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春秋開挖,元代全線貫通,明朝發展到鼎盛

2020-12-06 小周周有話說

濟寧段運河位於京杭大運河中段,北接泰安東平、南連棗莊臺兒莊,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貫通的重要樞紐。

流域涉及現濟寧市所轄的任城區、梁山縣、汶上縣、嘉祥縣、魚臺縣、微山縣五縣一區的行政區劃範圍,總長度(含被掩埋河道)約為 587Km。其中,古運河(元明清時期運河)河道總長度約為 293.55Km,佔總長度的 50%;現代運河總長度約 293.36Km,佔總長度的 50%。

水系環境

濟寧段流域境內水系發達,河網密布,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其他河流比如黃河、大汶河,以及諸多運河支流橫穿東西。境內的現代水系是在古代泗河水系和近代運河水系的基礎上,經過漫長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不斷發展演變形成的。在以南四湖(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為中心的現代水系中,流域面積在 50 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 91 條,其中流域面積在 50-100 平方公裡的小型河流有 29 條,流域面積在 100-1000 平方公裡的中型河流有 15 條。

南四湖東側各運河支流多發源於東部山區,屬洪水型季節河流,流量受季節影響較大,峰高量小,攜帶泥沙;南四湖西側各支流發源於西部黃泛衝積平原,均為坡水型常年河流,流量受季節影響較小,源遠流長,水質清澈。

大運河濟寧段的歷史變遷史

劃分為五個階段:開鑿——貫通——鼎盛——衰敗——再利用。

開鑿初期:春秋-宋

史籍中春秋時期就有開挖運河的記載,但是最初只是為了軍事防禦,規模較小。隋唐開始對運河進行了疏通管理,運河開始不僅僅是為了軍事防禦功能,部分河道開始可以通航運輸。南宋時期濟寧城南受黃河的影響在泗水中下遊形成了大型湖泊,並且支流眾多,為元代開通南北運河並利用泗水作為部分航道而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濟寧城北由於汶、泗水兩條河流衝擊堆積,導致地勢較高,是元代濟寧以北運河段開鑿貫通南北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全線貫通階段:元代

從元代定都北京之後,由於大運河還沒完全貫通,江南漕船到達淮安後要經黃河轉為陸運,之後再轉河運和陸運,數次裝車卸舟、耗時耗力。於是元代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和對漕運的管理,開挖運河貫通南北勢在必行。

貫通由江淮抵達大都的運河時,運河走線主要有兩點較大的變動:一是將隋唐時期的弓形大運河改變為直線,不再繞道河南而是直接穿過山東抵達大都;二是確定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的關鍵之處在於開鑿山東境內的水上通道,於是開通了濟州河段(濟寧-安山段運河)、會通河段(安山-臨清段運河)和通惠河段(從通州到大都)。

通惠河段開挖完成之後,代表著貫通大都到杭州的 3000 餘裡的南北大運河基本完成,其全線可分為七段:通惠河段、通州運糧河段(通州至大沽河,西接御河)、御河段(即衛河,從天津至山東臨清)、會通河段、濟州河段、揚州運河段(從黃河至揚州)以及江南運河段(從鎮江至杭州),其中濟州河段即為現濟寧段運河段的原形。

鼎盛階段:明朝-清朝中葉

明朝到清朝中葉,國內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因此「海運」基本被停,內河航運得以發展。通過運河的漕運以及商運、民運的運輸量越來越大,運河發展到鼎盛時期。

由於濟寧段運河水量受到季節的影響較大,因此為了保證濟寧段運河的水量充沛和運輸量達標,這個時期有幾項較大的水利工程變動:元濟州河段與明會通河段統稱為會通河段;在汶河建戴村壩,截斷汶河南段使其流入南旺地區作南北分流,並為地勢最高的河段增加水量;分水地點從元代的濟寧城南轉換至南旺鎮南北水脊;將汶、泗水中上遊的各地水源通過地表明渠導入汶、泗、沂水等河流,再匯入會通河;南陽新河修建,南陽湖、微山湖逐步形成。

衰敗階段:清朝後期-民國時期

清朝後期到民國時期,政府內憂外患,對運河河道缺少管理和整治,並撤銷了管理機構,漕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黃河北徙,泥土堆積,漕運廢止,北五湖逐漸消失,東平湖逐步形成,元明清時期的會通河段等河道大多數斷流或被掩埋。

