次旅程的出發地是京杭大運河濟寧段,大運河是南水北調東線的主要河道。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當京杭大運河遇上微山湖,千年運河古風古韻,遊人流連忘返
    京杭大運河,綿延千裡,流淌千年,其歷史文化價值不言而喻,下面單說一下京杭大運河山東段,這段運河全長510.6千米,始於隋煬帝大業四年永濟渠的開通,大家知道北方地區乾涸缺水,正因為這條運河的開通濟寧、棗莊等多個地方,中國人常說風生水起,水道所在的地方,特別是明清時期的水運,沿著運河實現了城市集鎮的繁榮,以山東為例,聊城和濟寧當時商人云集,聊城的東昌府和濟寧的南陽古鎮都是歷史證據,現在燃燒的棗莊大亞莊古城也是運河的受益者
  • 揚州開通京杭大運河旅遊專線
    揚州開通京杭大運河旅遊專線時間:2016-06-28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   本網訊 6月17日11時許,京杭大運河首艘豪華遊輪「運河名城1號」滿載120多名中外遊客安全快捷地通過邵伯船閘。
  • 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春秋開挖,元代全線貫通,明朝發展到鼎盛
    濟寧段運河位於京杭大運河中段,北接泰安東平、南連棗莊臺兒莊,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貫通的重要樞紐。流域涉及現濟寧市所轄的任城區、梁山縣、汶上縣、嘉祥縣、魚臺縣、微山縣五縣一區的行政區劃範圍,總長度(含被掩埋河道)約為 587Km。
  • 京杭大運河復航提上日程 泰安段全線具備通航條件
    魯網9月3日訊 開鑿於2000多年前,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近日,記者前往濟寧、棗莊兩市,探訪古運河的前世今生。據悉,京杭大運河全線復航工作已提上日程,目前泰安段全線已具備通航條件,聊城段復航也已提上日程,未來京杭大運河將直通雄安新區,微山湖可與白洋澱相連。
  • 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沿岸的十大古城古鎮,是否就在你家附近
    德州古城德州古城在京杭大運河東岸,依運河而建。當年運河德州段為了解決河水落差大、流速快的困難,在規劃運河河道時用了很多蜿蜒型彎道,形成了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獨特的文化景觀。德州古城像古代人的官靴,所以德州古城也叫靴子城。
  • 中國大運河的始末:元世祖修京杭大運河,政治中心遷到北京
    元朝開鑿的運河稱之為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叫隋代大運河大幅度中移,縮短近900公裡,只有1794公裡。即便如此,也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巴拿馬運河長20倍,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以及政治中心的北移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隋代大運河的通濟渠,永濟渠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官府對兩段運河的管理幾乎放棄,河道淤塞消失也就成為必然。
  • 山東濟寧—擁抱大運河成長壯大的城市
    濟寧的強項是她的歷史文化資源——濟寧是一座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土壤的城市,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在這裡匯集和碰撞,可感可觸的人文旅遊資源殊為豐富,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和境內的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李白、杜甫、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濟寧留下了足跡;孟廟、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寶相寺、嶧山、少昊陵等1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京杭大運河,如今已無法一路航行,被時代拋棄,船隻寥寥無幾
    說起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運河,我們會聯想到京杭大運河,無論從長度、歷史還是工程來看,京杭大運河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運河。但這樣一條偉大的運河,通航能力卻不如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古老運河的輝煌到了21世紀,卻有點過時了。
  • 京杭大運河恢復得怎麼樣了?復航還得多長時間
    京杭大運河復航還得多長時間?我們先看看卡在哪裡了。 從目前來看,濟寧至揚州長江口,歷史上一直在通航,從來沒有間斷過,這段運河比較穩定,而且運河上運輸繁忙,是我們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
  • 京杭大運河已有2500年歷史,還有利用價值嗎,有沒有復航的可能?
    京杭大運河已有2500年歷史,還有利用價值嗎,有沒有復航的可能?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迅速,列車運輸和空運等都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那麼,小夥伴們知道古代是怎麼運輸貨物的嗎?在古代,運河非常重要,如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大家都不知道, 作為我國的古老運河,從春秋時代開始挖掘,到現在已經2500年了, 其南始於杭州,終點為北京,貫穿五個水系,這條運河對古代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 那麼,這條運河今天值得利用嗎? 有再次航行的可能性嗎? 一起看看吧。
  • 世界最長的京杭大運河,如今無法全線通航,船隻寥寥被時代拋棄
    說到世界上比較有名的運河,我們都會聯想到京杭大運河,無論從長度上、歷史上和工程上,京杭大運河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偉大運河。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從春秋時期開鑿,如今已經有2500年歷史了。
  • 世界上運量最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50公裡,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裡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
    京杭大運河「流入」歐洲「2015美麗中國—京杭大運河」歐洲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即將啟程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長城一樣,京杭大運河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人工工程。
  • 我在京杭大運河南端等你
    隋人因修大運河而苦,但是運河卻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給民族的生存和繁榮帶來意想不到的盛觀。 千百年來,無數貨物由京杭大運河走向四方。這條黃金水道全長約1794公裡,哺育出沿線20多個風姿綽約的繁華城鎮、富庶商埠,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 認識誤區:大運河從南向北流,京杭大運河是隋朝建設的
    這兩個朝代就是秦朝和隋朝,這兩項偉大工程是長城和大運河。 對於大運河,北京人說,它是向南流的;天津人說,它有向南流的,也有向北流的;山東人說,它是向北流的;江蘇人說,我們同意天津人的說法。
  • 胡夢飛:外國人眼中的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京杭大運河在國內的歷史地位自不用說,但在外國人眼中,它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採呢?明清時期的京杭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不僅促進了南北物資的交流和沿線城鎮聚落的興起,也便利了人員的往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些外國使節、傳教士、旅行者等多取道於此。
  • 京杭啟動大運河文化帶對話
    12月7日至8日,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浙江杭州舉行。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活動中簽署,今後北京和杭州將輪流主辦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每年一屆。  京杭對話合作機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共同籤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