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發展一年間,四川曬出「六新」成績單

2020-12-10 新華網四川站

  成都融創文旅城室內滑雪場。 (成都融創文旅城供圖)

  又到一年金秋9月,當稻田孕育出黃燦燦的稻穗,四川文旅也迎來了豐收時節。

  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在樂山市隆重召開。

  3場文旅盛會同時舉行,數千名嘉賓雲集,熱議四川文旅新氣象、新成果;上百個文旅項目籤約落地,為四川文旅邁向更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掀開四川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的新篇章。

  會場外,四川文化和旅遊主題展、國際旅遊雲展等一系列展覽、賽事也熱鬧非凡,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捷克等5個國家和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省內21個市州的展商在雲端和線下會面,共同觸摸四川文旅發展的新脈絡,共同探尋四川文旅發展的新機遇。

  過去的一年,對四川文旅發展極不尋常。這一年,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大抓文化旅遊發展的攻堅之年;這一年,是四川文旅站上新起點,開啟新徵程,加速向文化強省旅遊強省大步邁進的一年。

  這一年,全省636個文旅重點項目籤約落地,12類文旅消費新場景不斷湧現,八大文旅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刷新,295.57萬處文旅資源得到認定,藝術創作、文旅產業等6個方面成果豐碩,兩批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特色小鎮、優秀龍頭企業獲得授牌……

  走進大會主題展,透視一年多來四川文旅融合發展,「六新」成績單引人注目。

  川旅

  1 文旅產業新項目

  貫徹落實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四川文旅堅持項目化推進。2019年,全省共確定636個文旅重點項目,在建文旅項目完成投資2876億元,同比增長106%。今年1至8月,全省在建文旅項目完成投資591億元,投資完成率54%,形成以項目為支撐、大抓文旅產業的新局面。

  項目多 分量足

  2019年至今年8月,全省21個市州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達122個,續建項目269個,計劃投資12444億元。目前已有25個完工。

  可愛的大熊貓。 (雅安碧峰峽景區供圖)

  重大項目備受關注,包括三星堆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示範區,涵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景點的長徵主題國家文化公園,以及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等紛紛上馬,目前已完成數十億元投資。圍繞大九寨、大熊貓、大峨眉等「十大」知名文旅精品推進的在建項目已多達52個,完成投資達425億元。

  眾多優質項目中,全省30個文旅重點項目尤其引人注目。

  9月19日,成都融創文旅城正式開園,當即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熱捧。這裡擁有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即使在酷暑的夏季,遊客也能體驗清涼的冰雪運動。在成都市崇州市,正在建設的三郎國際旅遊度假區是全國首家山地沉浸式動物園。在自貢,享譽世界的自貢彩燈搭上文旅快車,融文化創意設計、彩燈製作、彩燈會展、彩燈主題公園、紅色旅遊等於一體的彩燈全產業鏈基地和大型國際文化藝術旅遊綜合項目——中華彩燈大世界驚豔中外遊客。

  分布廣 看點多

  省級文旅重點在建項目分布廣泛,涵蓋全省五大經濟區、遍布21個市州。

  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馬當先。成都有45個億元以上項目,2018年開工建設的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覆蓋成都市5個區,將重點打造高品質生活消費場景。在德陽,依託綿竹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地的年文化特色小鎮項目將於2021年竣工。在綿陽,以4A級景區為標準打造的集非遺產業體驗、梁時民美術館、漢風演繹等業態的特色古鎮——潼川古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將在今年春節迎來第一批遊客。在眉山,以三蘇博物館、三蘇紀念館等為核心的國家文旅融合示範基地——三蘇文化旅遊產業園也進入收尾階段。

  川南經濟區也勁頭十足。在自貢,大型高科技現代產業園——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彩燈特色小鎮、釜溪河鹽業歷史文化長廊建設改造項目等多個大型標誌性項目加快推進,自貢「鹽龍燈食」4張名片被進一步擦亮。在瀘州,中國酒城·長江生態旅遊帶項目投資將超百億元,擬打造為首個大型國家5A級長江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引領中國城市生態文明高質量綠色發展新模式。

