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手握「上帝的剪刀」,CRISPR團隊核心成員叢樂談基因編輯

2020-12-26 MED24公開課

作為本世紀最具創新力的技術,CRISPR有「上帝的剪刀」之稱,作為將這項技術帶到人類基因世界的青年科學家之一,叢樂對於基因編輯與疾病治療有著獨到且深刻的見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叢樂 史丹福大學病理學及遺傳學教授

叢樂博士期間的工作主要在張鋒教授(CRISPR技術創始人之一)實驗室進行,完成了基因工程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實現了基於TALE和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並揭示了相關技術在基因治療,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潛力。他作為第一作者,張鋒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利用CRISPR-Cas9系統進行基因編輯的論文是 CRISPR領域引用最高的論文(Cong et al. Science.)。CRISPR帶來了無數的目光和榮耀,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與爭議。風起雲湧中,叢樂一直專注於CRISPR如何治療人類疾病,並把單細胞測序、基因組學及系統生物學的研究與基因編輯技術相結合來探究癌症免疫學機理和免疫調控療法的開發。

CRISPR臨床應用三大關鍵:準確性、技術迭代、靶點選擇

CRISPR在2012年被科學家從細菌中發現,它可以精準地在基因的某一個特定位置上進行剪切和修飾。CRISPR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角度,尤其是在一些與基因突變關係密切的疾病:如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等。

對於臨床應用,叢樂指出:準確性、技術迭代和靶點選擇是CRISPR需要解決的幾大問題。

與以往的基因編輯技術相比,CRISPR在效率和準確性上的突破可以用飛躍來形容,但叢樂認為現在對這個工具認識的還不夠。

「是不是只編輯我們想要編輯的,跟疾病相關的基因,還是會有其他的脫靶,這一塊不確定性還很強,儘管現在實驗室裡的數據充足,但是沒有任何實驗室裡的工作能夠去確保臨床的應用是沒問題的,最終需要一個Ⅰ期臨床的過程去檢驗」。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當下技術的發展速度,就譬如聽音樂:幾天前大家還在聽磁帶,很快就有了CD、MP3,還沒兩天大家就都用手機軟體了。

「你還沒來得及把磁帶的產業做大,可能這個產業一下已經到光碟去了,這樣的迭代在一個新行業中總是會發生得很快,今天出個case9,明天可能出個case10、case 12」。

怎樣去理解最好的時機、最好的系統、最適合的治療,叢樂說:挑戰在於科研的迭代,技術創新還在進行。

過去的兩年內,陸續有多項CRISPR的臨床試驗已提交申請甚至獲批,例如:用於治療嚴重的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的CTX001療法,已在歐洲獲得I/II期臨床研究的許可,讓人們看到了利用CRISPR治療疾病的未來已近在咫尺。

但能在哪一個具體的疾病上,看到最理想的基因編輯應用,目前沒有人可以確定。「對於所有新療法,靶點的選擇是共有的問題。」

我有一把剪刀,但我想知道在哪剪比較好

叢樂專注於把基因編輯技術與基因組學、基因測序和數據分析相結合來研究腫瘤免疫,目前的重心更偏向基礎研究,他認為:基因編輯是一個看上去很棒的技術,但是對於編輯什麼才能把病治好,這件事情大家其實並沒有理解很清楚。「結合基因測序和數據的分析,就是我們想知道到底應該編輯什麼「。

有了更好的工具之後,怎麼樣把它用好才是關鍵。不論是癌症、阿茲海默症還是二型糖尿病,這些疾病都涉及到複雜的病理過程,例如癌症涉及腫瘤細胞、免疫細胞以及各種各樣的基因突變,理解這樣的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結合大規模的基因測序及數據分析。

CRISPR遞送技術的重要性不亞於靶點的選擇

CRISPR給科學界帶來了無限的希望,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爭議也在所難免。此前,圍繞著CRISPR的脫靶效應、「基因編輯嬰兒」,在學術界引發了一系列的震動。

對於它的局限性,叢樂談到:最新的一些研究顯示,CRISPR的脫靶效應可能比我們原來想像的更為獨特,最近幾個月有一些新的研究發現,有時會有一些比較大規模的基因組的變化,而不是一個點上的脫靶。

除了脫靶效應,第二個挑戰是如何更好地遞送:就比如好的產品,要有諸如淘寶之類的渠道才能更好地傳播,「CRISPR這個技術很好,但還需要能遞送,怎麼能夠把它準確有效地遞送到我們需要改造的細胞裡面去也至關重要」。

