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盧氏已近十年,常聽同事談起瓦窯溝,都津津樂道那裡的山水如何的秀美,那裡的女子是如何的漂亮。於是常常勾起我的欲望,急於找時間去那裡看一看,以了卻我由來已久的心願。初春時節,乍暖還寒,一日單位通知我等幾個公差瓦窯溝,聞訊欣然成行。
「一路走來都是山,一路所見皆美景」。我們從縣城出發沿洛水西行,清明尚早,山色依舊青黛。一路上山勢蜿蜒,洛水如帶,在渾厚的黃土塬的臂膀裡,傍山依水的臥著些小村莊,紅牆藍瓦,庭院雞舍靜如佛子打坐。遠遠近近的是田埂,碧油油的麥田中幾個婦女彎腰鋤草,不是還有幾隻黑首白腹的烏鴉乎飛乎落。自淤泥河車子向南漸漸入山,樹漸漸多了起來,愈來愈密,花櫟樹的身影點綴在蒼松翠柏之間,車子飛快樹林向我們身後遊移。於是百草曼就在眼前了,「山路崎嶇,百草芳菲」名不虛傳,這便是百草亭的寫照。翻越百草曼時同行的人裡老賈興致最高興,對他來講此行是歸旅,對於家鄉他有太多的感觸,難怪這麼興致盎然!他向我講起少年時在家鄉度過的歲月,艱難的生活,勤奮的求學歷程。。。。。。我也不由得深受感染。翻過百草曼,老賈說:這便到了江南,是呀一山分兩水,可不是麼?南邊便是通達漢江鸛河流域。
車子在五裡川鎮停留片刻,我也下車稍事休息,這裡距瓦窯溝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畢竟是西南重鎮,地勢也變得開闊了許多,只是這裡的山全是大塊大塊裸露的青石,但顯得雄渾一體。可能是離瓦窯溝更近了的緣故,觸此情景我心裡似乎涼了很多。瓦窯溝真的那樣好麼?
車子又在盤山公路上向前行進了,據老賈說這是通向瓦窯溝的唯一通道,雖說是國道209線,但越向南行山似乎又高了許多,牛擔嶺的路在路事實出了名的險,但和老賈當年走出鄉關的路比起來的好了許多,但我還是覺得路很險。我坐在車窗東側,身下邊是深淵,我可以領略窗外的美景,一個個山頭奇峰突兀,峰巒交錯那峰巒如刀劈劍削,峰巒的頂部是成片的花櫟樹茂密如發,這峰巒就宛如威武的壯士。翻過牛擔嶺山勢又是一變,變得柔媚起來,明顯的嬌小了許多,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被那深淺不同的淡青色分隔成幾個明顯的層次。路平了。谷寬了,依稀看見幾處密集的村落掩映在一圈小山的環抱之中,溪流由一線而漸變漸寬,在朝陽的映射下,像一面面大大小小的鏡子,反射出斑駁的亮影,這小鎮便是瓦窯溝了。
瓦窯溝街,南北走向,地勢由北向南漸次降低。小鎮真的很小,但絕不會使你一眼看穿的。窄窄長長的街道彎彎曲曲綿延300餘米,商鋪雲集但顧客卻很稀疏,婦女們則悠閒的在正午暖暖的陽光下一邊做著針線活兒,一邊聊著家長裡短,聽到她們爽朗的笑聲,看著他們自足的神情,我這個外鄉人似乎也家常了許多。離吃飯尚早,我們顧不得乘車的勞頓,沿街下行作一番遊歷。正午的太陽依舊懶洋洋的照著,小鎮此刻變得寂靜了許多,那些聊家長裡短的婦女回去給一家老小做飯,煙囪,一個個的煙囪冒出縷縷青煙,繚繞著飯香的香味。俞往下走店鋪開的愈是稀落,街上幾乎看不到人。我們來到街的最南端,這裡因為沒有了房屋的阻擋,我聽到了那涓涓流水丁冬的聲響,這便是街後的那條河,不知道什麼名字,我們門就叫它「瓦窯溝河」,水呢,並不很大,但也素湍碧潭,映山成趣,河水裡小魚兒暢遊嬉戲。路旁的一個小山窩裡,我們見到了幾株松柏,許是朝陽的緣故,上面的迎春花長得十分茂盛,將半邊山體都遮得嚴嚴實實,一枝枝碧綠的枝條上綴滿了金黃的小花,小花密密的排列著,如一堵翠色長牆,又似一條巨大的瀑布傾瀉一山的鵝黃,花香四溢用在這裡最恰當不過了。我沿著老鄉修的臺階登上這一處佳境,密密的雜草叢裡有一株嬌羞的惠蘭朝我偷笑,儼然一個少女怯生生的眼神,這眼神煽動了我多情的心扉,我決定帶著她走出去住進我的小屋。