  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後起之秀不斷湧現。

  在廣安,華鎣山石林景區提檔升級,劍指5A級旅遊景區。在攀枝花,以三線文化為核心,結合電站庫區水利工程打造的「渡口記憶」三線文化精品示範項目落地。在川西高原,獨特的風光吸引著眾多客商,九寨魯能勝地度假區、孟屯河谷景區等項目紛紛落地,加快推進。

  九寨溝火花海景點。 (九寨溝景區管理局供圖)

  2 文旅消費新場景

  在四川,以文化創意為手段,融合消費設施和文化價值,滿足遊客新體驗需求,拓展深度消費,創新構建形成的一系列體驗場景、傳播載體和消費平臺也加速湧現,數字文旅、夜間文旅、音樂節會等12類文旅消費新場景,正在成為四川消費升級新的增長點。

  數字文旅新場景

  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託數位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增加表現力、震撼性和體驗感的數字文旅新場景,在四川並不陌生。依託電競遊戲開展的對抗性體育項目——成都騰訊天美工作室推出的《王者榮耀》電競職業聯賽已成為全國頂級職業賽事。利用數字媒體對動漫進行視覺藝術創作活動——四川本土團隊創作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國產動漫的頂峰之作,以50億元的票房位列中國電影總票房榜第二。

  夜間文旅新場景

  圍繞市民和遊客夜間休閒需求,挖掘文旅設施服務潛能,提供夜遊新產品的文旅消費新時空,是推動城市夜間經濟與文旅融合的催化劑。樂山「夜遊三江」是成功的典範,依託佛禪文化、特色美食等獨特資源,打造三江六岸夜間文旅景觀帶,24公裡長的夜遊景觀成為全省已開放夜景項目中線路最長的項目。

  音樂節會新場景

  當音樂節會遇上風土民俗或自然風光,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四川積極打造的「四季音樂季」,讓遊客春季賞「佛光花海」、夏季聽「紅原雅克」、秋季品「康定情歌」、冬季享「溼地陽光」,「四季音樂季」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在全國不斷增強。

  工業遺址活化利用新場景

  對老舊廠房、倉儲用房等工業遺址進行創意化改造,挖掘歷史文脈、人文情懷、建築美學等內涵,形成歷史街巷、藝術街區、文創園區等新型城市文化空間,正在讓不少地方的「遺址」煥發出新的活力。成都「東郊記憶」利用老舊廠房改建成現代文旅產業園區,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多種業態,打造成為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國家4A級景區、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

  旅遊演藝新場景

  在景區實現遊客交互體驗、觀演互動的主題演藝活動,正在成為四川旅遊景區的新標配。

  由中國著名導演王潮歌創作並執導,國內首個將劇場與周邊原生態村落有機融合的全新行進式觀演新場景劇目——《只有峨眉山》在峨眉山實景演繹。利用世界語境拓展成都本土戲劇的藝術觀念,浸沒式戲劇《成都偷心》為來自各地的觀眾帶來與世界零時差、零距離的新潮觀劇體驗和審美啟迪。

  《只有峨眉山》演出現場。(峨眉山市文體旅局供圖)

  鄉村民宿新場景

  利用鄉村特色資源創意設計的特色住宿及配套服務設施,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生態、人文風情、生產生活的獨特空間,四川的鄉村民宿正逐步向高端化、個性化發展,成為休閒度假「新網紅」。

  彭州「龍門山·柒村」民宿產業園,建設四個民宿聚落、兩大主題公園、六大生態公園、四個度假組團,實現從生態富集地到消費目的地的發展轉變。理縣「浮雲牧場」,一個半高山體驗型、民族特色的野奢型民宿酒店,受到全網熱捧,一房難求。

