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號取自中國古籍

2020-12-16 青島晚報電子報
日本:年號取自中國古籍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7 星期一

    隨著明年5月1日日本天皇的更替,日本民眾可能會迎來一個更富有 「民族特色」的新年號。之前的1300年中,日本年號一般來自於中國的古典作品,而最近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從日本的古典作品中選取新年號。
    日本的年號是模仿中國的產物,日本的第一個年號就是學習唐朝律令制度的「大化改新」中產生的「大化」,取自漢書「古者修教訓之官,務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後,天下常亡一人之獄矣」。此後,日本只存在兩種年號,一種早期經常使用的「祥瑞」之物,如「神龜」「寶龜」「嘉祥」等都是由中國古典作品中的「靈龜」形象而產生的年號。除此之外的所有年號都取於漢語典籍,如「明治」和「大正」取自《易經》「向明而治」和「大亨以正」,「昭和」和「平成」取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與「地平天成」。

-----------------------------------------------------------------------

相關焦點

  • 日本年號如何選擇?主要參考中國經典古籍,還要注意這幾點要求
    這些國家有韓國、越南、日本等等。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改用公元紀年了,韓國越南也都紛紛斷了年號,唯有鄰國日本還在使用,這主要是因為日本還保留著君主「天皇」。現如今日本使用的年號,還是「平成」,待過了五月一日之後,就將改成新年號「令和」,這意味著新的天皇就要登基了。
  • 近代日本年號出自《易經》或《尚書》,新年號則放棄使用中國古籍
    日本新年號正式出爐,為「令和」,《萬葉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並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棄用日本歷史上採用中國古典的傳統做法,被解讀為有「去中」的意味存在。而日本近現代過去的4個年號均是源出中國經典古籍,分別出自《易經》和《尚書》。
  • 日媒:日本下個年號取自中國古典?新年號在中國也備受矚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下個年號也取自中國文獻?」對於日本將於4月1日公布新年號一事,在年號發祥地中國也備受矚目。日本共同社3月28日報導稱,中國國內媒體關注日本的年號從中國傳來,一直以來都是根據中國古典而定這一點。
  • 一千多年來,日本年號均取自中國古籍,如今「令和」為何打破舊規
    提到日本更換新年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這一次,日本的年號選擇了"令和"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大家應該有所了解,在過去的一千多年裡,日本的年號都會在我國的典籍中挑選,而這次日本打破了舊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安倍有著其他的目的嗎?
  • 日本新年號公布!史上首次不引用中國古籍
    日媒稱,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於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半公布「 令和」為日本新年號。「令和」年號取自日本古代詩集《萬葉集》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時に初春の令月、気淑く風和ぐ)一語,該書成書於8世紀後期,匯集了當時各階層人士創作的4千餘首和歌。
  • 日本改年號了,為啥說日本年號離不開中國,中國年號你又了解多少
    日本天皇依舊得到保留,只是不再向過去那樣擁有掌控國家真正的實權了,日本的文化又是從中國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年號紀年的,同樣的日本也是,而且與中國一位皇帝在位時可以多次更改年號不同,日本實行的是一世一元,即一位天皇在位期間只能使用一個年號,只有在前任天皇去世後,才能選擇新的年號,當然這次的日本明仁天皇在生前就開始改用新的年號,是有違傳統的,為此也受到了日本國內好多保守派的批判
  • 日本年號最終有6個候選 落選年號曝光
    每個年號候補以五十音的順序列出,詳述其出處,由各領域民間人士組成的懇談會圈選,多數人都推薦「令和」,認為這次應從日本古籍摘字為宜。過去日本年號皆由中國古籍摘字。懇談會的意見送交臨時內閣會議,NHK報導指出,數位閣員表達了意見,但沒有共識,最後由首相安倍晉三拍板。
  • 日本歷史上的年號都是怎麼來的?這一次為什麼不偷了?
    之前日本新天皇即位,改年號為「令和」,不要小瞧了這兩個字,這是日本第一次沒有照搬中國皇帝的年號和沒有引用中國的古籍。其實日本年號的使用,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中國的典籍,那日本的年號,比如說像現如今平成年號是來自於史記當中的「內平外成」和尚書中的「地平天成」也說呢。
  • 日本新年號首次未出自中國古籍,什麼原因使日本一定要「脫中」
    今天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了新年號定為「令和」,也終於讓大家的猜測畫上了句號。該年號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是日本天皇年號首次沒用採用中國古籍。另一方面,自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在過去的247個年號中,多有年號均出自中國古籍。這也說明了,日本天皇為代表的貴族階層仍然以熟悉漢文化為驕傲。在漢文化圈中,日本一直也是特立獨行的一種存在。沒有像韓國、越南一樣在全國推行去漢字化,而是保留了對中國漢字的使用習慣。
  • 日本年號:令和,出自《萬葉集》,一部日本最早用漢字編寫的詩集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天皇年號為「令和」。至此自平成天皇宣布退位後,日本新天皇年號終於揭曉了答案。日本新年號改元引發外界和日本國民的強烈關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僅親自發表講話,闡明新年號含義,還首次通過首相官邸官方帳號,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現場直播。「令和」出自日本古典《萬葉集》,摘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句子。《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文學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歷史上日本歷代天皇的年號,都取自中國的古典文獻。
