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紀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揭露了社會的另一面

2020-12-11 慢錢財商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

世界上最富有的62人的資產相當於全球人口中最貧窮的36億人的總資產;

美國過去20年間1800項政策中,其中45%都包含了富裕階層的授意;

巴黎、加拿大,全世界針對資本主義的遊行越來越多......

日本NHK記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裡,為我們展示了世界貧富差距的冰山一角。

1

西雅圖,美國屈指可數的經濟發達城市。

在這城市中心區域,出現了大量的帳篷,被稱為「帳篷城」。

大量無家可歸的人,就住在帳篷裡面。

在大家的想像裡,住在這些帳篷裡面的人往往是一些失業的流浪漢。但是與想像相反,「帳篷城」裡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工作的。

為什麼有工作卻只能住在帳篷裡?

因為近5年來,西雅圖的房價不斷高漲。那些付不起房租的人,只能露宿街頭。

這樣的「帳篷城」,西雅圖市內一共有8處。而且,這些無房可住的人還在不斷增加。

美國作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強國,貧富差距也是眾所周知的位居前列。

據報導,美國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生活十分困窘。

不僅是美國。從1980年開始,全球的貧富差距就在不斷擴大。以基尼係數顯示的話,基本上就是一條上升的直線。

基尼係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最大為「1」,最小等於「0」。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這裡順帶一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我國基尼係數一直處在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2017 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67。收入差距還是相對較大的。

2

要明白為何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我們首先要理解社會的財富分配模式。

在記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中,提到了滴漏理論(也稱作「涓滴效應」)。

涓滴效應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給予貧困階層、弱勢群體或貧困地區特別的優待,而是由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和富裕。

用玻璃杯塔演示。

上面的杯子代表富裕階層和企業家,下面的杯子代表員工和低收入人群,酒代表賺到的錢也就是財富。

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利潤會流到富裕階層和企業家的手中,財富就像酒一樣慢慢分配下去。雖然不可能使所有人都同樣富裕,但還是有些好處會滴落在窮人手中。

這種理想的財富分配方式建立在兩個前提下,一個是經濟增長率高(有足夠的酒),一個是所有人對錢的欲望都是一樣的(杯子一樣大)。

在過去經濟增長率高的年代,可供分配的錢比較多,可是如今,全球國家的增長率都在下降,可供分配的麵包(酒)越來越少。

同時,人類的欲望是無法衡量的,有錢人或許會想賺更多的錢。這樣一來,財富就流不到下面了。

我們可以對比上圖左右兩邊的玻璃塔。右邊的玻璃塔更契合如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分配現狀。

3

被稱作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曾說過,驅動市場經濟的,是追求利益的利己心。

我們不可否認,適當的貧富差距能促使經濟更好的發展,人們也有更強的驅動力去創造財富。

可是貧富差距一旦過大,就會抵消掉它的積極點,使經濟陷入危險之中。

當人們發現再多的努力也得不到回報的時候,就會感到無力並放棄。隨著經濟的停滯不前,世界會開始分裂。

這也是為何如今全球排他性民粹主義盛行的原因。

從2018年美國在全球挑起貿易衝突開始,「逆全球化」就拉開了序幕。

我們知道,「全球化」是資本在追求成本最優的結果。隨著美國貧富差距擴大,民粹主義盛行,總統川普不得不想辦法改變收入分配結構,所以就想把窮人的飯碗(製造業)給搶回來。這也是關稅戰挑起的原因。

如今資本除了考慮成本外,還不得不考慮關稅、國家政策和民意等,這進一步加劇了「逆全球化」。

而這次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毫無疑問會更加破壞全球化的路徑。「逆全球化」的思潮,將會比之前更加嚴重。

現在已經開始有苗頭了。

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支持。同一天,日本同樣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並宣布提供20億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2億美元支持日企搬離中國轉向東南亞等亞洲其他地區。

在如今全球經濟低增長率的時代,財富由「增量」變成了「存量」。為了保住自己國家的「飯碗」,國與國之間博弈將會更加頻繁。

外需指望不了,這個時候內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也是為何我國正大力鼓勵消費的原因之一。

4

關於如何解決貧富差距,各國政府很早以前就給出了答案——在「再分配」的環節上下功夫。

例如對富裕階層的徵稅以及提高員工的最低薪水等,這些都是改善社會貧富差距的方法。

但不管如何,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沒有辦法增加社會財富,那麼經濟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

屆時,我們將面臨跟美國一樣的困境。

由於我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最底層的人民有相對的保障。所以一旦衰退,最慘的不是玻璃塔中的上層與下層,反而是廣大的中層——它們也是房貸的中堅者。

