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望梅止渴,其孫子創成語更為精妙!寓意更妙!

2020-12-21 一人一筆一天下

望梅止渴 (發音:wàng méi zhǐ kě )原指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該詞語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提起曹操,大多數人會不由自由的,為他貼上「奸詐」這一標籤。雖然真實歷史上的他,沒有演義中那般令人生厭,但他的真實面目,也的確與「奸詐」二字,脫不了干係。拋開其他不談,「望梅止渴」這一典故,相信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有一次他率軍出徵的時候,士兵都非常乾渴,卻一時找不到水源。為了安撫士兵,曹操謊稱前面不遠處,有一片梅林,並以此為動力,激勵士兵繼續前進,一直到找到水源。

少年時的曹操,熱血、天真,宦官子弟出身,卻像個黨錮清流一樣才一當官就痛陳時弊、搏擊豪強,在洛陽當北部尉居然直接就杖斃了違法夜行的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簡直有點東漢初年強項令董宣的味道)。年少時的他最大的夢想不過是為朝廷平定涼州動亂,以圖死後能在墓碑上刻下「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幾個字。這個心懷天下,吟誦著「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人,面對遲疑不進、各懷鬼胎的關東諸侯,是何等的大義凜然——「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關東聯軍討董最終不了了之,這幫人撤兵之後,不念國家大計,而只想著爭權奪利,各自割據。袁紹回河北後籌劃擁立幽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虞為帝,力邀曹操同建擁立北帝之功,曹操的回答卻是擲地有聲,彪炳千古——「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這則記載於《傅子》中的小故事,被總結為了「望梅止渴」這一成語,現在一般用來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來安慰自己。這是廣為人知的,不必過多贅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一個與「望梅止渴」,含義非常相近,且同樣流傳至今的成語,竟然出自曹操的孫子之口。這是怎麼回事呢?

曹操親率大軍遠徵烏丸,走到人困馬乏,軍士饑渴難耐,飲水也都喝光了。大家精神疲憊,不想再前進了。這個時候,曹操心生一計,他告訴軍士,說這條路他以前走過,在前面就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甜,很解渴。軍士喜出望外,紛紛振作精神,前進。雖然前面沒有梅林,但是大家還是一鼓作氣打敗了敵軍,這就是望梅止渴。

《三國志·盧毓傳》記載:「時舉中書郎,詔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意思是說,曹叡為帝期間,有一次需要選舉中書郎,曹叡便下詔說,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人,擔任這一職位,就看盧毓的了。為了讓盧毓辦好這件事,曹叡特意囑咐道,不要選名聲極大的人,虛名就像在地上畫餅,不能充飢。後人根據他的這一句話,總結出了一個成語,即「畫餅充飢」,現在一般用來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或欺騙別人。意思與「望梅止渴」相近。

那麼,因為這一成語,曹叡改進了曹魏的選拔人才制度,又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在漢朝,選拔人才主要靠舉孝廉等方法,但是天下大亂之時,人口流動極大,這一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舉」。到了曹丕時期,則在陳群的建議之下,開始了「九品中正制」,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怪象。而曹叡在對盧毓說出,選拔人才若只重虛名,便如同畫餅棄飢一言之後,盧毓又對選拔人才的方法與制度,提出了改進策略。

《三國志》記載:「毓對曰:『名不足以致異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隻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

意思是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或用來欺騙別人。

意思是說,盧毓認為,只憑藉名聲雖然選拔不到真正的奇才,卻可以選拔到一般的人才。畢竟那些有名聲的人,服從管理,素有善行,然後才得以揚名。因此他勸說曹叡,不要反感這一選拔制度。接著,他又提到,自己無法識別異才,只能憑名聲選拔官員,然後看他們任職之後,是否合格。並提到,古代讓官員自己述職,並憑藉他們的政績進行升降,現在這一考核制度早已被廢除,除了依靠名聲之外,沒有其他辦法,朝堂之中才會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曹叡聽了之後,下令重新制考核官員之法,於是曹魏選拔人才的制度,更加完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魏明帝曹叡,雖然做過很多不靠譜的事情,但作為一個帝王,他大體是合格的,畢竟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夠清楚的看到朝堂上的弊端,並及時做出調整。而他創下了「畫餅充飢」這一成語,比起其祖父曹操的「望梅止渴」,不但不遜色,反而寓意更妙,用法更廣。

