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戰之地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土耳其共和國

2020-12-18 騰訊網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蕭伯納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

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土耳其共和國和奧斯曼帝國領土對比。)

一,土耳其共和國國土面積約78.36萬平方公裡。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領土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1683年。)

奧斯曼帝國崩潰後,土耳其人控制的面積縮水了85%

二,奧斯曼帝國在15至19世紀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盟主,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

前三百年將歐洲列強打的丟盔卸甲,碾壓歐洲;後三百年,成為「西亞病夫」,屢遭歐洲列強蹂躪,甚至在一戰後差點被以英法為主的「協約國」連本土都瓜分。

三,土耳其共和國1952年成為北約成員,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超過一百萬的軍警人員的綜合實力。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土耳其是遏制俄羅斯向南擴張的重要力量,扼守黑海出海口。)

但土耳其在西方和伊斯蘭世界中糾結,被稱為「小雙頭鷹」;雖因戰略位置重要而加入了北約但被歐盟拒絕,不能加入歐洲一體化。

中東本土有四大力量爭奪中東的核心「新月沃地」;土耳其、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以色列。

另外美蘇力量在中東也深度介入。

從敘利亞內戰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幾股勢力利益糾纏不清,敵人和盟友都在變化。

敘利亞政府(蘇聯,伊朗支持),敘利亞叛軍(美國跟西方支持),庫德勢力(美國支持)

以色列及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也深深介入。

最近,美國撤出敘利亞之後,土耳其便五路入侵敘利亞打擊庫德勢力。

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主的稱號是「蘇丹」,而不是突厥語的「可汗」。

a,「蘇丹」最初是阿拉伯語中的抽象名字「力量」、「治權」、「裁決權」,後來變為權力、統治。最後,它變為對一個特殊統治者的稱號。

被蘇丹統治的地方,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

「蘇丹」制度是伊斯蘭教國家特有的稱謂。

(奧斯曼帝國蘇丹。)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制度開始於1299年,並於1922年土耳其革命中被廢除。

奧斯曼帝國蘇丹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大權於一身,自稱「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對臣民擁有無限的權力。

(奧斯曼帝國最美的皇后許蕾姆;從女奴到皇后。)