  康養體育新場景

  以健康為目的,為遊客提供療養服務、中醫養生、運動休閒、體育賽事等旅遊新服務的康養體育新場景在攀西等地開花結果。攀枝花國際陽光康養旅遊項目,通過舉辦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大力推進「運動+康養」,打造「冬日暖陽、夏季清涼」康養體育品牌。甘孜「貢嘎100」項目,帶動景區、線路、節慶與徒步穿越、登山攀巖等特色項目相結合,形成文體旅深度融合的消費新場景。

  文博旅遊新場景

  以博物館、考古遺址等為載體,與創意設計、展示展覽、研學旅行等相互交集,充分展示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新興旅遊方式——文博旅遊加速興起。

  三星堆遺址,以其文物、建築、陳列、園林四大特色,利用世界級的文博資源,通過品牌授權、文創商品開發,探索一條讓文物「活」起來的新途徑。安仁博物館小鎮,依託中西合璧的老公館27座、現代博物館36座等獨特資源,培育集藏品展示、研學旅行等於一體的「博物館+」新業態,被譽為「中國博物館小鎮」。

  水電旅遊新場景

  依託水電資源開發建設形成的水電科普、庫區觀光、生態休閒為一體的新場景,正在成為不少遊客來四川「打卡」的新選擇。

  石棉田灣河山地溫泉度假區依託田灣河梯級水電站,整合自然觀光、山地運動、溫泉文化體驗等資源,打造全國水電科普教育基地。攀枝花二灘水電站景區,擁有世界第三、中國第一高的雙曲拱壩,電站建成後形成二灘湖、歐方營地、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等知名景點。

  冰雪溫泉新場景

  賞雪、滑雪、戲雪、攀冰、泡溫泉,冰雪旅遊已經成為四川旅遊的新時尚。

  西嶺雪山-花水灣度假區,擁有我國南方規模最大、設施一流的滑雪場,集休閒觀光、康療度假、探險娛樂於一體的溫泉旅遊區。茂縣九鼎山太子嶺滑雪場,入選攜程「2019年南方十五大人氣雪場」,中國南方雪道最長的滑雪場,每日可接待滑雪者5000人次。

  生態旅遊新場景

  以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系統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為核心吸引物,開展生態觀光、科普科考、研學教育的新興旅遊方式,正成為四川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青川唐家河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依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打造具有科考科普、野營、觀光、漂流等功能的生態旅遊目的地。碧峰峽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依託大熊貓科普教育基地和觀賞地、全國第一家生態型野生動物園,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目的地。

  研學旅行新場景

  「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旅遊和讀書相結合,構建素質教育新內容、新方式和旅遊新業態,善於創新的四川人也走在前列。

  綿陽「兩彈一星」紅色旅遊研學營地,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創新推出話劇《國魂》等文旅融合產品,打造紅色旅遊和研學旅行目的地。峨眉雪芽有機茶研學基地,依託峨眉山景區生態茶園,打造集茶生產參觀、採茶體驗、禪意空間品茗於一體的研學基地。

 

  樂山天坑。 (樂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供圖)

  3 文旅發展新模式

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天府旅遊名縣評選,四川充分調動縣級黨委、政府大抓文旅經濟的積極性,打造縣域旅遊品牌,帶動縣域經濟創新發展。

  2019年,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接待遊客3.83億人次,佔全省50.7%;實現旅遊收入4811.6億元,佔全省41.5%。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3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認為,評選天府旅遊名縣,開創了文旅經濟發展的「四川模式」。

  龍頭企業引領模式

  以滿足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要求,對文旅產業的各種內外要素進行創新整合、文旅融合、資源整合,四川已探索形成了高效和具有獨特競爭力的文旅高質量發展模式,推出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名縣推進、企業引領、區域聯動、品牌帶動、文旅跨界、園區支撐、金融助力、人才驅動等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八大新模式,為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天府旅遊名縣推進模式

  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條中的骨幹支撐優勢,帶動關聯企業共同發展,提升區域和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不少成果已在四川湧現。