相關焦點

  • 曹操中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麼哲學道理?
    曹操不但善於用兵,更善於攻心。在漫長的徵戰之路上,曹操不斷地鼓勵士兵的士氣。「望梅止渴」 的典故便出自於曹操之手,這與「畫餅充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人們在遇到艱難困境時,營造了良好的前景。曹操統率了10萬大軍去攻打張繡。
  • 曹操為何能解決將士的生理問題,這則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世說新語假譎》,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曹操。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魏武帝曹操率領軍隊行軍,錯過了有水源的地方,將士們全都非常口渴,曹操於是傳令說:「前方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樹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眾將士聽了這話,口裡都流出了涎水,趁這個機會得以到達有水源的地方。
  • 3曹操發明了一個成語,把去天堂說的很夢幻,如今成了老年人口頭禪
    他是曹操,曹操使用了一個全新的成語去代替死亡換了一種非常委婉的說法,很多的老人家都敢說都喜歡說。其實曹操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他發明了很多的成語叫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望梅止渴。 那是曹操為了激勵那些口渴的士兵,快點進入戰鬥的狀態,就說他在馬上看到前方的一片梅子林裡面看到了很多的梅子,只要到達了梅子林就可以吃到新鮮的梅子解渴了。這就是曹操創下的經典成語之一。
  • 該成語由曹操所創,廣泛招攬人才,其中一類諸葛亮不敢用
    該成語由曹操所創,急於招納人才,其中一類諸葛亮不敢用(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故事的主角是魏武帝曹操。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自古以來建國及中興的帝國,哪一個不是能夠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與他們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而其中的有些人甚至連閭巷都沒有出過,難道這只是帝王們僥倖碰到的嗎?不是,這是當政的人努力詢問的結果而已!
  • 此成語是劉備所創,曹操聽完點點頭,頭號猛將卻破口大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布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所牽涉的人物有三個,分別為劉備、曹操和呂布。曹操回答:「捆綁老虎不能不緊啊。」呂布求饒道:「明公你顧慮的不過是我呂布一人而已,如今我已經服輸了,您爭奪天下也就沒有什麼課擔憂的了。您率領步兵,再讓我呂布統率騎兵,二人聯手足以平定天下。」聽罷呂布之語,曹操面露猶豫之色。這時一旁的劉備開口說道:「難道明公忘記了呂布以前是怎麼對待丁原和董卓了嗎?」曹操點了點頭。
  • 談成語!
    而成語之所以能形成,必然有其方便可用的優點在,慣用語也不例外。比如我是一個口舌很笨拙的人,經常想表達什麼東西而表達不出來,但借用成語就很方便。前天去配眼鏡,就有了這樣一場對話:「這一排能看清楚嗎?」「輕而易舉。」「這一排呢?」
  • 一個成語一處景,伴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如果說在華夏文明中,在漢字語言中最為言簡意賅的形式就是成語了。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在5萬多條的成語中,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每一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甚至跟著成語可以遊遍中華大地,今天我們來跟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首先,我們從安徽開始。
  • 有太多成語需要了解其寓意,那就一點點來了解吧
    箭在弦上「箭在弦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事情已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或話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箭在弦上」常和「不得不發」連用。這則成語來源於《太平御覽》: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太祖愛其才不咎。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原在北方軍閥囊紹手下當書記官。囊紹野心很大,見曹操崛起,感到威脅很大,便把矛頭對準了他。
  • 探尋「望梅止渴」的典故:含山古蹟梅山石刻
    詩人安福書遨遊梅山亭走筆示僧子 梅山亭上黃梅熟  僧子出山報縣官 莫遣玄都成寂寞 劉郎去後一般看  明朝嘉靖乙亥年仲春穀旦」「曹操行師至此望梅止渴梅山,傳說曹操興兵伐吳,率部行走至此,因天氣炎熱,眾將士皆口渴難忍,曹操怕延誤行軍時間,忽生一計,指著前方梅山,大聲喊道,前面山上有片梅林,我們趕過去可以食梅止渴,眾將士頓覺口中酸水流浸,紛紛疾行上前。王安石曾賦詩道「將軍馬上設良謀,追至青山指梅樹」。明代在梅山上建有「止渴亭」(康熙版《含山縣誌》卷十七),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時重修。
  • 歸納小學語文有趣的成語!
    成語是孩子常見的固定短語。是長期使用,鍛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他它一般是4個字,也有3字或者5字等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就是5字成語。成語大多是4個字,這大概為了便於記憶。在小學階段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反問、設問等。在有的成語中就包含了修辭方法。今天給大家歸納總結一下。
