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潘顯璇 楊潔規 周可 虢燦
長沙街頭五顏六色的共享電單車,在為市民中短途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卻因「野蠻生長」引發了一系列亂象,成為了新的「城市病」,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水平(詳見本報11月16日A03《「彩虹大戰」亂象叢生,警惕重蹈覆轍》)。
11月17日,三湘都市報記者了解到,規範長沙共享電單車發展的新政已經「在路上」,長沙共享電單車即將實行配額管理,相關部門已在研究具體可行舉措。為了緩解城市管理壓力,個別共享電單車企業已經主動啟動「瘦身」計劃,對長沙地區的車輛進行回收,縮減投放量。
(11月17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附近,停放的共享電單車擠到了馬路上。記者 潘顯璇 攝)
【現象】 多個地鐵口都有「殭屍車」
「只要是工作日,每天早上停車區的共享電單車幾乎能把人行道佔滿,人行道過都得繞行。」在長沙市開福區凱樂國際寫字樓上班的劉女士說,寫字樓前的人行道上規劃了停車區,最近一段時間停放在此的共享電單車特別多,以至於她每次將車騎到此處時有點不知所措,想要把車停得不妨礙行人根本做不到。
連日來,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了長沙市的多個商圈、地鐵口、公交站、寫字樓,發現車輛扎堆停放、亂停亂放、佔用盲道和機動車道的情況是常態。此外,在萬家麗廣場地鐵站、馬廠地鐵站等共享出行需求旺盛的站點附近,有不少共享電單車整齊地停放著,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些車輛的車墊非常髒,可見是長時間停放在此無人使用的,反倒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單車,在「殭屍車」擠佔下停得亂七八糟。
【建議】 代表建議實行配額管理獲採納
長沙市人大代表、湖南工商大學教師陳樹近幾年來一直在密切關注共享交通工具的相關問題,今年他已多次對長沙共享電單車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陳樹在調研中發現,長沙目前暫無法律法規明確共享電單車的規範管理問題,也暫未根據市場容量和配套公共資源情況對共享電單車的總量進行規劃,相關限投文件或明確進入門檻同樣沒有。
今年長沙「兩會」期間,陳樹提交了《關於對長沙市共享助力車進行規範管理的建議》,共提出四點具體建議:儘快出臺管理辦法,規範共享電單車管理;支持和鼓勵共享電單車成立行業協會;對長沙市共享電單車實施總量控制;對共享電單車企業收取押金的情況進行嚴格監管。
在總量控制方面,他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根據城市人口、城區建設、城市道路及相關配套公共資源的情況,對共享電單車實施總量控制和動態管控,嚴格執行淘汰、退出機制,對新增投放嚴格把關。
6月10日,陳樹提交的上述建議得到了長沙市交通運輸局的書面答覆。其答覆文件稱,將採納其關於支持和鼓勵成立行業協會的意見。在總量控制方面,新的有關規定擬對長沙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含電動自行車)的投放實行配額管理,各企業應當嚴格按照核定配額投放車輛,所投放車輛應進行編碼或號牌管理。對不按規定擅自投放、超配額投放車輛、亂停亂放維護管理不力、線下運營服務不力,經提醒仍不採取有效措施的運營企業,將考慮採用納入準入負面清單、暫停運營、取消運營資格限制退出等措施。
【規範】 配額管理舉措即將落地
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為了規範共享電單車的發展,此前已推行了不少舉措。比如,城管部門分級分區對接督促企業做好車輛停放電子圍欄管理及違規停放車輛規整,推進常態管理,劃定禁停區域,依法從嚴查處共享單車企業不履行管理責任違法行為,兩年來辦理案件80餘起。長沙交警對違章亂停的共享電單車進行查扣是常態。
