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2021-01-11 明月天心

不論是去寺院燒香拜佛,還是在自己家佛堂,都免不了會在佛前做供養,以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根本不會用到和吃到,我們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生誤解。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我們之所以在佛前上供,它只是佛門裡的一種表法,是一種善巧方便法。不在利益佛菩薩,而是利益普羅大眾。

就像我們在佛前供養花果,佛菩薩根本不會吃的,它一方面表明了供養者對佛菩薩的虔誠、感恩和恭敬之心;另一方面,佛前所供的「花果」代表佛門裡常說的「因果報應」,以此告誡眾生要修善因、勿作惡。

佛前供養香支,不是在與佛菩薩感應,而是表明我們內心的清香,是「戒定真香」。佛前供養淨水,代表無量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供佛,不是佛需要,而是藉此培養大眾的布施利他心,放下心中的自私貪婪執著,懂得「舍」的智慧,懂得布施才能真正得福。有人到寺院裡拜佛,往功德箱裡投了錢,就覺得自己功德無量了,佛菩薩就得保佑自己,這就是迷信思想。供養佛,不是佛需要,功德源於自己的發心,若有所求,功德也就漏了。

除了供養花果、香支、清水、酥油燈等,不能供養哪些東西呢?其實供養不在東西貴賤,不在數量多寡,關鍵在於我們的用心。「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供佛不在於形式,發心清淨,自然功不唐捐。但是,我們大家要注意,雖然形式不重要,但是畢竟所供養物品也是在表法,表法一定要吉祥,不可有缺失,否則就容易造業。

一般的東西,只要是吉祥的,大都可以用來供佛。但是以下這些東西最好不要置於佛前。首先,不要供肉食,這是非常不敬的。佛家慈悲為懷,尤其是大乘佛教,嚴持戒律,不殺生,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吃肉是違背佛家的慈悲之心的。

作為在家修行人,也許做不到天天茹素,但如果選擇精進修行,至少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聖誕,最好吃素放生。如果是供養佛,一定要供養素食。主食可供養米麵,油類最好是大豆油、植物油等。比如如果寺院舉行法會,早上一般都要上大供,必須是素食。

再者,不要供養葷類和腥類食物。有人可能認為葷類就等同於肉食,其實不是。在佛教裡,葷類主要指的是五辛,即蔥姜蒜等。為什麼這個是「葷」呢?因為像蔥姜蒜這樣的東西,本身有刺激性難聞的臭味,人吃了之後,嘴巴裡的味道不乾淨,有一股汙濁之氣,給人帶來不好的感受,也不利於自己修清淨心。腥食主要指蛋奶類物品,像雞蛋牛奶這樣的東西,也儘可能不要供佛。

除此之外,偷來的東西不要供佛,偷盜本就是造業,惡業所為的東西,用來供佛,是對三寶的極大不恭敬。一個人再貧困,供養的物品再寒酸,若是自己的東西,供養功德都很大。竊取來的東西再好,也是不淨之物。

