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上海之旅,新場古鎮古韻悠長,多倫路文化街體驗人文氣息

2020-12-14 竹笛小課堂

來到上海之後,突然想起上海也有很多的古鎮,除了在市中心的兩個古鎮之外,周邊也有很多很美麗的古鎮,於是我們就決定租個汽車來個自駕遊,沿著上海周邊把古鎮轉一轉。今天上海的天氣,非常適合出去遊玩,陰天,不冷也不熱,還帶著微風,出去的時候連帶的心情十分的美好。

[注意事項]

1.帶個充電寶、自拍杆

2.帶個遮陽傘

3.帶個水杯

[新場古鎮攻略]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場鎮海泉街128號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免費,古鎮內部分小景點需收費

在看《色戒》、《葉問》的時候,發現裡面有在新場古鎮取的景,所以來到上海之後,一直想去這裡看一看。來了之後我們發現這裡面的民居大多都是清末民初時修建的,其中還有很多都是中西合璧。據傳說曾在新場鎮發現了石筍,而且還是深不見底的,因此新場鎮又被稱為石筍鎮,這裡曾經有10個非常著名的景點,被稱為石筍十景。

雖然現在有的景點要麼是消失了,要麼是正在翻修,但是還是能保留下來的一兩個,這次我們就去近距離感受了一下。我們還去了文化陳列館,在解放以前這裡是新場最大的典當行。這裡保存的非常完好,不僅有恢弘大氣的駿馬圖,還有小家碧玉的典儀門,經過數百年依然沒有消磨掉上面的雕梁畫棟,十分大氣,是我們現在建築不能比擬的。

出來之後我們順勢就到了江南第1樓,這是在新場鎮的鬧市,靠著洪福橋,第1層是茶館,現在還是可以坐在裡面喝茶的,第2層是書場兼高檔茶館,在以前人們沒事的時候都可以來到這裡,聽說書,喝會兒茶。最上面就是住宿了。修建的非常古色古香,別有一番韻味。除了這些最吸引人的應該就是電影的拍攝場地了,走在裡面感覺就像是重新溫故了一遍電影,而且還是自己在電影裡面走了一遍。

[多倫路名人文化街]

地址:虹口區多倫路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免費

我們從新場古城出來之後,就直接開車來到了多倫路名人文化街,來的時候,時間都快十二點了,於是我們決定到多倫路名人文化節之後再一吃飯,先吃飯,然後再逛多倫路名人文化街。我們到了之後,先去平城屋日系料理店吃飯,進去之前是被店面的設計風格給吸引住了,進去之後發現滿滿的都是日本元素,但是一點都不亂,非常有風格,店裡的飯也很好吃,服務態度也很好,而且價格還不是很貴。

吃完之後我們就開始在多倫路名人文化街散步,雖然這條街並不長,但是在裡面居住過非常多的大文豪,像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不過比較遺憾的是,我們只能在外面欣賞,像房屋裡面是還沒有開放的,不過在外面遠遠的看看也已經很滿足了。最讓我驚訝的是鴻德堂,它是一座西方宗教建築,但是卻是中式風格,古色古香,韻味十足。看完之後天要黑了我們就開車回到了旅館,一天的遊玩也結束了。