再利用階段:建國後-至今

建國後,政府重視保護和再利用運河,濟寧段運河經過了 50 多年的大規模整治,現如今已被初步治理建設成了一條具有防洪排澇、灌溉農田、交通運輸、調節生態以及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的現代新型的內河河道,整治過後確實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運河申遺成功後,國家頒布了《中國大運河遺產管理規劃》,隨之運河流域各省市也編制了各省域的運河遺產管理規劃以及各城市流域內的保護規劃。目前在規劃的引領下和政府的管理下,濟寧的航運事業已成為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擁有各類船舶 11000 餘艘,航道通航裡程達 1100 公裡,港口碼頭 11 處,擁有 65 個作業區,年設計吞吐能力 1350 萬噸,航運從業人員 10 萬餘人,年創社會經濟效益到達 20 億元。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復航提上日程 泰安段全線具備通航條件
    魯網9月3日訊 開鑿於2000多年前,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近日,記者前往濟寧、棗莊兩市,探訪古運河的前世今生。據悉,京杭大運河全線復航工作已提上日程,目前泰安段全線已具備通航條件,聊城段復航也已提上日程,未來京杭大運河將直通雄安新區,微山湖可與白洋澱相連。
  • 世界上運量最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50公裡,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裡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 京杭大運河: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奇蹟
    說起京杭大運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大運河溝通南北很多地方,對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有人說,大運河和萬裡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 京杭大運河如何穿過長江黃河?貫通中國五大水系,為何不全線通航
    京杭大運河是怎麼穿過長江、黃河的?曾經貫通中國五大水系的它,為什麼如今卻不再全線通航? 簡單點說,京杭大運河跟長江在鎮江境內的交匯,只是在大江兩岸建造船閘就實現了穿江而過。
  •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有望復航 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突破口
    這是文人墨客對京杭大運河南段的讚嘆。然而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黃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積等原因,歷史上曾貫通山東、連接京津的京杭大運河,如今只有山東濟寧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黃河以北至京津河道已斷航。如何讓京杭大運河重現1800公裡水道,一直備受運河沿線人們的關注。
  • 京杭大運河能不能復航,關鍵還在臨清段...
    歷史上曾貫通山東,連接京津的京杭大運河,由於黃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積等原因,如今只有山東濟寧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濟寧以北至京津河道自上個世紀70年代始,就已經完全斷航。如何讓京杭運河一路貫穿山東、穿越黃河、直達北京,讓京杭大運河重現1800公裡水道,一直備受運河沿線人們的關注。
  • 中國大運河的始末:元世祖修京杭大運河,政治中心遷到北京
    江南地區河湖眾多,開挖運河有著天然的地理條件。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經濟發達,水工技術先進。再加上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都有發展壯大的抱負。運河的開鑿就成為必然。千年之後,隋煬帝楊廣四年時間徵民工數百萬人,修通濟渠、永濟渠,通鎮江到杭州的航道,連接黃河、淮河、長江,修成隋代大運河。
  • 山東濟寧—擁抱大運河成長壯大的城市
    元明清時期,橫貫濟寧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使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由於時間倉促,我未能遠遊其他景點,但距離我所住宿的五星級京杭假日大酒店很近的京杭古運河,是我晚餐後散步的好去處。京杭大運河在濟寧穿城而過。濟寧城區內的運河段兩旁簡單而精美的古風建築,讓人悅目娛心、神清氣爽。沿河漫步,仿佛穿過時光隧道,置身於河中舟船穿梭、兩岸商賈如雲的古代。
  • 京杭大運河的水是從哪兒來的,人工河與天然河道有什麼區別?
    京杭大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如果問其水來自於那幾條河,只能說來自於這五條河流,但如果按這五條河流的徑流量和豐水期,排列順序應是長江、錢塘江、淮河、黃河、海河。京杭大運河中的水流,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共同構成的:1.來自於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引流。這部分佔比最大!
  • 認識誤區:大運河從南向北流,京杭大運河是隋朝建設的
