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蕭伯納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帝國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帝國甘心自己的滅亡,總希望在灰燼中重生,再度強盛。
總有人企圖恢復祖先的榮光,充滿著野望;但人類無法預知未來,因此也很難預知這種野望將給充滿野望的人和周圍的鄰國帶來什麼?
(土耳其共和國和奧斯曼帝國領土對比。)
一,土耳其共和國國土面積約78.36萬平方公裡。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領土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1683年。)
奧斯曼帝國崩潰後,土耳其人控制的面積縮水了85%
二,奧斯曼帝國在15至19世紀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盟主,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
前三百年將歐洲列強打的丟盔卸甲,碾壓歐洲;後三百年,成為「西亞病夫」,屢遭歐洲列強蹂躪,甚至在一戰後差點被以英法為主的「協約國」連本土都瓜分。
三,土耳其共和國1952年成為北約成員,土耳其軍隊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僅次於美國軍隊,有五個分支超過一百萬的軍警人員的綜合實力。土耳其被認為是中東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土耳其是遏制俄羅斯向南擴張的重要力量,扼守黑海出海口。)
但土耳其在西方和伊斯蘭世界中糾結,被稱為「小雙頭鷹」;雖因戰略位置重要而加入了北約但被歐盟拒絕,不能加入歐洲一體化。
中東本土有四大力量爭奪中東的核心「新月沃地」;土耳其、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以色列。
另外美蘇力量在中東也深度介入。
從敘利亞內戰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幾股勢力利益糾纏不清,敵人和盟友都在變化。
敘利亞政府(蘇聯,伊朗支持),敘利亞叛軍(美國跟西方支持),庫德勢力(美國支持)
以色列及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也深深介入。
最近,美國撤出敘利亞之後,土耳其便五路入侵敘利亞打擊庫德勢力。
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主的稱號是「蘇丹」,而不是突厥語的「可汗」。
a,「蘇丹」最初是阿拉伯語中的抽象名字「力量」、「治權」、「裁決權」,後來變為權力、統治。最後,它變為對一個特殊統治者的稱號。
被蘇丹統治的地方,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
「蘇丹」制度是伊斯蘭教國家特有的稱謂。
(奧斯曼帝國蘇丹。)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制度開始於1299年,並於1922年土耳其革命中被廢除。
奧斯曼帝國蘇丹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大權於一身,自稱「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對臣民擁有無限的權力。
(奧斯曼帝國最美的皇后許蕾姆;從女奴到皇后。)
b,「可汗」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後流傳到中亞、西亞的突厥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