  保利集團在川投資建設保利公園198、石象湖等多個重大文旅項目,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元。

  華僑城集團在川投資安仁博物館小鎮、中華彩燈大世界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累計投資已超過2000億元。

  融創中國在川投資多個文旅綜合體項目,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成都融創文旅城項目已建成運營。

  區域協同聯動模式

  整體規劃、優勢互補、協同聯動,四川已形成政策引領、資源共享、產業集聚、市場一體等協同發展新格局。

  川渝兩地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具有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重要文化旅遊目的地。甘孜、阿壩、涼山等市州發展通道經濟、推動文化傳承保護和產業聚集發展,一條聯通藏羌彝文化的文化旅遊走廊正在成型。

  核心品牌帶動模式

  四川文化旅遊資源獨具魅力,素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文宗自古出西蜀」的美譽。堅持高水平規劃,突出創新發展,強化區域合作,展示文化魅力,四川以市州、縣(市、區)為責任主體,依託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品牌,強化資源開發和市場開拓,發揮引領性效應,「大九寨」「大峨眉」「大熊貓」等十大文旅品牌聯盟相繼成立。

  文旅跨界融合模式

  近年來,四川創新推動「文旅+」「+文旅」,促進文旅產業與三次產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實現價值鏈延伸,一系列跨界發展的多棲「藝人」明星項目橫空出世。瀘州老窖文化園區,積極拓展傳統工業旅遊思路,打造酒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綿陽大美羌城——泛美航空科技城,依託通航資源優勢,打造文創、康養、度假等八大產業功能區,延伸航空全產業鏈。

  產業園區支撐模式

  將資源要素向文旅產業園區(基地)平臺集聚,培育新興產業,推動文旅產業聚集發展,產業園區支撐模式在四川日漸成熟。成都文旅產業功能區,以天府文創城等15個產業功能區為抓手,錯位協同發展,打造文旅(運動)產業生態圈。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以彩燈等特色文化出口為主,打造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先行區。

  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 (華僑城供圖)

  金融創新助力模式

  建立政銀企常態化合作機制,每季度召開全省金融服務與文旅企業懇談對接會,創新採取文旅支行、債券基金、PPP項目等舉措服務文旅產業發展。積極抓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窗口期」,今年5月以來,全省文旅領域累計發行專項債券達54億元。

  領軍人才驅動模式

  推動四川文旅高質量發展,領軍人才發揮頭雁效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推動藏羌織繡與愛馬仕、歐萊雅、星巴克、植村秀等國際品牌跨界合作,實現從為國際大牌代工到藝術授權的成功轉變。鄉村文旅能人格絨卓姆擁有400多萬粉絲,通過手機分享家鄉稻城縣貢色村的生活和物產,成為全國聞名的鄉村文旅致富帶頭人。

  4 文旅資源新發現

  四川是個好地方,山水秀麗、民風淳樸、文化多彩,要充分綻放四川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

  推動文旅資源新發現,四川在行動。2019年初四川啟動覆蓋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的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省市縣三級聯動,4.8萬人專業隊伍,1.5億元資金……目前,全省文旅資源普查接近尾聲,共普查出文化資源271.02萬處、旅遊資源24.55萬處,文旅資源總量達到295.57萬處。其中,具備創建5A級景區潛力的資源1688處,具備創建4A級景區潛力的資源5566處。

  這次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中,四川也創造了眾多第一:紅軍石刻標語數量全國第一;世界遺產種類、世界自然遺產數量全國第一;高山極高山旅遊資源世界第一;地表鈣華景觀世界第一;地震災變遺蹟及治理工程世界第一;竹類資源面積全國第一;石窟群數量全國第一;漢闕數量全國第一;石刻大佛數量全國第一……

  5 文旅事業新成果

  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召開後,21個市州、81個縣(市、區)先後召開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對文旅融合發展進行謀劃和部署。一年多來,全省上下大抓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藝術創作、文化遺產、文旅產業、公共服務、交流推廣、市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藝術創作成果豐碩。