午飯後短暫的修整,老賈就鼓動我陪他走走『瓦窯溝』,這裡講的瓦窯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瓦窯溝。這是街北面的一個小溝叉,沿小溪流來的方向我們慢溯,溪邊的農田裡栽種著一塊塊的油菜,只可惜不是花期,我看不見成群結隊的蜂蝶。但有幸在這裡聽到了桃花源裡雞犬相聞,看到了小橋流水的恬淡,當然還有枯藤老樹昏鴉的意境。農家房屋依山而建,大都是沒有院牆的開放式院落,和對面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滿山都是櫟樹間雜有幾株水杉和松柏點綴其間,這就更顯出了山的嫵媚多姿。走入一家院落,滿架的香菇已經長出初春的第一茬希望。主人是一位三十幾歲的少婦,皮膚白裡透紅,見我們這外鄉人也不生分,主動和我們打招呼問好,聲調軟軟綿綿,如同著溪流裡的水,那般柔順。老賈告訴我們山裡人都很淳樸熱情,任你走進哪一家,主人都會熱情地招呼你,遞煙倒水,備茶弄飯,甚為殷勤。逢著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會留你在家裡吃飯的,大蒸饃,糝子飯,紅豆湯,漿水菜,這樣的飯菜恐怕是天下最養人的美食了,於是說得我嘴裡潮潮的。
夕陽西下,整個小鎮漸入暮色,山也越發的青黑,炊煙再一次升起,給早春傍晚的山色裡籠上了一層薄薄的霧,近處的小山便淹沒在這如仙似幻的境界裡了,此刻我們從山上下來,這一路尋來,我沒有尋到瓦窯溝歷史的印跡,卻見到了這般美妙的景致,夕陽的餘暉灑在了東邊那最遠的一層山尖上,這一刻遠山宛若仙女著淡黃的輕紗款款向我走來。這裡的夜晚寧靜便是主題,但是你也能在這靜謐的環境中偶爾聆聽到一兩聲或是鷓鴣的鳴叫,聽著怪嚇人。瓦窯溝給我印象深刻的東西實在太多,就拿拿不祥之鳥烏鴉來說,好多年我都沒有見過,但在這裡卻是成群結隊的,小溪裡流淌的是潔淨的清泉,老鄉地裡播種的是祖祖輩輩選育的當家品種,滿山遍野的是樹都是樹。可惜在這初春的時節裡我們只能看到滿山那淡淡的枯黃,我想像著滿綠的季節我穿行在這碧樹淨水的山間小路,我品嘗農家那可口的飯菜香。。。。。。
看了這麼多我未知其真諦,夜晚同老賈同室而眠,老賈又向我講起了他童年的經歷,他的老師,父母,兄弟以及他那苦澀的童年。我好像突然悟出了什麼,我愛她什麼呢?不就是這本真二字麼?這兩個字賦予瓦窯溝再恰當不過了,而我只是這仙境中的匆匆過客,沒有坐享其福的塵緣,我只能小住兩日,以後呢,誰知道何時會再來?但悄悄的瓦窯溝成了我精神的緣!
關注更多老裁縫家紡新品會詳情,請關注盧氏老裁縫,你可以掃描二維碼
一店:南街口向南10米,電話:0398-7876776 13030381778
二店:藥城向東100米,電話:1571645759 15039879787
覺得好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