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第一集第一個鏡頭:1950年3月,毛澤東結束在蘇聯長達79天的訪問回國。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事件作為韓戰的開篇,導演和編劇應該是頗費了一番腦筋的吧。
列車上的毛澤東顯然是心情大好。他把小老鄉做的湖南菜辣炒火焙魚吃了個一乾二淨,周恩來打趣地說:主席今天是胃口打開呀。
毛澤東之所以心情大好是因為不久前在蘇聯同史達林籤了一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通過這個條約,我們要回了本來就屬於中國的旅順港和中長鐵路。
因為1945年蔣介石和蘇聯籤訂喪權辱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同意外蒙古公投獨立;同意蘇聯擁有旅順和大連的駐軍權和使用權;同意蘇聯擁有中長鐵路經營管理權。
蔣介石送給蘇聯的四大特權,毛澤東這趟莫斯科之行,拿回來三個。
那這個事跟韓戰有啥子關係呢?當然有了,而且關係還很大。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籤訂之後,中國這邊自然高興了,但史達林不樂意了。因為條約的籤訂,蘇聯即將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
為啥不凍港這麼重要,你想想,要打仗了,港口凍了,戰艦出不去,還怎麼打?
蘇聯這回損失的確太大了。
於是,史達林就將目光投向朝鮮半島,覺得韓國的仁川和釜山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拿下來正好成為蘇聯新的東北亞的出海口和不凍港。
於是他希望金日成去幫他搶回來,順便幫金日成實現他夢寐以求的半島統一計劃。
受中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鼓舞,金日成一直夢想完成朝鮮的統一大業,解救南朝鮮苦難的人民。
在韓戰爆發前的一年多時間裡,三八線上小打小鬧的衝突天天不斷。金日成幾乎每周都要跟史達林打電報,說南朝鮮人民現在每天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希望史達林同志批准統一半島。
但史達林一直沒搭理他,當時南朝鮮的軍事實力非常弱,沒準一不留神金日成就真把朝鮮半島給統一了。這是史達林並不願意看到的。
因為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都成了大贏家。蘇聯通過各種協議在歐洲獲得了大量的利益。得了便宜,就怕美國反悔,所以戰後處處讓著美國,也不想擅自去觸碰三八線。
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後來,美國和蘇聯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僵。在伊朗、希臘問題上摩擦不斷,到後來蘇聯幹預東歐,北約成立等等,矛盾愈演愈烈。
美蘇兩國撕破臉皮就差一個理由了,現在這個理由來了,韓戰於是就爆發了。
1950年6月25日,星期天。凌晨4時許,韓戰爆發,頃刻間,三八線地區陷入一片火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