  川劇《草鞋縣令》入選2020年度國家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表演唱《亮花鞋》榮獲第十八屆「群星獎」音樂類大獎,舞蹈《永遠的諾蘇》榮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獎。

  川劇《草鞋縣令》。(草鞋縣令劇組供圖)

  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再上新臺階。四川32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總數名列全國第6;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功舉辦。

  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第五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六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在樂山舉辦;文旅領域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8隻,發行規模96.57億元,發行數量和規模居全國前列;舉辦各類音樂節共26個,居全國第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音樂類國際會議——第八屆音樂之都城市大會首次來到中國並在川舉辦;中國音樂金鐘獎(國家級音樂大獎)首次在川舉辦。

  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四川彩車「逐夢興川」榮獲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地方彩車「創新獎」;「百舟競渡迎端午」「千龍千獅鬧新春」「萬人賞月誦中秋」重大群眾文化活動遍布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四項改革任務(標準化、總分館制、服務中心、法人治理)基本完成;四川大劇院建成向觀眾開放;「智遊天府」文化旅遊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交流推廣不斷深化。

  2019「一帶一路」四川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川舉辦;「熊貓家園·美麗四川」境外營銷活動舉辦9次;全球「大熊貓文化旅遊周」舉辦2場;面向全球發布「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旅遊宣傳口號和四川文旅形象LOGO;推出「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品牌,組建「三九大」聯盟;組建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特色小鎮、優秀文旅龍頭企業聯盟。

  文化和旅遊市場秩序更加規範。

  成立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綜合執法監督局,全省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基本建立。出臺《四川省旅遊服務質量提升計劃實施意見》等,構建「1+ N」市場管理機制;碧峰峽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天府青城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五星級飯店1家、金樹葉級綠色飯店14家,五星級旅遊民宿4家。

  6 旅遊名縣新成員

  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命名一批天府旅遊名縣,進一步把縣域經濟搞上去、讓全域旅遊旺起來。目前,各市州出臺了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政策和具體措施,140多個縣(市、區)作出了奮力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決定。「天府旅遊名縣」已經成為響亮的四川名片和網絡超級IP。

  同時,全省創建和命名了一批文旅特色小鎮和文旅產業優秀龍頭企業,極大培塑和壯大了四川文旅品牌,引領全省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百花競妍的文旅發展新局面。

  成都市青羊區、都江堰市、劍閣縣等成功創建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米易縣、北川縣成功創建成為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廣漢市、青川縣等30個縣(市、區)開足馬力,入選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

  大邑安仁古鎮。 (成都安仁華僑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大邑縣安仁鎮、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瀘州市合江縣堯壩鎮、古藺縣太平鎮等20個鄉鎮被評為第一批四川省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攀枝花市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廣元市蒼溪縣黃貓埡鎮等20個鄉鎮也緊隨其後,成為第二批四川省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繼2019年四川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等8家企業被評為第一批四川省文化旅遊產業優秀龍頭企業後,不久前,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被評為第二批文旅產業優秀龍頭企業。其中,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已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域上和美集團作為四川旅遊投資領軍企業、四川省優秀服務業企業,成功打造了《文成公主》《成都偷心》等旅遊演藝劇目。(川旅)