  • 令和:第一個出自日本古典籍《萬葉集》的年號
    據日本NHK電視臺4月1日消息,當地時間11點分(北京時間10點分),經過日本各界代表研究討論決定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正式宣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菅義偉還透露,新年號的漢字出自日本古典文集「萬葉集」。
  • 大家丨千年第一次,日本年號沒引用中國古籍,這是真的嗎?
    截取典籍中不相連的兩字作為年號是慣例(如「平成」截自《尚書·大禹謨》的「地平天成」),該年號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它採自日本而非中國的典籍,這是日本自有年號以來破天荒頭一遭。其實「初春令月」云云,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套話,更早的有漢代張衡《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很多人指出張衡此語是「令和」的語源,但張衡的作品中不乏使用套語之例,如《愁詩》:「同心離居,絕我中腸。」
  • 「平成」年號將終結於2019年3月?日本官方否認
    圖自視覺中國 據日本共同社早前報導,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2017年6月份曾表決通過了有關天皇退位的特例法,由此該法案正式成為法律。日本天皇曾在2016年夏天通過電視講話表達了自己欲生前退位的意願。日本政府隨後做出了2個方案,分別是日本天皇在2018年12月下旬退位,以及在2019年3月底退位。 年號在日本稱之為「元號」。
  • 日本新天皇的年號真的「擺脫」了中國嗎?天皇的名字都無法擺脫
    ,像是在唐朝,就有很多相鄰的國家前來拜訪學習,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在當時,中華文化的影響之深,很多方面都會對日本產生影響,現如今日本的很多習俗都有著中華文化的影子,像是日本的年號就與我國的育人理念有著些許關聯,如今下一任日本天皇的年號公布,並且首次採用日本古籍,所以有人會問,日本新天皇的年號真的「擺脫」了中國嗎?
  • 千年來首次,日本年號竟沒出自中國?中日網友貼出了這個
    (全篇見文末)煞費苦心「脫離中國」在過去1300多年裡,日本的年號用詞一直都選自中國古代典籍,而從沒有出自過日本本土古典。據日本《讀賣新聞》稱,日本歷史上的247個年號,共出自77部中國古代文獻,其中半數以上是唐代以前的作品。
  • 日本年號怎麼來的?原來一直都是抄中國的,如今卻想取材本土
    據相關報導稱,明仁天皇將於2019年正式退位,而明年的五月一號,日本將啟用新的年號紀元。關於日本的年號,說來與中國的淵源不淺。據記載,最早的日本年號起始於七世紀,也就是中國的唐朝時期,據統計,自645年孝德天皇使用的「大化」年號以來,1300年間,日本共計使用247個天皇年號,而年號的選取也大都來自於中國古代典籍,其中《尚書》最受歡迎,出現次數最多,其次是《易經》,再次是《詩經》。下面就列舉其中一部分來說說。
  • 新年號「令和」 日本年號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隨著德仁繼位,而正式開始啟用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字面上看是美好與和平的意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為:「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
  • 日本換年號了,為什麼中國網友卻那麼「過分」地關注?
    隨著清朝的煙消雲散,多年後,日本終於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這種中國發明的國家,它能引起中國人的關注貌似也是正常的。但好像這次平成時代的結束,卻好像引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地震,讓中國網友的關注度也隨之升高,按人數來說,關注這個的中國人甚至比日本人還要多,這看起來有些「過分」。
  • 日本發布第248個新年號,此前247個年號,卻只使用72個字
    在歷史資料記載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朝代不斷地更新換代,而在每一任的皇帝登基之後,都會選擇用改換年號來預示著國家的穩定發展,這一個文化最開始是中國發起的,也延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到後來中國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也就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比如日本,東南亞地區,不過到現在,中國已經不再使用年號了,但是在日本卻到現在依然在使用。
  • 日本漢學文獻《年號之部》出版:日本的年號如何選定?
    5月30日,為了慶祝《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第一種《年號之部》在中國出版,該叢書的出版紀念暨座談會於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新文科大樓舉行。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典學研究中心(籌)、《古典學集刊》編輯部、哲學與法政學院主辦,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石立善主持,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水上雅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總編唐雲松,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張自慧、陳澤環,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但誠等出席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