當然,目前我國經濟還遠沒到衰退的地步,只是經濟增長速度下降而已。貧富差距雖然也比較大,但是階層還遠未到固化的地步,底層人民還有往上躍遷的可能。

努力的作用,雖然相對以往,效用已不像從前那樣明顯。但是鼓吹「努力無用論」倒是不必。

我們一直追求的,是相對的平等,而不是絕對的。就算在同一階層裡,努力讓自己生活得稍微好一點,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酒漏下來的時候,主動去接,總比被動要好得多。

相關焦點

  • 古代三句詩描述出貧富差距之大,其實當今社會貧富差距也是一樣
    在現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有些人從早忙到黑都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富人卻可能一頓飯都是這些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造成這樣的現狀我們應該去反思一下。其實在古代也有這樣的貧富差距,也非常的明顯。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人們生活質量自然也很差。
  • 日本利用遺產稅縮小貧富差距 僅5%日本人需要交稅
    原標題:日本:利用遺產稅縮小貧富差距 一般認為,遺產稅具有較強的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日本實行遺產稅制度歷史較長,其基本宗旨是增加稅收和均貧富,具體操作是在徵稅減免並舉的同時兼顧各階層利益。日本國內社會各階層對遺產稅存在不同看法,但總體心態比較平和,較少出現仇富現象,這與其所得稅和遺產稅制度實施得當不無關係。
  • 我國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數據顯示,已經超越國際線,值得警惕
    根據國際數據表示,我國貧富差距已經非常巨大,超過標準紅色警戒線,事實上貧富差距在各國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2018就有財富報告中表示,全球頂級富人前26名的財富,相當於全球後38億人的財富總和,從全球人口上來看相當於26人擁有全球財富的一半!
  • 日本NHK紀錄片揭露「731部隊」罪惡鐵證
    8月13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播放紀錄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者與人體實驗》,受到日本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紀錄片也間接地揭露了部分「731部隊」中堅分子在戰時和戰後極力掩藏毀滅罪證、否定罪行、逃避罪責、拒絕懺悔的真實面目,從側面駁斥了所謂「東京審判結果是戰爭者強加的」「歷史問題應該交給歷史學家去研究」等怪談邪論。
  • 日本NHK紀錄片揭露了真相!
    2014年時,日本NHK電視臺拍攝了一部【看不見明天--越來越嚴重的年輕女性之貧困】的紀錄片,來記錄下日本社會中的驚人現實。 這部紀錄片報導了日本光鮮的繁華下面都市的貧困女性。日本15-34歲的女性非正式僱員中,80%屬於政府界定的低收入人群。
  • 超高房價、貧富差距 細述那些光鮮臺灣的背後(圖)
    這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2006年年底針對臺灣說過的一句話。  大前提出了著名的「M型社會」理論,大意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財富集中在少數富人手裡,如同英文字母「M」一樣,社會變成雙峰結構,一邊窮人變多,另一邊的富人也變多,而代表社會富裕與安定的中產階級正在快速消失,大部分向下沉淪為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約有80%的人生活在中下水準。
  • 中國貧富差距超過印度? 橫向對比看中印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的擴大,已成為事關我國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我國的貧富差距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諸如「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一類的說法是否準確?作者通過自己在多個發展中國家的親身經歷,對此進行了冷靜的分析。 中國貧富差距超過印度?中國貧富差距的擴大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首先要對自身的現狀有實事求是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 民調顯示:臺灣貧富差距過大 社會族群問題嚴重
    人民網12月28日臺灣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最新調查顯示,臺灣:76.7%民眾認為貧富差距比以往嚴重,超過57%民眾認為臺灣社會族群問題嚴重,僅有30%民眾對臺灣未來感到樂觀,為1995年來新低;對未來感到悲觀民眾達37.8%,僅次於2003年經濟不景氣時的低點。
  • 一部2009年的美國紀錄片,真實的「揭露」了日本太地町的暴行
    一部2009年的美國紀錄片,真實的「揭露」了日本太地町的暴行最近幾年不管是媒體還是明星藝人,都會為公益發聲,依舊是那句熟悉的臺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But,殺害依舊在繼續。鏡頭下,一群日本人,或拿著斧子,或拿著魚叉,拖著大大的海豚身影前進!接下來,畫面切回到了正常的鏡頭,鏡頭下是日本南部漁村太地町,三面環海,風景宜人。遊船上、宣傳語、包括街面的地磚上,全部都是隨處可見的海豚標誌。
  • 馬來西亞貧富差距東亞排名第三