相關焦點

  • 綿陽文旅融合曬出成績單 這些方面最亮眼|譚鵬|綿陽|文旅|江油|施...
    一年過去了,綿陽文旅融合成績如何?11月6日,2020綿陽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召開,總結這份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來自不易的「亮眼成績單」。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後,市委、市政府及時部署開展文旅消費提振行動,從供需兩側發力,促進文旅消費回補、潛力釋放、恢復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迎難而上,認真落實,打贏了文旅領域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恢復振興攻堅戰。
  • 長寧:乘勢而上,跑出文旅融合發展加速度
    站上新起點,長寧從未停下腳步,一年來實施旅遊項目50個,完成投資88.6億元。數據顯示,長寧去年共接待遊客逾1201萬人次,增長超過22%;旅遊收入逾142億元,增長近15%。在去年長寧6.0級地震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考驗下,今年1—8月,長寧依然保持著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平穩。這一年來上揚的成績單背後,發生著怎樣值得欣喜的變化?
  • 看四川文旅融合新樣貌
    前兩批天府旅遊名縣的風土人情,化作一幅水彩漫畫長卷,在LED屏上徐徐滾動展開——這場展覽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六新」展,因為它分為文旅產業新項目、文旅消費新場景、文旅發展新模式、文旅資源新發現、文旅事業新成果、旅遊名縣新成員六大部分,逛完展也就一網打盡了天府旅遊名縣的「文旅融合成果單」。
  • ...激發融合發展新動能——全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
    11月24日,全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總結座談會舉行,15位市內外相關專家及區縣、網絡平臺和企業代表,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傳播理念更新、文創產品開發等,展開「頭腦風暴」梳理總結,激發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
  • 首屆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交出這份成績單
    四川在線記者 郭靜雯 楊藝茂2019年5月,「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在都江堰市正式成立。作為全省文旅發展的領頭羊,一年來,聯盟做了什麼?做成了什麼?10月25至26日,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大會暨提升建設推進會在眉山市洪雅縣舉行。會上,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都江堰市代表聯盟交出了一份成績單。
  • 「文旅融合:鹽文化與旅遊發展」學術研討會在自貢召開
    「文旅融合:鹽文化與旅遊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四川輕化工大學召開 通訊員祁建川/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實習記者華夏 記者曾江 通訊員石振峰 吳志浩)2019年11月16日,「文旅融合:鹽文化與旅遊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四川輕化工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聯合《鹽業史研究》編輯部、自貢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中國文物學會鹽業文物專業委員會、中國鹽業協會、北京中鹽鹽文化傳播中心
  • 巴南「雙曬」引千萬網友關注 展老巴縣文旅融合新形象
    熊光遠攝人民網重慶8月6日電 8月3日晚,重慶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之巴南專場精彩亮相。巴南區區長何友生帶領廣大網友「雲」上領略巴地古韻、玩轉巴山南風、品味巴人匠心,吸引了1800多萬網友觀看。
  • 高質量發展的四川文旅「硬核」何在?文旅融「核」
    原標題:文旅融「核」「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詩聖杜甫的描述,如今開窗可及。隨著空氣品質改善,極目起點已東移到龍泉山脈。9月10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公眾號發布拍攝雪山的數個最佳點位,吸引更多遊客登高遠眺。「三星堆會新發掘出什麼樣的寶貝,令人期待。」北京青年小安在驢媽媽旅遊網上留言。
  • 高質量發展的四川文旅「硬核」何在——文旅融「核」
    「三星堆會新發掘出什麼樣的寶貝,令人期待。」北京青年小安在驢媽媽旅遊網上留言。數日前,在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古蜀文明考古宣布重啟,文旅界高度關注,遊客頓生嚮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詩仙李白在《蜀道難》中曾感慨這謎一般的古蜀文明。
  • 一年看變化|震後迅速恢復 去年接待千萬遊客 長寧交出亮眼成績單
    四川在線記者 郭靜雯「6.0級地震後,長寧旅遊市場全面恢復,2019年接待中外遊客1201.78萬人次、旅遊收入142.10億元,分別增長22.16%和14.78%。全縣實施文旅項目50個、完成投資88.6億元。」9月8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長寧,新聞發布會上,長寧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文旅融合發展 四川向浙江學什麼- 四川省人民政府
    今年,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提出,要創新規劃引領、市場運作、要素保障、開放帶動、競爭激勵、富民共享等機制,形成文旅融合發展的強大動力。浙江文化旅遊經濟發達,創造出了很多全國矚目的發展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四川文旅融合發展,該向浙江學什麼?調研團帶著思考與問題,「取經」東部文旅發展中的先進理念、先進模式、先進經驗。
