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藏著十八怪,從民族特色到婚喪嫁娶,從穿衣風格到文化底蘊,從地理優劣到特產美食,無一不讓人驚嘆,原來當地是這般模樣。
在這十八怪中,最怪的就是吃這一方面,光是特產,就有七樣奇怪之處,原因為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一怪,當地把竹筒當鍋,煮飯賣。鍋碗瓢盆是廚房器具,用鍋煲飯仿佛是自古以來就形成的一種習慣,不知不覺中,全國人民都默認了這樣做。
但是,雲南的某些地方卻並非如此。譬如,在西雙版納等地區,居民們就經常用竹筒代替電飯煲、高壓鍋煮製食物。
竹筒本就自帶竹子的香味,切成一截一截的竹筒,呈圓柱形,外表還裹著一層白色竹瓤,將米飯放入其中,直到米香四溢,清香宜人的竹筒飯就做好了,也難怪大家都說,滇人會吃了。
第二怪,當地把牛奶做成扇子賣。這一扇子,不是真的夏天用來扇風的扇子,而是一種薄片,經過特殊工藝處理過的扇子狀的凝乳薄片,當地俗稱「乳扇」。
它吃起來透著牛奶味,但又不是很濃,似有似無的那種,讓人回味無窮,雲南的朋友基本上都很愛吃這一特產。
第三怪,就是眾所周知的過橋米線了。
提到過橋米線,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雲南吧,就像提到螺螄粉,最先想到柳州一樣,大家都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
雲南的過橋米線以米線潔白,配料講究肉菜兼備搭配相家、油而不膩、美味可口為特點,老人小孩都很愛吃。
吃米線的時候,喝一口滾燙的雞湯,再配之以生肉、生菜食之,這感覺,是不是有點上頭。
第四怪,當地有很多粑粑,各地的特色與風格略有不同,名字也花裡胡哨的。比如,知道雲南的小可愛叫米飯粑粑叫啥不,叫餌塊。
之所以把米飯稱之為餌,是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是乾糧、點心,且易於攜帶,就可以叫「餌」。
第五怪,每個地方都有雞蛋賣,上集市轉一圈,能看到好多個攤位正扯著嗓子衝你喊,雞蛋、土雞蛋,一塊錢一個。當地也有雞蛋,不過賣的方式有點特別,是用草拴著賣的。
大家也都知道,雲南的山是真的多,林深樹茂,大多數種田的農民還是住在窮山溝裡頭。
而且,山地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這個比例就很巨大,再加上,道路坎坷崎嶇,老鄉趕街賣雞蛋,如果不做好保護,雞蛋很容易就會被磕到,而用草裹纏著的話,就可以防止蛋殼破裂,同時方便了出售。
第六怪,吃螞蚱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新潮流,可誰曾想,這是雲南老鄉們玩剩下的呢?
在早年間,雲南在食源有限的情況下,什麼都嘗過。苔蘚、菌類、竹蟲、蜂蛹還有螞蚱,吃起來味道都還不錯。
雖然,看起來食慾不是很好,但是用油炸一下之後,確實挺香的,品嘗起來並無蟲類味道,相反,還嘎嘣脆,賊帶感,一口一個沒問題。
最後一樣就是汽鍋雞了。這一特產又是哪裡怪呢?
那就是用通洞的土鍋做出來的蒸雞,味道居然不輸。吃一口,香氣馥鬱、鮮嫩無比,並且含有「培養正氣」之意,這亦是滇菜中的一道名品,很值得一嘗。
如果,五一出遊有計劃去雲南的,不妨嘗一嘗這幾樣「怪怪的」特產,指不定你就會愛上其中一樣~