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範明,日本資深奢侈品鑑定師。2004年9月株式會社brandoff學習奢侈品鑑定知識,2004年12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現在在大阪市有4家奢侈品收取店,在日本奢侈品行業有一定權威。圖為高橋範明正在授課。(劉建維 攝)
高橋範明正在為發燒友講解如何辨別奢侈品真假(劉建維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劉建維)「中國的二手奢侈品市場非常廣闊。但由於起步較晚,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和鑑定體系,是其發展的瓶頸。」10月11日,日本鑑定師高橋範明應邀來漢開課講解如何辨別奢侈品時如是說。當日,數十位江城奢侈品發燒友齊聚中古名店聆聽高橋範明的專場講座。
隨著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入駐武漢,購買奢侈品的人越來越多,大量二手奢侈品等待著進入流通領域。但是,如何讓自己閒置的奢侈品利益最大化,成了擁有者的心頭難題。在本地商家的邀請下,日本資深鑑定師高橋範明來漢開起了課堂,免費教發燒友們辨別奢侈品真假。
店家所展示的真假二手愛馬仕手提包(左為正品,右為專家所鑑定的仿冒品),正品市場價值10萬元左右。(劉建維 攝)
高橋範明有著10多年奢侈品鑑定從業經驗,在日本奢侈品鑑定行業具有一定權威。「鑑定需要對真品十分熟悉,才能從細節處識別。」高橋範明介紹,對於奢侈品的鑑定必須嚴格遵守基礎點分析,比如五金、面料、邊漆等細節是識別真假的關鍵。此外,奢侈品包袋的數字刻印、縫紉針腳,也是鑑定重點。不過他坦言,隨著高仿技術的不斷更新,鑑定的難度日漸增大。
授課現場展示的二手愛馬仕鱷魚皮手提包正品,兩者價值加起來達80萬元。(劉建維 攝)
相對於歐美和日本完善的二手奢侈品市場來說,中國雖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購買國,但其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較好的城市除了香港之外,也僅局限於北京和上海等少數發達地區。
「日本二手奢侈品業十分發達,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和鑑定體系,政府對於民間制假行為處罰非常嚴厲。由於造假成本太高,很少有人敢涉足。大部分仿冒品都是來自韓國、甚至是中國。」對於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現狀,高橋範明一針見血:「武漢乃至中國的二手奢侈品市場才剛起步,前景廣闊。但二次流通領域魚目混雜、真假難辨。想要破局,亟需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鑑定體系」。
武漢二手奢侈品的客戶和貨源多為本地富人(劉建維 攝)
據中古名店店長吳瓊介紹,本地流通的二手奢侈品多來自於本地富人的閒置品,以及發燒友寄售的孤品;此外,商家還會出國收集。其中,二手貨中最受顧客青睞的多為愛馬仕以及香奈兒品牌。而消費人群多集中於白領,涉及小部分學生群體。「店裡登記在冊的顧客,年齡最小的才12歲,她特別鍾情於香奈兒的迷你手提包!」吳瓊笑道。
「你可不要以為二手就便宜,有時候我們這裡賣的比專櫃還貴!但高價也僅局限於特殊種類,比如限量版或停產之類者等。有些客戶為了收藏,不惜成本!」吳瓊稱,目前武漢有資金實力做二手奢侈品買賣的,不到5家。做得較好的店每月買賣的二手奢侈品多達100餘件,年交易額過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