  • 四川小金:《斯古拉》「演」出嘉絨文旅融合「新名片」
    中國報導訊(易青海 唐敏)近日,由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容中爾甲演藝中心編排的大型歌舞劇——《斯古拉》搬上舞臺,連日來在四姑娘山景區藝術中心進行公開演出,讓這部全景式展現嘉絨文化和歷史的大戲也成了小金縣「文旅融合」的一張新名片。
  • 文旅融合發展的「臨沂答卷」
    「十三五」期間,臨沂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充分利用文化歷史和生態環境資源,全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公共服務提升、產業轉型升級三個重點,不斷擴大「親情沂蒙」旅遊品牌影響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 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成員已達50個!新一年「行動指南」出爐了
    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 郭靜雯10月25日,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大會在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洪雅縣召開,會上,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2020-2021年度工作要點》,成為全省天府旅遊名縣合力「抱團」發展的新行動指南。截至目前,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發展聯盟已囊括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等50個縣(市、區)。
  • 文旅融合構建繪就轉型發展新畫卷
    文旅融合繪就轉型發展新畫卷 ——平頂山衛東區打造文旅基地促「六穩六保」側記 河南修武王屯鄉東黃村的小麥超高產攻關示範點,人群爆發出一陣歡呼——新品種「中麥578」高產示範方實打驗收報告出爐,平均畝產841.5公斤,冬小麥單產再創新高……【詳細】
  • 四川文旅發展大會:行業大咖共話四川文旅發展
    【解說】4月29日,四川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大會為四川文化和旅遊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頒發了「金熊貓」獎。  近年來,四川文化旅遊行業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為推動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會議當天,獲獎者也對如何進一步推進四川文旅融合發展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觀點。
  • 文旅融合風口下的行業發展新態勢
    2020年既是寒冷坎坷的一年,也是溫暖順遂的一年,文化和旅遊產業將呈現怎樣的趨勢呢?文旅行業消費端的火爆、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投資主體的資金湧入等因素,使文旅行業近幾年持續著高熱度和關注度,觀光休閒度假並行發展下的行業生態不斷被跨界、整合和更新,催生出新模式、新業態和新動向。
  • 山西文旅迎新發展、新融合、新格局
    特別是當前,山西在「兩轉」基礎上走上了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新徵途,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進一步打造山西文化和旅遊事業發展的新優勢、新動力、新形象等領域深度融合聚焦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文化旅遊戰略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推動山西全省文化旅遊資源全域整合、產業全域融合、要素全域配套、結構全域優化、社會全域參與,一批特色景區、旅遊綜合體、文旅小鎮引領全省文旅新業態。堅持規劃引領,立足世界眼光、國家名片、山西特色編制發布了《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每個板塊的主題定位、空間布局、業態分布、產品體系、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
  • 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 四川「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共同致力於把「大灌區」建設成為農耕文明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塑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品牌。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趙紅川宣布「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正式成立。02 二是統籌規劃,統一行動,共同描繪發展藍圖。在「大灌區」範圍內各級文旅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四川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通過資源調查,以水利文化、農耕文化為核心,編制完成了《大灌區文旅品牌建設方案》,規劃出了「一圈一帶兩區」的「大灌區」文化旅遊發展格局,確立了「水潤天府、詩畫田園」的文旅品牌定位,提出了「傳承水利文化、展示農耕文明、彰顯天府文化的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共同建設目標。
  • 「詩和遠方」的內江文旅融合之路
    2019年,是內江文旅融合發展元年。一年多來,內江在「項目+產品」「開放+品牌」「事業+產業」等關鍵之處巧妙落子,文旅融合開局之年成績斐然,一曲文旅融合發展的樂章,在甜城大地奏響……關鍵詞:項目+產品以文塑旅,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內江得到生動展現2000多年前,東漢置漢安縣,流淌出千年歷史,讓內江有了「漢安古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