b,「可汗」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後流傳到中亞、西亞的突厥系國家。

相關焦點

  • 亞洲三個古帝國之一:奧斯曼帝國已經成為了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共和國:前身是西亞的千年大帝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伊朗、越南都是由古代帝國形成的共和國,也是亞洲三個傳承500年以上的帝國。在三個國家當中,土耳其的面積大於越南,但是小於伊朗,人口與伊朗相當,小於越南。土耳其的帝國歷史非常簡單,源於奧斯曼帝國,這是一個傳承了600多年的帝國,並沒有沒有經歷過改朝換代,直到一戰之後,改為土耳其共和國。
  • 突厥人建立的奧斯曼土耳其和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有什麼關係嗎?
    在一位叫做「奧斯曼」的酋長(或者說可汗)成為這部分突厥人的首領後局勢發生了巨變。奧斯曼手握「勝利之劍」,頭戴「聖戰者」桂冠開始了拓土開疆的戰爭,一舉開創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六百年的基業。得到壯大的奧斯曼開始將目光望向了當時歐洲的霸主拜佔庭帝國。
  • 土耳其再槓西方?埃爾多安豪賭背後,難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輝煌
    希臘很憤怒,土耳其也很憋屈,土耳其近海島嶼都是希臘領土,其中牽涉到太多的歷史恩怨。埃爾多安的強勢背後,既有土耳其人回望歷史的不甘,亦有埃爾多安夢想重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輝煌的雄心。1918年,奧斯曼與協約國籤署《色佛爾協議》,可是希臘卻趁人不備繼續侵蝕土耳其領土,欲打造以伊斯坦堡為首都,以雅典為經濟中心的拜佔庭帝國模式。奧斯曼瀕臨崩潰,幸得民族英雄凱末爾力挽狂瀾率軍奮力抗爭,而希臘國王亞歷山大又因被猴咬傷患敗血病而亡,由此希臘前功盡棄所得領土盡失,凱末爾保住了安納託利亞半島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怎麼縮減成現在這樣的?
    導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誕生於公元1299年,滅亡於公元1922年。這個帝國最開始只是那託利亞高原上的一個西亞小國,但是後來這個國家卻發展成為橫跨三大洲的大帝國,並且對當時的東西方文明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政權之一,這個帝國本身就是一個「神話」,它與亞洲的大明帝國同時崛起 最終卻與大清帝國同時終結。
  • 帝國時代3決定版奧斯曼土耳其優勢什麼 奧斯曼土耳其戰術分析介紹
    帝國時代3決定版奧斯曼土耳其優勢什麼?劣勢是什麼?又有什麼戰術?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這些都是比較疑惑的點,那麼針對於帝國時代3決定版中奧斯曼土耳其的具體情況戰術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詳細介紹!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如何崛起
    公元1092年塞爾柱帝國疆域圖片:wikipedia而後塞爾柱帝國內憂外患,相繼被基督教世界、西遼契丹人擊敗分裂,最後花剌子模在1194年滅亡其帝國。塞爾柱帝國四分五裂,其中旁支羅姆蘇丹國繼承大部分領土,1243年蒙古人入侵羅姆蘇丹國後分裂36個諸侯國。這個混亂時期奧斯曼領導奧斯曼人建立公國。
  • 土耳其人為何有大國心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確給了他們輝煌過去
    其實這還要從土耳其的歷史說起,歷史上的土耳其曾經非常強大。那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人有一種大國心理和驕傲,也就並不為奇了。 他年僅20歲的兒子奧爾汗繼位,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公國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 奧爾汗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在1326年到1337年,大約10年的時間之內,奧爾汗攻陷了拜佔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所有疆土。
  •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日是什麼時候?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日時間、由來...
    土耳其共和國,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土耳其法定的節假日其實並沒有中國多,這也是很有意思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日的時間、由來、特色活動。
  • 匈牙利用150年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卻淪為哈布斯堡的附庸
    經過了數年的混亂局面,1556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將伊莎貝拉和亞諾什二世送回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不甘心就此罷手的斐迪南一世雖不是純正的匈牙利血統,卻繼承了匈牙利人不安分的傳統,再度挑起對匈牙利東部的戰爭,最後毫無懸念地又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敗。1566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反而佔領了久拉城以及蒂薩河以東原屬哈布斯堡家族的大片領土。
  •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多強大
    文/寂寞的紅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又稱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奧斯曼帝國起源於11世紀的中亞,本是突厥的一個小部落。13世紀初,奧斯曼部落遷到了小亞細亞,在當地定居下來。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突厥一登上歷史舞臺就以狂飆突進的騎兵深刻地改變著世界歷史的進程。六世紀建立的突厥汗國稱雄一時,控制了東起興安嶺,西達裏海的廣大地區。後來分裂為東、西兩部,先後為唐帝國所滅,一部分開始西遷。
  • 奠定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帝國的一戰: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前後擁有著巴比倫、古埃及、拜佔庭、古希臘、基督教、阿拉伯和奧斯曼等眾多文明遺產。今天便要來講述一下這裡的文明遺產之一:奧斯曼的興盛與衰落。在奧斯曼家族統治土耳其的624年裡,大致分可以分為兩個時代:前3個世紀可以視為奧斯曼土耳其的光榮時代,也是奧斯曼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發揮到極致的時代。
  • 晚清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哪個更弱?我們沒有勇氣
    所以,阿拉伯帝國(632-1258)、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一直面對的是歐洲勢力南下。在早之前則是波斯第二帝國(221-654)等更古老的西亞帝國。具體到奧斯曼帝國,其主要競爭對手就先後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沙俄、奧匈等國。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他將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並且成功地鞏固了帝國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的統治,使其可以在帝國的版圖內留存長達五個世紀。同時,作為一位富有遠見和政治敏銳性的統治者,他頗具政治家風範,為帝國的未來構建了宏大的政府架構。
  • 昝濤︱土耳其革命史三題:國際法、領袖與帝國
    從當下的視角看,土耳其的國際名片可能是埃爾多安,但歷史地看,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及其遺產對土耳其共和國(乃至在世界範圍)都有重大影響。了解和研究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和凱末爾主義無論怎樣都是無法被輕易「打發掉」的。越是早期從事土耳其共和國歷史研究的人,對凱末爾的情結可能就越重。這可能類似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者對毛主席的那種感覺。
  • 奧斯曼帝國解體後,帝國絕大多數官員轉而效忠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共和國與奧斯曼帝國的斷裂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上,但是其社會秩序基本沒有變化,因此政治精英集團的構成具有顯著的延續性。從1920年到1946年,官僚精英(包括文官和軍官)佔到了大國會議會議員的一半。一方面,政府中的文官大多來自於奧斯曼帝國的官僚機構和社會上層。凱末爾政府只是清洗了一批與素丹政府關係密切的高級官員。
  • 蘇萊曼大帝時代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輝煌頂峰與衰亡
    13 世紀末,一支突厥部落的首領奧斯曼在小亞細亞建國,這個國家因他而得名為奧斯曼土耳其。這是一個軍事封建國家,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國家首領稱為蘇丹,集政教大權於一身。奧斯曼土耳其建國後就開始向外擴張。先佔領小亞細亞,又逐漸深入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威脅到已經衰微的拜佔廷帝國。1362 年,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阿德裡亞堡,不久就遷都於此。
  • 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分裂成多少國家,就知道該國當年有多厲害了
    說起奧斯曼土耳其,我們在歷史上學習到這個國家說真的不多。無非就是下面這幾件事。第一件事就是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第二件事就是出了個默罕默德阿里,重振了埃及。第三件事就是克裡米亞戰爭的時候,這個國家有參與。這基本上是我們對這個國家的全部了解了。
  •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14年,奧斯曼帝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奧匈帝國等結成同盟。但在協約國軍隊的進攻及阿拉伯人的起義下,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土逐漸被侵佔,最後被迫停戰。協約國在停戰條約籤訂後,便開始佔領奧斯曼的領土,包括首都伊斯坦堡以及小亞細亞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如伊茲米爾、阿達納、薩姆松等。
  • 奧斯曼土耳其最後的輝煌,一舉擊潰50萬英法聯軍,土耳其國父揚名
    達達尼爾海峽的地理位置十分險要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成功地將奧斯曼土耳其捲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同盟國和協約國深陷於塹壕戰之中,雙方陷入的長久的相互對峙中。在遠程重炮和重機槍的屠戮下,雙方都沒有快速結束戰爭的能力,只是徒勞地消耗自己士兵的性命而已。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協約國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集中重兵在達達尼爾海峽登陸,直接給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施加壓力,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能夠放棄同盟國陣營而轉投協約國陣營。這樣協約國方面不僅能夠多一個盟友,還能夠和當時的沙俄建立一道陸上交通線,合圍同盟國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