  • 曹操借用一成語,表明對呂布的看法,呂布卻被蒙在鼓裡
    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廣陵太守。臨別,太祖執登手曰:「東方之事,便以相付。」令登陰合部眾以為內應。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呂布也怨恨當初袁術不肯接納自己,於是將已經走到半路的女兒追回,將韓胤帶上刑具押往許昌梟首示眾。陳珪想拍自己的兒子陳登前往許昌去見曹操,但遭到呂布的拒絕。
  • 此人首創一成語,用來勸諫曹操,卻不料結局異常悲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說的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荀彧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臣與董昭之間的一番談話。不過,令荀彧沒有想到的是,這是這個成語,導致了自己最終的悲劇。這個成語名叫「愛人以德」,最早的出處是西漢人戴聖所撰的《禮記》,原文為「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到了三國時期,荀彧又將這句話進行精煉,變成了「愛人以德」這個成語。這段記載的原文如下: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
  • 曹操說一成語,被曲解成及時行樂?快跑!曹操棺材板我壓不住了
    曹操說一成語,被曲解成及時行樂?快跑!曹操棺材板我壓不住了今天我們要說一個成語,這個成語的出處是《短歌行》,它首次出現的時間是在建安十七年。而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成語就是「對酒當歌」意思就是在酒席上,可以即興的吟詩作對,抒發心情。《短歌行》就是曹操用來紀念他的友人劉備的代表作。流露除了曹操對劉備深深地不舍,同時對一統天下的決心。「對酒當歌」這個成語現在的使用頻率特別的高,尤其是在酒桌上,大家經常把他當成及時行樂的代表。曹操說一成語,被曲解成及時行樂?快跑!
  • 寓意極佳的男孩美名,取自成語大氣非凡
    這次起名網再推薦一些寓意非常好的男孩名字,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二。取自成語的寓意好的男孩名字遠圖-鴻業遠圖鴻,宏偉,鴻達,廣闊。鴻業遠圖指宏偉的事業,遠大的志向與謀劃。這個成語中,無論是鴻業,還是遠圖,兩個名字的寓意都比較好,任選其一做名字即可。孫中山《上李鴻章書》寫到:「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大者無以展鴻業遠圖。"雲程-雲程發軔雲程指青雲萬裡的路程,發軔,啟程前行,成語比喻漫漫長路,事情才開始便得見吉兆,也是祝人前程遠大的頌辭。
  • 曹操首創一成語,原本是渴求人才,如今卻成了及時行樂的代名詞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曹操著名的樂府詩《短歌行》,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原文如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皎潔明亮的圓月,何時停止其運行?我心中的憂愁啊,永遠也排遣不清。你越過田間小路,屈尊跋涉來光顧。一同歡宴敘舊情,從前情誼歷在目。月光皎潔星不亮,烏鵲飛起向南方。圍繞樹林來盤旋,何處枝頭可棲傍。山不滿足於其高,海不滿足於其深。以周公吐哺自勉,使天下人歸其心。
  • 曹操首創一成語,指出袁紹致命缺陷,為官渡之勝奠定基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主人公是曹操。曹軍將領們大都認為無法對袁紹相抗衡,曹操則表示:「我非常熟悉袁紹的為人,他志向遠大但才能低下,外表強硬卻內心懦弱,嫉妒刻薄,缺乏威信,士兵雖多但部署並不得法,手下將領非常驕橫,政令難以統一。即便土地廣闊、糧食豐富,卻一定會成為我的囊中之物。」這一年的八月,曹操進軍黎陽,派臧霸等人進入青州攻佔齊、北海、東安等地,留下于禁駐紮在黃河岸邊。同年九月,曹操回到許昌,分兵守衛官渡地區。
  • 趙雲擊敗曹操的這一戰役 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 是什麼成語?
    劉備劇照在劉備要親率大軍為關羽報仇之前,趙雲勸阻劉備道:「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現在應該趁曹丕代漢之際,攻打曹魏,徵服了曹操,東吳自然會臣服於主公。」趙雲的確是一名忠貞不二、武藝高強的虎將,其實,趙雲還非常的有謀略,在一次趙雲與曹操作戰的戰役中,趙雲不僅用超高的謀略打敗了曹操,並且,趙雲的做法還造就了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 背成語還在死記硬背?100個成語100個故事,學習更有趣!
    前言:記憶成語不一定要生硬的死記硬背,這樣孩子記不住,只能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徒勞的花了很多功夫,當孩子試著去理解意思,聯想記憶的時候,背成語就變得容易了許多,重要的是背了之後,根據所需要的時間,來造句,寫作文才能融匯貫通,小編為大家整理常見的成語100篇,包含難點字詞拼音及每個成語背後的故事。
  • 起名新思路:出自成語的寓意美好的男孩名字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通常都會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而且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而這些成語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具有很深厚的寓意,如果父母們運用這樣的成語起名,會非常美好。以下小編就來分享男孩美好成語起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