「以具體的疾病為例,比如眼睛就在外面,注射就比較方便一點。血液疾病可以通過抽血改造回輸,因此比較好治。而如果是心臟的疾病,想修改,就沒那麼容易把心臟取出來,然後再放回去。」

單基因疾病是臨床應用一個好的切入點

CRISPR到底會在哪些疾病上產生好的療效,是無數人的焦點。叢樂認為,單基因的疾病,特別是單基因的罕見病和腫瘤最值得關注。

單基因的疾病只需要編輯一個位點,實現起來比較容易。另一方面,人們對單基因疾病的機理比較了解,在應用上也會更有把握。在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的單基因遺傳病上,只能通過修復基因來實現。所以,眼部的疾病和地中海貧血這樣的血液病,是目前最直接能開展臨床的領域。

國內外已經有一些基因編輯技術用於臨床的例子,多集中在腫瘤領域。腫瘤作為一種終末期疾病,很多時候,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而且群體很大,病人需求強烈,所以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更願意冒風險,也給予了這種新療法更多的機會。

同時,還有一些領域的試驗,比如神經領域,帕金森這樣有很明確的基因,最近也會有一些臨床前的研究,甚至是I期研究在開展。

「當我們能知道改變的作用,其他辦法又解決不了的時候,基因編輯會是一個特別好的切入點和選擇。」

做技術就是為大家提供一個平臺

談及自身的研究,叢樂覺得「能夠做技術還是一件挺幸運的事情」。

「就像做一個手機,上面可以裝各種各樣的APP,可以買東西,可以看地圖。做技術好處的就是,做出一個有意思技術,能夠去用來做很多探索。」

技術的發展速度總是超越人們的想像,在被問到是未來是否會有比CRISPR更高效的基因編輯技術,叢樂認為「還是挺有可能的」。

基因編輯經過了幾代的發展,在CRISPR被發現以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利用ZFN(zinc-finger nucleases,鋅指核酸酶)和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類轉錄活化因子核酸酶)進行基因編輯。其中,TALEN也是從細菌中發現的一個蛋白。

那麼不能排除將來會在其他的細菌中發現一個更好的技術,但同時叢樂認為CRISPR系統已經非常簡單了,從理論上來講,再找一個更好的技術,不會那麼容易。即便如此,他和其他科學家一樣,並沒有停止腳步,仍然在繼續研究。