    ,這段運河由魯南運河、中運河、裏運河三段組成,向南流; 從長江到江蘇鎮江的丹陽,這段運河屬於裏運河的一段,向北流。 從丹陽往南,這段運河叫江南河,向南流。江南河是大運河在長江以南的一段。北起鎮江,南至杭州,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年)重新疏鑿和拓寬長江以南運河古道,形成今江南運河,是京杭運河運輸最繁忙的航道。
  • 任城區第一條水上旅遊線路京杭大運河濟寧段開通
    8月27日,任城區第一條旅遊線路——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水上旅遊線路的啟動儀式在江南春賓館舉行。京杭大運河(濟寧段)水上旅遊線路的啟動,填補了任城區在旅遊線路方面的空白,必將成為宣傳「運河之都,生態任城」的新名片,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任城區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
  •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原標題: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距離最長的運河,被世界公認為與萬裡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齊名的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還在利用的工程。資料圖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京杭大運河始建於1289年,工程歷時36年,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四省二市,溝通五大水系,全長1789公裡
  • 京杭大運河東平段通航在即,千噸級船舶可達長江、東海
    8月26日,隨著東平湖內最後一顆深水樁基和標牌的吊裝完成,標誌著京杭大運河東平湖區段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具備了全面通航條件。未來,千噸級船舶從東平港出發,沿著這條黃金水道,經濟寧、棗莊、揚州、杭州等地一路向南,可通長江、達東海。
  • 京杭大運河恢復得怎麼樣了?復航還得多長時間
    京杭大運河復航還得多長時間?我們先看看卡在哪裡了。 內河水運具有運能大、成本低、能耗輕、汙染小等諸多優勢,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已建成濟寧、棗莊、菏澤三個港口,並在建泰安港。山東內河港口吞吐量已完成年吞吐量7366萬噸,其中濟寧港5949萬噸、棗莊港1416萬噸,泰安段至濟寧也具備了通航條件,預計2030年泰安港吞吐量近四千萬噸。
  • 京杭大運河山東濟寧段水上旅遊線路首航
    此次旅程的出發地是京杭大運河濟寧段,大運河是南水北調東線的主要河道。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實地拍攝蘇州古運河景區,關於京杭大運河的那些事兒
    古城蘇州,因京杭大運河而成為萬商雲集的天堂。時至今日,蘇州還有一些貨運還是靠水路來承擔。夜晚船遊古運河,沿岸絢麗的燈光倒映在蕩漾的水波裡,搖曳的柳枝上。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裡。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追根溯源,京杭大運河的發端在揚州。
  • 世界最長的京杭大運河,如今無法全線通航,船隻寥寥被時代拋棄
    說到世界上比較有名的運河,我們都會聯想到京杭大運河,無論從長度上、歷史上和工程上,京杭大運河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偉大運河。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從春秋時期開鑿,如今已經有2500年歷史了。
  • 【夢回京杭大運河】揚州~北京段 騎行遊記 原創 序言
    領略過江南大運河對北上運河的騎行,變得更加迫切,那裡的運河又是怎樣的呢?無數的場景閃顯在腦海,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上京杭大運河吧!,騎行至京杭大運河最北的起點_北京積水潭,完成未完的京杭大運河騎行夢!,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全長1797公裡,距今2500年的歷史,京杭大運河與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新疆吐魯番坎兒井成為中國古代三項最偉大的人工工程,堪稱人類的奇蹟!
  • 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要復航 德州乘船上北京下蘇杭不再是夢
    歷史上曾貫通山東,連接京津的京杭大運河,由於黃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積等原因,如今只有山東濟寧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濟寧以北至京津河道自上個世紀70年代始,就已經完全斷航。如何讓京杭運河一路貫穿山東、穿越黃河、直達北京,讓京杭大運河重現1800公裡水道,一直備受運河沿線人們的關注。
  • 京杭大運河 串起濟寧歷史
    京杭大運河就像一條項鍊,串起了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濟寧是京杭運河流經最長的城市,中段縱貫全境長達230公裡。串聯了南旺分水龍王廟、太白樓、東大寺、鐵塔寺、南陽古鎮等重要的旅遊吸引物。    【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汶上南旺分水樞紐遺址是大運河沿線科技含量最高的古代水利工程,這是京杭大運河全線海拔最高點,被稱為「水脊」,是古代水利建設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