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臺灣貧富差距過大 社會族群問題嚴重

2020-12-20 搜狐網

  人民網12月28日臺灣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最新調查顯示,臺灣:76.7%民眾認為貧富差距比以往嚴重,超過57%民眾認為臺灣社會族群問題嚴重,僅有30%民眾對臺灣未來感到樂觀,為1995年來新低;對未來感到悲觀民眾達37.8%,僅次於2003年經濟不景氣時的低點。

  據最新2005年《天下雜誌》調查指出,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雖然有5.9%,但不滿意經濟表現的民眾仍超過半數,達到53.2%之譜。此外,和五年前相比,有42.4%人民覺得「現在生活困難」;更有17%民眾,覺得「困難很多」;其中,只有不到10%民眾,認為「現在生活比五年前好。」

  對於未來一年經濟狀況,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感到樂觀;認為經濟會好轉比率,也比去年減少了六個百分點;期待經濟會轉差比率,則高達25.5%,硬是比去年調查結果,增加了近五個百分點。

  內部憂患方面,調查結果就顯示,有高達六成民眾對於目前社會公平感到不滿意,為2002年來新高;不僅如此,更有超過57%民眾,認為臺灣社會族群問題嚴重。

  全球化帶來物質主義風氣狂飆,有權、有錢者合謀逐利,使得臺灣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深化。高達76.7%民眾認為「臺灣貧富差距比以往嚴重」。另外,2004年臺灣歷經風災、水災侵襲,也使民眾對環境品質的不滿意度達到近50%,為四年來最高。

