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1日訊 食用油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一道道美味佳餚,少不了一款好品質的食用油。儘管市場上的食用油已經琳琅滿目,但說起菜籽油,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吃食成為「非遺」,並不是指送入口中的食物本身,而是製作美食的烹飪技藝。隨著中國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美食也漸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嚮往。傳統手藝中蘊含的匠心與時代交織,更能傳造出美好的文化。
雲南省羅平縣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立足雲南、輻射西南,面向全國、打造中國菜籽油領軍品牌。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凝結了傳承千年的智慧,詮釋了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傳承精神,延續了中國老味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遺保護之路,開創了中國非遺保護經驗,掀起了地道、正宗香的依魯菜籽油消費熱潮,依魯成為全國菜籽油行業首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菜籽油品牌,強勢進軍全國市場。
菜籽油,由菜籽榨取而成,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生產國,種植面積和產量約佔世界1/3左右。現今油菜已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重要油料作物,被譽為「綠色油庫」。雲南省羅平縣是全國31個油菜籽生產基地縣之一,每年種植油菜100餘萬畝,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羅平百萬畝油菜花種植園成為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羅平被譽為地球上春天最美的地方。
老式木製榨油在我國一直盛行,解放後機器替代了傳統民族工藝,木製榨油機逐步走下歷史舞臺。雲南省羅平縣的羅麗江以傳承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為己任,秉承古法榨油傳統技藝的做法,按照祖輩口傳木榨菜籽油技藝生產「依魯」牌菜籽油。2012年,羅麗江組建起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依魯商標對古法木榨菜籽油進行保護;2013年10月,羅麗江被命名為「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12月依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被雲南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12月羅麗江在羅平掛牌成立「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傳習所」;2018年2月羅麗江在羅平建起了羅平菜油博物館。
舌尖上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舌尖上的文化也承載著家鄉的文化。傳統、地道的事物,因具備歷史底蘊和文化情懷而備受推崇,這是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邁進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食品安全和飲食文化更加重視,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越來越被人們所鍾愛,許多來羅平旅遊的遊客喜歡帶回居住地作為饋贈佳品,成為聯結鄉誼、增進感情的鈕帶,依魯菜籽油逐步走進全國城市,走進更多的廚房更多的餐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象徵。從歷史悠久的中國功夫、書法,到傳統技藝領域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等,都是我國文化博大精深的真實寫照,更是中華文化備受世界矚目的重要原因。然而,由於現代科技的衝擊和大眾保護意識的缺失,我國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消失。對比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雖然數量不多,但往往受到優待。羅麗江傳承傳統古法榨油「細挑選,慢研磨;秘法炒,留純香;木榨技,見精細;取初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妙儲藏」技藝精髓,延續古法榨油清洗、晾曬、炒籽、研磨、蒸粉、包餅、壓榨、沉澱、水花等工藝,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講究經驗的積累,對每一道工序都嚴格考究。依魯古法榨油古香、古色、古味,天然、健康、原生態,傳統的美吃,蘊含著地域性的飲食習慣和消費文化理念。
依魯木榨菜籽油精選取顆粒飽滿的油菜籽為原料,且每批原料都是經過嚴格的取樣和檢驗,保證了油菜籽的優質,確保天然醇香。榨油師傅將油菜籽清洗晾曬除雜質,放入灶臺大鍋中炒熟去皮,露出黃色的菜籽再碾磨成粉、上鍋隔布蒸煮、出鍋紮成圓餅上圈裝榨,用木槌撞榨出油。判斷菜籽是否炒好的方法靠經驗,將油菜籽烘炒到適宜的金黃色,以產生更好菜籽油風味,氣溫高時竹葉青,氣溫一般時茶黃色,氣溫低時老茶黃色。炒幹的菜籽放到石碾槽,用水車帶動石碾將油菜籽碾細,油菜籽磨得越細出油率就越高。磨細的油菜籽放入木甑中蒸。甑中有木製甑橋、竹製甑簀,內墊乾淨稻草。包餅入榨取專用於包餅的鐵環,用包餅的稻草捆好,放入鐵環中均勻散開,倒入熟料。稻草中間留一個圓洞。木榨用老梨樹幹開槽而成,榨下有一孔,油從孔中流出。榨槽中有油槽,油槽有坡度,便於油從榨中流出。
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只取第一道油的精華,貴精而不貴多,點滴珍貴,其精、香、純均為世上難覓。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通過物理壓榨直接從原料中擠壓出油,精選天然、無汙染的菜籽,不摻任何化學原料,只是和原木自然融合,保證天成的原汁原味,所以榨出來的油色澤金黃透明,香味濃鬱,營養豐富,安全衛生,更耐儲存,最大程度保留油菜籽的正宗天然風香味,是真正值得消費者信賴的正宗、地道菜籽油。依魯木榨菜籽油參照古代儲藏的經驗,嚴控溫,避光存,油菜籽原香妙藏於內,久而不變。
羅麗江堅守和傳承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精髓,把正宗、地道的依魯菜籽油推向千家萬戶,這種傳承與發揚,是對非遺生產性保護的有利嘗試,也是非遺技藝與合理商業模式的良好結合,為菜籽油行業發展和傳統技藝保護,貢獻了彌足珍貴的力量。羅麗江始終以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為自身使命,致力於打造具傳統文化內涵的非遺品牌,積極投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採取多種途徑、運用多種資源弘揚傳統文化,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生產車間和羅平菜油博物館全面開放,讓消費者和遊客從生產源頭參觀、學習、體驗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了解非遺、感知非遺,在觀看學習、參與互動中,既是學習者,又成為傳承者。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打響非遺品牌,延伸旅遊產業鏈,豐富旅遊市場,推動當地經濟的增長,促進非遺文化與旅遊產業的共同發展。
雲南省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董事長羅麗江介紹,羅平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長期以來主要在雲南、廣西、貴州、四川主要超市、商場、酒店銷售,在依魯品牌塑造和產品質量提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強勢出擊,立足雲南省內市場、拓展國內重點市場、加強國際市場調研,現面向全國大中城市誠招經銷商,在全國大中城市設立銷售網點,就是要全面進軍全國市場,把依魯打造成食用油品類的領軍品牌,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
(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