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1928年7月,由賀龍帶領的中國工農革命軍在湘西地區不斷發展壯大,根據湖南省委指示:湘西北特區併入湘西特區,湘西北特委撤銷,在紅軍中成立黨的湘西前敵委員會,以領導紅軍及紅軍所在地方黨的工作。
前敵委員會由賀龍、陳協平、李良耀、賀錦齋、張一鳴等組成,賀龍任書記,同時將部隊改名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因當時其他根據地的工農革命軍已改稱紅軍,因此此軍不久後改稱紅4軍,賀龍任軍長,黃鰲任參謀長,主要下轄1個師和3個支隊,全軍共1500餘人。
第1師,師長賀錦齋,黨代表張一鳴,共800餘人,這個師是紅4軍的主力。
師長賀錦齋於1901年2月4日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個貧苦教師家庭,他是賀龍的堂弟。少時喜愛文學,擅長詩詞。1919年秋從戎參加賀龍的部隊,他刻苦學習軍事技術,指揮水平不斷提高,深受賀龍的賞識。
1927年6月,賀龍率部回師武漢,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0軍。賀錦齋升任第1師師長,時年26歲,是國民革命軍中最年輕的師長之一。7月下旬,賀錦齋跟隨賀龍率部隊從武漢出發,沿長江東下九江,然後到達南昌並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回老家又拉起了革命的隊伍,賀錦齋領導在老家拉起的隊伍又加入了賀龍的部隊,成為賀龍的得力幹將,然而在1928年9月8日的石門泥沙鎮戰鬥中,紅4軍遭到了敵軍的包圍,為掩護賀龍率部突圍,賀錦齋親率警衛營和手槍連奮勇衝殺,壯烈犧牲,年僅27歲。賀錦齋詩詞水平非常高,善於借伏擊勝利諷敵軍,比如他曾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諷刺蔣介石:
萬眾一心山可排,戰場從此向東開。眼前軍需皆充備,儘是「光頭」(蔣介石)遠送來。
第1師黨代表張一鳴,他於1900出生,原名泰語,湖南省慈利縣溪口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一路指揮部黨代表,後兼任第1團團長,1930年7月兼任紅2軍第4師第10團團長。1930年8月,張一鳴奉令進攻湖北省沙市,他在指揮戰鬥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0歲。
紅4軍下轄的3個支隊分別是文南甫、賀炳南和賀佩卿支隊,每個支隊人數不等,總共約700餘人。
文南甫支隊,支隊長文南甫,名選和,於1890年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南岔鄉吳家院子一個貧農家庭。大哥文武成是當地「袍哥組織」的龍頭大哥,在地方上有很高威望。一次,賀龍趕騾子從南岔經過,他見賀龍的言談非同一般,特別是對世道的見解,很為佩服,從此便跟隨賀龍鬧革命。
南昌起義失敗後,1928年3月,賀龍受黨的委派,回桑植重新組織工農武裝,開闢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文南甫聞訊後,星夜投奔賀龍,他擔任支隊長後作戰勇敢,指揮水平高,然而在1933年,由於「左」傾機會主義的危害,文南甫對極「左」政策提過不少意見,因此受到了打擊報復。
於是他毅然決定解甲歸田,1933年7月初,他在離開隊伍回家途中,不幸在白竹坪被土匪殺害,時年43歲。噩耗傳到南岔鄉,妹妹文南姑和族兄文選柏強忍悲憤,組織數十人到白竹坪抬回遺體安葬,後移葬至南岔澧水岸邊。解放後,當地人民政府在其墓前立一石碑,鐫刻「文南甫烈士之墓」七個大字。
賀炳南支隊和賀佩卿支隊的支隊長分別是賀炳南和賀佩卿,他們都隨賀龍參加了南昌起義,在南昌起義失敗後,他們都回老家拉起人馬,不久便帶領手下人馬參加了賀龍的隊伍,但是他們都是拖槍出身的舊軍人,在1932年川軍發動的第4次圍剿中,由於革命處於低潮,他們叛變了革命,關於他們的結局,筆者查看了很多軍史,沒有看到相關記載,但筆者認為他們肯定逃脫不了人民的制裁。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