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之前,小編在這裡還是要說明一下,原計劃突厥篇分上下兩部分,現在看來還得增加一個部分才能將突厥人的故事講完,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突厥篇中」。
在「天可汗」的壓迫下,少數西突厥人不願意被大唐帝國統治,又無力撼動大唐帝國,只能選擇逃離「天可汗」的控制範圍,他們的選擇與白匈奴人類似,一部分向西遷移,一部分人向南進軍,今天小編主要介紹的是向西遷移的突厥人,向南進軍的突厥人的故事留待「突厥篇下」中詳細介紹。
眾所周知現在的土耳其人總是說自己是彪悍的突厥人後裔,土耳其是突厥人建立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約在公元11世紀開始,一支西突厥人馬進入了小亞細亞半島,這裡相對於貧瘠乾燥的中亞和中東來說簡直就是世外桃源,這裡富饒又遼闊,經過長途跋涉的突厥人決定這這裡定居。開始的時候他們初來乍到只能暫時依附於當地的塞爾柱人,狡猾的塞爾柱人讓他們居住在與拜佔庭帝國交界的區域,想讓突厥人作為抵禦拜佔庭的炮灰。
可是彪悍善戰又富有謀略的突厥人又豈是那麼容易被別人奴役利用的呢!在一位叫做「奧斯曼」的酋長(或者說可汗)成為這部分突厥人的首領後局勢發生了巨變。奧斯曼手握「勝利之劍」,頭戴「聖戰者」桂冠開始了拓土開疆的戰爭,一舉開創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六百年的基業。
奧斯曼自封「蘇丹」後首先對塞爾柱人開刀,突厥人輕而易舉的就徵服了塞爾柱人,獨佔了小亞細亞,之後一些在四處遊蕩的突厥人後裔慢慢的聚集在奧斯曼蘇丹身邊,這些突厥人都自稱為「奧斯曼人」。得到壯大的奧斯曼開始將目光望向了當時歐洲的霸主拜佔庭帝國。
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之後,雙方都沒有獲得太大的優勢,這個時候偉大的突厥人奧斯曼蘇丹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在他死後,他建立的國家以他的名字作為國名:「奧斯曼帝國」,都城暫時設在布魯薩城,這些奧斯曼蘇丹周圍的突厥人也被稱作「奧斯曼土耳其人」。
公元1340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徹底將小亞細亞的拜佔庭帝國勢力消滅殆盡後,開始打起來拜佔庭聖城君士坦丁堡的主意,之前的匈奴人,柔然人都未曾佔領過這座歷史名城,這一次突厥人能不能完成這個壯舉呢?在經過百年的準備,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終於在默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攻佔了這個已經衰落了的拜佔庭帝國的首都,在歐亞非地區存在了千年的拜佔庭帝國也隨之滅亡。「伊斯坦堡」是這座城市現在的名字,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使用的。
伊斯坦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他們又先後徵服了敘利亞、埃及、匈牙利、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疆土橫跨亞非歐三洲,人口達到500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奧斯曼帝國地處東西方交流的中心位置,但是他們的蘇丹卻極度仇視東西交流,下令封鎖絲綢之路,陸路上的各種貿易交流為之中斷,但是卻促成了西歐各國開始尋找海路通往東方,開始了大航海時代,也讓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奧斯曼帝國在經歷了巔峰之後也不能避免的走上了慢慢衰落的道路,到公元20世紀初期,原來被奧斯曼帝國佔領的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都紛紛獨立脫離帝國統治,奧斯曼帝國也已經離滅亡只差一步之遙了,國力羸弱,被歐洲列強稱為「歐洲病夫」。終於在1922年凱末爾廢除蘇丹制度,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六百多年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其實現在的土耳其人並不完全是突厥人的後裔,他們應該是突厥人和小亞細亞當地的希臘人或者波斯人、亞美尼亞人長期融合出來的一個新的民族吧。但是土耳其這個國名從字面上來解釋的含義就是「突厥」,這也反映了土耳其這個國家和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突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大致介紹完了突厥人西徵的歷史,下一篇小編將介紹一下突厥人向南徵服阿富汗和印度的歷史故事,各位不要錯過哦!
另敬請期待下一篇《中國歷代少數民族西徵史之-突厥篇下》
本文參考高洪雷編寫的《另一半中國史》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