相關焦點

  • 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其間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代文學重鎮」的文學地位,而名聞遐邇的公館咖啡(遺址)、鴻德堂,風格各異的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更使多倫路成為海派建築的「露天博物館」;從瞿秋白、陳望道、趙世炎、王造時、內山完造到景雲裡、中華藝大、上海藝術劇社,名人故居、海上舊裡,積澱成今天多倫路上濃厚的文化氣息,使人流連忘返
  • 走進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 我曾經走進上海市多倫路的文化一條街,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位於虹口區東江灣路146號,路不過550米長,卻曲徑道幽。再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滬上的人文風情。 聳立著高4米、寬3.8米的牌樓,具有上海石庫門建築風格,上海市老領導汪道涵親筆題寫的「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 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鄰近魯迅公園,是一條長五百多米的"L"型小路。沿路隨處可見紅磚或青磚的復古小洋樓和人物雕塑,很適合拍照散步。魯迅、茅盾、郭沫若等眾多文豪曾在此居住,現今有不少藝術展館,可以感受到濃鬱的文化氣息。從"L"型的尾巴步入這條文化街,最先看到的是多倫現代美術館,再往前有座基督教教堂,是當年住過不少外籍人士和留學歸來的新派人士的鴻德堂。繼續向前,可見一家舊書店隔壁是棟黃色外牆的新式洋房,這裡曾為日本海軍武官住所。
  • 上海遊記:浦東新區新場古鎮,一個不一樣的古鎮
    上海遊記:浦東新區新場古鎮,一個不一樣的古鎮 說實話,對於新場古鎮這個名字,莫名的對「新場」倆字的興趣比「古鎮」要濃厚得多。 「新場」是個什麼意思呢?古鎮的名字因何而來呢?
  • 尋鎮上海浦東 | 新場古鎮,從富甲一方的鹽場到人文璀璨的水鄉
    上海浦東,新場古鎮。被稱為「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新場建鎮約在南宋,至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在新場古鎮,可以體驗到純粹的水鄉風情。這裡古鎮的商業氛圍並不濃厚,走在街巷之中可以看到本地居民在家門口坐著曬太陽、閒聊。這裡的雜貨鋪、鉛匠鋪、理髮鋪,也大多是為本地居民服務的老店,老街上至今的叫賣聲,極具市井氣息。在這裡,可以感受到上海老浦東原住民的真實生活氣息。
  • 上海新場古鎮,正上演一場文化新版《色戒》
    當我走進上海新場古鎮後,我發現,雖然這裡就是影視實景地,但李安心中的上海古鎮新場《色戒》有了新版本!老人們說: 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這裡成陸較晚,在元代時還是海塘,古人打下的石樁,後被泥沙淤沒,在開挖河渠時發現了,像從地裡長出的石筍一樣,所以被稱為石筍裡。到了明代這裡成了鹽田,原有製鹽和收鹽的機構從老場遷到了石筍裡,遂稱為新場。浦東這一帶的地名,有的叫 團 ,有的叫 灶 ,都是明代燒滷製鹽的地方。如今,這裡換來新顏,不該生活的本真。
  • 一條多倫路 百年上海灘——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掃描
    多倫路(原名竇樂路)是上海虹口區的一條小街,但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卻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謂「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    當時,這些文學巨匠以多倫路為中心開展的文學活動,曾經震撼一個時代並且至今產生著深遠的歷史影響。    圍繞這一人文資源的開發,在「名人文化街」上除很好地保護性開發名人故居外,還設立了名人牆、名人茶藝館、名人展覽、名人之路、名人雕塑等一系列供人們踏訪的設施和項目。而歷史人物孔祥熙、湯恩伯、白崇禧等曾在此居住,更使這條小街形成一層深深的歷史沉澱。
  • 漫步上海多倫路名人文化街,領略百年上海灘,上個世紀的海派文化
    在上海的虹口區,有一條老馬路,記載了很多名人名事,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陳望道、趙世炎、王造石……這裡還有內山完造和景雲裡,有中華藝術大學和上海藝術劇社,以及白崇禧公館和孔祥熙公館等,這就是多倫路。多倫路,位於上海蘇州河以北虹口區中部的魯迅公園板塊內,全長550米,呈L字形,東、北兩端都與四川北路(1945年以前稱北四川路)交匯。
  •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漫步
    在四川北路北端與多倫路的連接處,迎面映入眼帘的是聳立著一座由石塊壘起來的牌樓,上海市老領導汪道涵在門楣上親筆題寫了"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街名,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濃鬱的文化氣息,腳下一條褐紅色的呈幾何形圖案的彈格路飽含著豐富的文化積澱,它磁石吸鐵般的吸引遊客,觀光攬勝,仿佛跨越時光,揭開塵封已久的歷史和往事。