  達六成民眾認為兩岸關係要維持現狀。

相關焦點

  • 超高房價、貧富差距 細述那些光鮮臺灣的背後(圖)
    他認為,美國、日本都已步入M型社會,而臺灣地區正在向「M型」發展。  4年多時間過去了,這一論斷的現實依據在臺灣日益明顯。隨著明年1月臺灣「大選」的臨近,貧富分化問題已開始從社會問題向政治問題演變。婦人激動地邊擦拭淚水邊說,自己從沒有一次拿過這麼多錢,得到有生以來最大的一筆錢實在很感謝,也很珍惜。  當天中午,陳光標準備前往餐廳用餐時,一對父女下跪攔路求助,陳光標再發2萬元紅包給他們……  臺灣媒體添油加醋的報導,加上獨特的「高調行善」方式,讓陳光標大發紅包的寶島之行深深刺激了臺灣社會,也讓島內的貧富差距問題直觀地顯現在大陸面前。
  • 臺灣社會貧富差距懸殊 逾7成3上班族認為大環境不佳是主因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勞工長期面臨低薪,讓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M型化越來越嚴重。最新統計顯示,有高達8成9的上班族認為臺灣貧富差距懸殊,逾7成3上班族認為「大環境不佳、出頭機會少」是主因。
  • 新媒:大馬華人非「最富裕族群」 內部貧富差距大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華人長期被視為「最富裕族群」。當地經濟學者則引用政府數據反駁這種刻板印象,並指大部分華人其實都是低收入群體,其內部貧富差距也是各族最高的,因此華人並非所謂「最富裕族群」。
  • 撕裂的海島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 (下)
    從各種官方數據以及其他數據來看,臺灣的貧富分化問題相比其他國家與地區並不嚴重,但在民眾看來,這一問題似乎到了刻不容緩、無法忍受的地步(詳見上篇)。各種原因之外,還有個臺灣特色的原因:那就是對貧富分化議題的政治操弄。階級政治2008年的敗選,對民進黨來說,是重大的挫折,也由此掀開轉變之幕,關鍵就是從族群議題轉向民生議題、從統獨政治轉向階級政治。
  • 蔡英文第二任期滿月 臺民調顯示多項指標不及格
    10分),未達及格標準;近五成的受訪民眾對蔡當局解決失業問題的能力沒有信心。被問到「縮減貧富差距有沒有信心」時,民眾僅給了4.39分。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2日報導,藍營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此次公布的數據顯示,臺灣失業率和無薪假人數創下新高。失業率高達4.03%,是7年來同期最高,且較上月大幅增加0.31個百分點,增幅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失業人數已達48.1萬人,創六年半以來的新高;其中關廠失業人數月增3.6萬人,月增數是金融危機以來新高紀錄。
  • 臺灣貧富差距日趨嚴重
    現今島內物價上揚,許多上班族的薪水只能溫飽,但沒想到全球金融雜誌列出2016年全球最富有及最貧窮的國家或地區排名時,臺灣地區居然名列最富有的第二十二名,目前民眾的人均生產總值為47790美元,甚至比日本及韓國還要富有,但事實上,這卻凸顯了臺灣地區貧富差距極大的事實。
  • 臺灣光鮮表面背後:貧富分化導致雙峰結構
    婦人激動地邊擦拭淚水邊說,自己從沒有一次拿過這麼多錢,得到有生以來最大的一筆錢實在很感謝,也很珍惜。當天中午,陳光標準備前往餐廳用餐時,一對父女下跪攔路求助,陳光標再發2萬元紅包給他們……臺灣媒體添油加醋的報導,加上獨特的「高調行善」方式,讓陳光標大發紅包的寶島之行深深刺激了臺灣社會,也讓島內的貧富差距問題直觀地顯現在大陸面前。
  • 調查稱臺灣上班族貧富差距懸殊
    新華社臺北7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臺灣人力資源機構1111人力銀行30日發布「上班族貧富差距」調查顯示,有高達89%的受訪上班族認為臺灣貧富懸殊達8分以上(滿分為10分,分數愈高代表感受愈強),整體平均更高達9.09分。
  • 調查顯示英國貧富差距拉大 英國管理層收入百倍普通人
    本報訊在人們對貧富存在差距的合理性提出質疑之時,英國5日披露的最新調查結果指出,英國社會貧富差距日漸拉大,頂尖公司管理人員的平均收入幾乎是普通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100倍。英國有關專家對此表示擔憂。調查顯示,管理人員的年薪是工人平均工資水平的99倍,而2000年時的調查結果僅為39倍。  調查涉及的收入主要包括年工資、獎金,另外包括可能獲得的股票收益和長期獎金。調查顯示,這些管理人員的平均年薪已經高達290萬英鎊,比2004年增長43%。與此相比,一名全職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僅為2.93萬英鎊。  這項數據突出顯示出英國日益嚴重的收入分化現象。
  • 2018年臺灣社會文化概況
    2018年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島內39歲以下青年族群有三成是「月光族」,近五成有負債,且近4成(38.68% )薪資在3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下;35歲以下「上班族」有72%平均月薪不足4萬元。特別是30-39歲群體中32.72%沒有穩定工作,其中四分之三的人仍在待業,其他人以臨時工作為主。「悶世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前五大原因是薪資低、升遷不易、物價高、對未來沒方向和工時過長。
  • 臺灣貧富差距極度惡化 最富最窮相差28倍創新高
    華夏經緯網4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全臺534萬多個所得稅申報家庭,在2009年創下貧富差距新高峰,達28.36倍。臺「財政部」最新資料指出,在全臺報稅家庭中,年收入超過400萬元(新臺幣,下同),適用最高40%所得稅率者,共有16個家庭完全免稅,其中一戶年所得多達2,000萬元。
  • 日本紀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揭露了社會的另一面
    美國作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強國,貧富差距也是眾所周知的位居前列。據報導,美國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生活十分困窘。不僅是美國。從1980年開始,全球的貧富差距就在不斷擴大。以基尼係數顯示的話,基本上就是一條上升的直線。
  • 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 (上)
    《天下》雜誌一年一度的「國情調查」揭開了這種巨大的分歧:2015年國情調查中,民意認為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高達91%,;而這一數據,在2014年「國情調查」中為93.8%,創下調查以來新高,其中認為「非常嚴重」的比例更佔了72.1%,將貧富分化視為危及臺灣政治穩定的「不定時炸彈」。由於貧富差距拉大,民調顯示近七成民眾認為努力賺錢也難翻身。
  • 臺灣貧富差距創新高 政客還在省籍情結中虛耗
    臺灣「主計處」日前公布去年島內最高和最低所得,差距為六點零一倍,如扣除社會福利支出,差距則為七點四六倍。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日前刊載社評指出,貧富差距的「美化」,幾乎完全是當局砸下大筆銀子的結果,原本可以有效改善貧富差距的財政工具,卻並未發揮應有功能。    令人擔心的是,在民進黨當局漫無節制的揮霍下,社會福利支出及經常性財政支出大幅增加,臺灣財政日漸惡化。
  • 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13個縣市家庭越來越窮
    臺灣當局經濟政策混亂 貧富差距拉大  一邊是「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的政治盲從,一邊是自殺現象蔓延、社會治安持續惡化等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後果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曾繁娟報導 在陳水扁的家鄉臺南縣,曾有一位老太太因欠下140萬元(新臺幣,下同,1元人民幣約合4
  • 古代三句詩描述出貧富差距之大,其實當今社會貧富差距也是一樣
    在現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有些人從早忙到黑都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富人卻可能一頓飯都是這些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造成這樣的現狀我們應該去反思一下。其實在古代也有這樣的貧富差距,也非常的明顯。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人們生活質量自然也很差。
  • 弔詭民調不弔詭 ——從民調看臺灣2020「總統」選舉的近期態勢
    《蘋果日報》民調指,未表態率更達到37.2%的史上最高。評論認為,各大機構民調都顯示,韓國瑜仍有一定程度的落後。但臺灣的選舉總是瞬息萬變,一樁全島性事件,往往就能大幅改變選情走向,讓領先者陰溝裡翻船。尤其韓國瑜這種深具群眾魅力、能感動人心的候選人,去年「九合一」選舉,3個月不到就掀起「韓流」翻轉全臺。因此,不少綠營人士不斷提醒民進黨,不可以掉以輕心。
  • 澳門貧富懸殊問題突出 兩成人擁有七成社會財富
    澳門貧富懸殊問題突出 兩成人擁有七成社會財富   在1998至2001年間,新樓平均售價高於舊樓約30%至80%;期後,新樓平均售價與舊樓的差距越來越大,2007至2009年新樓平均售價達400萬,差不多是舊樓的4倍。2006年以後,舊樓售價升幅明顯加快,2009年前11個月舊樓平均售價約107萬。  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家庭工作收入平均數約1.6萬元,若要購買70平方米的二房一廳住宅單位,售價約133萬。
  • 貧富差距之痛——直面香港民生問題癥結
    新華社香港9月21日消息,持續數月的修例風波使香港經濟受創、社會撕裂,也令昔日被繁華所掩蓋的經濟社會矛盾陸續暴露出來。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一道貫穿於這個國際商業大都會方方面面的貧富鴻溝。破解這一民生問題癥結,不僅需要香港儘快恢復平靜,社會各界團結一心,更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共同探索出路,切實抓住發展機遇。
  • 臺灣南北差距大 臺媒調查顯示連死亡率也不等
    ,島內南北差距已是多數人認知的事實,臺媒民調顯示,有55%的受訪者表示,北部的發展比南部好,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自殺率外,臺灣民眾十大死因,南臺灣死亡率都遠高於北臺灣,其中連30年前較北部低的惡性腫瘤死亡率,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