    據《南洋商報》5月3日報導,馬來西亞貧富差距在東亞國家中排名第三,相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馬貧富差距較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的《2013年馬來西亞人類發展指數報告》指出,馬1%最富有的人掌握的財富,超過了40%最貧窮的人的財富總和,貧窮率從2007年的17.4%,上升至2012年的20%,顯示馬貧富差距的情況逐步加劇,馬中產階級家庭僅佔20%,而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家庭比重高達50-55%。報導表示,為了達到高收入國的目標,馬必須降低貧富差距,以穩定社會及促進經濟發展。
  • 動畫反應社會《從登山少女看貧富差距》相機不是實用品而是炫耀品
    登山少女》改編動畫版現在已經播到第3季,可是這部動畫的話題卻常常不是圍繞在登山的樂趣,而是劇中誇張的貧富差距!在最新播出的第5話當中,眾人帶著相機出遊又再次引發網友議論,因為有人的數位相機破10萬日元,有人卻只拿著不到一千日圓的即可拍啊!相機難道不是實用品而是炫耀品嗎……《前進吧!
  • 美國大公司貧富差距:庫克工資是員工201倍,星巴克差距過千倍
    現在,標普500指數裡最大的100家公司已經有19家披露了這個「貧富差距」數據,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將它們整理成了一張排行榜。比如,英偉達黃仁勳的工資是普通員工88倍;而庫克的工資是普通蘋果員工的201倍;貧富差距最大的星巴克,CEO工資是普通員工的1675倍。
  • 帶你看最真實的蒙古國,一線之隔貧富差距巨大
    帶你看最真實的蒙古國,一線之隔貧富差距巨大內蒙古是我們國內比較有名的旅遊勝地,而在內蒙古的北邊鄰國——蒙古國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的豐富。相信大家對內蒙一定非常的熟悉,但是對於這個蒙古國一定都會感到陌生。蒙古國旅遊回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最真實的蒙古國,一線之隔貧富差距巨大。
  • 豪車與小推車的對比 越南面臨貧富差距命題
    在大街上越南的貧富差距問題可能更為明顯。(圖片:法國媒體)中國日報河內3月3日電(記者 王健) 收入差距增加正在成為全球性問題。雖然在過去數十年中越南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馬路上普通的小推車和高檔的汽車並行穿梭表明,巨大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小商販日收入甚微據越南每日快訊3月3報導,在離勞斯萊斯新展廳不遠的地方,年近80歲的阿霞和53歲的阿賢正在向路人兜售著土豆和木瓜。她們每天必須在早晨4點起床到批發市場,然後蹬著自行車到大街上叫賣。
  • 臺灣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逾7成3上班族認為大環境不佳是主因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勞工長期面臨低薪,讓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M型化越來越嚴重。最新統計顯示,有高達8成9的上班族認為臺灣貧富差距懸殊,逾7成3上班族認為「大環境不佳、出頭機會少」是主因。
  • 電影《寄生蟲》裡的貧富差距,是韓國經濟社會的縮影
    一家窮人本來住在破屋陋室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運作進入了上流社會人家的別墅,這個別墅裡還一明一暗地住著一對寄居的夫婦,而主人樸社長是真正的富豪中,這個富裕之家配置了司機、保姆、廚師、家庭教師各一名。衝突首先發生在2個窮人家庭之家。
  • 日本三分之一家庭沒有銀行存款 貧富差距加大
    日本新聞網11月7日報導稱,日本金融廣報委員會7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稱,日本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沒有金融資產。這意味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事實上沒有銀行存款。這一項調查是在今年6月14日至7月23日,以日本全國8000個2人以上的家庭為對象實施的,有效回答家庭為3897個,佔總數的48.7%。
  • 各國錢袋子分布地圖:中國最富的不是北上廣 美國貧富差距大
    各國錢袋子分布地圖:中國最富的不是北上廣 美國貧富差距大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式下,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貧富分配不均,而且這種現象並不單單只出現於發展中國家,包括美國、德國
  • 調查稱臺灣上班族貧富差距懸殊
    新華社臺北7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灣人力資源機構1111人力銀行30日發布「上班族貧富差距」調查顯示,有高達89%的受訪上班族認為臺灣貧富懸殊達8分以上(滿分為10分,分數愈高代表感受愈強),整體平均更高達9.09分。
  • 巴菲特談消除貧富差距:勞動所得稅收抵免和對富人徵收更多稅
    訪談過程中,兩人談到了伯克希爾、市場和美國經濟,還談到了美國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此前,巴菲特就曾指出,雖然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但社會上的確存在階級鬥爭,而且「他所處的階級正在獲勝」。在採訪中,巴菲特詳細闡述了這一點,並指出「勞動所得稅收抵免(一種針對低收入至中等收入的工薪單身和夫婦,特別是有孩子的夫婦的可償還的稅收抵免)」是一種可消除貧富差距的解決方法。他還提出了第二個旨在終結貧富差距的想法:對超富個人徵收更多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