通過詐騙巧取得來的東西,也不可供佛,都是不如法的。佛前也不可供酒類,佛家有一條戒律就是「不飲酒」,酒迷惑人的心智,使人墮落愚痴,麻痺人的大腦,不是消愁,而是更添堵、更麻木,沒有智慧,何以解脫?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一定要是通過正規渠道所得,供養物品要乾淨,不要髒亂,要莊嚴佛寶,不要無知造業。願真誠地供養,不僅令自己法喜充滿,更能利益無量眾生,福慧增長、離苦得樂。感恩大眾閱讀與分享,願佛法利益有情、佛光普照。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這3種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佛菩薩在人的心中,不要著相,如果我們執著了,將佛門供養是為一種與佛菩薩的交易與賄賂,那就顛倒妄想,走錯路了。佛前所供物品,看似是供養給佛菩薩,其實是供養我們自己。藉助這一形式,讓我們的內心不再自私貪婪,學會布施、學會利益他人,如此才能修到福報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些呢?一般的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水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供養。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我們到寺院拜佛或者在自家佛堂禮佛都會習慣性地做供養,以積攢功德、消災解難。那究竟哪些東西可以供佛?哪些不可以呢?雖說供養重在發心,不在於形式,但我們的行為是內心的外化,形式當如理如法,才能表我們內心的恭敬。如果行為不得當、有冒犯,難免會折損功德。
  • 佛教:家裡有佛堂,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
    最基本的有佛前供鮮花、供水果、供香、供燈、供水、供齋等等。所供物品不論質量好壞、不論質量多少,有一份供養的誠心就最為可貴。雖然沒有嚴苛的要求,但是我們的行為還應當是如理如法的,不能過於隨意,以免有失恭敬,修不到福、反而造業。很多人未進佛門,對佛法的了解知之甚少,有很多細節不太了解,小編就覺得很有必要為大家普及一下這點常識,希望大家能從中修到功德。
  • 家中設佛堂,不要拿這些東西供佛,對菩薩不敬!
    很多信佛人,都選擇在家中設佛堂,把佛菩薩請到家裡去供奉,選擇在家中設佛堂,不僅可以每天跟佛菩薩住在一起,還能通過每天供佛、禮佛,精進自己的修行,不忘學佛的初心。 在家裡供佛雖然有功德和利益,但一定要注意一點,不要什麼東西都拿來供佛,有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會對菩薩不敬。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因為不論我們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用的,供佛的目的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不是用來「賄賂」佛菩薩的,而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是一種表法,也是一種修行的方便法。當然,不論供養什麼,都是處於清淨的發心,所以最好保證所供物品的乾淨清潔、無損壞,以免冒犯佛菩薩莊嚴,對佛菩薩不敬。一般的,我們可以在佛前供養鮮花、水果、淨水、燈燭、香支等等。
  • 這三種水果不要拿來供佛,會對菩薩不敬!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虔誠,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會把佛菩薩的聖像請到家中去供奉,一般供佛菩薩的物品有:花、香、燈、塗、果、樂等。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用水果來供佛,因為水果在生活中很容易買到,且供佛後的水果還可以自己食用,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很多人在選擇用水果供佛時,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到底哪些水果適合供佛,哪些水果不能用來供佛?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不僅如此,佛陀出生、成道、涅槃,都有天女散花讚嘆供養,經典裡提到:六欲諸天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花」清香美好,代表佛的無量慈悲。後世弟子為了紀念佛陀聖誕,每年農曆四月初一,寺院都會舉行浴佛節法會,以淨水、鮮花製成香湯為佛像沐浴。佛前供花,功德殊勝難量。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供塗等等。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不能夠用來供奉的水果,是對「佛菩薩」不敬,切記!
    供奉的方式有多樣,有香供、燈供、鮮花供、還有水果供等等,無論是何等的東西,無論它們是否貴賤或者是多寡,都是人出於對佛的禮敬。雖然佛陀度人只看人心,不會因為供奉任何東西而產生差別心。但是我們卻是需要注意,並非是什麼東西都可以供奉,因為供奉也是要如理如法,符合莊嚴和肅穆,才能夠顯得我們的恭敬之心,畢竟佛在恭敬中求,你多一分恭敬,自然就能夠多一分機緣。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對於信仰佛教的人,瞻禮佛像時,總能升起心中無限的歡喜心,內心總能安住片刻的澄淨。很多人也會在家裡擺一尊佛像或者貼有佛菩薩的畫像,一則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心,二則是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保佑,事事順心,萬事如意,能夠得到吉祥利益。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普陀講堂|佛前供花有怎樣的功德?
    等等,這些都表明了佛教與花的深厚淵源。 佛前供花的意義 佛為天人師,佛前供花是佛教重要的日常儀式之一。 所謂「花開結子」,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佛前供花則代表修好因、修善因。如是因得如是果,多播種成佛的因,待因緣成熟時必然會結下好的果。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自古以來,佛教和花就有很深的因緣,佛教中稱花為「華」,並以蓮花為聖花。佛教經典中,有諸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舌燦蓮花、天女散花、天花亂墜等。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
  • 供燈有什麼功德?如何在佛前供燈?大多數人不知道
    我們平時如果有條件,應該親自在佛前供燈,如果各方面的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在心裡觀想:世間廣大無邊的燈器中,有燈芯和燈油,點燃以後供養十方諸佛菩薩。即使只是一盞小小的油燈,你也可以這樣觀想。拉薩人對燈供非常重視,每到佛教節日,男女老少全部來到寺院,手裡拿著酥油,在每個殿堂的每盞燈裡加一點,一直到供完為止。藏族也有一些虔誠的老居士,一輩子在佛像前供一盞燈,這個燈器比較大,除了換燈芯外,平時一直往裡面添油,在他死之前燈都是不滅。現在的大城市有賣各種各樣的燈,如果一直在佛堂點著,交一點電費就可以了,其實也有很大的功德。
  • 佛教:佛前供燈的十種功德和福報
    佛前點燈,功德無量。驅逐黑暗,心明眼亮,智慧顯現。記得有一首佛歌裡的歌詞寫得非常好,「點一盞明燈,燃希望之火,照亮黑暗的每一個角落,遠離迷惘,解開疑惑,海天任遨遊」。佛陀在經典中說,供燈的功德不可思議,全部是佛的境界,唯有佛陀才能了知。不要說凡夫難以思惟,就是任何聲聞、緣覺、天龍八部、智者都沒有辦法知道。在《大藏經》中,對供燈的功德有如下介紹。
  • 佛前供水果,這樣做,功德更圓滿!
    為表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佛教裡廣作供養,或佛前供花、供果、或供水、供燈,等等。許多人可能不解,為什麼要做供養呢?難道佛菩薩會吃嗎?佛菩薩當然不會吃,我們上供,供養的不止那外在的東西,而是我們的懺悔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不論佛前供什麼,一切功德皆來自內心。
  • 你這樣供佛,完全沒有任何功德!
    除了用三碗飯菜供佛,又有的用五碗,也有的用七碗,或用九碗,也有的用很多很多的。尤其是供天,在佛前幾張臺桌都擺滿了,完全用齋菜來供佛,一碗又一碗,都擺得整整齊齊。不是用一個大大的東西擺在那地方,或者買了餅乾就那麼放著,也不打開;那不是供佛,那等於在汙辱佛一樣。在佛前供東西,必須把它打開;不是用紙包著放在那兒就算了。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知道的。
  • 佛教與元宵節:觀佛舍利 燃燈供佛
    供燈功德殊勝行 元宵節源於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 佛教文化元宵節之際,燃燈供佛不僅有十種功德,還得三種清淨心
    很多藏傳佛教的修行人都在此月修習善法較多,如持八關齋戒、轉繞、頂禮、放生、供酥油燈等。中國佛教元宵節張燈習俗的歷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民間在元宵節日都有張燈的習俗。那元宵節又為何張燈?據歷史相關傳說不一。有一說法是漢武帝時期;一說是道家傳統文化所興,且正月十五也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就有「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之言說,所以縱樂張燈;另外一種說法說是佛教文化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