  • 上海,那個經常回去,卻沒有家的城市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多倫路是電影和婚紗攝影很好的取景地。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楓涇古鎮、朱家角古鎮、新場古鎮、七寶老街。去過兩個,都是不收費的,新場古鎮就是居民區,適合隨意散步,裡邊的物價也不貴。七寶很商業化,地鐵直達,人多擁擠。
  • 上海市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2】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位於虹口區東江灣路146號,這個景點也是免費的。其間魯迅、茅盾、郭沫若、蘇雪林、葉聖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代文學重鎮」的文學地位。從而以獨特的文博景觀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為上海的旅遊熱點之一,並以眾多的博物館、展覽館、古玩字畫、書屋文苑、茶室吧廊成為國內外賓客懷舊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消費的好去處。【3】思南路,這條路也是一個免費的觀光景點,可能有個別的需要門票,這點我不是很清楚。
  • 相約德裕古鎮 體驗一場「夢回大唐」的古韻文化之旅
    來到距贊皇縣城10公裡,距省會石家莊市55公裡的贊皇德裕古鎮,朱紅色的木門上方金色的「德裕古鎮」四個大字,讓人遠遠看去就體會到了當年大唐的風採。在這裡親身體驗、零距離感受厚重的唐相文化。那個當下,仿佛穿越時光身在大唐!
  • 美輪美奐,《色·戒》的外景拍攝地,新場古鎮
    每年陽春三月,浦東桃花節,新場古鎮是賞花景點。這裡離市中心人民廣場才35公裡,交通也很方便,比其他幾個古鎮近得多,只是去的人不多。走在明媚的陽光下,看看一度盛開的桃花,呼吸著田野的氣息,令人心曠神怡。新場古鎮新場是上海浦東地區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古鎮, 清代和民國時期的老房子保存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穿鎮而過的河道,
  • 到新場古鎮的千萬個理由,還有那橋上的風景和那碗昂刺魚...
    >到新場的理由真是千萬個奉上為新場古鎮定製的集功能、美觀、文化歷史講述於一體的文化地圖新場鎮地圖範圍從南到北,新場的各個重要地標通!通!現於圖上!條條大街清晰明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來新場找不著路了!新場鎮景點介紹提示: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 上海的藏龍臥虎之地,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位於上海虹口區東江灣路有一條文化名人街,路長只有550米,卻是近代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濃墨重彩的一幅作品。多倫路的路面皆用石塊鋪成,路的兩邊是各式各樣的小洋樓,洋樓已經陳舊,但近期被粉刷一新。已經成為商鋪,都是售賣與文化有關的商品:字畫、古董、紅木等。民國7年,多倫路的原名為英國傳教士「竇樂安」的名字命名,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改名為多倫路,從建成到抗日時期,這條500多米的街道上居住了幾十位名人:周恩來、郭沫若、葉聖陶、矛盾、魯迅等。
  • 擁有36座各式古橋 「上海的威尼斯」水鄉風情古韻悠長
    擁有36座各式古橋 「上海的威尼斯」水鄉風情古韻悠長上海這個古鎮水鄉 有36座橋 遊客多 不要門票!上海是知名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到上海旅遊,應該很少有人想過上海有沒有風情獨有的古鎮。小編要給諸位推薦的恰是上海最容易被遊人忽略的古鎮。從市區出發,大概40公裡,有個朱家角古鎮,交通方便,乘車搭地鐵都可以到達,花費的時間最多兩小時左右。外地遊客知道朱家角的不多,上海本地人比較喜歡趁著周末假期到朱家角遊逛。
  • 多倫路二期繼續打造"文化名人街" 郭沫若等名人故居將開發
    同時,今年將把一層「皮」的開發拓展到整個區域,增設區域無線網絡,設置區域背景音樂,提升整體文化氛圍。  打造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文化淵源深厚。上世紀初,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丁玲等曾在此工作和生活。 2001年,多倫路被上海市旅遊局命名為 「上海市文化特色街」。 201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 漫步多倫路文化街
    滾動新聞: 漫步多倫路文化街
  • 漫步老街,看看名人故居,體會上海韻味,感受上海的文化氣息
    上海不僅是一座經濟繁榮的大都市,它還是一座文化韻味悠長的城市,其中魯迅、郭沫若的故居就在上海,形成了一條文化名人街,更有一座小鎮,充滿了清新的氣息,讓我們漫步上海老街,走走名人街,看看繁華下的上海的文化韻味。
  • 90餘年後,公啡咖啡館重返多倫路!體驗更多元~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在多倫路靠近四川北路有家文藝氣息濃厚的公啡咖啡館,在上海頗為出名。90餘年後,如今公啡咖啡館又重返多倫路啦,你去打卡了嗎?近日,公啡咖啡館、書社開張活動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舉行,許多市民冒著寒風來此領略老上海的風情,感受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