值得期待的是,2020年12月1日起,《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正式實施。《指導意見》對共享電單車的發展持支持態度,鼓勵其依法進入具有停放條件的居住小區,明確了各個部門、企業的職責。比如,企業投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限載1人,鞍座與駕駛人臀部有效接觸面的長度不得超過250毫米,鞍座後面提手架的設計不得變相為違法載人提供方便。企業按照車輛投放量5‰以上的比例合理配備線下服務人員,實施網格化管理,每投放500輛車至少配置1輛調度車。
三湘都市報記者注意到,陳樹此前提出的實行配額管理的建議,在《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實施。根據規定,市交通運輸、公安、城管執法三部門以召開定期聯席會議的方式,綜合我市實際需求和各運營企業運營情況,共同確定車輛配額。各企業應當嚴格按照核定配額投放車輛,其中所投放的電動自行車應到市公安部門辦理登記安裝號牌,並進行編碼或號牌管理,企業置換車輛應提前報告,按照「先收後投」「號牌置換」「先上牌後投放」的方式進行。
11月17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從交通運輸、交警、城管三個部門獲悉,目前正在研究出臺對共享電單車規模進行控制的具體舉措。
「如何確定長沙共享電單車總量控制的規模?各家企業如何來劃分限額資源?怎樣根據企業的考核情況來動態獎懲其投放車輛的數量?」在陳樹看來,要實現共享電單車既不能給城市管理添亂,也能讓市民輕鬆地享受到便利,還要考慮企業能有錢賺,才能讓行業走向良性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管理部門廣泛調研市場需求、聽取企業意見,制定科學的可行方案。
業內人士預計,《指導意見》的實施已經「在路上」,具體的配額管理舉措也會很快出臺。
【車企】
A面 有企業搶在限額前加大投車
「今年以來,特別是近兩個月來,長沙街頭共享電單車的數量明顯上升。雖然規劃的停車點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但共享電單車隨意佔道停放的現象卻變得極為常見。」這是陳樹的切身體會,並且市民通過多種渠道投訴這一問題的也很多。
陳樹解釋,業內都在傳長沙即將對共享電單車規模進行限額,個別企業為了在尚未限額的窗口期搶佔市場,於近期加大了車輛投放力度。
11月17日,記者從多家共享電單車企業處得知,在長沙運營的幾個主要品牌都會定期向交警、城管等主管部門報備投放車輛的數量情況,目前長沙共享電單車的數量已經超過50萬輛,另外還有約10萬輛共享單車。
B面 有企業主動「瘦身」減量
長沙共享電單車行業的規範、健康發展,除了需要主管部門的監管和引導外,企業本身的規範化運營、自律也至關重要。
記者從哈囉出行了解到,目前哈囉已經把車輛管理與城市文明出行環境共建納入了經營考核指標,同時將「響應度」納入日常管理考核。為了緩解城市管理壓力,提升車輛效能,哈囉啟動了首輪「瘦身」計劃,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對長沙部分車輛進行了回收,截至11月15日,已在長沙回收了3萬輛共享單車和助力車。「盲目追求車輛數的運營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對市場和城市治理都會產生負面作用。」哈囉出行長沙城市經理張祥表示,「市場終究會回歸理性,我們希望主動減量來加快這一進程。」
小溜電單車長沙負責人楊建認為目前長沙的共享電單車數量已經嚴重超負荷,呼籲部分超量投放企業減量。
除了減量外,利用技術手段來規範用戶停車也成為共享電單車品牌的共識舉措。以美團電單車為例,如果用戶違規停車,除了簡訊提示及扣除信用分外,相關情況還將定時抄報城管、交警部門。當用戶信用分數低於一定標準時,違規用戶騎行費用將增加,甚至不能用車。同時,美團電單車利用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長沙陸續設立電子圍欄禁停區。如果用戶將車輛停放在電子圍欄禁停區內,系統將會提醒,以引導用戶騎行至指定區域還車從而實現規範停車。電子圍欄禁停區上線後效果顯著,欄內車輛數、違停現象大幅減少,以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為例,違停數量下降達40%。
[責編:胡元媛]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