他樂觀地表示:「將來很可能會有更好的技術,至少對我們做研究的人來講,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誘導幹細胞使用了著名的四個基因Oct4,Sox2,Klf4,cMyc(OSKM),雖然對於這四個基因的生物學研究極為重要,但是iPSC技術的關鍵一步是實現誘導幹細胞技術的科學家完成的。」叢樂指出。2009年,叢樂在George Church實驗室和張鋒、Sriram Kosuri、Paula Arlotta幾位科學家共同工作時第一次接觸到基因編輯。
  • 「基因魔剪」專利共享者叢樂:林帥亮倒戈郵件與事實完全不符
    8月20日,張鋒CRISPR論文(2013年1月發表)的第一作者、專利共享者叢樂,用郵件方式進行了反駁,表示林帥亮郵件中的指控「對我博士期間在張鋒老師實驗室中針對CRISPR基因編輯工作的描述與事實完全不符。我很震驚林帥亮會做出這樣的錯誤描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學家詹妮弗·杜德娜。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為何能獲諾獎?這項技術的講究和用途,請出浙江...
    張峰和他的前團隊成員於今年3月21日發布了一份「使用 crispr 診斷法檢測新冠(SARS-CoV-2)的方案」。他們研發的SHERLOCK技術能利用Cas13(和Cas9同屬於crispr-cas 系統)在60分鐘內檢測出RNA病毒。它的工作原理使其能夠鎖定特定的基因序列,在鼻、口、喉拭子或肺部液體中檢測SARS-CoV-2基因物質的片段。如果發現病毒的遺傳物質,CRISPR酶就會發出螢光。
  • 叢樂:CRISPR第一批「訪客」丨「35歲以下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基因是我們體內生物性狀表達的源頭,ACTG序列隱藏著生命的秘密。能夠對基因進行改造意味著擁有與造物者比肩的能力,而CRISPR就是一項擁有這種魔力的技術。CRISPR原本是一種源自細菌及古細菌中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卻意外成為了真核細胞體內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短短兩三年的時間,CRISPR已發展成為生物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之一。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2020年12月9日訊/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能會引起不想要的遺傳變化。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將在美國獲得第三件CRISPR專利
    2019年2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其開發CRISPR基因編輯的合作夥伴(下稱伯克利團隊)將獲得一件CRISPR專利,它是伯克利團隊與美國布羅德研究所及其CRISPR合作者(下稱布羅德團隊)之間智慧財產權糾紛的核心。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紅杉積極布局基因編輯技術 諾貝爾化學獎或引領基因編輯站上風口
    本周創投市場重大融資事件基因組編輯技術提供商「博雅輯因」獲4.5億元B輪融資博雅輯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4.5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三正健康投資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雅惠投資、崑崙資本跟投,公司現有投資者IDG資本、禮來亞洲基金、華蓋資本、松禾資本跟投。公司表示,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推進研發管線臨床轉化並進一步擴充團隊。
  • 取代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誕生 科學家實現一次編輯多個基因...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取代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誕生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紅棉狂歡節」CRISPR基因編輯原來如此簡單~|源井生物
    源井生物自主開發的紅棉·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紅棉系統),是源井生物集3000多例基因編輯大數據,生物信息學和IT信息能力,重磅打造的基因編輯自動方案系統。使用紅棉系統僅僅需要1分鐘,即可獲得3套基因敲除方案,同時提供800多種細胞相關參數和3000多個成功案例數據分享。
  • 叢樂:相信自己 不懈努力-清華大學新聞網
    2007年至今,他一直是清華大學-南開大學-IBP聯合結構生物學實驗室成員。在南開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饒子和的指導下,進行非典型性肺炎抗病毒藥物的研究;2007年至今,在清華大學大SRT計劃,即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擔任課題組組長和項目第一申請人,進行有關冠狀病毒的蛋白質和藥物設計的研究,並和清華大學生物系吳畏教授實驗室合作進行有關胚胎發育的生物學研究;2007年,參加了第十屆全國「挑戰杯」 競賽總決賽,並獲得了三等獎,他們團隊研發的項目已申請國家專利;2008
  • 科學網—「基因剪刀」花落布羅德研究所
    美專利商標局裁定基因編輯技術專利歸屬
  • 篝火專訪《軒轅劍柒》開發團隊:「DOMO 工作室」依舊會出現
    採用 UE4 引擎、首次嘗試即時戰鬥模式,這些改變對「軒轅劍」這個已經有著 30 歲「高齡」的遊戲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在這部宣傳片正式公開之前,因為工作關係我對這部作品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此前原本還計劃在春節後去臺灣造訪 DOMO 工作室,一場疫情導致很多計劃都泡了湯。
  • 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該遞送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縱破壞它們。這種稱為CRISPR-LNP的遞送系統攜帶一種編碼Cas9的信使RNA(mRNA),其中Cas9作為分子剪刀切割細胞中的DNA。
  • 4月新番「裁斷分離之罪惡剪刀」詳細人設&介紹公開
    4月新番「裁斷分離之罪惡剪刀」詳細人設&介紹公開 2013-03-15 16
  • 7月新番「狗與剪刀的正確用法」PV2公開 聲優情報追加
    7月新番「狗與剪刀的正確用法」PV2公開 聲優情報追加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沃爾夫獎主席、諾獎得主謝赫特曼談基因編輯為什麼能拿獎
    基因編輯在本次諾貝爾獎的勝利震驚了很多人。儘管它對基因工程領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但在倫理道德、技術專利等層面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為何在具有爭議的情況下,基因編輯仍能屢獲世界大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就此獨家專訪沃爾夫基金會主席、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Dan Shechtman)。
  • 基因編輯原來是這樣的
    基因編輯聽起來有點高大上,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技術,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基因編輯工具來精準地改變基因組序列。我們都知道,DNA是雙鏈結構,基因編輯工具就像一把剪刀,可以準確的在鏈上的某一個位點去插入、刪除、修改目標基因,是一種具有非常廣闊應用前景的顛覆性技術,但其在應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潛在風險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和討論。
  • 專訪《簡悅》:改善 318 類網站,只為做最好的「閱讀模式」
    1.1.3 版增加了一個「幫助中心」和「新手入門」,內置了一些預設問題,如:「查看新版本的功能」「查看任意功能的說明」「當閱讀模式並未符合你的期望時,如何進一步優化」等,並可動態添加預設。並利於 Github issues 的 lable 和 pin 功能,將一些常見問題置頂。最後,新版發布後,解決了一些反饋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